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09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docx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

小学校本教材《乒乓球》

第一章乒乓球概述

第一节乒乓球概述

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洲,最早叫“TableTennis”。

从这个命名可以看出,网球是乒乓球运动的前身。

1900年左右出现了赛璐珞制的球,由于拍与球撞击时发出“乒”而落台时发出“乓”声音,故而又称“乒乓球”。

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使世界瞩目、国人振奋!

此后,中国的乒乓运动在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下,保持长盛不衰,形成了“世界打中国的格局”。

在世界乒乓球三大赛事(世锦赛、世界杯赛、奥运会)中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世界第一位。

至2008年,共获冠军153.5枚,其中世锦赛104.5枚,世界杯赛33枚,奥运会16枚。

而且曾三次包揽世锦赛全部7个金杯,两次包揽奥运会全部4枚金牌。

可以断言,这样的成绩,任何国家都难以逾越。

这些骄人的成绩,充分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如今,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不胜数,为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被称为“国球”。

正手攻球又称近台快抽,是乒乓球运动攻球的一种。

它的动作要点是:

(1)击球前,左脚稍前站立,身体离台约50厘米;

(2)当来球将落至台面时,前臂外展将球拍后引至身体右侧稍后;(3)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快速挥动,并配合前臂内旋的动作使拍形前倾,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4)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以腰部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

击球后球拍继续挥至头部高度,然后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

若配合落点变化则可创造更好的扣杀机会。

所谓推球,指得是推挡技术。

其技术要领:

在推挡时,两脚站位与肩同宽,后脚跟稍抬起,身体重心提高,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

触球主要靠手和小臂向前发力,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伸开,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

中指和无名指要在拍后用力顶住拍子,配合发力。

运用技巧:

推球主要用于不转球和弱上旋球为主;挡球主要用于强上旋球,就是借力把球封过去。

第二章乒乓球部分基本理论

第一节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球拍:

目前乒乓球规则规定使用的球拍有三种:

胶皮拍,海绵正规贴胶皮拍、海棉反贴胶皮拍。

胶皮拍:

胶皮拍分两种,一种是普通胶皮拍,它在球拍底板上贴有一层胶皮,胶皮上有一粒粒的圆柱形软体小胶粒,其高度在1.5mm之内(图1-1)。

这种胶皮的性能如下:

弹性小,出球速度慢,但易控制球。

但其中本身不易制造强烈的旋转,出球时速度不快,力量也不强。

另一种胶皮拍是长胶皮拍,这种皮拍上的胶粒高度超过1.6mm以上因此被称作“长胶”。

用长胶打球产生的旋转变化得多。

它的性能如下:

长胶出球的旋转变化是随着对方来球的变化而变化的。

如对方来上旋球,则长胶回球为下旋,对方来球是下旋,则回球变为上旋,对方来球不变转,长胶回球也不转。

长胶出球速度不快,比普通胶皮难于控制(图-2)

图-2

海绵正贴胶皮拍:

这种球拍是在木板与胶皮之间夹有一层海绵,海绵连同胶皮的总厚度不起过4mm(图1-3)。

它分成三个种类。

1、普通海绵正贴胶皮拍,这种球拍反弹力较强,回球速度也较快,能制造一定的旋转。

胶粒上刻有花纹,出球时能“吃住球”。

在发球、搓球和转球时能产生一定的旋转,但其控制球的稳定性不好(图1-4)。

图1-4

2、海绵正贴生胶拍:

这种球拍是将一种生胶皮上正贴在海绵上,其颗粒比一般胶皮上的颗粒要大一些,且胶皮和胶皮较硬,使得球的反弹力增强,回球速度加快。

在攻或者回击弧圈球时,球台后有迅速下沉的现象。

但这种拍子制造旋转的能力较差(图1-5)

图1-5

3、海绵正贴长胶拍:

这种球拍是将长胶胶皮贴在海绵上,它与长胶胶皮拍相比,弹性更大,旋转变化更强。

发球时,如果能快速集中力量摩擦球,还可以发出旋转球(图1-6)

图1-6

海绵反贴胶皮拍:

可以分类。

反胶海绵拍:

将胶皮上有胶粒的一面反贴在海绵上,平的一面向外。

这样的球拍表面平整,有较大的粘性,对球的摩擦很大。

如果附在硬型海绵上,能打出强烈的旋转球,但由于胶粒向内,同海绵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反弹力稍差,回球速度稍慢(图1-7)

图1-7

防弧圈球海绵拍:

将一种粘性小的胶皮反贴在结构松软,弹性差的海绵上。

这种球拍可以减弱来球的旋转和来球的力量,对付弧圈球非常有效,但这样的球拍回出球的旋转强度和速度也同时遭到了减弱。

(图1-8)。

图1-8

第二节乒乓球运动常用术语

一、球台术语

端线:

球台两端与球网平行的白线称端线,宽2厘米。

边线:

球台两侧与球网垂直的白线称边线,宽2厘米。

边线:

球台两侧与球网垂直的白线称白线,宽2厘米。

中线:

球台中央与边线平行的白线称中线,宽3毫米。

左半台和右半台(又称二分之一台):

通常是指出球范围。

其左右方向是对出球者本身来说的。

三分之二台:

是指出球范围占球台的三分之二。

左侧为左三分之二,右侧为右三分之二台。

全台:

出球时不限落点,出球范围占整个球台(图2-1)。

图2-1

二、站位术语:

站位:

是指运动员出球时,其身体与球台端线之间的距离。

可将站位划分为近台、中台、远台、中近台和中远台。

近台:

指站位在离球台端线50厘米范围以内。

中台:

--70厘米范围左右。

远台:

--100厘米范围以外。

中近台:

近台与中台之间的站位。

中远台:

中台与远台之间的站位(图2-2)图2-2

三、出球路线:

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称追身球。

四、出球时间术语

上升期:

来球从台面弹起接近最高点的这段时间。

分上升前期与上升后期。

高点期:

来球从台面弹起在最高点附近的这段时间。

下降期:

来对从最高点开始下降以后的这段时间。

可细分为下降前期和下降后期。

拉下旋来球,一般下降前期出球,削接弧圈球,一般在下降后期出球(图2-3)。

图2-3

五、出球部位

出球时,球拍接触球上的位置叫出球部位。

为了说明的方便,将球用表盘的形式标志12、1、2、3、4、5、6,七个点。

(见图2-4)

接近12点附近叫上部。

1、2点附近叫中上部。

图2-4

3点附近叫中部。

4、5点附近叫中下部。

接近6点附近叫下部。

六、拍形

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两个方面。

(一)拍面角度

出球时,拍面与地面(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叫拍面角度。

拍面角

度小于90度时,称为“前倾”;拍面角度大于90度时称为“后仰”。

图2-5。

图2-5

(二)拍面方向

出球时,出球拍面所朝向的方位叫“拍面方向”。

七、触拍部位:

触拍部位是指出球瞬间,球体触及在球拍上面的位置,球拍的

出球拍面可划分为左、右、上、下、中等部位。

八、出球点:

所谓出球点,一是出球时球拍与球体相接触那一点的空间位置。

九、出球节奏、摆速

出球节奏:

是指在出球时由于出球时期,发力大小,摩擦球厚

薄等因素而形成在机、击球速度上快慢不同的节奏。

摆速:

一般是指在击球中左右两面照顾时,持拍手摆动的快慢。

十、技术术语:

挤:

一般是指推挤(侧推)。

是用来对付拉过来上旋很强的弧圈球的一项先进的推挡技术。

其特点是回球带侧下旋弧线低、角度大。

拱球:

是使用长胶粒和弧圈胶力球拍的运动员,在打搓攻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拱球的动作和一般的推挡很相似,只是球拍触球的部位和推挡不同,它是以拍面触球的中下部将球推出。

用长胶拱球,回球往往会发飘;用防弧胶皮拱球,速度较慢,落台后有些下沉。

在接发球成对搓中突然运用拱球往往能使对手指手不及。

快摆:

是对付近网下旋球的一种有效的搓球技术。

摆短球大多是在来球上升期前段去击球,它的动作和手削近网短球很相似,通常是借助来球的反弹力进行回击。

其特点是回球弧线低,落点短,使对方难于抢位抢冲,以压制其攻势。

劈:

是一种用类似切削动作,回接台内球的技术。

其特点是:

回球弧线较直,较低,下旋力强,且有一定的速度。

动作的要点是右脚,身体和手臂同时到达球台右前方。

小臂伸进台内,拍头上提,然后依来球高低和旋转调节拍形和用力方向。

如果球较高或没有旋转,拍形应稍竖,手腕结合小臂向前下方用力将球砍过去;若来球低,或下旋强烈,拍形可适当后仰,减少向下用力的动作,以向前发力为主。

撇:

是一种用正手回接对方右方近网球的技术。

它的动作要点是:

手腕必须放松,直握拍者应使拍头下垂,对右手持拍者来说拍面方向略偏于对方左侧(横握拍选手应强调手腕向外偏);手腕配合小臂,向左向前用力。

回球略带左侧旋,落点多在对方的左侧大用度。

挑:

是一种将台内下旋球为上旋球的过渡性技术,多用于接发球。

其动作要点是,当来球低且下旋力较强时,拍形可稍后仰,多向上用点儿力摩擦球;若来球下旋力或不转时,拍形应与台面垂直或稍前倾,用力方向偏于向前。

弹:

即在台内或近台出现了略高于网的无旋转,或旋转较弱的球时,手腕迅速向后做一小动作引指。

然后急速向前爆发用力将球弹出,出球时间为高点期,其突出特点是快,横板反手快拔中,冷不防把手腕一抖,球便向子弹一样弹射出去,动作极小速度极快,常使对手猝不及防。

第三章乒乓球基本动作

第一节握拍方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

一、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功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

但反手击球时,因受身体妨碍而不易发力,调节拍形因受握法的限制亦较为困难,防守照顾面较小,目前,已有选手反手攻球时用另一面击球。

亚洲选手(如中国、日本、韩国)普遍采用此种握法。

(一)快攻型握法(图1)

 

图1

拍前以食指第2指节和大拇指的第1指节构成一个钳形,两指间距离适中(1-2厘米左右),拍柄紧贴虎口,俗称中钳式握法。

拍后3指自然弯曲重叠,中指第1指节贴于拍的1/3上端。

(二)弧圈型握法(图2)

拍前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派兵形成一个环状。

拍后其它3指自然微曲,中指的第1节叮嘱拍后的中部。

 

图2

(三)直拍削球型握法(图3)

拍前大拇指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用力下压。

拍后其它4指自然分开,把住球拍。

攻球时,食指迅速移到拍前,以第2指节扣住拍柄,拍后3指仍弯曲贴于拍的上端。

 

图3

二、横拍握拍法(图4)

横拍握拍法的恩典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正手攻台内球时较难掌握,处理追身球亦有一定的难度。

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都是横握球拍者。

横拍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握住拍柄,虎口贴住拍肩,大拇指在球拍的正面位于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

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图4

 

第二节基本展位和基本姿势

一、基本站位

基本站位是指击球者在击球前相对于球台所出的一个较为固定的位置,严格地讲,接发球时的站位尤为重要。

站位应根据各自的不同类型打法及身体条件来决定,以利发挥其技术和特长。

(一)进攻型打法基本站位

左推右攻打法在近台(离球台端线50厘米左右)、中线偏左(图5-1,以右手执拍为例);两面攻打法者在近台、中线附近;弧圈球打法为主者在中近台(离球台端线70厘米左右)、中线偏左(图5-2);擅长打相持球或反手实力较强者,可站于中台偏反手一侧。

 

图5-1图5-2

(二)削球型打法的基本站位

攻削结合打发者在中台附近(图6-1);以削为主打发者在中远台附近,约离球台端线100-150厘米左右(图6-2)。

图6-1图6-2

二、基本姿势

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击球前经常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姿势,它有利于迅速移动,选择合理的击球位置,作出击球动作。

每个人的基本姿势因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而有所不同。

(一)进攻性打法的基本姿势(以右手指拍为例)是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前脚掌内侧着地,脚后跟略提起;两膝微曲,中心在两脚之间;含胸收腹,上体稍前倾,肩关节放松,持拍手自然弯曲,位于身前偏右处,球拍稍高于台前。

(二)削球型打法与进攻型的不同之处是两脚间距稍宽,重心稍低,右脚在左脚之前,上体前倾较少,执拍手位于胸前。

 

第三节基本步法

一、步法概述

步法的重要性

有人把击球时的手法和步法的关系形容为“乒乓球技术之父与乒乓球技术之母”的关系,或称“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生命”,它是及时、准确地使用衔接各项技术动作的枢纽,亦是执行各项战术的有力保证。

每一次击球,几乎都是从移动开始的,许多情况下,回球质量欠佳或者失误,就是因为人——球关系未调整好,而人们却往往去追究手法的责任。

步法不同于走路,他的关键在于运动员要能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移动方法,在击球瞬间保持最适宜的击球点。

二、基本步法

(一)单步

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图7)

图7

2、特点:

移动简单、灵活,重心转换比较平稳。

一般在来球角度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3、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二)跨步

1、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登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动跨步脚上。

(图8)

 

图8

2、特点:

移动速度快,比单步移动范围大,适于打借力球,但不适于自己发力。

3、实际运用于:

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举步

1、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特点:

身体不腾空,重心较稳定;移动范围较单步大。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小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四)跳步

1、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图9)

图9

2、特点:

移动范围比跨不大,有利于发力。

但有短暂的腾空时间,对于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有一定影响,可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缓冲来减少重心的起伏。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球时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

1、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

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图10)

图10

2、特点:

移动的幅度比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大,主要用来对付身体较远的来球。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挡,或从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击球

 

第四节发球

一、常用的发球技术

(一)正手发球奔球

图11

1、特点:

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2、方法:

右脚稍后,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右侧;球向上抛起后,持拍手随即向右后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快速由后向左前方挥动,拇指压拍,拍面稍前倾并略向左偏斜,球拍沿球的右侧中部

向中上部摩擦;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

(图11)

3、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③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④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二)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

1、特点:

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图12)

图12

2、方法:

右脚稍前,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左侧;击球时,持拍手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向前方横摆发力击球,拍面稍向前倾,击球的中上部;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图13)。

发急下旋球时,大拇指用力压拍的左肩,使拍面稍后仰;触球前,稍向左后上方引拍;当球下降低于网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用力,拍面触球的中下部;触球瞬间,手腕附加爆发式下切动作。

 

图13

3要点:

①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处;②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③第1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

(三)发短球

1、特点:

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2点跳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位、冲货抢攻。

(图14)

图14

2、方法:

主要靠手腕和前臂摩擦发力,控制向前的力量。

3、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③发球的第1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④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四)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1、特点:

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图15)

图15

2、方法:

右脚在后,身体稍向右转,前臂向后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柄朝下(手腕外展),拍面略后仰,击球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挥动并略外旋,手腕内收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

3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发转球时,拍面稍后仰,切球的中下部;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③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五)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特点:

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2、方法右脚在后,持拍手向右上方引拍,手腕略外展,拍面稍向左;击球时,手腕和手臂迅速由右向左挥动。

(图16)

 

图16

3、要点①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②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③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图17)

 

图17

(六)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1、特点右侧上(下)旋转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

2、方法右脚在前,身体向左转,持拍手向左上方引拍,拍柄略向下,拍面稍向右;击球时,前臂和手腕由左向右挥动。

(图18)

 

图18

3、要点①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②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③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右一个上勾动作;④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

(图19)

 

图19

二、发球的练习方法

1先斜线,后直线,再斜、直线结合;

2、先长后短,再长、短结合;

3、先不定点,再定点;

4、向特定的区域发球(图20);

5、发球速度先慢后快;

6、先低抛再高抛;

图20

第五节接发球技术

一、接发球技术的特点

接发球时比赛中每一回合德第2板球,也是接发球方开始比赛的第1板球,因而是一项反控制、求主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技术。

它不仅要求掌握多种实用的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接发球意识,而且还必须贯彻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把接发球与发挥自己技术特长和战术风格连接起来。

二、接发球技术的具体运用

1、接上旋球(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

2、接下旋长球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

3、接左侧上(下)旋球可采用攻球和推挡(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倾(后仰)并略向左偏斜,击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

如要把球回到对方左角,发力方向对着中线即可。

4、接右侧上(下)旋球可采用攻球或推挡(搓球或拉球)回击,拍面稍前倾(后仰)并向右偏斜,击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点和方法与接左侧上(下)旋球相同。

5、接近网短球用快搓、快点或台内突击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6、接转与不转球,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线和落点。

7、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长胶、生胶、防弧胶的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的方法回接。

8、接高抛发球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反向提前引拍。

三、接发球的练习方法

1、接发球与发球同时学习,接什么发球同时学习这种发球的方法。

如果发下旋球,就应搓球或拉球接发球。

2、先练习接上旋球,再练习接下旋球,最后练习接侧旋球。

3、定线、定区域、定技术(直线、中右区域、搓球)。

4、定技术、定线,不定点(推挡、斜线、端线或大角结合)。

5、定技术,不定线(斜、直线交替)。

6、用一种技术接一种发球(如用搓球接下旋球,用推挡接上旋球)。

7、用多种技术接一种发球(如用搓、拉接下旋球,推挡或攻接上旋球)。

8、向限定的区域回接,提高控制能力。

 

第六节推挡球技术

一、推挡球的特点

推挡球时我国直拍打法的主要基本技术,他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变化多。

二、推挡球的作用

推挡球时左推右攻技术打法的必备技术,在比赛中常用快速推压,结合力量、落点、节奏的变化调动对方,为正手攻和侧身抢攻创造条件,在相持中又能积极防御,因此要练就过硬的推挡球技术,以提高反手位对抗的实力。

三、常用的推挡球技术

(一)挡球

1、特点与应用球速慢,力量轻,动作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

它可以帮助初学者熟悉球性,认识乒乓球的击球规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2、方法:

两脚平行站立或右脚稍后,肩关节内收,前臂与台面平行,引拍至身体左前侧,球拍呈半横状,拍面与台面近乎垂直。

击球时,前臂前伸近球,在上升期后段触球的中部,借对方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击球后放松还原。

3、要点:

①挡球是推球技术的基础,初学者应形成正确的动作手法;②引拍时,上臂应靠近身体;③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调节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

(二)快推

1、特点与运用:

快推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借力还击、速度快、线路变化多。

适用于回击一般的拉球、推挡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发挥回球速度快的优势,推压两大角或袭击对方空档,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

它是推挡球最常用的一项技术。

2、方法两脚平行站立后左脚稍前,身体离台约50厘米。

引拍时,持拍手肘关节靠近身体,前臂略外旋;击球时前臂主动向前推送,拍面稍前倾,在上升期触球中上部,并撇和转腕动作,借力将球推出。

(图21)

图21

3、要点①击球前靠近身体,前臂适当后撤引拍;②在前臂前推送过程中,完成外旋动作;③转腕动作不宜过大,关键是时机适当。

四、推球的练习方法

1、左方斜线对推练习。

2、左方直线推挡练习。

3、推挡对左推右攻(推-斜-直)。

4、推2/3或全台对正手攻。

5、左方斜线快推、加力推、减力挡综合练习。

6、推挡变线。

7、推挡回击拉、冲的专门练习。

8、顶重板的专门练习。

第四章乒乓球技术动作

第一节搓球技术

一、搓球技术的特点

它是一项过渡性技术,也是对付下旋球比较稳健、保险的实用技术,任何类型打法的选手都少不了它,削球选手必须先学会搓球。

二、搓球技术的作用

搓球多用于接发球,在对搓中通过旋转、速度、落点的变化等为自己的抢攻或抢啦创造机会;但不宜搓得过多,相持是相对的,还是要先发制人。

在对付削球时,有时采用搓球调整一下,以便下一板拉、冲或攻球。

三、常用的搓球技术

(一)慢搓

1、特点与运用慢搓动作幅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