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14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 历史 Word版.docx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试题历史Word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

“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

”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2.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普罗泰格拉

3.“希腊早期的学派都是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格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

”普罗泰格拉关注的哲学焦点是

A.人的本身

B.城邦民主

C.城邦政体

D.自然规律

4.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

”色诺芬尼意在

A.批判教权主义B.突出绘画的多样性

C.维护民主政治D.强调人文主义思想

5.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

A.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

B.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

C.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D.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6.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

这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

C.重视道德和教育

D.恢复旧的礼仪

7.在古希腊文明影响下产生的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

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多利亚式希顿(图8)和爱奥尼亚式希顿(图9),公元前200—150年前后,由于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图10)。

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图8多利亚式希顿图9爱奥尼亚式希顿图10穿高腰希顿的古希腊女人

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B.追求自由精神

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D.崇尚理性之美

8.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

这表明当时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9.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10.詹姆士·斯鲁威尔说:

“虽然许多历史学家,特别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都试图把文艺复兴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与各种各样的非宗教形式联系起来,但并不是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非宗教的。

”人文主义者们“既非不信教者,也非无神论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B.基督教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有共通性

C.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

D.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是宗教虔诚的时代

11.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

“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

”这些宗教观点

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12.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

路徳这些思想

A.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13.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因信称义;致良知

14.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5.“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

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

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

”材料中“这些人”是指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

16.17、18世纪是西欧文明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有的西方学者把这两个世纪概括为“思想革命”时期。

该时期是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新航路开辟时期

17.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

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B.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D.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18.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君主权力与党派信仰

B.国家意志与精神寄托

C.权威判断与历史传统

D.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19.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

卢梭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

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对火炬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照亮法国的自由之路

B.直接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烈火

C.这只火炬让卢梭玩火自焚

D.这只火炬让欧洲人民看到光明

20.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第II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在这些工商业城市中,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但是,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这样,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这里出现了。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材料三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历史》必修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的价值阐述是什么?

针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问题,苏格拉底提出了什么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肇始于16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改革是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通过改革,挽救了陷入危机的基督教,也挽救了黑暗中的欧洲,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郭继荣、白靖宇主编《西方文化简史》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补充、肯定、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Ⅰ卷

1.【解析】“脚注”的意思就是进行注释,“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说明古代希腊哲学对于西方哲学影响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古代希腊哲学的凝聚力,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西方哲学受到古代希腊哲学影响,不是说明西方哲学没有原创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心动才有幡动”说明心是万物的主宰,可知这是心学家的观点,都强调主观意志和内心力量,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尺度”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D项正确;A主张世界由物质组成的问题;B强调知识是美德的问题;C提出理想国的概念。

【答案】D

3.【解析】普罗泰格拉是希腊时期智者运动的代表,提出“人是万物尺度”,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本身,故A项正确;城邦民主和城邦政体不是智者运动关注对象,故B和C项错误;自然规律是早期古希腊思想家关注的主题,故D项错误。

【答案】A

4.【解析】由材料中“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可知,材料反映出神的形象与他的崇拜者是一致的,这说明神的存在与否由人的思想来决定,这也就提高了人的社会地位,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信息主要体现否定神、肯定人的人文主义,无法体现批判教权主义,排除A;B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材料信息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

【答案】D

5.【解析】“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是一种教育手段,“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是使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故选C;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善恶之间的转化,故排除A;题干提到的是教育的作用而不是社会环境或者社会进步的作用,故排除BD。

【答案】C

6.【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和教育,故C正确;挽救民主制度是苏格拉底,不是二人相通之处,排除A;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排除B;孔子主张恢复旧的礼仪,不是二人相通之处,排除D。

【答案】C

7.【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希顿设计的变化是由于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体现的是对理性的追求、对理性的崇尚,故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过披挂或缠绕的方式……形成优美的垂褶”可知希顿是一种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但这是表面现象而并没有回答出希顿这种变化的本质,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追求自由精神,而是强调希腊崇尚理性之美,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而是强调希腊崇尚理性之美,C项错误。

【答案】D

8.【解析】“欢快充实”等字眼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即材料表明了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复古风格不再是建筑领域的主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9.【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强调个人信仰对于灵魂得救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赋予了德国民众的自由精神。

故答案为C项。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本质”要求,均排除。

【答案】C

10.【解析】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神权统治,基督教的教义也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显然二者在人文精神方面是共同的,故B项正确;A属于人文主义思想表现,没有把宗教教义体现出来,故A项错误;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与材料中人文主义思想出现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就对封建神权统治进行批判,故D项错误。

【答案】B

11.【解析】根据“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可知,这些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否定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正确,C错误;“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并非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A错误;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错误。

【答案】B

12.【解析】由“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可以分析出他强调对身体有益的事,反对教皇和神职人员所谓的善功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B

13.【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提倡人性、推崇人性,肯定人的本能;“因信称义”是人文主义的表现之一;而“存天理,灭人欲”则是禁绝人的欲望,否定本能;“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天人感应”深化了君权,“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这些和“独禁本能”都无关。

由此可知,本题B项正确,ACD错误。

【答案】B

14.【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C

15.【解析】从材料“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中可知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些人”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故C项正确;A项强调“认识你自己”,排除;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强调人性,反对神性,故B项排除;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故D项排除。

【答案】C

16.【解析】从材料“17、18世纪”“思想革命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推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故C项正确;A项是14-17世纪,排除;B项是16-17世纪,排除;D项是15-16世纪,排除。

【答案】C

17.【解析】“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说明“荣誉”就是遵纪守法的责任和集体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荣誉”并不是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故C项错误;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显然不符合材料“荣誉”的含义,故D项错误。

【答案】B

18.【解析】据“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含义是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理性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故选D;主张集体;ABC项强调君主、国家意志和权威,不符合“理性”的含义,排除。

【答案】D

19.【解析】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照亮了法国的自由之路。

故答案为A项。

B项“直接”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对火炬喻意理解错误,排除;D项说法夸张,排除。

【答案】A

20.【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与史实不符。

【答案】A

第II卷

21.(24分)

【答案】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或“美德即知识”。

(2分)

(2)原因:

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兴起;宗教神学文化的钳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等。

(8分)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2分)

(3)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10分)

22.(16分)

【答案】

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角度1:

认同。

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打破了天主教会对欧洲民众的神学束缚,传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宗教改革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新教派提出的新的宗教观点,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潮流,为基督教的延续提供了空间。

角度2:

不认同。

宗教改革借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天主教会,对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没有直接发展。

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和新的政治设计;宗教改革还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虽然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但树立了新教的宗教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