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26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docx

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结构研究结题报告

赵川小学语文教研组执笔:

赵芳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结构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改的关键所在,核心内容,能否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现行的课堂教学机制,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和推进。

如今,大部分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教学压力大,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内容课内的不少,课外的更是五花八门,负担也实在不轻。

因此,课堂40分钟如何度过,直接决定着师生的生活质量,甚或生命价值。

如何让40分钟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怎样向40分钟要效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前阶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在教学方面有三大核心理念即构建性、生成性、多元性,而核心理念是"有效性"。

高效课堂大力倡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模式为途径,探索课堂教学的师生相长,鼓励教师做"平等中的首席",构建民主、平等、高效的课堂形态和基本模式,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和精神的成长性。

高效的课堂要帮助孩子寻找失去的问题意识,现在的教学评价标准排除了孩子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们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反而越少,那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教学方式"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高效的课堂不是教师给学生讲明白了多少,而是体现在引导学生想明白多少,通过学习,学生吸收了多少,又产生了多少问题,学生自己又能够提出多少问题,进而需要寻找怎样的解决办法,这才体现"思维效度"的高,才是高效课堂的标志。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

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

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课堂教学有效性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强化技术等辅助手段,可以突破认知障碍,排除学习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的要求。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力所能及地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3、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

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

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4、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具体做法

本课题于2011年上半年申报立项起,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开展研究活动,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活动穿插进行。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年):

启动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确定方案。

采用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谈等调差形式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堂模式、评价方式,对目前的课堂模式和评价机制进行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等,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好铺垫,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

2、开展研究,审定方案。

成立领导小组、课题研究组,不断研讨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审查课题方案;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3、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反复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本阶段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客观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定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申报、论证工作。

为了准确了解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我们特地组织了调查问卷,通过学生的问卷状况确定我们的研究实施方案。

将我们的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

(1)让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

(2)多种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3)关注学习状态,改进课堂教学评价。

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5月):

课题研究阶段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主要围绕三个字课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分别是:

(1)从2011年7月---2011年10月,研究重点是:

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

(2)从2011年11月---2012年2月,研究重点是:

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3)从2012年3月---2012年5月,研究重点是:

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改进课堂教学评价。

每个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果如下:

(一)《让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研究过程及结果:

在研究《让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这一子课题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用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准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学习中我们明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后,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摸索出了“让预设更合理”、“让生成更有效”的理论经验。

具体方法包括:

(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 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

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

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特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第二, 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

   第三, 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 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张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张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

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

第二, 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

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 “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了立锥之地。

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第三, 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

(二)子课题《多种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研究过程及结果:

结合教师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深入扎实进行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讨。

通过教学听课及与教师、学生交流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得失。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细致的学习研读并做好学习笔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为自己提升理论素养,用正确的业务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认真学习各种优秀课堂案例,总结汲取好的经验教法,分析总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探讨优化课堂各个环节的方法措施,总结汲取好的经验做法,指导自己的平时教学。

对个别教师的课堂结构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相应的理论认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的进行。

3、博采众长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用平时学到的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

潜心细致地钻研教材,研读相关的教学用书,分析学生的现状、思路合理地编写教案,使教案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教学各个环节中能真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运用,倡导自主、合作、探讨、交流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活动,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整理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

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课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学生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

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赵芳在讲授《大作家的小老师》当中,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质疑,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提的不同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自己研究出最正确的答案。

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兴趣高。

 

(2)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

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

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

例如郝静老师在讲授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创设“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

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3)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多模式的语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形成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子课题《关注学习状态,改进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过程及结果:

在改进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深切认识到教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生的深远影响,为了寻求学生乐于接受,对学生有鼓励作用的评价方式,我们做了一下几点:

1、通过问卷、访谈等调差形式了解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对目前的课堂评价机制进行分析;

2、在课堂实践中尝试用多种方式,从多个层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教师评价的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表明:

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具有激励性,应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你能行,老师相信你。

”“不要怕,大胆试一试。

”“说得真好,你的看法很独特。

”这些过鼓励性的话语,对于每位学生都有效。

 

(2)注重自我评价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

实施教学评价,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像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激励与超越。

如在汪晶晶在上作文《我喜爱的水果》一课时,她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以小组的形式观察水果的外形,井要求做好记录。

在活动中,她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

她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这位组长想了一想,说:

“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

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

”另一个组员补充道:

“你看我们组的同学。

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

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

这样根本就不好合作。

”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汪老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3)注重相互评价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正是为他们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

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

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

因此,开展互评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表现。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教师就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充分开展互评。

在互评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评价。

同时还养成了聚精会神倾听的习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注重师生评价的平等性.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

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

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

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

如在江艳老师教新课《槐乡五月》时,教师在范读课文时,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

“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

”学生们稍加思索,就会大胆地说道:

“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响亮。

”“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槐乡的美、槐乡人民的热情……”当读完后,学生也会纷纷举起手对老师作出评价,“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老师把衣襟的,读成后鼻音了……”江老师对学生点点头。

微笑着说:

“谢谢同学们,你们听得真仔细,这些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我再次读时一定接受你们的意见。

”接着,她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

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第三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实践总结阶段。

在不断丰富活动策略与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试验方案,落实措施,继续实践并积累经验,收集、整理资料,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堂评价机制。

1、通过研究探讨,实验分阶段进行总结,采用的形式有:

①经验交流会,②观摩研讨课和示范课,③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形成有效的培养学生地理教学探究能力的途径,汇编教师论文集。

2、全面总结,形成成果,完成课题结题。

六、研究成果:

(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习热情,促进了我校语文整体教学成绩的提高。

李凤鸽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在2011年暑期获全县第八的好成绩,周凤珍、奚成枝、陈锋等同志的语文教学成绩在全镇也是名列前茅。

(二)教师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方式,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提高。

在整个课堂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摸索,不断尝试,都有所收获。

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如:

江艳、汪晶晶等同志讲课水平提高很快,而李凤鸽、奚成枝等教师的课也颇有名师风范。

(三)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呈现出了教师们学习新理论,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新局面。

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我们语文课题研讨对日常教学和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导向作用。

(四)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使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累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电子文档。

其中,8篇课题研究主题交流材料,60余篇口头发言整理的材料,60余份教学反思,60余份教学设计,3份子课题研究计划和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前期问卷调查80多份,前期问卷调查分析一份,课题组成员每人都有论文在《商南教育》上发表或荣获县市文本类奖励。

(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是:

1、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的方法:

(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第二, 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第三, 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 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第二, 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第三, 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2、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

(1)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课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学生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

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2)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

(3)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3、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有:

(1)教师评价学生时语言要有激励性;

(2)学生自我评价时要有积极性,自主性;

(3)学生相互评价讲求真实性;

(4)师生相互评价讲求平等性。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我们已基本完成课题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但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中新理念,新方法的贯彻力度不够。

个别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敢大胆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枯燥,教师教的乏味,学生学得疲倦。

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方式还是还是一个尺度,一种模式,学生缺乏激励,也缺乏自信。

二是全体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被动参与的现象。

教师主动性不够,研究成效不显著。

还有的教师研究热情很高,却没有及时整理研究收获,没有形成文字性资料。

三是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脱节。

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很深刻,但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却表现得有些力不从心。

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将课题研究成果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在课堂中,结合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同时,将摸索出来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在全镇范围内加以推广,以提升研究层面。

我们的课研之路仍很很漫长,因此继续参与课题的热情不能减少。

我们要逐步规范研究行为,对已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