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5946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docx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

一、自对的种类

写作对联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上下联对仗。

而自对属于一种特殊的格式,说它特殊,是因为自对要求上联内某处自行对仗,与此同时,下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但是上下联间对应处可以不需要对仗。

按照形式的不同,对联中的自对可以分为两大类:

句内自对和句间自对。

句内自对在唐诗中也经常出现。

宋代洪迈《容斋续笔》云:

“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之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

”句内自对主要是发生在句子内部的字和词间的自对形式。

下面所列举的情况都属于句内自对:

(1)王维《汉江临眺》颔联: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这个联中,“天”和“地”是名词,“有”和“无”是动词,上下并不相对,分别是句内自对。

(2)杜甫《白帝》颈联: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这个联中,“戎马”和“归马”句内自对,“千家”和“百家”句内自对,属于隔字自对。

(3)甘肃敦煌阳关长亭联: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这个联中,“悲”、“欢”、“聚”、“散”和“南”、“北”、“东”、“西”分别是句内自对。

(4)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联的“游目骋怀”与下联的“仰观俯察”并不对仗,又上联“崇山峻岭”与“天朗气清”也不对仗,但上联首句“游目”与“骋怀”自对,第二句“崇山”与“峻岭”自对。

下联首句“仰观”与“俯察”自对,第二句“天朗”与“气清”自对。

这些自对都是在句子之内完成的,被称为句内自对。

(5)刘统勋自题联:

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

上联的“粗茶”“淡饭”“布衣裳”和下联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句内自对。

由于句内自对出现的情况比较多,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本篇讨论的主要是句间自对的情况。

二、句间自对的种类

与句内自对以字词为主体不同,句内自对的对仗主体是长联中的两个及以上的分句,所以句间自对主要出现在多分句的联中。

在多分句的联中,采用句间自对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避开上下联对仗比较难处理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对联创作者扩展思路,而又保持了对联独有的对称的美感,另一方面在有的情况下采用自对的形式也可以有助于对联的表意。

对联的句间自对根据不一样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自对分句的个数不同,可以分为两句自对、三句自对、以及更多句自对;

(二)根据自对分句的字数是否相等,可以分为等字数单句自对和不等字数单句自对;

(三)根据自对分句前是否有领字,可以分为有领字的自对和无领字的自对;

(四)根据自对分句是否上下对仗,可以分为上下对仗的自对和上下不对仗的自对;

(五)根据自对分句是否有重字,可以分为有重字的自对和无重字的自对,其中有重字的自对又可以分为规则重字的自对和不规则重字的自对;

(六)根据自对的主体每边所包含的单句的个数,可以分为单句自对和复句自对;等等。

上述的分类标准有许多是互相交叉的,但是为了表述得明白,下面将对上述的各个种类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三、各种自对的详细分析

(一)根据自对分句的个数不同分类

1、两句自对

两句自对在成联创作中是最常用到的,即上下联中相同的位置分别有两个分句自对。

举例说明:

(1)北京市颐和园澄爽斋联:

芝砌春光,兰池夏气;

菊合秋馥,桂映冬荣。

上联“砌”与“池”都是名词,下联对应处“含”与“映”都是动词,所以上下联间是不对仗的。

但上联“芝砌春光”与“兰池夏气”自对,下联“菊含秋馥”与“桂映冬荣”自对,而且都对得极工,这样,全联便视为已经对仗,而且是工对了。

(2)江苏莫愁湖联:

玳粱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

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上联前两个分句和下联前两个分句上下并不对仗,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构成自对,所以也属于工对范畴。

(3)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联:

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

出瓮山一片石,冷于夏,温于冬,冽冽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

此联中的上下联的第二、三分句“三分南,七分北”和“冷于夏,温于冬”它们之间并不对仗,采用了自对的形式。

2、三句及以上的自对

毫无疑问,三句及以上的自对就是指上下联内自对的分句超过两句。

这一类的自对形式相对于两句自对少了些,但也是比较常见。

(1)广东惠州朝云墓联: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此联上下联中的三个分句就采用了自对的形式。

(2)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中的第二三四五这四个分句是自对手法,后面的六七八九四个分句也采用自对。

(二)根据自对分句的字数是否相等分类

1、等字数分句自对

一般的自对都是等字数自对,也就是指自对的各个分句字数相等。

(1)上海市嘉定秋霞圃延绿轩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便觉眼前生意满;

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不知门外有尘寰。

此联中前两个分句是自对,分别都是五言分句,字数相等。

(2)湖南省长沙市天心阁联: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此联前两个分句是自对,分别都是八言分句,字数相等。

2、不等字数分句自对

不等字数分句自对是句间自对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往往是多用在三句及以上分句的自对当中,目的是起到一个排比或者层进的作用。

(1)雅丽书院联:

雅言诗,雅言书,雅言执礼;

丽乎天,丽乎地,丽乎人文。

此联的三个分句构成自对,但是第三个分句的字数和前两个不一样,第三分句字数不一样的原因是上联第三分句用两字词“执礼”对了前面的“诗”和“书”,下联第三分句用两字词“人文”对了前面的“天”和“地”。

虽然字数不一样,但是看起来对仗仍很工整,而且读起来还增添了一种舒缓的感觉。

(2)黄兴挽宋教仁联:

前年杀昊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应桂馨,我说确是袁世凯。

此联的三个分句构成自对,第三个分句的字数也和前两个不一样,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上下联的第三个分句在前两个分句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又”和“确”,这样在表意上达到了一种递进的效果。

(3)章炳麟曾为慈禧太后戏作一寿联: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顾一人庆有;

五十割云南,六十割台湾,次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此联的前三个分句构成自对,三分句字数也不相等,也是起到一个递进或转折的作用,通过历数慈禧太后的罪行,令人更生愤慨之情。

(4)吴恭亨题湖南省慈利县烈士祠:

流血武昌,喋血亦武昌,革命后先,庚子七月,辛亥八月;

殉名烈士,无名尤烈士,成仁彪炳,苏州五人,长沙九人。

此联前两个分句是自对,而且两个分句字数不相等。

这是两个分句自对而且字数不相等的例子。

(5)于右任挽宋教仁联:

我不为私交哭,我不为民立报与国民党哭,我为中华民国前途哭;

君岂与武贼仇,君岂与应桂馨及洪述祖仇,君与专制魔王余孽仇。

此联上下联的三个分句虽然字数都不相等,但是构成自对;三个分句的结构是一致的,上联是“我不为……哭,我不为……哭,我为……哭”;下联是“君岂与……仇,君岂与……仇,君与……仇”,非常规则。

(三)根据自对分句前是否有领字分类

1、无领字的自对

(1)俞樾贺金安清六十寿联:

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陈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

醉吟几篇旧诗,闲尝数盏新酒,白香山六十岁时,仙乎仙乎?

此联前两个分句的自对是完全独立的,并没有领字。

(2)江苏省苏州市留园联:

一部廿四史,演成古今传奇,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

百年三万场,乐此春秋佳日,酒座簪缨,歌筵丝竹,问如何绿野平原。

此联中第三四分句构成自对,它们之前也没有领字。

(3)李仲禹题书室联:

三尺剑,七尺躯,大丈夫惟此区区酬知己;

一庭花,半庭月,好境界要当细细读吾书。

此联的前两个分句自对,无领字。

2、有领字的自对

对联中有好些自对前面是通过领字引起的。

(1)杭州府贡院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桂子香时,槐花黄后”这个自对是通过“正”字领起的;“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这个自对是通过“看”字领起的。

(2)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平湖秋月联: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红蓼花疏,白苹秋老”这个自对是通过“最好是”领起的;“天心月到,水面风来”这个自对是通过“莫辜负”领起的。

(3)彭玉麟题杭州西湖退省庵联:

退食有余闲,当载酒人来,莫辜负万顷波光,四周山色;

临流无俗虑,有采莲船去,只听得一声渔唱,几杵疏钟。

此联的自对分句“万顷波光,四周山色”前由“莫辜负”领起,“一声渔唱,几杵疏钟”前由“只听得”领起。

(四)根据自对分句是否上下对仗分类

1、上下不对仗的自对

一般的自对在完成自对的同时,上下并不对仗。

(1)金安清题西湖钱王祠联:

十四州一剑霜寒,辟门天子,闭门节使;

三五夜群斐玉艳,陌上花开,江上潮来。

此联中,“辟门天子,闭门节使”是自对,“陌上花开,江上潮来”是自对,但是它们俩本身并不对仗。

(2)上海嘉定花神庙联: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

碧榭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此联的前两个分句是自对句,但是上下联的两个分句并不对仗。

2、上下对仗的自对

如果自对的同时又能上下对仗,那么这样的对联应该说是极其工整了;但是,我们在创作对联的时候考虑采用自对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它作为迫于表意的需要而不能达到上下对仗的一种处理手段,所以一般的自对都不会上下对仗,自对并且上下对仗的对联在包含自对的对联中并不占多数。

(1)藏山阁集句联:

画里移舟,梅边吹笛;

墙头唤酒,枕上看潮。

此联中,“画里移舟,梅边吹笛”是自对,“墙头唤酒,枕上看潮”是自对,而且这两个分句上下对仗。

(2)俞曲园集句题适园联:

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联中,“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分别自对而又上下对仗。

(3)南京禹王宫客座联:

君山茶,澧浦兰,武陵桃花,土物似言故乡好;

孝陵树,秦淮月,莫愁烟雨,风云常觉此城雄。

此联中,“君山茶”、“澧浦兰”、“武陵桃花”是自对,“孝陵树”、“秦淮月”、“莫愁烟雨”是自对,而且上下联也对仗工整。

(五)根据自对分句是否有重字分类

1、无重字的自对

自对的分句中没有重字。

(1)杨度挽梁启超联:

世事本寻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此联中,后两个分句是自对,没有重字。

(2)刘坤—题南昌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此联“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和“江上才人,阁中帝子”都是自对,自对的分句没有重字。

2、有规则重字的自对

自对的分句包含重字,而且上下联的重字是规则重复,重字位置一样。

(1)民初讽袁世凯挽联:

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

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

帝意耶?

此联“生于是,死于是”和“民意耶?

帝意耶?

”均是自对,而且有规则的重字。

(2)辽宁省海城县茅儿寺延爽亭联:

佳气郁东西,山不必深,林不必密;

游人恣来往,休者于树,歌者于途。

此联的后两个分句构成自对,规则重字,上下联重字位置一样。

(3)湖北汉阳伯牙琴台联: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此联上下联两个分句构成自对,规则重字,上下联重字位置一样。

(4)吴恭亨题长沙天心阁联:

天地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心胸开拓,块以视衡岳,杯以视洞庭。

此联上下联的后两个分句是自对,上联重“不见”,下联在同一位置重“以视”,非常规则。

3、有不规则重字的自对

自对的分句包含重字,但是上下联的重字是不规则重复,这种自对比较少见。

(1)胡君复题梅园联:

昔我来时花未开,今日花时我未来,也算神交,难道是前身缘法;

搔首问天天不语,低头问花花笑汝,别无好句,那许做天地闲人。

此联的前两个分句是自对的形式,有重字,上下联的重字没有规则。

(2)王澄川题岳武穆联: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此联中,上联“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和下联“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分别用了自对,上联重复“为、死”,下联重复“人归”,从上下联看重字并不规则。

(3)陈宝余德庆题武昌黄鹤楼联: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此联中,上联“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和下联“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分别用了自对,但是上联重复“百里”,下联重复“了”,从上下联看重字并不规则。

(六)根据自对的对仗主体每边所包含的单句的个数分类

1、单句自对

句间自对以单句自对为多,是指自对的对仗主体每边只有一个单句。

(1)汤斌替无锡惠山邹忠公浩祠联: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决,晓行岭海,夜渡潇湘。

此联末两句是自对,分别是一个单句对一个单句,即“上接泗洙”对“下肩伊洛”,“晓行岭海”对“夜渡潇湘”。

(2)陶文毅题湖北汉口长沙会馆联: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此联中,“岸花送客”对“樯燕留人”,“夜醉长沙”对“晓浮湘水”,分别都是单句相对。

2、复句自对

复句自对是指自对的对仗主体每边包含两个以上的单句。

(1)佚名挽联:

如何寸草,不报春晖,况破镜光中,孤鸾未老,残书堆里,么凤犹雏,哀哉奚以为情,苦月凄风,九地有知应抱恨;

曾记长沙,同听夜雨,溯海棠开后,纨扇题诗,桂子香初,铜炉瀹茗,已矣而今若梦,高山流水,七弦无恙向谁弹。

此联中的自对主体分别是“破镜光中,孤鸾未老”对“残书堆里,么凤犹雏”,和“海棠开后,纨扇题诗”对“桂子香初,铜炉瀹茗”,每边分别都有两个单句。

(2)黎成镕挽蔡锷联:

创造共和,利居人后,回复共和,功居人先,大局孰能安,一怒滇池靖妖孽;

未有洪宪,革命以生,既覆洪宪,正命以死,灵魂倘不灭,再钟衡岳奠乾坤。

此联中,“创造共和,利居人后”对“回复共和,功居人先”,“未有洪宪,革命以生”对“既覆洪宪,正命以死”,分别也都是复句对复句。

(3)钟云舫锦城江楼联的一部分:

……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

……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散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

此联中,“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对“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长歌短赋,抛散些闲恨闲愁”对“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也都是复句对复句。

四、在采用自对形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各种自对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创作对联的过程中采用自对形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对要求句内对仗工整,但是并不要求上下联也对仗。

2、自对如果有重字,尽量做到句内规则重字,上下联的重字可以不在同一位置。

3、如果为了表意的需要,可以尝试使用字数不等的自对。

4、自对的句子对平仄的对仗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尤其是对于有重字的自对。

综上所述,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采用不同形式的自对,以充分服务于自己的表意和布局,从而使整副联表意清晰而结构不呆板,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