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12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与解析

 

一.解答题(共15小题)

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材料二:

黑龙江省简图

(1)图中平原A的名称是  ,山脉B的走向是  ,其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2)图中A平原主要耕地类型为  ,主要粮食作物有  (列举一种),农作物一年  熟.

(3)黑龙江的简称是  

(4)图中A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由于长期开垦,该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由此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列举三个方面)  、  、  .

2.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本区春旱严重,春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在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其中一座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  (地形区)的分界线.

(3)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经济作物是  .

(4)华北平原的人们为了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从长远看,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B.发展节水农业C.南水北调D.海水淡化.

3.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

A.扩大生产规模B.提高机械化水平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答:

  .

4.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

A  ,B  .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

(3)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  ”得到广泛的认同.

(4)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  、  、黄土峁.

(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6)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其中的②处应该填  (在A、B、C、D中选择).

A.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降B.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D.开垦荒地,破坏植被,砍伐森林.

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起E  ,西至C  ,北连  高原,南抵D  .

(2)图中数字序号表示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简称是:

②  或  ,③  ,⑤  .

(3)黄土高原为我国  最严重的地区,其中自然原因有:

①植被  ;②降水  ;③土质  ;人为原因:

治黄的关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6.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区域为  高原.流经该区域的河流D为  河.

(2)图中地形区B为  平原,C为  高原.

(3)图中A是位于本区的  (省级行政区).

(4)本区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和  .

(5)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  堆积区,其成因是在  作用下,将位于中亚、  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黄土吹到这里堆积而成.

(6)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该区的地表特征是  .

(7)该区的传统民居是  .

(8)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  ,从季风区看属于  区,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属于  ,从阶梯位置看属于第  级阶梯.

7.读黄土高原略图(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  ,西抵乌鞘岭,东到  .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  ,造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3)为实现该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采取的治理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

(4)为适应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形成的传统民居是  .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范围主要包括  、  、  等省区,地表形态表现为  .

(2)该地形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其中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为  .

(3)图示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是  .该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  ,初冬初春季节会出现  现象.

(4)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其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

(5)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  .

9.地理探究:

北京的城市发展与京津塘协同发展.

读图1、2,完成下列探究.

(1)简要分析北京市与河北省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

北京市的优势:

  ;河北省的优势:

  ;

(2)为什么本世纪初首都钢铁厂会从北京市区迁出?

(3)从城市职能考虑,北京市今后应侧重发展哪些产业?

10.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北京﹣张家口将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

材料二:

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图1),北京.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图2)

(1)北京是全国  、  中心,北京位于张家口的  方向,北京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它是  .

(2)北京和张家口同属  气候,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年平均气温较  ,主要原因是  .

(3)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处  平原,濒临  海,位于京津冀地区的是  工业基地.

(4)京津冀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  ,该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答出两点即可).

11.关心首都,关注环境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简图”

材料二2014年北京雾霾天气达到175天,远远超过全国最高平均52天,近年来北京街上的行人戴上口罩用于抵御雾霾侵袭.

材料三: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

,世界人均值的

(1)图中A  海,B  河,

(2)北京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  ,属于  气候类型.

(3)北京是著名古都,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写出两处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  .

(4)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形区来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

B.按温度带的划分,北京属于中温带.

C.按干湿地区的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

D.从城市职能来看,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材料二反映了北京市近年来城市发展中的  问题.

(6)材料三反映了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探究“缺水”的原因是  (任写一点即可),解决措施是  (任写一点即可).

12.2015年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结合“北京市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  中心和  中心,举办冬奥会体现了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的职能.

(2)张家口位于北京  (方向),属于  省.

(3)北京在城市建设中,重视保护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和胡同,是为了  .

A.缓解城市交通B.加快现代化建设

C.传承传统文化D.提高土地利用率

(4)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列举你所了解的北京旅游景点  (至少两处).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以京、津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土地

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

水资源

约占全国比例(%)

5.4

17.5

26.2

3.54

材料三:

北京地图和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三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脉,B  油田,C  海,D  省.

(2)根据材料三分析,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  .

(3)水资源缺乏是限制环渤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4)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是  .

14.读相关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12日,北京冬奥申委正式公布了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文件中提到,若申办成功,北京﹣张家口(崇礼县)将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比赛,张家口市承办雪上项目比赛.

材料二:

“跳出一亩三分地,共绘大蓝图,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2014年初中央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

 

(1)从图中可看出,张家口位于北京的  方向.

(2)如果申办成功,北京将是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北京﹣张家口冬季的气候特点是  .

(3)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所处地形区属于  平原,东临我国的内海A  .

(4)“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其行政中心城市是  .

(5)华北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人口众多B.土地贫瘠C.水资源不足D.工业污染.

15.读北京地形图和气温曲线,年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  和  中心.

(2)北京位于  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势  高  低.

(3)北京属于  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  ,夏季  .

(4)北京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云集在  地区.

(5)悠久的古都历史为北京留下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  、  、  、颐和园、北京人遗址、明十三陵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水资源紧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请你为北京解决水资源紧缺状况出谋划策.(答出3方面措施即可).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北方地区》解答题专项训练解析

一.解答题(共15小题)

1.(2016•宜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材料二:

黑龙江省简图

(1)图中平原A的名称是 三江平原 ,山脉B的走向是 西北﹣东南 ,其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三 级阶梯.

(2)图中A平原主要耕地类型为 旱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 小麦 (列举一种),农作物一年 一 熟.

(3)黑龙江的简称是 黑 

(4)图中A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由于长期开垦,该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由此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列举三个方面) 带来环境的恶化 、 导致野生动物减少 、 威胁生态平衡 .

【分析】东北平原的东北部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所以,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三个小平原组成.

【解答】解:

(1)读图可知,A是三江平原;B是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为西北﹣东南走向;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三江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耕地类型为旱地;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等;

(3)黑龙江的简称是黑;

(4)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洪、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该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会带来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的减少,威胁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

(1)三江平原;西北﹣东南;三;

(2)旱地;小麦;一;(3)黑;(4)带来环境的恶化;导致野生动物的减少;威胁生态平衡.

【点评】该题考查三江平原的相关知识.

 

2.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短缺 .本区春旱严重,春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春季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加之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 .

(2)在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 ,其中一座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 黄土高原 (地形区)的分界线.

(3)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冬小麦 ,经济作物是 棉花、花生 .

(4)华北平原的人们为了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从长远看,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B .

A.大量抽取地下水B.发展节水农业C.南水北调D.海水淡化.

【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解答】解:

(1)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华北平原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水资源不足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春旱原因主要是春季降水少,又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

(2)大兴安岭、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而太行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3)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的华北平原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花生、谷子等农作物.

(4)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等,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故答案为:

(1)水资源短缺;春季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加之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

(2)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黄土高原;(3)冬小麦;棉花、花生;(4)B.

【点评】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理解记忆.

 

3.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降水丰富 .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BC .

A.扩大生产规模B.提高机械化水平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答:

 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

【分析】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东北平原由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降水丰富.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

(1)降水丰富;

(2)BC;(3)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要认真分析.

 

4.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

A 太行山 ,B 秦岭 .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沟壑纵横 .

(3)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 风成说 ”得到广泛的认同.

(4)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 黄土塬 、 黄土梁 、黄土峁.

(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 B .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6)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其中的②处应该填 D (在A、B、C、D中选择).

A.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降B.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D.开垦荒地,破坏植被,砍伐森林.

【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解答】解:

(1)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B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A太行山.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3)黄土风成说是黄土成因说之一.1877年由李希霍芬提出,风成说观点被多数学者所接受,是黄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

(4)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5)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措施有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而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会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故选项B符合题意.

(6)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题干中图示内容的含义是: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粮食、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故答案为:

(1)太行山;秦岭;

(2)沟壑纵横;(3)风成说;(4)黄土塬;黄土梁;(5)B;(6)D.

【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

 

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起E 太行山 ,西至C 乌鞘岭 ,北连 内蒙古 高原,南抵D 秦岭 .

(2)图中数字序号表示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简称是:

② 甘 或 陇 ,③ 宁 ,⑤ 晋 .

(3)黄土高原为我国 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其中自然原因有:

①植被 覆盖较差 ;②降水 集中 ;③土质 疏松 ;人为原因:

治黄的关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解答】解:

(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连内蒙古高原,南至D秦岭,西抵C乌鞘岭,东到E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

(2)黄土高原包括⑤山西(简称晋)全省、陕西(简称陕或秦)的中部和北部,以及②甘肃(简称甘或陇)、③宁夏(简称宁)、河南(简称豫)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又称秦晋高原.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故答案为:

(1)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秦岭;

(2)甘;陇;宁;晋;(3)水土流失;覆盖较差;集中;疏松.

【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

 

6.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区域为 黄土 高原.流经该区域的河流D为 黄 河.

(2)图中地形区B为 华北 平原,C为 内蒙古 高原.

(3)图中A是位于本区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 (省级行政区).

(4)本区的耕地类型以 旱地 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小麦 和 谷子 .

(5)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 黄土 堆积区,其成因是在 风力 作用下,将位于中亚、 蒙古 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黄土吹到这里堆积而成.

(6)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严重 ,该区的地表特征是 沟壑纵横 .

(7)该区的传统民居是 窑洞 .

(8)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 暖温带 ,从季风区看属于 季风 区,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属于 北方地区 ,从阶梯位置看属于第 二 级阶梯.

【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解答】解:

(1)图中D黄河出了宁夏,进入内蒙古.在内蒙古中部,黄河急转南下,流出区境,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

西面是陕北高原,东面是山西高原.

(2)B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黄海,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C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面积10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3)A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的重要聚居区.回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约占宁夏人口的1/3.

(4)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荞麦、甘薯等农作物.

(5)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在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6)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7)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

(8)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暖温带,从季风区看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