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8461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docx

高考地理第02期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试题

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重点考查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城市合理规划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以贴近现实的图表为切入点,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城市与工业布局等问题。

2.结合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发展,考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方面:

(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2)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3)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

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

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4)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

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5)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2.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考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

这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在,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1)坐标图

(2)立体图

(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

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城市化:

其形成过程及影响如下图所示:

逆城市化

(1)形成:

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下图所示。

(2)产生原因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②城市产业因地租不断上扬,而迁往郊区或其他地区;城市中心区房价太昂贵,人们迁向房价较便宜的郊区和小城镇。

③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乡村。

④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4.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

5.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答案】1.A 2.C

【解析】1.本题要看清图例,住宅区一般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面积最大,所以它最有可能是住宅区。

故选A。

2.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C较符合。

故选C。

【解题指导】解答城市功能分区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图中的图例,看看各图例在图中表示的区域范围和位置。

一般来说城市中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面积小的在城市中心的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在城市的外围、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下题。

3.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答案】3.A

【解析】3.由材料中“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

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不受影响,因而城市的服务等级也没有受到限制。

故选A。

(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

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6.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4.C5.B6.A

【解析】4.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

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为图中0.95—1.00区域,即四环与五环之间。

故选C。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

随着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由市中心向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

故选B。

6.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

因此,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

故选A。

【名师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

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全国百强校】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3月月考)透水砖(其原料大多数是炉渣、矿渣、沙子、尾矿沙、石粉、水渣、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正在取代不透水砖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材料。

据此回答1—3题。

1.为了节省成本获得更好的效益,生产透水砖的工厂最好布局在

A.钢铁厂附近B.污水处理厂附近

C.酿造厂附近D.机械厂附近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铺设透水砖后对城市建设的最主要作用的是

A.净化美化城市环境B.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C.增加城市空气湿度D.加重城市内涝

3.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对改善我国大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的是

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B.提高城市绿化率

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生产面积D.加大机动车限行

(山东省济南市2017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是上海市某工作日十点钟的手机用户分布。

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中手机用户分布信息,可最快定位

A.中心商务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港口

5.此时,由郊区到市中心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私家车B.公交车C.自行车D.地铁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

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

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

2.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

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

3.2000—2010年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因素B.经济因素C.政策因素D.环境因素

由于郊区城市化产生了交通的“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傍晚则反之。

为此,交通部门设置了“潮汐车道”,在早晚高峰时,相应调整部分车道的行驶方向,以分解交通流量。

下图为潮汐车道通行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潮汐车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道路违章行驶B.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D.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5.“潮汐车道”大多设置在

A.市区中心B.商业区附近C.机场附近D.郊区进城干道

6.如果图示的“潮汐车道”设置在早高峰,则

A.城市的西侧有大型居住区B.城市东侧有大型居住区

C.大型工业园区在城市东侧D.主城区位于城市的西侧

【答案】1.A2.D3.B

【解析】1.读材料可知,透水砖生产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应当布局在原料丰富的地区。

钢铁厂生产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可以用来生产透水砖。

故选A。

2.透水砖主要是增加了砖的透水性能,由于路面硬化,导致地表径流流速加大,下渗减少,导致城市内涝发生,而铺设透水砖材料,可以增加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

故选D。

3.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可以增强植被的生态效益,对大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故选B。

【答案】4.A5.D

【解析】4.上海市某工作日十点钟的手机用户分布,正值上班工作时间,中心商务区人口密集,手机用户数量最多,可最快进行定位,A项正确;此时住宅区人口较少,C项错误;工业区、港口等地点人口分布相对稀疏,B、D项错误。

故选A。

5.上午十点钟,正值出行的高峰期前后,车流量较大,道路拥堵,故由郊区到市中心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地铁,D项正确;自行车速度太慢,C项错误;私家车、公交车太拥堵,A、B项错误。

故选D。

【答案】1.C2.D3.B

【解析】1.读2010年分布位置图可知,图中数字6区主要位于交通便利的近郊地带,分布面积广,为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C对;低收入阶层居住区距中心区较远,A错;高收入阶层居住区交通便利,靠近快速路,B错;农业人口散居区应在市区外围或郊区,分布在7位置,D错。

故选C。

2.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D对;老城区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A错;图中大量的外来人口仍在近郊集聚,分布位置没有明显变化,B错;商业区分布在城市中心,不是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C错。

故选D。

3.2000—2010年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B对;交通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不是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A、C、D错。

故选B。

【答案】4.B5.D6.A

【解析】4.根据材料中的介绍,“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流量的变化适时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调整的车道,这样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道路资源,降低高峰期间交通压力,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故选B。

5.“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傍晚则反之。

因此,“潮汐车道”大多设置在郊区进城干道。

故选D。

6.“潮汐车道”,在早晚高峰时,相应调整部分车道的行驶方向,以分解交通流量,如果图示的“潮汐车道”设置在早高峰,则城市的西侧有大型居住区,因为早高峰进城人数多。

故选A。

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农业区位选择及评价。

2.以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我国“三农”问题及世界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等。

1.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1)农业区位分析的两个关键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三种方法

◆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关键因素法

即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详见下表所示:

类型

含义

主要区

位因素

某一区域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

分析主要因素,即要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区

位因素

该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充足的光照

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的某一条件不能满足,其他条件都能满足,那么这个缺乏的条件即为限制性因素,如缺水

◆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①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市场是变化最大的因素。

市场的规模、产品的价格乃至政府的政策等都将直接影响市场,进而会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技术进步也极大地改变了农业区位。

现代交通条件的进步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加之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如铁路、水路及航空运输等条件的改善会直接影响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

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如下表:

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

3.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农业地

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区位因素

生产特点

问题或解决措施

季风水

田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

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自然因素:

地势平坦开阔、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人们喜食稻米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小农经营;单产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适当扩大种植规模;加大水利工程建设。

商品谷

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东北和西北

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广阔的市场;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成本高;能耗大

大牧场

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干旱、半干旱气候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改善交通、开辟水源、培养良种牛、种植饲料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只牧草的生长;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以及居民的饮食习惯使得市场对乳畜品的需求量大

 

机械化水平高

轮转放牧

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应紧邻消费市场布局

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

4.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主要有热量、水分、光照、昼夜温差、水热组合以及气象灾害等。

具体对农业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气候条件

分析要点

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

如西欧因光照不足,只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其农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

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

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降水量

①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量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

气温日较差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要注意日温差过大对农作物易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

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

气象灾害

①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易遭受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旱影响);

②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易遭受低温冻害、霜冻和雪灾等

(2016•海南卷)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1.A2.D3.A   

【解析】1.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是为了改善热量条件,因此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故选A。

2.从材料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

故选D。

3.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最直接目的是让生产的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故选A。

【名师点睛】该题以俄罗斯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和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

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纬度高,热量不足;第2题,根据图例信息,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充足,能源供应充足是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第3题,根据“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可以推出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4—5题。

4.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5.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4.B5.C

【解析】4.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最为关键。

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前提条件。

故选B。

5.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