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5779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题号

第一大题

第二大题

23

24

25

26

得分

卷首语:

亲爱的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大家开始接触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历史。

在这里,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战役,有许多扣人心悬的历史故事,更有许多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畅游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一起来感受和体验这丰富多彩的历史吧!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合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序号内,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题1分,共22分)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这一远古人类应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2.假如你有幸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半坡人生活的年代,好客的半坡人热情招待了来访的你,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的是……………………………………………………………()

A.端上热气腾腾的大米干饭B.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入住

C.大盆狗肉供你享用D.用骨制箭头、渔叉等工具打猎捕鱼

3.小雨同学通过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进行比较,归纳出这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地域自然环境相差很大B.种植农作物的需要

C.为了弘扬个性D.不属于同一原始居民

4.我们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5.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壬辰年拜祖大典在黄帝故里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欢聚于此,在龙年共拜轩辕黄帝,表达促进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

下列对黄帝的介绍正确的有…………()

①他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②他在涿鹿一战中大败炎帝③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④他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任用了一位有才能的人进行改革,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这位“有才能的人”应该是……………………………()

A.姜尚B.伊尹C.管仲D.商鞅

7.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

8.“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

当时的交战双方是………………………………………………………………………………()

A.秦国和齐国B.魏国和赵国C.秦国和楚国D.秦国和赵国

9.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B.商C.周D.秦

10.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

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

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

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楚军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打败了秦军。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四面楚歌B.破釜沉舟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测定了一年24个节气

B.扁鹊总结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C.屈原的代表作《诗经》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D.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情况

12.亲爱的同学,你一定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吧。

那么明确提出这一学习方法的古代教育家你知道是谁吗?

…………………………………………………………()

A.孔子B.墨子C.韩非子D.孟子

请根据右图中小丫的提示回答13-14题

13.小丫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庄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

14.该历史人物的学说记录在…()

A.《论语》B.《道德经》

C.《春秋》D.《史记》

你见过北京雄伟的万里长城吗?

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

回答15-17题。

15.当年秦始皇也征发大批人力修了秦长城,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是……………()

A.防止秦朝人民发动起义攻下秦都城B.阻止南北人民共同反秦斗争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C.用来防止北方冷空气南下袭击都城D.抵御匈奴的进攻

16.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17.“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

”“它”应该指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六辅渠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这段《三字经》你熟悉吗?

回答18-22题.

18.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秦始皇B.汤C.启D.禹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的()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20.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楚汉战争D.涿鹿之战

21.材料中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夏周商B.夏商周C.周夏商D.周商夏

22.从这些朝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得分

评卷人

2、非选择题(38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材料二: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据材料一,已知最早的汉字是哪种文字?

能代表早期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还有哪一项技术?

(4分)

 

(2)材料二中“书籍被烧残”指的是哪一事件?

(2分)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分)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学术繁荣局面?

(2分)

 

2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9分)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荀子·儒效》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

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1分)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

秦朝建立后没有实行周的旧制,那么秦始皇在地方推行的是什么制度?

(2分)

 

(3)这两种制度相比,哪种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2分)

 

25.融入情境,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

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4分)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2分)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2分)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2分)

 

26.综合运用知识,探究问题(9分)

在学完汉朝以前的历史后,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他们一起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材料一见下图及文献资料: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你认为商鞅最值得你学习的是哪种精神?

(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出现的历史现象。

请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以下历史现象的正确顺序。

(将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

①②③④⑤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A

D

B

C

D

D

D

B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A

A

D

B

B

B

B

23.

(1)甲骨文(2分);青铜冶炼技术(2分,青铜器或青铜器生产也可)

2)事件:

秦始皇焚书坑儒。

(2分)目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分)

学术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

(2分)

24.

(1)分封制(1分);为了巩固周的统治。

(2分)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分)

(2)公元前221年。

郡县制(2分)

(3)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2分)

25.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2分)刑法残酷。

(2分)(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陈胜、吴广。

(2分)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2分)

(3)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分)

26、

(1)作用:

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

(2)改革创新精神。

(2分)(若答敢于斗争精神,可得1分)

(3)排序:

①B②A③D④E⑤C。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