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0562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5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6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

专题6.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个小题,每题1分,共26分)

1.【2016年安徽省】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染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D

2.【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能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化合物

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由信息可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

故选B。

3.【2016年甘肃省白银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aO

CaCO3

高温灼烧

C

NaOH溶液

Na2CO3

适量稀盐酸

D

稀盐酸

稀硫酸

适量Ba(NO3)2溶液

【答案】B

【解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燃烧;B选项高温灼烧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进了新杂质;D选项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引进了新杂质;故答案选择B

4.【2016年广东省】“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答案】B

【解析】B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B错误。

故选B。

5.【2016年广东省】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

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故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红。

故选A。

6.【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

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

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

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答案】B

7.【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故正确。

故选:

A。

8.【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B.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积极开发太阳能

【答案】B

【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面临着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故A说法正确;B、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会浪费化石能源,加重空气污染,故B说法错误;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C说法正确;D、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积极开发太阳能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D说法正确;故选B。

9.【2016年湖南省邵阳市】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炭粉

铁粉

稀盐酸

B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灼热的氧化铜

C

氯化钾固体

二氧化锰

D

氧化铜

氧气

【答案】B

【解析】A、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

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C、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D、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故选:

B。

10.【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下列对应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HNO3﹣﹣氮元素显+4价B.烧碱﹣﹣NaOH

C.活性炭﹣﹣吸附性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答案】A

【解析】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3=0,则x=+5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1.【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蕊溶液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答案】B

12.【2016年湖南省永州市】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

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答案】B

【解析】A、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故正确;B、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错误;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净水,故正确。

故选:

B。

13.【2016年湖南省永州市】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D.红色﹣无色﹣红色

【答案】B

【解析】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

红色变成紫色:

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故选B。

14.【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O2B.N2C.COD.CO2

【答案】C

【解析】A、O2可以供给人体呼吸,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B、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C、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C符合题意;D、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答案】A

16.【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

A

CO(CO2)

通过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后,干燥

B

Fe粉(Cu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K2CO3溶液,充分后,过滤、蒸发、结晶

D

NH4HCO3固体(NaCl固体)

充分加热

【答案】A

【解析】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适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H4HCO3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受热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A。

17.【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

17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答案】D

【解析】A、尿素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一种

物质,氮原子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种微粒,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故说法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说法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

34,故说法错误;D、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D。

18.【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

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答案】D

19.【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H2B.N2C.O2D.CO2

【答案】D

【解析】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气、氮气、氧气等无关,故选D

20.【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

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答案】C

【解析】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稳定

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化学性质稳定,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B正确;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错误;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属碱溶液,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D正确。

故选C

21.【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A

22.【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碘酒作消毒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C.生石灰作干燥剂D.活性炭作吸附剂

【答案】D

【解析】A、碘酒作消毒剂,可以杀死病菌,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B、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了稀盐酸和铁锈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错误;D、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正确。

故选D

23.【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将固体充分加热

B.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

C.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C

【解析】A、碳酸氢钠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氢能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硫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

24.【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答案】A

25.【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6、【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故正确;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种物质中都含碳元素,故正确;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D.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共74分)

27.【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4分)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

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④足球可由橡胶制成,橡胶属于(填“有机”或“无机”)物。

【答案】①单质②分子③化学④有机

28.【2016年湖南省郴州市】(5分)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金刚石②一氧化碳③生石灰④石灰石⑤碳酸氢钠

(1)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2)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材料是;

(3)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5)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

【答案】

(1)④

(2)①(3)③(4)⑤(5)②

【解析】

(1)石灰石广泛用于建筑材料;

(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玻璃刀;(3)生石灰吸水,可用于食品干燥剂;(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碳酸氢钠;(5)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炼铁时做还原剂。

29.【2016年河北省】(5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现有维生素、金刚石和碳酸氢钠,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常用作发酵粉的是,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2)菜刀使用后可以采取(答一条即可)的措施防锈。

3)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则该布料是(选填“纯棉”、“蚕丝”或“涤纶”)。

【答案】

(1)金刚石,碳酸氢钠,维生素

(2)保持表面清洁干燥(3)涤纶

30.【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10分)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①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

酒精

溶解度

1.0

0.5

②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那么氢氧化钠应保存。

(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4)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5)实验乙中,120mL酒精(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

(6)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灯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mL。

(7)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写一条)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密封

(2)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3)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4)B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5)不能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酒精中的溶解度(6)67(7)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或酒精具有挥发性

31.【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6分)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

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

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

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答案】

(1)HCl

(2)CaCO3(3)Na2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OH

32.【2016年山东省淄博市】(4分)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

(2)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3)为了使氧化铜中的铜完全被还原,对于下列三

组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填写字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A.36:

3B.40:

3C.48:

3

【答案】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不能(3)C;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解析】

(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碳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实验时首

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碳一氧化铜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

不能;(3)在选择氧

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不能按反应的比例选择,碳粉要稍多一些,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2CuO+C2Cu+CO2↑;

16012

即40:

3,而碳粉稍微多一点,即在给定选项中选:

C,所以选择的理由是: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

C;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33.【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8分)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

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

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

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

(1)反应条件不同6CO2+6H2OC6H12O6+6O2

(2)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CO2+Ca(OH)2=CaCO3↓+H2O(3)1:

2

34.【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6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

图4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

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4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消耗

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

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

,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

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

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

③字数在100字以内。

【答案】

(1)AD

(2)C6H12O6+6O2酶6CO2+6H2O6CO2+6H2O光照、叶绿体C6H12O6+6O2

(3)观点一:

二氧化碳利大于弊观点二:

二氧化碳有利有弊

论据①:

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