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9711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docx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

篇一: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

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

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

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

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

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

学习程序:

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

二、教案

篇二: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授课时间班级:

执笔教师:

罗初庆授课教师: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课题2分子的原子第一课时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中考链接】1、“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10ml酒精与10ml水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一事实说明()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B、分子是可以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德育渗透:

教学反思: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班级:

执笔教师:

罗初庆授课教师:

审核人:

教学过程

【中考连接】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a.氨水挥发B.空气液化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d.石蜡受热融化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

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新产生的粒子是__________;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子间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德育渗透:

教学反思:

篇三: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总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难点:

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

第1页,共7页

第2页,共7页

第3页,共7页

第4页,共7页

第5页,共7页

篇四:

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课题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学教学参评设计

课题: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姓名:

孙英超

单位:

奎屯市第三中学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理解物理变化的本质。

3.通过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激学。

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读唐诗、撕纸片、拟人自述、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

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模型构建。

用蔬菜搭建起分子、原子的模型,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化学变化的本质。

【教具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胡萝卜、烧杯、尖嘴玻璃管、注射器、浓氨水,酚酞,滤纸、蒸馏水、酒精、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师:

多媒体展示:

《咏梅》墙角竖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怎么解释遥远处就能区别梅和雪呢?

就要进入我们今天的微观世界了。

新课探究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师:

请同学们在30秒内把桌面上的一张作业本纸尽可能的分成最小,但注意每次要等分纸片。

(有的学生用手撕纸片,有的学生有小刀。

师:

请选出最小的纸片,它还能分吗?

这是不是构成纸张的最小微粒?

生:

肯定不是

(1)分子、原子都很小

师: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任何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分子、原子等微粒吗?

[读一读]书上49页图片,介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和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多媒体展示:

“水分子的自述”:

嗨!

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

1.67x1023个。

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

我想请你们猜一猜当我们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什么物质?

我们聚集在一起还运动吗?

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师:

既然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细小的微粒构成,那么这些微粒有什么特性?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

1、在滤纸上滴上酚酞溶液,然后再滴上氨水,

2、在小烧杯上贴上滴有酚酞的滤纸片,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氨水,然后把烧杯罩在浓氨水的上方,观察现象。

[议一议]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请讨论后回答?

生:

我们看到酚酞都变红了,第一个实验说明氨水能与酚酞试液直接作用,使其变成红色;第二个实验中酚酞试液并未与浓氨水接触,但酚酞试液仍然变红了,说明构成氨气的微粒氨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师:

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

湿衣服为什么晾晒干了,糖块放入水里为什么消失了?

这样的问题了。

生:

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糖分子运动到水中去了。

师:

那为什么在太阳底下,衣服干的快,热水中糖溶解的快呢?

生: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师:

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以及微粒的运动呢?

生1:

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

生2:

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

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

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

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

(3)微粒之间有空隙

师:

同学们一定都知道1+1=2,但是我们完成下面这个实验后,这个等式就不成立了。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

用无名指堵住一端是尖嘴的玻璃管的尖嘴端,从另一端先加入一半的酒精,再加入一半的水,然后用拇指堵住另一端,上下颠

倒几次,将玻璃管尖嘴向上松开无名指,观察现象。

生:

松开手指后,发现液面下降了,不是一玻璃管液体。

师:

那就是1+1不等于2,你们能解释吗?

生:

这说明构成酒精和水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师:

酒精和水是液体,那气体微粒间、固体微粒间也有间隙吗?

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

将两只同体积的注射器,分别吸取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生:

注射器内的空气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

这是因为固、液、气体微粒间都有间隙,但间隙不一样,气体的最大,易被压缩,液固较小不易压缩。

师:

非常好,能用微粒间的间隙解释一下,热胀冷缩和物质状态的改变吗?

学生们讨论后回答:

学生1:

物质受热微粒间的间隙增大,体积膨胀,遇冷微粒间的间隙缩小,体积减小。

学生2:

物质由液体变为气体,是微粒间的间隙由小变大的结果

多媒体展示:

水、水蒸气的变化以及微粒间的间隙。

师:

固体受热,能量增加,微粒的运动加快,微粒间的间隙增大,固体就会变成液体,液体继续受热,微粒运动继续加快,间隙继续增大,液体就会变成气体。

[小结]我们亲自探究了微粒的一些特征,微粒的运动,微粒间有间隙,微粒很小

(二)分子的模型

师:

为了能让同学们看到微粒,老师给分子、原子制作了模型,请大家欣赏(老师展示一个用土豆、胡萝卜做的水分子模型)

师:

同学们自己能动手做吗?

学生分组活动(多媒体展示):

利用课桌上的材料自己制作出氢气分子,氧气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气分子的模型。

[议一议]:

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感悟,制作完后,组间互相比较,谁做的最形象、规范。

学生1:

水分子的模型像米老鼠的头,二氧化碳分子像糖葫芦

学生2:

分子不是最小的,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构成。

学生3: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学生4: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有不同的性质。

像用警犬能缉毒追踪。

师: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所以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师:

在蔗糖溶于水,水蒸发的变化中,是分子的运动和间隙发生了变化,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怎么变呢?

多媒体展示:

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

用自己手上的模型,演示一下化学变化,氧化汞分子分解或水分子分解过程。

能得到哪些启发?

(找一个组的学生上讲台演示一下变化过程)

[读一读]:

请同学阅读书本P50面的原子4007054fc579.gif”style=“max-width:

450px”width=“450px”alt=“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title=“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

的有关知识,把你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与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1: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要改变

学生2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这些粒子只是形式上在变,箭头左右原子的总个数没有改变,箭头两边也只有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也没变?

?

学生3:

若分子是一座房子,则原子就是建房子的砖。

学生4:

若分子是一个变形金刚,原子就是拼图的各个部件。

学生5:

若原子是一个汉字,则分子是一句话。

每句话可分有各个汉字,各个汉字可组成一句话。

师:

太精彩了,通过同学们的描述,眼前好像看见了许许多多分子、原子。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2、变化中原子的个数种类始终不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要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就改变了,物质的性质也改变了,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总结:

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不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原子不改变,分子要改变。

分子、原子的世界有太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作业: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些分子的模型。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我们熟知的生活现象。

【板书设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

(1)分子、原子都很小

(2)微粒的运动

(3)微粒间的间隙

(二)分子、原子的模型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物质,性质也不相同。

(三)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课后反思】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一个很重要探究点,本课题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设计中有如下特点:

一、本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首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积极改进实验方案,每个知识点都从实验中得到探究和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二、问题情境真实,资料准备充分。

实验设计巧妙,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

所有问题都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结论基本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是略做总结归纳。

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三、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会有部分学生感觉太快,特别是在用模型演示化学变化的过程,而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

这里应该再给学生多练习思考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