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016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Word格式.doc

而这最终要归功于校长叶志平,是他平时的严格要求,是他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用心负责,保住了学校,更保住了学校的全体师生。

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初中教育发展研究会会员,绵阳市师范初中校长联谊会常务理事。

他先后被评为安县和绵阳市明星校长,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中小学校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以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师德标兵。

因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确保全校师生安然无恙,叶志平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对这个称谓,他谦逊地回应,“我不‘牛’,但是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

(三)叶志平先生是桑枣中学一名普通教师,当校长后他把危楼加固作为重要任务,他说,“一个好校长首先要把安全摆在首位,对一个学校来说,一个娃娃是千分之一,可对他们的父母就是百分之百!

桑枣中学的实验教学楼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没有招正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盖了两年多。

后来,竟没人敢验收这栋楼,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维修加固,他开始自学建筑知识,身上经常带着铁锤、钢尺等工具,对教学楼边边角角仔细检查,把问题一笔笔记下来。

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改造加固,排除了危险。

第一次,叶校长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楼相连的一栋质量较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修建了厕所,第二次,他将楼板间隙缝中的水泥纸袋去掉,实实在在的灌注了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

期间,资金不够,他就发动老师自己动手干、那年暑假,全校教职工都不休息,参加施工。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

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

他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将这栋修建时仅花20万的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固,累计投入资金达40万,学校当时没有钱,叶志平就一点点想教育局要,请求支持,这40多万元是他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要来的,但数年后叶校长接受采访,被问及筹款翻修教学楼之事时,他总会强调翻修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是安县财政收入实在太小,经费有限,以至于翻修颇费周折。

“5.12”汶川大地震过后,校外的方子百分之百受损,校内的8栋教学楼只有局部塌陷,最令他担心的翻修多年的实验楼,却没有塌。

安县处在地震带上,因此,县教育局规定该县中小学每周上安全教育课,桑枣中学非常认真的执行,每周安全教育课都严格要求,内容、备课、检查、考核都有详细规定。

2004年,叶志平到上海参加一个研修班,无意中参加了一座写字楼的消防演习。

回来后,他认识到仅教学楼结识、加强安全教育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地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

当时还没考虑到地震,叶志平担心的是停电、失火,甚至宿舍楼里调皮男生的恶作剧,都可能引发群体踩踏事件。

从2005年开始,桑枣中学每学期必定会搞疏散演习。

叶校长对媒体常年报道学生群死群伤事件深入分析,发现很多事件源于对细节的忽略或处理不当。

因此,学校专门制定了应急疏散方法和预案,对疏散演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

学校规划好每个班的疏散路线,疏散时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

每班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都有规定,学校要求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跑快些,以免堵塞逃离通道,4楼、5楼的学生稍微慢些,避免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刚搞紧急疏散演习时,一些老师有意见:

学校老师少,课程多,再搞疏散演习和安全教育,很麻烦。

有的家长也不理解,认为叶志平不专心教学,搞这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是“不务正业”。

不少学生当这是娱乐,也有学生认为多此一举。

但是叶校长反复跟师生们讲道理,不这么做有什么危害,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最终还是把演习和安全教育坚持了下来。

定期进行,从不间断。

叶校长还把学校具体安全事务分了38类,分别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签订责任书。

这些制度在地震来临之前的数年,被老师和学生们忠实地执行了下来,在很多人眼中被忽视的部分却被叶志平牢牢地抓住,日复一日地神话,雷打不动地执行。

但对于“1分36秒”的奇迹,他却淡淡地说:

“我们只是慢慢地摸索,最后在这次大地震中,歪打正着,用上了。

”面对赞扬,他说:

“其实不论任何人当这个校长,只要用心去做事,落实好各种规章制度,结果都会一样。

(四)对学校震后新建教学楼,叶校长更是严要求,细观察,他心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弦,教学楼不建结识,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没法向社会交待。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叶志平一直持守这条信念。

重建中,叶校长基本都是最早到学校,晚上十一二点左右才回家。

因为总来不及吃早饭而以干饼子冲击。

“帮我买一个干饼子回来”成了他的口头禅。

2009年初,新学校的设计图纸在叶志平这里没有过关,他列出几处问题:

玻璃幕墙好看但不安全;

走廊外的空心栏杆,经不起学生摔打;

走廊和楼梯太窄,遇到紧急情况,容易发生拥堵;

钢制防盗门,遇到地震变形很可能打不开等等。

设计人员尊重他的意见,修改了设计方案。

“我们并不需要豪华的学校,我们只需要教学大楼牢牢的,门前的路宽宽的。

”在新校建设中,叶志平要求秉承坚固牢靠、简洁实用和节能环保三大原则。

施工期间,遇到节日,叶志平就要给建筑工人送肉送酒,建筑工人开他玩笑:

“在外施工,一般都是业主为难我们,现在反过来了,我们成了上帝,哥们儿,你是不是有啥事求我们?

”叶志平的确有求于他们:

希望工人们能将每块砖都码得牢实些,这样学校就更安全。

灾后重建中,作为校长,叶志平绝对不参与工程采购。

有人跟叶志平说:

“你如果让学校买我的电线,我给你5万。

”叶校长回应说:

“学校一共才需要20多万的电线,给我5万,你赚什么?

你干脆直接把电线送给我们学校就行了。

”工程招标阶段,很多老板想请叶校长吃饭,给他送钱。

无论是10万、20万还是更多,他都拒收或者退回。

一个老板塞了20万在叶志平车的后备箱,他退钱时说:

“如果你收回,我就拿到学校里,我们学校正搞建设缺钱呢!

(五)刚当老师时,叶志平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可他心里有个原则: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要认真去做。

结果,一做就爱上了这份工作,他一直扎根在桑枣中学,30年来没挪过窝。

叶志平不是没有机会走出去,上世纪70年代,有机会调入县公安局,他放弃了;

之后多次组织调动,他都选择了坚守学校;

地震后,有民办学校邀请他去做校长,年薪15万元,他没有答应;

还有单位给出配房配车、年底分红的待遇聘请,他也拒绝了。

1995年,新任桑枣中学校长的叶志平果断决定,关闭校办工厂,停办职高班,将学校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初中上。

他说:

“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如专心致志搞一件事。

”叶志平心中就一直有个梦想:

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在他担任校长期间,桑枣中学连续16年中考都巨全县第一,2008年地震那年,还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当叶老师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经常有学生这么说。

1992年,电脑在大城市都还是个时髦的东西。

这年夏天,外出开会的叶志平抱回一台286电脑。

在他的建议下,学校又先后买回几台电脑,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学习。

桑枣中学成为绵阳最早将计算机运用到教学中的学校。

多年过去,叶志平早已成为学校著名的电脑高手,不仅会用,而且会修,在他家里,电脑、摄像头、无线网络等时髦的玩意儿一应俱全。

“做事拼命做,该玩拼命玩。

”这是叶志平的工作准则。

在他的主导下,舞蹈社、民乐团、文学社、合唱团应运而生,即使面对“保第一”的压力,叶志平依然不鼓励老师拖堂和补课。

他规定学生在下午一定要抽出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打球、跑步、上网、读课外书,晚上还得留出看电视新闻的时间。

桑枣中学的上课铃声是世界名曲“蓝色多瑙河”,他希望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熏陶学生。

在桑枣中学,叫叶志平校长的人不多,年长的教师喊他“老叶”,年轻的老师喊他“叶伯伯”,学生喊他“叶爷爷”,也有调皮的学生喊他“牛校长”。

叶志平的办公室里,保留着一个存放学生来信的文件夹。

这些信件中,有学生向他倾诉自己在班上受了老师不公平的批评,有的是请求他为初一的女孩子们组织一场篮球赛,有的还悄悄告诉校长,自己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同学,并强调,这事只告诉他一个人,还有学生只表达内心对校长的祝福。

一个女生在信封写道:

祝敬爱的叶校长展信QQ糖,甜到太平洋。

出身贫困的叶志平,对寒门学子有一份特别的关爱。

王同学家境贫穷,中午常以玉米面和红薯充饥。

叶校长知道后,把他拉到家里,给他换成大米饭。

此后,叶校长总是让这个学生每周把背来的玉米面拿到他家里,换上大米,他的“借口”是“老师喜欢吃玉米面”。

叶校长的儿子叶茂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周末,家里总是挤满了来洗澡的学生,父亲就像个勤务兵,忙里忙外地为这些山里来的孩子们服务。

一次,一位年轻老师第四节课下课很久了才去食堂吃饭,了解到年轻老师是在准备下午第一节课时,叶校长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更要求自己,以后凡到吃饭时间,发现有老师没来,就主动打好饭菜给老师送去。

多年如一日,叶校长坚持这么做,不在学校,就要求班子其他成员做。

他常说:

“老师们的身体不能因为工作搞垮,身体垮了,那才是真正影响工作,更正要的是误了人的一生啊!

为提高教学质量,叶志平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他规定,一个班的成绩得了全县第一,无效;

只有整个年级的平均分排名全县第一,单个班级的第一才能得到表彰。

有了这个“损招”以后,老教师们纷纷主动把自己的绝招亮出来,与年轻教师一起往前冲。

叶校长又“搭台子”,举办各种比赛,为新教师施展才能创设平台。

他对新入校的教师提出“一、三、五、八”目标制:

一年成长,三年成熟,五年成才,八年成就,大胆使用青年教师。

(六)叶志平总是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儿子。

儿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家长会他很少参加。

但是,只要有空,他就会和妻子带儿子去河滩玩耍,搬石头,找木方,掏沙窝,筑水坝,放风筝,采野花。

“一个字,潮。

”在儿子叶茂眼里,父亲就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

叶茂小时候,叶志平从不安排儿子参加兴趣班,有空就带他出去玩。

家里常年订阅《走进科学》、《环球》和《世界知识画报》等杂志。

父子俩还一起玩模型飞机,模型汽艇。

叶志平会像孩子一样,满地爬,满院子跑。

儿子眼中,父亲既是童心未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又是用崇高人格鼓励鞭策他成长的好师长。

2006年,叶志平的妻子王关丽患肾结石病倒了,实在忍不住病痛的妻子提出住院时,他才反应过来,自责地说:

“真是忙昏了头,你病得这么重我都没注意到。

”为了让妻子手术醒来第一眼就看到他,他把工作拿到病床前来做。

王关丽醒来就看见丈夫坐在病床边抱着电脑,忙着写中考工作计划。

2011年6月3日傍晚,叶志平回到家中,虽然特别疲惫,去坚持要亲自下厨,说一家人难得吃上团圆饭,还专门炒了儿子最爱吃的酸辣肉丝,喝汤时,妻子发现汤水顺着他的嘴角往下流,他想抬手去擦,手却不听使唤。

妻儿急忙搀他到沙发上,他说:

“可能太累了,睡一会儿就好了。

”随后就昏迷不醒,送到医院,医生确诊为“脑溢血”。

他昏迷期间,桑枣中学中考成绩又在全县一举夺魁。

学生们牵挂着叶校长的病情:

“希望叶校长能够像他的绰号一样,能在死神面前‘牛’一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