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26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docx

优选江西省赣州市博雅文化学校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第十九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单选题:

共22题。

1.《世界通史》载:

“(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

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温饱 ④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军队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建立广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与温饱,这是当时面临的新情况。

二月革命前无产阶级队伍已经开始壮大,①错;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还不具备掌握军队的条件,④错。

 

2.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

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

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苏俄通过《和平法令》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二月革命。

漫画中熊代表俄国,自由女神指美国。

l776年,美国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1917年,俄国通过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自由女神骑在熊背上”即美国作者认为如同1776年一样,俄国二月革命都是人类自由解放史上的大事,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当然,离不开美国自由女神的照耀)。

故答案选A。

 

3.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

“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

”“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

D.通过了《和平法令》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根据题干信息“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分析可知,战争促使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故本题选B。

 

4.1917年7月底列宁在《革命的教训》一文中写道:

“人民要求和平。

而自由俄国的革命政府,却依然根据从前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让俄国资本家掠夺别国人民而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的秘密条约,又重新恢复了侵略战争。

”材料中“自由俄国的革命政府”是指

A.沙皇俄国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人民委员会

【答案】B

【解析】根据“1917年7月底”“依然根据从前……签订的秘密条约,又重新恢复了侵略战争”可知,该政府是二月革命后继续参加“一战”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当时名义上代表俄国的合法政府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不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排除C。

答案为B。

 

5.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邦曾说:

“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

”又说: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

”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解体导致了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苏联的成立

B.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苏联的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C.作者高度肯定发生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

D.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霍布斯邦强调的是促使十月革命和苏联成立的资本主义因素。

此时资本主义社会并未解体,A项说法错误,排除;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得到所有国家的普遍认可,排除B项;作者并未肯定或者否定苏联的革命和建设,只是对其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排除C项。

答案为D。

 

6.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①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③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它的指导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两场革命都采用暴力手段、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①③是其共同点,故选D。

 

7.“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

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诀议》)材料中的“武装起义”

A.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答案】D

【解析】A是二月革命的成果,B是巴黎公社的意义,C是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8.“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俄国无产阶级在某一时期,可能是很短暂的时期内成为全世界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

”列宁所说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A.一战中俄国连吃败仗激化了社会矛盾

B.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使和平幻想破灭

C.沙皇专制统治导致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发展已经使俄国变成帝国主义国家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是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普遍条件。

当时俄国虽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其发展很不成熟,所以D不是俄国无产阶级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先锋的条件。

 

9.“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

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

我同意了。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的相关内容。

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反映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推翻俄国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即A。

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0.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写道: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时代

B.十月革命将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了现实

C.十月革命将给中国革命带来新希望

D.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十月革命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希望。

故答案为C。

 

11.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A项在二月革命时期已经完成,早于题目中的时间“二月革命后”,故本题应选A项;B、C、D三项均属于《四月提纲》的内容,与设问要求“错误的是”不符,故排除。

 

12.美国的社会主义学者约翰·里德在其名著《震撼世界的十天》中评论,“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十月革命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终止了帝国主义间的战争

C.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D.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故排除A。

十月革命并没有终止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故排除B。

当时俄国占人口多数的是农民,故排除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D正确。

 

13.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

证上化名是伊万诺夫,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

当时列宁持此证越境的直接背景是

A.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临时政府加强对冬宫的防守

B.俄军前线惨败后,临时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彼得格勒示威者

C.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

D.沙皇高级军官挑起叛乱

【答案】B

【解析】“七月事件”后,临时政府开始大肆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列宁等人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A发生在1917年10月;C不是直接背景;沙皇统治在二月革命中已被推翻,D不正确。

 

14.“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材料反映了

A.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C.“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

从材料“不要议会制共和国”、“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后列宁指出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故选C项正确。

 15.“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从理论走向现实”。

十月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6.“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

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④的说法错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可以排除。

①②③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B。

 

17.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也夫曾说:

“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

”“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

A.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B.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

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答案】D

【解析】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提出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18.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组织“‘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说明当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境困难。

因此答案选B。

 

19.“1917年的工人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

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和反人民的行动,激起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愤恨。

”上述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广大工人群众所处的境遇每况愈下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

C.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越来越激起劳动人民的愤怒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意在考查考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选项A、C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直接解读,不是“根本上反映”。

B本身观点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

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形势已经成熟,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20.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

“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

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A.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

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积极影响,答案为B。

 

21.阅读1915年至1917年间俄国政治罢工参加人数表(单位:

千人),这表明俄国

A.各种社会矛盾难以调和

B.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沙皇统治危机日趋严重

D.临时政府社会管理无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统计表可以看出,工人罢工人数不断增加,且这一时期属于二月革命前夕,主要说明人民对沙皇的统治不满;材料主要体现阶级矛盾激化,不是各种社会矛盾。

故答案为C。

 

22.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

“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四月提纲》的内容。

根据题干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可知,这些话是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要求将革命从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第二阶段(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提出的,即提出了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C项符合题意;A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D项是十月革命后的,时间上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共5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可谓见仁见智。

十月革命前后,普列汉诺夫就反对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认为“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苏联解体后,在“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下,俄罗斯主流社会以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占主导,说“十月革命是历史的误会”。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予以批驳。

【答案】十月革命是俄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是十月革命的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产生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俄国革命迎来新曙光。

俄国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压迫,阶级矛盾尖锐,加上俄罗斯民族对其它民族的高压致使民族矛盾突出,革命一触即发。

1914年俄国参加了一战,前线战事接连失利,激化了各种矛盾。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是必然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十月革命,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评述相关历史事件的能力。

可从俄国无产阶级的壮大和革命政党的产生、俄国社会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一战的催化作用等角度思考作答。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

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

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刘祚昌《世界通史》

材料四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

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

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剧中人的面貌”在什么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精神?

其作用如何?

(4)依据材料四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

【答案】

(1)领域:

生产领域。

变化:

从自由、平等到不自由、不平等(或受压迫、剥削)。

(2)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思想:

民主、平等。

作用:

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剥削阶级。

(4)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结束了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5)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历程。

【解析】本题考查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问,结合相关史实概括作答。

(2)问,结合《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和原则回答。

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的“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概括措施体现的思想,依据每项措施概括其作用。

第(4)问,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作答。

第(5)问,结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综合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特点。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

在采取措施保卫国家打击国外敌人的同时,政府认为其首要任务就是使民众有可能对建立何种形式的政府发表意见。

——临时政府宣言

材料三 人民委员会已经受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的委托掌握政权,同时负责向所有交战国人民及其政府提议要在一切战线上立即停火,并且为了在民主基础上缔结和约立即举行谈判。

……外交人民委员已向彼得格勒的盟国所有全权代表发出相应的通知。

——人民委员会给最高总司令杜鹤宁的命令(1917年11月2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与俄国哪一事件有关?

此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的士兵是否高兴?

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的人民委员会在对外关系上奉行什么政策?

与材料二相比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事件:

二月革命。

变化:

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不高兴。

因为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坚持战争政策,俄国并没有从战争中退出。

(3)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人民委员会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停战和平谈判,说明了人民委员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由图中文字可知是二月革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治形势的变化;第

(2)(3)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组织答案。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

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

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1917年10月23日)

材料三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中的革命各是什么性质?

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俄国人民的什么要求?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这些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答案】

(1)革命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革命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

不同:

“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胜利;而此时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结果。

(3)对和平与土地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革命斗争,无产阶级政权建立起来,俄国退出一战,改革土地制度,满足了人民对和平与土地的要求。

【解析】第

(1)问,需要明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具体含义;第

(2)问,注意材料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17年10月23日”等信息,结合这一时期的社会形势和“四月提纲”的内容回答。

第(3)问,注意结合两个法令的名称分析。

 

27.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

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