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14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docx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心血管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方剂

1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方药: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

方歌: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

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功用:

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2养心汤(《直指》)

方药:

黄芪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远志姜汁辣桂柏子仁

酸枣仁北五味子人参甘草

方歌: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

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3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方药:

葶苈子大枣

方歌:

葶苈大枣亦泻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功用: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方药: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

半夏白术天麻汤,茯苓橘红甘枣姜;

化痰熄风祛脾湿,风痰眩晕头痛康。

功用: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方药: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方歌: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化痰开郁气自舒。

功用: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方药: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方歌:

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大枣甘;

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功用:

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7贝母栝蒌散(《医学心悟》)

方药:

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方歌:

贝母瓜蒌散茯苓,陈皮桔梗花粉增;

咳嗽咽干痰难咯,润燥化痰病自清。

功用: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方药:

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方歌:

补阳还五归尾芎,桃红赤芍佐地龙;

四两生芪为君药,补气活血经络通。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方药:

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方歌: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

气虚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0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方药:

柴胡陈皮川芎香附芍药枳壳甘草

方歌: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胀皆能除。

功用: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11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方歌: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功用:

疏风止痛

12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方药:

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方歌: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功用:

滋阴降火

13大柴胡汤(《伤寒论》)

方药:

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生姜大枣

方歌:

大柴胡汤用枳实,黄芩半夏芍枣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方药: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方歌: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功用:

峻下热结

15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药:

黄芪当归

方歌: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量比五比一;

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阳浮发热宜。

功用:

补气生血

16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方药:

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

方歌:

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共;

调肝健脾渗湿浊,养血安胎止疠痛。

功用:

疏肝健脾

17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方药: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方歌: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

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8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方药:

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

方歌:

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

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19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方药:

熟地苁蓉巴戟山萸石斛附子五味子桂茯苓麦冬菖蒲

远志姜枣薄荷

方歌:

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

化痰开窍菖远茯,薄荷姜枣喑痱服。

功用: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20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方药:

麻黄白果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

方歌:

定喘白果与麻黄,苏子夏款杏草襄;

桑皮黄芩清肺热,风寒痰热喘哮尝。

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2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

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燥湿化痰又理气,湿痰为患此方珍。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22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方药: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

滑石生甘草荆芥穗白术栀子桔梗

方歌: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功用:

发汗达表,泻热通便

23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方药:

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

方歌:

防己黄芪金匮方,术甘姜枣共煎尝;

益气祛风利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功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24甘草干姜汤(《伤寒论》)

方药:

甘草干姜

方歌: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

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功用:

复阳气

25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方药:

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

方歌: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

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功用:

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26归脾汤(《正体类要》)

方药:

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四君子

方歌: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27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方药:

桂枝甘草牡蛎龙骨

方歌: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功用:

镇惊安神,通阳止汗

28桂枝汤(《伤寒论》)

方药: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方歌: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9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药:

厚朴陈皮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干姜生姜

方歌: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寇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寒湿胀满用皆灵。

功用: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30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方药: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方歌: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重生姜;

益气温经通血痹,肌肤麻木不仁康。

功用: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31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方药:

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方歌:

橘皮竹茹重姜枣,参草益气共煎熬;

降逆止呃又清热,胃虚有热呃逆疗。

功用:

理气降逆,益胃清热

32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方药:

瓜蒌实薤白白酒

方歌: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

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当加半夏良。

功用:

通阳散结,豁痰下气

33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方药:

瓜蒌实薤白半夏白酒

方歌:

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

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功用:

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34理中丸(《伤寒论》)

方药:

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

方歌: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祛寒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3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方歌: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隔热,上中郁热服之消。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36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方药: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方歌:

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康;

悸眩短咳胸胁满,温化痰饮健脾湿。

功用:

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37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方药:

羚角片双钩藤桑叶川贝生地菊花茯神木白芍甘草竹茹

方歌:

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38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方歌: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功用:

健脾止呕

39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方药: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方歌: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功用:

滋阴补肾,壮水制阳

40六一散(《伤寒直格》)

方药:

滑石甘草

方歌:

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有功效,

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功用:

清暑利湿

41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方药:

龙胆草柴胡泽泻木通黄芩栀子车前子当归生地生甘草

方歌: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功用: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42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方药:

麻黄附子细辛

方歌: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

少阴脉沉反发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功用:

助阳解表

43麻黄汤(《伤寒论》)

方药: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44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方药: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方歌:

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凉;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功用: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45麻子仁丸(《伤寒论》)

方药:

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方歌: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46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方药:

白附子僵蚕全蝎

方歌:

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

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

功用:

祛风化痰止痉

47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方药:

洋参西瓜翠衣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方歌: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功用: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48清营汤(《温病条辨》)

方药: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方歌: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营分阴津伤;

犀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卷心藏。

功用:

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49桑菊饮(《温病条辨》)

方药: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方歌: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50芍药汤(《保命集》)

方药: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方歌:

调气和血芍药汤,香槟归桂草大黄;

清热燥湿黄芩连,湿热痢疾自安康。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51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四君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山药大枣

方歌:

参苓白术扁苡药,莲肉砂草枣汤调;

桔梗上浮兼保肺,健脾渗湿服之效。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52肾气丸(《金匮要略》)

方药: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方歌: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

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功用:

温补肾气

53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方药:

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

方歌:

生姜泻心汤芩草参,半夏大枣连二姜。

功用:

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54生脉散(《医学启源》)

方药:

人参麦冬五味子

方歌:

生脉麦味与人参,益气养阴效力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55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方药:

附子干姜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茯苓炙草

姜枣

方歌:

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

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5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方歌: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功用:

益气健脾

57四逆散(《伤寒论》)

方药:

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

方歌: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份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勘。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58四逆汤(《伤寒论》)

方药: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功用:

回阳救逆

59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方歌:

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

营血虚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

功用:

补血活血

60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炙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生姜大枣

方歌:

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喘咳康。

功用:

降气平喘,袪痰止咳

61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方药:

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方歌: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

功用: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62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方药:

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

方歌:

桃仁承气五般奇,甘草硝黄并桂枝。

功用:

破血下瘀,清热通经

63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方药:

天麻钩藤(后)石决明(先)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

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方歌: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芩杜膝与寄生;

夜藤茯神益母草,头痛眩晕失眠宁。

功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64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方药:

生地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

柏子仁酸枣仁朱砂

方歌:

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

阴亏血少神不安,滋阴养血安心神。

功用: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65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方药:

大黄甘草芒硝

方歌:

调胃承气汤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功用:

缓下热结

66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方药:

附子干姜炙甘草

方歌:

四逆汤倍用干姜,附子用大者一枚。

功用: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67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方药:

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方歌:

痛泻药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必腹痛,治在泻肝重实脾。

功用: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68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药: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方歌: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

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69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药:

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当归芒硝

方歌:

温脾附子大黄硝,干姜人参当归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良。

功用: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70吴茱萸汤(《伤寒论》)

方药:

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方歌: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

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功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71五苓散(《伤寒论》)

方药:

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桂枝

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温通助气化,利便解表烦渴除。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72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药: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芍药丹皮

方歌: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

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73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方药: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生姜

方歌: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功用:

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74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

方歌:

逍遥散用柴归芍,薄荷苓术煨姜草;

疏肝健脾调经卓,肝郁血虚脾弱疗。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75小柴胡汤(《伤寒论》)

方药: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综。

功用:

和解少阳

76小承气汤(《伤寒论》)

方药:

大黄厚朴枳实

方歌:

小承气汤朴实黄,谵狂痞硬上焦强;

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风闭实可消详。

功用:

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77小建中汤(《伤寒论》)

方药:

饴糖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78小青龙汤(《伤寒论》)

方药:

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

方歌: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功用: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79小陷胸汤(《伤寒论》)

方药:

瓜蒌实黄连半夏

方歌: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

痰热结胸痞闷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功用: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80五皮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药:

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

方歌: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功用:

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81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方药:

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炙甘草半夏大枣

方歌:

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

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噫康。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8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方药:

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方歌:

血府逐瘀红花桃,芎芍膝归生地草;

柴胡枳桔行气滞,血化下行不作劳。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83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方药:

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

方歌: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功用:

滋阴疏肝

84银翘散(《温病条辨》)

方药:

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芦根

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85右归丸(《景岳全书》)

方药:

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杜仲当归

方歌: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86玉女煎(《景岳全书》)

方药: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方歌: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

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功用:

清胃滋阴

87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方药:

黄芪防风白术

方歌:

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寒多易感冒,益气固表止汗神。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88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药:

香附苍术川芎神曲栀子

方歌:

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

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更君并加减。

功用:

行气解郁

89增液承气汤(《伤寒论》)

方药:

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方歌:

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

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功用: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90增液汤(《温病条辨》)

方药:

玄参麦冬细生地

方歌:

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

补药之体作泻剂,但非重用不为功。

功用:

增液润燥、清热通便

91真武汤(《伤寒论》)

方药:

附子茯苓白芍白术生姜

方歌:

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

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功用:

温阳利水

92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药: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麦芽杭芍玄参天冬

川楝茵陈甘草

方歌:

镇肝熄风芍天冬,龟板玄赭牡牛龙;

茵陈麦芽川楝草,阴虚阳亢能奏功。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93保元汤(《博爱心鉴》)

方药:

人参黄芪甘草肉桂

方歌: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功用:

补气温阳

94止嗽散(《医学心悟》)

方药:

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

方歌:

止嗽散用桔甘前,荆陈紫苑百部研;

化痰止咳兼透表,姜汤调服不用煎。

功用:

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95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方药:

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

方歌: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功用:

消滞利湿,泄热通便

96炙甘草汤(《伤寒论》)

方药:

生地炙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方歌: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

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功用:

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97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

方药:

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当归

方歌:

朱砂安神东垣方,连归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泻火镇心安神良。

功用:

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98猪苓汤(《伤寒论》)

方药: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方歌:

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清热又滋阴。

功用:

滋阴清热利水

9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药: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方歌: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100左归丸(《景岳全书》)

方药:

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

方歌: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功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