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5913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7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docx

电大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

2019年电大刑法学

(2)期末复习资料两套汇编附答案

资料一

一、填空题

1.以罪名所包含的犯罪构成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为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

2.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其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4.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物品的,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

5.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__被保险人__、_受益人__,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各种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6.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侵犯的对象是已满14(周岁)周岁的女性。

7.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8.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务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9.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必须是非法持有鸦片2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冰毒)1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行为。

1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务的,以受贿论处。

11.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犯罪的行为。

12.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款的10%以上且偷税总额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偷税罪。

13.伪造货币并出售伪造的货币的,应当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

1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5.拐卖妇女、儿童罪,是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16.以牟利为目的,到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话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17.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18.贩卖毒品罪的最低年龄是已满14周岁;走私毒品罪犯罪主体的最低年龄是已满16周岁。

19.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卖淫、嫖娼的,构成转播性病罪。

20.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只能发生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

2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放火、爆炸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即应当负刑事责任。

22.违反食品卫生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3.洗钱罪是指明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24.过失伤害他人,造成他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25.犯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应当依照____数罪并罚______的规定处罚。

26.犯非法拘禁罪,具有___殴打_______、____侮辱______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27.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虚假事实,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28.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使用暴力的目的在于__窝藏赃物__、_抗拒抓捕__毁灭罪证。

29.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聚众斗殴的__首要分子__和_积极参加者___。

30.对___人民法院__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__拒不执行__,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31.徇私枉法罪只能由_司法工作人员_构成。

32.犯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33.犯非法拘禁罪,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34.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以绑架罪论处。

35.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犯罪嫌疑人。

36.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

37.行为人生产、销售假药,既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8.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应当分别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9.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国内公务活动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

40.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二、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二、选择题

1.某甲出于泄愤报复工头某乙的目的,在某乙值守的机床上安放了炸弹。

炸弹爆炸后,某乙被炸死,正在运行的机器设备被炸毁,并将当班工人某丙炸成重伤,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某甲的行为构成(B)。

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破坏生产经营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

2.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有(ABCD)。

A.出版他们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象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C.未经录音录象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B.使用的手段不同

C.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

4.刘某将李某骗至某处扣押后,打电话给李某之妻,称交清李某所欠几年的货款后放人,否则就砍掉李某的一只手。

二天后,李某之妻交清了货款。

刘某将李某释放回家。

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以(A)论处。

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抢劫罪

5.某甲乘某乙外出之机,潜入某乙家中,盗得人民币5000余元、牡丹信用卡及某乙身份证各一张,并用信用卡购买了约1500元的物品。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D)。

A.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B.以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

C.以非法侵入住宅罪、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D.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6.某甲在组织他人偷越国境过程中,为逃避检查,将偷渡人员藏在一集装箱内,结果造成偷渡人员某乙因缺氧而死亡。

对于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B)处罚。

A.过失致人死亡罪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从重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合并

7.滥用职权罪只能由(A)构成。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

8.叶某非法向走私分子王某收购进口的彩电、照相机等价值50多万元(偷逃关税近6万元)的物品后倒卖,获利近80万元。

叶某的行为构成(D)。

A.非法经营罪B.偷税罪C.收购、销售赃物罪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9.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的有(C)。

A.广告经营者B.广告发布者C.广告管理者D.广告主

10.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AB)。

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D.普通公民

11.王某和张莱发现某单位出纳员从银行出来时手提包内装有大量现款,遂商议行抢。

王乘出纳员不备突然从背后用双手将其拦腰抱住,张乘机将出纳员手中的提包抢走。

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B)。

A.抢夺罪B.抢劫罪C.敲诈勒索罪D.绑架罪

12.某甲为车站存包处工作人员。

旅客某乙将一牛皮公文箱存放后存包单遗失,某甲即拒不承认收存过该箱。

后某甲将公文箱取走据为己有。

某甲的行为构成(B)。

A贪污罪B.侵占罪C.职务侵占罪D.盗窃罪

13.某县民政局干部刘某从自己掌管的救灾款中挪用了1万元,交给其弟作为流动资金去广州进服装。

半个月后,刘某之弟将借款本息全部归还。

刘某的行为构成(A)。

A.挪用公款罪B.贪污罪C.挪用特定款物D.滥用职权

14.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是(ABCD)。

A.国家机关B.事业单位C.国有公司、企业D.人民团体

15.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ABCD)。

A.使用伪造的(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C.冒用他人信用卡D.恶意透支

16.某甲受过某乙的羞辱,一直意欲报复。

一天,某甲邀集某丙等十余人与某乙等六人在一酒吧内相互斗殴,结果造成某乙死亡。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C)定罪处罚。

A.寻衅滋事罪B.聚众斗殴罪C.故意杀人罪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17.破坏选举罪的犯罪手段主要有(.ABCD)。

A.暴力、威胁B.欺骗、贿赂C.伪造选举文件D.虚报选举票数

18.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D)处罚。

A.走私罪B.走私罪从重

C.妨害公务罪D.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合并

19.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ACD)。

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B.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

C.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的D.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0.王某驾车时不小心将李某撞至马路边沿上,李某当即失血休克。

王某怕被人发现,忙驾车逃离。

结果李某失血过多死亡。

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B)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B.交通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

21.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一起吃饭玩耍,没有作案时间。

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

刘某的行为(B)。

A.构成诬告陷害罪B.构成伪证罪C.构成妨害作证罪D.不构成犯罪

22.滥用职权罪的主体通常是指(A)。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

2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C)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1万元B.2万元C.5万元D.10万元

24.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

且占应纳税额(B)以上的,就可以构成偷税罪(逃税罪)。

A.5%B.1000C.15%D.20

25.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

件的,应当以(D)定罪处罚。

A.伪证罪B.(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C.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D.保险诈骗罪

26.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AB)。

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D.普通公民

27.盗伐林木罪侵犯的对象是(ABCD)。

A.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B.他人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C.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D.本单位、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

28.陈某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价值300。

余元)作为废

品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陈某的行为构成(C)。

A.破坏交通设施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

三、名词解释

1.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

3.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4.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询私枉法、询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5.罪状—是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6.法定刑—是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规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7.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

8.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9.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10.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1.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12.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13.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

14.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务的行为。

四、简答题

1.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4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分)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分)

(4)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

(2分)

2.简述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

答: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犯的客体不同。

前者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侵犯的则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3分)

(2)犯罪对象不同。

前者的对象既包括钱财等物质性利益,也包括非物质性利益;后者的对象则仅限于钱财。

(2分)

(3)构成犯罪的手段不同。

前者只能是采用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地位、职称的方法进行欺骗;后者则可以用任何方法进行诈骗。

(3分)

(4)犯罪数额不同。

前者的成立不以诈骗财物数额较大为要件;后者则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额才构成犯罪。

(2分)

(5)犯罪目的不同。

前者行为人可以是追求物质性利益,也可以是追求非物质性利益;后者则仅限于非法占有物质性利益(公私财物)。

(2分)

3.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行为。

(4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

犯罪对象只能是妇女和儿童。

(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

<2分)

(3)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是一般主体,但在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者死亡的情况下,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也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

(2分)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出卖谋利的目的。

(2分)

4.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4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判决裁定的正常执行活动。

犯罪对象是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

(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2分)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人。

(2分)

(4)主观方面是故意。

(2分)

5.简述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5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制度。

(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1分)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分)一

(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

(1分)

6.简述诬告陷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诬告陷害罪,简称诬陷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5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情节严重的行为。

(1分)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1分)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2分)

7.简述破坏交通工具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5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害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正在使用过程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

(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进行破坏,足以造成上述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或者毁坏危险的行为。

本罪属于危险犯。

(3分)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1分)

(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

(1分)

8.简述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5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廉政制度。

(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1分)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2分)

(4)主观方面是故意。

(1分)

9.简述抢劫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截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和他人人身。

(3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4分)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已满14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分)

(4)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分)

五、分析案例

1、案情:

李某,男,25岁,无业。

方某,女,15岁,无业。

张某,女,17岁,无业。

李某漂娟时结识了卖淫女方某、张某,在得知她们的“顾客”中有些人很有钱后,便与方某、张某商议,利用方某、张某的“生意”弄钱。

2005年2月的一天,由张某电话联系、方某出面,将事主马某约到了张某的租住地。

马某一到,等候在此的李某即持刀对马某进行威胁,逼迫马某交出了手表、手机和钱包。

当李某发现马某的钱包内仅有300。

余元现金,每人只分得1000元时,很是失望,于是等方某、张某拿钱走了以后,李某便将马某用胶带捆绑起来,然后给马某之妻打电话,让她拿10万元来换人,否则将“废了”马某。

次日,李某按约定取回8万元后将马某放走。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李某、方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评分要点:

①李某、方某、张某的行为均构成犯罪。

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方某、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2分)(全部判断错误者,全题不得分;只答出李某犯抢劫罪、未答出犯绑架罪者,全题得分不得超过9分;未答出方某、张某构成抢劫罪的,全题得分不得超过8分)

②李某、方某、张某在事先通谋的情况下,持刀威胁,劫取财物,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特征,因而三人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属于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4分)

③李某在方某、张某走后,将被害人捆绑起来,然后以被害人为人质,向被害人之妻勒索钱财,其行为符合绑架罪的构成特征,因而其行为又单独构成绑架罪。

(2分)

④李某出于不同的故意,实施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分)

⑤方某、张某参与共同抢劫,且均已达到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构成抢劫罪,应当分别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综观全案情况,方某、张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分)

⑥方某、张某犯罪时均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

(2分)2、案情:

2,吴某,男,17岁,无业。

2008年6月,某市公安机关发现吴某有向他人兜售毒品的嫌疑(后经查证属实),但在侦查过程中,吴某突然失踪。

原来,吴某觉得转手买卖赚钱不多,便于7月12日从云南省某地偷偷出境到缅甸境内,购买了一些海洛因,准备“赚大钱”。

当吴某携带毒品回到国内乘车前往昆明时,被我公安人员查获。

吴某见势不妙,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押送其下车的公安人员扎伤后逃跑,但随即就被抓获。

经检验,吴某所带的毒品共6000克,纯度为80%。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吴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评分要点:

①吴某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2分)(判断错误者全题不得分)

②吴某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兜售毒品,其行为符合刑法关于贩卖毒品罪的规定,构成贩卖毒品罪。

(2分)

③吴某偷越国(边)境,将国家禁止进口的毒品偷带回国,准备在国内贩卖,既违反了海关法规,也违反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法规,其行为完全符合走私毒品罪的构成特征,构成走私毒品罪。

走私毒品的数量应以查实的6000克海洛因计算,不以纯度80%折算。

(4分)

④吴某采用暴力手段逃跑的行为包含在走私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内,属于提高法定刑的情形,不应另行定罪。

(2分)

⑤吴某偷越国(边)境的行为与走私毒品的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不应单独认定为偷越国(边)境罪。

(2分)

⑥吴某出于两个犯罪的故意,实施了两个犯罪行为,构成两罪,应当以贩卖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实行数罪并罚。

<1分)

⑦吴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

(2分)3、案情:

3,张某,男,30岁,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

2001年3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3年2月刑满释放。

2007年10月的一天晚上,张某驾车在街上揽活时,遇到卖淫女李某。

张某便停车与李某谈起“生意”。

谈妥后,张某让李某上车,李某却要张某先给钱然后才上车。

两人僵持了一会儿,李某说“那就算了”,转身就走。

张某立即下车,一把抓住李某的头发,并说“拿我开心啊?

今天就是不给钱,你也要陪老子玩玩!

”然后将李某强行塞进车内,锁上车门,将车开到郊外。

停车后,张某要李某脱衣服,李某不干,并抽了张某一耳光。

张某恼怒无比,便用一只手使劲掐住李某的脖子,另一只手脱下自己和李某的衣裤,与李某发生了性行为。

由于张某用力过度,当其放开李某准备穿衣时才发现李某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