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6585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docx

重庆科技学院于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工程师教育提高培养

重庆科技学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报告

一、总体概况

我校于2012年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学校(教高厅函[2012]7号)。

自2010年下半年启动了计划方案的制订工作,并于2011年启动了卓越计划试点班招生工作,开始全面推进方案的落实,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主动服务石油、冶金行业企业,结合重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现场工程师后备人才,努力实现打造我校应用型本科品牌的目标。

(二)总体思路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依托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适应石油、冶金工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具有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卓越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而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参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校企合作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三)目标定位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石油工程或冶金工程技术知识背景、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应用型品牌本科生。

(四)参与专业

参与“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为:

石油工程、冶金工程2个本科专业。

(五)培养层次

本科生

(六)学生情况

根据学生意愿从石油工程、冶金工程两个专业所在学院的相近专业中遴选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每个试点班规模为40人左右。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架构

“卓越计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处负责人、学生所在学院、主要课程所在学院副院长以及各相关企业负责人为成员。

主要负责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研究和制定配套政策,提供保障措施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各试点专业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卓越计划校企协作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负责人、试点专业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企业高级工程师等为成员,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和具体工程实践实施方案,组织协调落实企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卓越计划培养工作小组”由各试点学院正、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企业资深工程师、专业负责人、相关教授等作为成员。

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的制定及教学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

(二)保障体系

1.机构保障

成立了学校、学院层面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统筹负责本计划的试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2.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了学校培养标准、专业标准,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质量监控体系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文件,特别是要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的质量监控体系。

3.师资保障

着力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聘请一批企业优秀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和指导教师。

4.经费保障

学校加大了对教改经费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关教学改革。

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经费。

学校在师资培养专项经费中,也将重点倾斜于该计划的师资培养。

5.实践条件保障

遴选一批高水平企业作为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成立联合培养体,建立培养基地,确保企业培养阶段各项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同时,学校将在已经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的冶金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石油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开发实践实训项目,为学生的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6.质量监控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专门设置了“教学质量与评估办公室”,负责对各专业(特别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进行评估,组建了“教学督导团”,实施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和“教学联络员制度”,及时收集教学运行中的各种信息,确保质量提升。

(三)教学运行

为充分发挥学院在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我校教学工作采用“两级管理,三级运行”体制,即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教学管理和运行调度,各学院负责本院相应教学管理和运行调度。

系(教研室)负责本专业或相关课程(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教学组织与运行实施。

三、政策措施

(一)政策措施

学校制定了《重庆科技学院关于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重科院〔2011〕52号)、《重庆科技学院关于批准石油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通知》(重科院〔2010〕159号)和《重庆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重科院〔2011〕176号)等文件,形成了校企定期研究机制,从制度层面对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给予支持。

(二)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项经费,按每年每个专业30万元资助专业开展“卓越计划”试点,主要用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开放、教师培训、教研教改、教师课时酬金补贴及聘请企业教师等。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试点,任课教师课时费按普通教学课时费的2倍计算。

(三)学生遴选

为了保证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实验计划,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选拔和评价工作。

为了保证选拔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学校严格考试和选拔程序,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分别制定了2011级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选拔标准与规范,并以此标准选拔组建了2011、2012级石油工程、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同时,石油工程、冶金工程专业还建立了卓越班学生综合评价和淘汰机制,加强了学风建设,确保了优质生源。

(四)学籍管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的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自愿选择,对不适应的学生可以转出到相应专业继续学习,也可以从校内相应专业选拔学生进行实验班学习。

四、培养模式

(一)培养标准

我校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冶金、石油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面向冶金石油行业的特点和传统的办学优势,制定了重庆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二)培养模式

我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

即四年制本科,“3+1”模式,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

(三)培养方案

1.制定原则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

(2)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整合。

(3)课程设置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4)减少必修课学分,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6)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2.主要措施

学校调研分析了国内各高校石油工程、冶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分析研究了当前国内各高校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进一步凝练我校石油工程、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

为确保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的实现,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1)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按知识能力大纲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

(2)将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各项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改革考试方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做好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并确保落到实处。

3.实施效果

与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相比,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独立实践教学达到63个学分,提高了15%;增加了课程综合设计及部分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

2.整合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将原来相对独立、知识点分散的专业课程按照专业方向整合成为专业主干课,便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该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

3为适应国际化发展战略需求,强化外语、经营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课程,增设了英语口语、专业英语、第二外语、国际经营与法规、技术经济学等课程;

4.建立校企合作联合育人机制,与17家企业签订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并增加企业培养环节,根据企业意见和建议开设《HSE风险管理》等课程,并将行业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中。

4.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打造品牌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的目标要求,坚持整体设计的基本理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按照“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综合教育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构建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大教育类别和若干个教学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知识体系入手,以构建知识体系为基础组建课程,构建课程模块,形成课程体系。

5.实践教学体系

(1)学校构建了以实验和实训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专业实习)和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40—45周,累计不低于1年。

6.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遵循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形式活泼化的原则,以教材为载体,以实践为主题,以应用为目的,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以下改革:

(1)由学生“被动型”学习逐步向“主动型”学习方式转变。

如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组织教学。

(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实行案例教学方式,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如《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教师就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3)实行导师制培养。

选择了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导师,每人指导3-5名学生。

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规划、学习方法、专业方向及选课、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强化与专业技能拓展、大学生活、考研及就业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指导。

(4)支持学生创新活动

学校强力推进“万千百十”工程,支持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团队,促进教学和科研互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从2012年起学校按每生每年100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以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团队,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专利申请、学术论文发表。

五、师资队伍

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为此,我校深入实施“重科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卓越学者计划”、“团队培育计划”、“青年教师三个经历计划”,积极探索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他途经。

(一)专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2012年5月的第三次教学工作大会上,强调必须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工作。

随后各学院完善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方案,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使新进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制定专业教师、实验人员的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选派缺少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为确保“卓越计划”的企业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我校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重庆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卓越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了合作企业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级工程师3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和企业导师。

六、校企合作

(一)合作育人概况

学校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和重庆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及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机制,同时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新建了53个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双主体、三结合、五共同、全过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二)校外基地

学校联合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和重庆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并获得批准;联合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诚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的重庆市2012年“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立项。

(三)合作模式

为落实校企协同育人,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学校构建了“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的“五共同”合作模式,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了石油、冶金工程师的培养符合企业需求。

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共建企业有关部门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由我校协助管理,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工程实践教学运行、学生安全管理、生活保障等有关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共建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组织现场授课,学习新技术新装备,组织实训实习,参与研发工作,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工程实践教育新模式;由我校教师和共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中心的指导教师队伍,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开展指导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企业方案

我校要求各专业制定企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因素。

并作出如下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企业阶段的实践与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能够从工程制造、工程施工、工程运行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

2.培养标准

(1)熟悉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3)明确本专业领域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4)养成良好的工程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

(5)通过顶岗实习或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获得见习工程师的技术资格或达到与之相应的水平。

3.培养计划

各专业依据合作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构建了满足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需求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计划。

校企联合制定的培养计划所设立的工程项目应科学合理、目标明确,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企业方案具体包括:

(1)企业和工程文化的认知;

(2)各专业工程技能的基本训练;

(3)各专业的工程设计和工艺实习;

(4)各专业工程项目和工程过程的综合训练。

4.实施情况

由于我校为全国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实施试点的各专业均从2011级本科学生开始,目前该年级学生仍处于“基础课”学习阶段,企业学习只涉及“企业和工程文化的认知”,企业计划的全面实施将从2013年开始。

七、国际化

(一)总体思路

培养适应石油、冶金工业国际化发展,满足我国石油、冶金工业海外战略的快速实施所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需求,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和从事国际石油项目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

树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安全管理理念,并掌握相关的技术。

(二)课程体系

国际化特色模块由外国语强化课程如《英语口语》、《科技英语》、《商贸英语》、《第二外国语》等,经济管理课程如《国际经营与法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学》、《HSE风险管理》等构成。

(三)教学方式

1.聘请外教担任外语口语课程的教学;

2.英语水平考试认可IELT或TOEFL考试成绩;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营造外语学习和应用的语言环境;

八、其他

(一)围绕卓越计划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

1.除石油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外,在校内遴选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4个工程教育基础较好、行业背景明显、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工科类专业开展校级“卓越计划”改革试点。

2.加大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从2011年开始学校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了冶金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石油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石油天然气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二)实施卓越计划对其他专业改革的影响

我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一年来,带动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促进了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初见成效,有力提升了我校本科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与2013年1月,启动了“卓越文科计划”,旨在促进学校非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1.我校“卓越计划”实施时间还不长,诸多改革措施还未实施,改革成效需要进一步验证;

2.企业方案的大部分内容还没有实施,教学效果有待观察;

3.学校旨在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系列制度实施时间不久,教师受益面还不够大,校内工程教育的效果还不明显。

九、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于建议

(一)成效与经验

1.领导重视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

2.完善的制度和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保障;

3.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4.具有创新精神和乐于奉献的专业带头人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不竭动力。

(二)2013年工作计划

1.以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

2.补充与修订卓越计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整合课程内容;

3.根据卓越计划教学大纲要求,启动相关课程教材建设;

4.完善卓越计划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任务书和相关资料准备;

5.完善卓越计划的实践教学手段和实验室建设,与企业一起完善企业培养阶段的实施方案;

6.召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研讨会,与相关企业一起深入研讨中心建设工作。

(三)意见和建议

1.从政府层面出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

目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多数是学校利用校友资源、行业背景等社会资源单方面寻求合作对象,缺少推动企业积极主动与学校合作的激励机制。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利用减免税收等手段,激励企业积极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联合学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2.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召开卓越计划研讨会加强该项工作指导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适时召开卓越计划研讨会,对相关高校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给予科学、系统、全面的指导,同时也为各高校交流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经验交流提供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