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39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docx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

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汇报

2005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荣获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三年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景区党工委、管委会严格按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标准,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抓创建。

围绕“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行、重在实践”,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主动融入海西大局,发挥绿色腹地旅游龙头作用,使景区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06年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验收,成为全国首批66个5A级旅游景区,2007年被建设部授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使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巩固与提升。

对照《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化思想道德教育,践行文明理念。

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创建的核心。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省级爱国主义、科普、德育等教育基地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创建工作格局,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一)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激发广大员工“爱国、爱乡、爱景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一是利用节庆、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

每年的“清明节”、“七一”党的纪念日,景区党工委或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到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安红色首府、赤石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瞻仰、祭扫烈士陵墓,走访慰问“五老”、“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

每年的“中秋”,景区提前做好组织和安排,使景区成为武夷山市民“中秋赏月”举办各种联谊活动的最佳去处。

在每年春节,景区实行“市民开放月”,让市民共享世遗文化与自然遗产成果。

利用游人中心LED、多媒体触摸屏以及各种图书、画册、折页、大型广告进行展示和宣传。

主动配合和协调有关部门、院校、媒体等单位联办、承办有一定影响和规模的重大活动。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与中国科教文组织、朱子文化研究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司等部门,成功举办了“中国世界遗产周国际青少年夏令营”、“朱熹”、“柳永”、“辛弃疾”等文化名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全国中老年舞蹈大赛”、“全国举重选拔赛”等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文化体育赛事。

通过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走进武夷山,拍摄了7集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海外频道连续播放,向国内外及广大游客宣传和展示博大精深民族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武夷文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和效果。

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类宣传阵地作用。

向游客宣传和展示武夷山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科普等知识教育。

几年来,我们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朱喜纪念馆、柳永馆、武夷山历代名人馆、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遇林亭窑址馆等文化展馆的建设,配备专职讲解员,免费向市民和游人开放。

由集团公司负责牵头做好大安红色首府、红色旅游规划与实施,使之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三是经常性地做好景区员工政治形势、法制、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

利用各个节日或业余时间,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歌咏、演讲比赛,把法制宣传、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于各项活动之中。

今年,结合迎奥运,召开全委“迎奥运、讲文明、保稳定、树形象”动员大会,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认真履职,为北京奥运加油,树立文明景区形象。

(二)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在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题不变,游客至上”的理念,围绕旅游诸要素,不断丰富和拓展文明创建内涵。

一是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示范班组、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

景区管委会连续10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景区机关大院被评为市级文明楼院,竹筏八班组、龙永翔车队被省、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景区门票分公司、监票大队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为使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

围绕市委提出“我爱武夷”主题活动,针对景区各部门、单位不同岗位要求,开展了“景区是我家,游客是亲人”,争创景区最佳竹筏员、花轿员、保洁员、乘务员、管理员五大员活动,并通过让游客直接参与评选“游客最喜爱的排工”,使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发挥景区省级文明单位辐射带动作用,主动与景区周边镇村、驻武部队、学校开展共建共创活动。

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团部门优势,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工人先锋号”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景区开展“绿色行动”。

近几年来,先后有200多个集体和个人被景区和市以上单位授予红旗团支部、巾帼文明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三)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一是制定《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二是在景区主入口、各景点入口处等重要位置设置《中国公民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公民道德二十字基本道德规划》固定宣传牌,向游客免费发送宣传单等形式,强化宣传氛围。

三是积极发动景区广大员工参与“送温暖,献爱心”、“金秋助学”、“一日捐”等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景区向南平、武夷山慈善总会捐助41万元,慰问、走访困难户83户,送去慰问金、助学金6.6万元及价值2万余元的物品。

在今年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景区各部门、单位行动迅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踊跃捐款,积极缴纳特殊党费,并积极响应建设部景区协会的倡议,将6·12景区门票所得全部捐献给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全委共捐款748124元。

四是弘扬正气,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去年,我们利用武夷边防好儿女李小化在景区为抢救落水游客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号召景区广大员工以英雄事迹为榜样,广泛开展“学英雄、爱岗位、做奉献”活动,并表彰和树立一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

2006年,上游管理处退休职工李乃平不顾个人安危力擒抢劫犯,被省政府和省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景区团委干部谢小明在2008年抗御冰冻灾害工作中成绩突出被南平市委、市政府嘉奖;导游员郎爱英奋不顾身勇救出落水儿童,被省市妇联、旅游局授予“三八红旗手”和“见义勇为好导游”荣誉称号等。

二、加强管理监督,严格各项法律法规执行。

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景区工作方针,近几年来我们在致力于景区保护管理的前提下,按照“明确职责、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的要求,实行科学有效管理。

(一)理顺体制,进一步强化统一管理职能。

为不断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活力,更好地发挥景区龙头作用,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武夷山风景区工作的若干意见》(武委[2007]97号),对景区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财政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

在管理体制上:

明确景区实行党工委集体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重大事项由党工委集体研究决定。

在管理职能上:

明确景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重点是负责景区行政执法、规划监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旅游集团公司作为景区管委会全资公司,主要是代表景区认真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旅游发展股份公司主要是根据景区授权,负责主景区经营管理。

初步形成景区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监管,以及以资产为纽带,人、财、物运行协调有效、职责清晰、统一精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与此同时,为加强景区依法行政、依法治景力度,经市委研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成立景区执法大队,核定事业编制85人,根据景区核心保护范围和缓冲地带保护的需要,下设7个管理中队,进一步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管理的力度。

(二)规范管理,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加强规范管理。

重新修订了景区党工委、管委会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并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景区行政管理、监察管理、财务管理、建设项目审批、教育培训、环境卫生、文物管理、宗教活动、游客投诉处理等规章制度30余项,确保景区管理有章可循。

为确保畅通工程顺利实施,制定了《景区畅通工程运行手册》,对畅通工程在运行管理、票务预定、车辆调度、应急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和预案,确保畅通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狠抓落实。

按照“优质、高效、创新”的原则,在景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重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定期开展考评检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在企业则从员工的组织纪律、仪表仪容、文明用语、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考评,推行末位淘汰制,营造争先创优、你追我赶、文明竞争的良好局面。

三是形成体系。

自2002年以来,景区率先导入ISO14000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0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并每年顺利通过认证中心的认证,被国家质量监督局中方委授予优秀认证单位。

(三)规划先行,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履行景区的保护职责,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规划在先,建设在后”的原则,严格执行并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景区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根据景区的发展,适时修编了《景区总体规划》,先后完成了景区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制定。

在景区开发建设上严格按《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安排建设项目,凡规划中没有的项目,坚决不予安排,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

在项目审批上,严把项目审、报、转关,对违反规定乱建、乱搭坚决予以拆除,做到依法行政,严格管理。

自2006年以来,我们共查处违章建筑7起,拆除违规面积189.4平方米。

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国家《森林法》、《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以及福建省人大、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武夷山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三年来,在景区内未发生被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或通报的违法违规事件。

(四)完善功能,加快“数字景区”建设。

为提高景区科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景区正式启动“数字景区”建设工程,并纳入建设部全国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化试点单位。

“数字景区”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监控系统。

二是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主要由“品牌宣传、业务核心、系统运营、后勤保障”四大平台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组成,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

三是九曲溪水情监控系统。

“数字景区”总投资三千多万元,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

项目建成后将对景区资源保护、游客分流、票务预定、车辆调度、信息颁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武夷山世界遗产门户网站,抽调专人负责,定期在网上发布有关资料和信息。

(五)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素质。

长期以来,景区十分注重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外派专业、管理人员到兄弟景区挂职学习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短期培训学习,另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到武夷山授课、讲座或办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管理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据统计,近三年来,共外派专业、管理人员学习100余人次;先后邀请了福建社科院、农林大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华侨大学等高校教授、专家到武夷山讲课7次,参训管理专业人员达500余人。

同时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切实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对新进或转岗的员工事先做好岗前培训。

景区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4人,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上岗培训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8%。

三、优化服务措施,树立文明优质高效形象

在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一流环境、一流秩序、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目标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努力方向,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服务设施,建设精品景区,努力树立景区文明、优质、高效新形象。

(一)以服务游客为宗旨,提升优质规范服务水平。

针对景区各经营单位业务及岗位职责的需要,景区各经营单位普遍建立了“岗位监督台”,设立“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电话”,公示服务承诺,设置“游客投诉意见箱”完善管理规定,自觉接受游客和社会监督,定期做好游客满意度测评。

在服务管理上实行“五统一、五做到”:

对员工要求统一着装,做到仪表端庄、热情周到;导游员、竹筏员、乘务员统一讲解,做到讲解规范,符合要求;车辆统一运行,做到安全有序、便捷顺畅;摊网点统一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诚信经营;宣传广告牌统一管理,做到标准规范、美观大方。

为进一步规范景区公共场所的管理,满足残疾人游览需求,结合5A级景区创建,进一步加强景区公厕、码头、景点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无障碍化建设,景区现有36座公厕全部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完好使用率达100%。

2006年,景区顺利通过考评验收,被省文明办、建设厅、民政厅、老龄办和省残联等部门共同授予首批“福建省风景名胜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区”称号。

根据国家有关方面规定,景区制定了门票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对现役军人、残疾人、省级以上劳模、英模、身高1.1米以下未成年人实行景区门票全免,对70岁以上老人、身高1.1—1.4米未成年人景区门票五折,教师节期间,持工作证(或教师证)景区门票全免,由学校统一组织到景区活动的未成年人门票全免。

本市市民春节期间进入景区门票全免等优惠政策。

(二)以游人中心为窗口,树立精品景区新形象。

我们结合世遗二期环保工程的实施,投资300余万元,在景区北入口建立了景区游人中心。

游人中心建筑外观造型吸纳武夷山丹霞地貌特征,在色彩、外观上与景区融为一体。

游人中心内安装了景区全景沙盘模型、LED大屏幕影视播放系统和多媒体触摸屏等设施,向游客全方位展示武夷山丰厚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内涵,提供有关武夷山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信息。

设立游客咨询服务台和散客导游服务站,免费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游程安排、天气预报、紧急救援等服务。

为充分发挥游人中心的服务、展示和教育功能作用,我们还制定切实可行的《游人中心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和规范游客接待服务和安全保卫工作,摆放画册、导游图及音像制品等20余种游览宣传品,其中免费赠送的宣传品有8种,成为中外游客进一步了解武夷山、解密武夷山的重要窗口。

(三)以诚信景区为目标,优化旅游市场秩序。

为加强景区旅游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尾随兜售、强买强卖、假冒伪劣商品出售等不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在省工商局支持下,在景区设置“武夷山风景区12315消费维权服务中心”,配备26名专职人员与景区工商所合署办公,负责景区经营场所及商业摊点的游客维权。

针对一个时期景区“野导”、“摩导”比较猖獗,由市政府牵头,景区、公安、旅游、工商、交警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专项整治行动小组,采取专项整治与常规整治、定点整治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整治成效。

建立景区旅游监察大队及110、120、12315社会服务联动机制,在景区各主要景点、停靠点等显著位置公布投诉电话,及时授理和处置游客投诉,完善投诉记录档案,并做到件件有回复,自2006年以来,景区共收到游客投诉件91起,查处91起,处理率100%,游客满意及基本满意率达98%。

四、加强资源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景区

保护好风景资源是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以世界遗产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资源保护职能,从加强景区资源环境的监控,强化公众保护意识入手,使景区生态环境各项保护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一)抓整治,提升景容景貌。

近三年来,我们先后投入3亿多元,专项用于景区世遗二期保护和景区畅通工程。

一是做好景区主次入口、码头、停车场的建设。

完成了景区南、北入口及停车场、各停靠站点、九曲码头的建设,景区现有生态停车场面积5.56万平方米,做到布局合理,车辆停放有序。

二是重点做好景区公路的提升。

对景区现有公路全部进行高标准改造。

三是做好景区游步道提升。

完成了大红袍线路及九曲溪北岸游步道改造。

为加强精品景区建设,今年我们又将虎啸岩——一线天,天游停车场——云窝票口游步道的改造及沿线景观的提升纳入重点工程,预计年内可完成。

四是做好景区标志标牌的完善。

按照国际标准化要求,对景区所有各类标志、标识、标牌全面进行更换,做到图文清晰、标准规范、易于辨认。

五是做好脏、乱、差治理。

景区现有环卫管理清洁人员80余人,按照“四定”(定人员、定路段、定标准、定奖惩),全面负责对景区全日保洁及垃圾及时清运。

对违反景区有关规定乱搭、乱建、乱倒的现象,由景区执法大队负责及时整治处置。

二年多来,共拆除违章搭盖33起,拆除违章广告横幅36处。

做到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确保了景区良好的旅游环境。

六是实施景区畅通工程,优化旅游交通秩序。

针对景区道路窄小、车流量大、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规范景区旅游道路交通管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景区实施畅通工程,对区内道路交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运行”。

畅通工程实施以来,景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运行平稳,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2007年,景区获得了建设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抓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

认真制定景区环境和资源保护年度计划,根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将环境和资源保护任务分别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责任目标和绩效考评,对工作责任落实,视情节轻重予以扣发绩效工资、效能告诫或免职处分。

二是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宣传。

加强景区周边村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意识。

结合《风景名胜区条例》的颁布,将《条例》内容制作成手册、宣传单,并通过宣传车、电视媒体广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同时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在每年冬春二季,开展“护林防火”、“护笋养竹”宣传月活动。

并与检察院、公安局、星村镇、武夷镇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集中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近3年多来,共发放各种宣传册10000多册、宣传单50000多份、宣传挂历15000多份。

三是强化人防、技防、物防措施。

80多人的资源保护专职管理队伍,并在景区各村及上游保护地带聘请护林员、协管员45人。

加强景区日常巡护和夜间巡护制度落实,各管理中队根据保护范围实行分段、分片包干责任管理。

强化景区植被保护,在每年植树节组织全委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活动,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可绿化率达100%,做到黄土不见天。

定期开展虫情调研,确保景区有虫不成灾,重大病虫害发生率为“0”。

不断加强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的管理,对景区内名木古树做到每年自我普查一次、专家亲临指导一次、复壮养护一次,确保古树名木生长良好。

加强景区与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农林大等院校的支持下,先后组织6批专业人员与景区管理人员一道,对景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上百处的文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摩崖石刻等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调研,并将调研文章汇编成册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力推动景区生态环境及文物古迹的保护,使景区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国家各类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率100%,无出现偷猎、抓捕国家各类保护动物的案例。

(三)抓监控,优化景区环保指标。

一是建立景区世遗监测中心。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投资200余万元,配备了大气监测仪、噪声仪等设备,设立了水文监测站、自动气象监测站、自动水位站。

专门负责对景区生态环境资源监测;二是严格控制景区流量。

建立票务预定中心,根据各旅行社团队票务预定情况,实行合理分流;在“五一”、“国庆”、“春节”黄金周或旅游高峰时段,按照生态分区保护的原则,科学制定游客分流方案,按时间段控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进一步完善各旅游景点进出口通道的建设,确保游客进出景点旅游安全有序。

三是严格控制排污指标。

投资500多万新建星村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居民生活污水对九曲溪的污染;组建景区环保观光车队,购置环保观光车,对景区旅游交通实行统一运行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汽车尾气对景区生态环境的污染;积极推行景区环保公厕及先进设施、设备的应用,使景区公厕全部达到环保节能无害化处理要求。

五、坚持以人为本,构筑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没有安全的旅游,就没有文明的旅游。

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治并举,强化安全防范,确保景区平安和谐。

(一)加强应急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应急机制。

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由景区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应对景区重大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协调指挥。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实行24小时责任值班制度。

景区保护管理大队、竹筏分公司等单位每年要进行一次以上的森林防火、水上救助的演练。

二是加强安全巡护。

由景区管理中队和股份公司监察大队为主,坚持每日巡护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排除,确保景区无重大游客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完善安全设施。

在游客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设有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设施,对环保观光车、竹筏、花轿等游览设施加强日常维护,并实行定期安检、年检,切实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设立医疗急救站,配备专职的医务人员和常用药品,并与120、110联动,及时救护在景区游览中受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游客。

四是强化野外用火监管。

成立景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在景区公共场所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实行景区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加强村民生产生活安全用火管理。

(二)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为切实加强景区食品卫生安全,我们主动配合市卫生局、防疫站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景区摊、网点的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抓好《食品卫生法》及有关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

严格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各类餐饮用具消毒合格率达100%;各摊、网点饮用水的消毒、净化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凡不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坚决不允许销售,确保游客在景区的用餐、饮水安全。

两年多来,景区内未发生一起游客就餐和饮用水造成的中毒事件。

(三)优化旅游治安秩序。

为加强平安景区建设,我们建立健全景区旅游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五大联防,即单位联防、警民联防、街店联防、人技联防、协会联防,通过群防群治来优化旅游治安秩序。

设立景区派出所、景区森林派出所,在景区各主要景点、路口设立执勤点、报警点。

依托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设置55个监控点,对景区主要景点和重要部位实行监控。

使景区治安秩序良好。

近三年来,景区无聚众斗殴及“黄、赌、毒”等违法事件发生。

六、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文明景区创建活力。

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是一项系统工作,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文明创建落实,形成上下协调有力、团结一致的合力,在措施落实上我们始终坚持做到:

(一)领导认识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

通过健全学习制度、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理论素质和领导管理水平。

二是科学管理,提高民主决策水平。

建立党工委、管委会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对景区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大投入全部提交党工委集体研究,并按程序上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

三是率先垂范,加强党风廉政制度落实。

每年由景区党工委与各基层支部建立党风廉政责任考评制度,严格实行“一岗双责”。

使委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工作部署到位。

我们坚持把创建工作列入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支部书记联系会,研究部署工作,查摆差距,分析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在创建中,坚持把创建活动重要指标纳入景区发展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在今年新一轮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中,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时召开全委动员部署大会,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检查标准要求,进行量化、细化,做到职责、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景区各部门、单位、企业都相应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和措施,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委上下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保障措施落实。

为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在领导机制上,强化部门、单位、企业一把手负总责,并列入年度考评体系,实行文明创建工作“一票否决”,对组织不及时、领导不力、创建成效不明显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各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