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023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上海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

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中共四大的不足是:

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武汉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中共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

因为,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陈独秀虽然作了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的著名论断。

7.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

三湾改编"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8.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莫斯科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中共六大主要讨论了:

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

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批判了"

左"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六大也存在着不足: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古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

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

围剿"

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

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

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

党的基本策略是"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

,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因此,必须反对"

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

人民共和国"

的口号代替"

工农共和国"

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陕北洛川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延安

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了。

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

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

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正式宣布:

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

惩前毖后"

、"

治病救人"

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

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

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6月11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

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

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西柏坡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了:

  

(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

糖衣炮弹"

的袭击,提出了两个"

务必"

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

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

但更为著名的是他的另一个发言--"

不要四面出击"

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毛泽东指出,"

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

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

有所不同,一视同仁"

的方针。

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

现在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

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

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力调整;

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考试来说可以归结为: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18.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北京举行。

19.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28日北京举行。

20.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注:

从历年的试题来看,九大、十大、十一大拿来出题的可能性较小。

2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北京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

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27--29日北京

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

文化大革命"

和"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理论。

(注意:

《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

毛泽东思想"

的科学含义即是根据《决议》及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界定的。

23.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11日北京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24.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北京

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25.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28日北京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6.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北京

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

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27.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18日北京

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8.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9.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提出,实现"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0.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31.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18日北京

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报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2.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

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35.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年2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