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8588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

业务办公综合楼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

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建设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尧化办事处尧辰后方冲组地段

项目联系人:

电 话:

一、建设单位概况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是南京市栖霞区卫生防疫站于1972年8月建立。

它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应用预防医学理论和当代科技手段进行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科研培训和健康教育的卫生全民事业单位。

建站以来,在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和环境、放射、食品、劳动、学校卫生监督监测,卫生检测检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区经济发展和人民保健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多年来先后被授予市救灾防病先进集体、市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市文明窗口、市华商大会卫生保障有力单位、区市容管理先进集体、区“满意在我站”优胜单位、区农村初保工作先进单位、区文明窗口等光荣称号。

随着卫生防病体制改革的深化,按南京市卫生局和区政府的部署,区卫生局会同有关区属机构根据宁编字[2001]第4号、宁卫人字[2001]第3号、宁栖编字[2001]第3号文,于2001年12月18日正式组建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疫情处理和卫生检测检验与技术咨询服务工作,负责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和实施方案,参与卫生突发事件、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处理,实施人群自下而上环境与生命质量危险因素的监控与评价,承担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科研培训和健康教育等项任务。

1998年原区卫生防疫站实验室共7类检测项目通过省级计量认证,2000年通过5年期内第一次计量认证抽查,2002年6月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更换为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名称。

认证以来,本中心严格按国家《计量法》等法规要求,认真实施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和操作程序、执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与工作秩序,所有计量仪器定期检定并规范建档,始终保持完好工作状态,确保适应检测检验工作的需要。

各实验室人员通过不断培训,强化了计量法规意识和专业技能。

质量管理体系也在运行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2002年本中心将实验室进行局部改造、增添一些检测设备、迎接2003年计量认证复审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这是在我国入世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本中心实验室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市场经济在客观环境下对外贸易和公证活动的需要,是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行为的需要,也是按国际准则建立诚信,更好服务于社会和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从严规范管理本中心员工职业行为的需要。

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当前的卫生体制改革中不断进行探索开拓,全面提高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工作水平,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疾病预防控制、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保障人民健康再作新贡献。

二、项目背景与由来

栖霞区疾控中心、栖霞区卫生监督所、栖霞区妇幼保健所为栖霞区人民政府全民事业全额拨款编制单位。

隶属于栖霞区卫生局领导,承担辖区内近五十万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食品卫生管理、儿童免疫规划、血吸虫病防治、卫生检验监测、健康教育、卫生行政执法和妇幼健康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成为本地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问题处置、预防控制、技术服务指挥中心。

该三家单位自70年组建以来,一直在中央门外东井村45号院内办公,多年来区卫生监督借租于迈皋桥医院一座简易小楼的一层办公楼(约300㎡)办公,疾控中心、妇保所两家全在一座始建于70年代(约1200㎡)简易砖混四层楼内办公,由于房屋年久、布局不适应于当前业务发展需要,且存在一定的不安全隐患,无重新加固维修价值,由于房屋因素严重制约各自业务工作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全面发展,南京新生圩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龙潭深水港建设、仙林大学城建设,在我区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给我们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三家单位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战略部署和2005年区委、区政府年度奋斗目标,切实加强全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进步提高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的要求,根据具体部门的工作职能、任务,参照有关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拟定在尧化地区筹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业务办公楼。

三、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地块性质及建设内容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8354.78平方米,其中卫生监督所1830平方米,妇幼保健所1700平方米,疾病预防中心4824.78平方米,建筑高度小于24m。

2、主要配套设施

(1)给排水: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拟从周边供水管网引入一路DN100给水管,在区域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

(2)供电:

拟申请一路10kV电源。

电力线路全部埋地敷设,布置在道路或绿地两侧。

(3)消防:

本工程建筑将按国家防火规范进行消防设计,设置室内外消防栓。

3、项目区位

本项目基地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尧化办事处尧辰后方冲组地段,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显著。

4、项目用地规划指标

总用地面积:

10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8354.78平方米

容积率:

≤1.5

建筑高度:

≤24m

建筑密度:

≤30%

绿地率:

40%

四、项目实施后的影响概要

1、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尧化办事处尧辰后方冲组地段,规划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

该场址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可以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要。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2、根据栖霞区卫生监督所的发展规划,工程建设完成后可以满足栖霞区卫生监督所的需要。

3、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约1900万元。

项目建设资金由区财政部门拨款。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

3、经济环境及社会调查;

4、与项目业主签订的咨询协议。

5、关于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业务办公综合楼项目立项的批复。

6、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

7、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栖霞区疾控中心、栖霞区卫生监督所、栖霞区妇幼保健所为栖霞区人民政府全民事业全额拨款编制单位。

隶属于栖霞区卫生局领导,承担辖区内近五十万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食品卫生管理、儿童免疫规划、血吸虫病防治、卫生检验监测、健康教育、卫生行政执法和妇幼健康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成为本地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问题处置、预防控制、技术服务指挥中心。

三家单位自70年组建以来,一直在中央门外东井村45号院内办公,多年来区卫生监督借租于迈皋桥医院一座简易小楼的一层办公楼(约300㎡)办公,疾控中心、妇保所两家全在一座始建于70年代(约1200㎡)简易砖混四层楼内办公,由于房屋年久、布局不适应于当前业务发展需要,且存在一定的不安全隐患,无重新加固维修价值,由于房屋因素严重制约各自业务工作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全面发展,南京新生圩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龙潭深水港建设、仙林大学城建设,在我区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给我们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三家单位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战略部署和2005年区委、区政府年度奋斗目标,切实加强全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进步提高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的要求,根据具体部门的工作职能、任务,参照有关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拟定在尧化地区筹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业务办公楼,其主要调研论证情况如下:

一、筹建原则与目标

筹建工作严格依据国家、省、市人民政府有关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定,结合我区现有状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平战结合,统筹规划”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做好建设规划设计,实事求是对现有状况进行梳理和调整。

以“业务用房够用、实用,设备装备基本配套,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目标。

克服重房屋建设轻能力建设的倾向,以能力建设为重点,重点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公共卫生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健全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和对妇女儿童保健的能力,从而进步营造全区改革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机构设置及职能、建设规划设想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含区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妇幼保健所业务办公用房,建筑的总体思路:

1、从建筑上讲要考虑到各部门平时的职能、任务与战时应急处置工作相结合。

2、从时间和发展空间上讲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有一定的超前观念,以适应全区经济持续发展和今后对业务发展的要求。

3、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要求上讲,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了防止传染性致病菌在应急处置机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中交叉传播,疾控中心检验用房、传染病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场所应独立设立通道建立。

同时要考虑到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物资储备,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检验设备、传染病工作人员隔离,个人卫生防护用品、设施、现场处置所需药品、疫苗、诊断试剂管理用房,这样形成了在有效的占地范围内,建筑物、特殊通道按照功能分开建设的布局,故占地面积富余的情况下较为理想。

4、三家机构内部有一些生活辅助用房可考虑统一设置,以节约费用和土地使用。

5、经调研测算,建筑总面积为8354.78㎡。

建设规划设想及国家主要文件依据:

1、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栖霞区健康教育所

建筑面积为4827.78平方米。

文件依据:

①、《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厅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03〕123号(P3、P4附件2P1、P3、P4)。

②、《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卫疾控〔2004〕36号(P1、附件P5、P8)。

③、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宁政办发〔2004〕145号(P1、P4)。

单位职责:

负责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落实和管理,实施传染病疫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报告。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开展全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指导镇(街)、村(新区)开展卫生防病工作。

2、栖霞区卫生监督所(含区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指挥中心)

建筑面积为1830平方米。

文件依据:

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76号文(附件4)

单位职责:

负责全区食品卫生、餐饮单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维护社会卫生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检查。

强化政府卫生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卫生执法能力。

3、栖霞区妇幼保健所

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文件依据:

①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计生委、省财政、物价等9个部委办关于下发《省妇幼卫生规划目标管理方案》的通知苏卫基妇〔2004〕10号(P1、P9)

②《江苏省一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细则》〔2002〕(P1)

单位职责:

负责全区妇女、儿童健康保健,开展健康教育,妇科、儿科疾病普查普治,认真履行对基层妇幼保健的业务指导。

三、区政府建立筹建领导小组,加快筹建工作的进展

为了加快落实区委、区政府2005年此项奋斗目标,经区长办公会多次研究决定成立以张民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疾控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区卫生局成立了相关工作组,具体负责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和具体工作实施。

另外区政府分别在04年、05年落实了部分工程启动资金,以确保建设工程目标的实现,确保按时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有关公共卫生基本建设任务。

 

第三章建设规划方案及建筑结构

一、总体方案设计

1、设计原则

(1)以先进的文化意念、设计理念、功能配置以及先进材料的运用为基调,充分体现卫生监督所业务办公综合楼的特色和江南建筑风格,塑造以人为本的多重空间。

(2)在设计中注重与周边其他建筑群保持整体性,建立便利、安全、畅通、美观的连接通道,做到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3)在满足业务办公服务等方面功能的前提下,在生态环境、绿化景观、功能分区、路网构成、总平面艺术以及建筑单体的多功能定位、开放性、综合利用等多方面多下功夫,做到经济、社会、环境和效益的整体优化,以及建设的可持续性。

(4)规划建筑须平行于北侧道路布置,退让整齐有序。

立面设计注意城市景观,室外空调机位应隐蔽、美观。

2、总平面布置

(1)建筑、绿化布置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预计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8354.78平方米,其中卫生监督所1830平方米,妇幼保健所1700平方米,疾病预防中心4824.78平方米,建筑高度小于24m。

在总平面设计中遵循总体规划的路网结构和建筑布局方式,在此基础上依据日照间距以及建筑平面布局的要求对总平面进行控制。

室外景观设计结合整个地块建设布局及与周边其他建筑的统一性通盘考虑,中心绿化、组团绿化、道路绿化等层次丰富。

(2)交通组织

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质以及规划的路网结构设置建筑物的出入口位置,在原有的规划格局上梳理出合理的交通流线。

二、建筑与结构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按节能建筑有关要求设计,虽增加少量投资,但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节能建筑对市场销售也有较大的吸引力。

因此本项目所有建筑物设计均贯彻这一原则。

本着“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设计中需综合考虑操作顺序、设备安排、管线布置以及通风卫生的要求,以确保互不干扰,满足使用要求。

在立面造型上应考虑与周边建设的协调性。

工程结构设计依据国家现行规范、规程以及地区和其它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抗震设防标准:

本工程按7级地震设防,抗震加速度值为0.15g。

上部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方案根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地质详勘报告而定。

主要结构材料选用:

ⅰ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

C15

框架柱、梁、楼(屋)面板等:

C30

基础、地梁等:

C30S6抗渗

钢筋为Ⅰ级钢筋和Ⅱ钢筋。

ⅱ砌体

±0.000以下砌体均采用MU10标准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框架填充墙外墙采用200厚自保温轻质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内部墙体除重要井道、楼梯间、卫生间采用200厚自保温轻质砌块外,均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三、公共配套工程

公用工程设计要求区域内给排水、强弱电、空调、燃气、消防等配套设施齐全。

为美化环境,室内、外管线尽量采用暗管、暗线。

所有管线走向、埋深必须在设计阶段做竖向设计,以避免施工中产生管道交叉、相碰现象。

(一)给排水

设计范围为本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设计和消防给水设计。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拟从城市供水管网引入一路DN100给水管,在区域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

采用直接供水方式。

区域用水点包括建筑物用水、道路和绿化用水和不可预见水量。

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污废合流。

室内污废水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区域内污水干管沿道路敷设,排水管坡度约为i=0.005。

在污水管的转弯、变坡、支管接入处以及一定距离处,根据需要设置污水检查井。

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雨水量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设计重现期按3年,室外地面设计重现期2年,地面集水时间按15分钟。

本工程雨水采取有组织排水,就近排入室外雨水管。

室外地面雨水由道路雨水口和暗管收集,排入室外雨水管,汇合后就近排入周边水体。

区域内雨水排水管坡度约为i=0.004。

在雨水管的转弯、变坡、支管接入处以及一定距离处,根据需要设置雨水检查井。

为防止道路、场地等积水,设置雨水口,雨水口布置间距为20~50米。

卫生设备和消防产品选用高质量的产品。

生活冷水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生活污水排水管及雨水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胶粘接。

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连接。

内衬水泥砂浆,外刷沥青漆防腐。

雨水管和污水管道采用加筋U-PVC排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

(二)供电

1、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10/0.4KV变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

2、供电电源

(1)负荷等级:

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2)供电系统:

变电所设在建筑北侧,高压供电系统为单母线分段运行,双电源同时供电,不设母线联络柜。

10/0.4KV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

电能计量采用高供高计。

采用低压侧成组自动补偿,使功率因数在10KV侧为0.9以上。

3、电力配电系统

本项目各单体建筑电源由相关区域变电所采用电缆埋地引来。

按负荷性质分系统,分别采用放射式、树干式配电。

根据受电设备容量的大小,配电线路采用电缆和电线沿电缆桥架穿钢管在电气竖井,楼板或吊顶内敷设。

4、照明系统

设置正常照明、应急照明。

照度标准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上的照度值。

根据各使用场所的不同环境特性选择光源及灯具。

光源以荧光灯和节能灯为主,采用荧光灯和节能灯为光源的灯具均配电子镇流器。

疏散照明和应急照明灯具配用镍镉电池。

5、建筑物防雷

本工程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设置防直击雷、侧击雷、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击脉冲措施。

建筑物屋面设避雷带,利用柱内主钢筋作引下线,基础钢筋作接地极。

6、接地系统及安全

各单体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C-S。

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

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设置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和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

一般插座回路均设置动作电流为30mA的漏电短路器保护。

(三)电信

1、电信系统提供项目电话线及宽带网,项目电信线路全部考虑综合布线系统。

2、综合楼内配设有线电视网,与市有线电视网联网。

3、综合楼内配设电视监控系统,主电视监控系统可对整幢建筑物进行监视,系统另配有报警联动接口,可与其它各种紧急报警按钮联动。

并能通过智能电话拨号设备向110报警。

(四)通风及空调系统

1、设置中央空调系统。

2、所有的卫生间均设吊顶式排气扇,排入垂直排风管道,所有的排气扇均带防回流阀门。

四、消防工程

本工程所在位置,属消防管辖范围之内。

消防车能通达建筑的长边,并可环绕。

工程结构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主要承重构件耐火性能和极限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安全疏散出入口不少于2个。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确保房间内最远地点与外部出口间的距离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本工程设消防控制中心,内设双电源及电脑型火灾集中报警、联动控制、通讯、紧急疏散广播等系统单元。

建筑物内设有区域报警控制器,并与消防控制中心相连,做到区域与集中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区域消防系统包括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火栓系统、灭火器配置、应急照明及广播系统等,均为独立系统。

1、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采用控制中心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区域内设置集中消防控制室,对整个区域实行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建筑内设控制屏、火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广播通讯控制器及主备电源等。

其中,报警阀、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装置的运行情况都在控制屏上显示;联动控制器能对消防泵等重要消防设备实现多线联动。

当发生火灾时,消防中心能按防火分区及疏散顺序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接通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

2、消火栓系统

(1)根据规范,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0升/秒,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升/秒,火灾延续时间均为2小时,一次火灾用水量均为144m3。

(2)在区域内设置消防泵房内设水泵二台(一用一备)以及二个消防接合器,并设置一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200m3。

(3)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室外给水管道环状布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并结合水泵结合器布置。

3、灭火器配置

综合楼等贵重设备用房均考虑采用低压CO2灭火器系统。

4、应急照明及广播系统

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普通照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能立即启用,保证人流迅速安全疏散。

另外,在消防控制室内还设有应急广播装置,发生火灾时传送火灾信息,各层按规范要求设置扬声器。

第四章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建设场址方案

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1、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全区土地面积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的6.25%,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1%。

而南京市属于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1区2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滨江近海,腹地广阔,地处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辐射的重要功能。

南京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简称“宁”,别名“金陵”,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

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

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

南京有247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曾经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与北京、西安、洛阳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

著名的历史文化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遗产,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

具有600多年历史、现存23公里长的明代古城墙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皇城墙;而被誉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的南京云锦已有1500多年历史,700多年来被选作皇家御用贡品,是我国唯一不能为机器所替代的手工织造艺术。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山风景区内的南京明孝陵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南京云锦被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

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

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

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被国家9个部委列为中国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之一。

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第五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南京赢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和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位居2009年中国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行列。

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濒江近海,“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