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124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判断句缩句例子.docx

判断句缩句例子

判断句缩句例子

【篇一:

判断句缩句例子】

连动句式,动词作谓语都保留;双主语句式,不论有几个主语都要保留。

1、

——父亲(主语)看到(谓语)青花(宾语),脸上(主语)露出了(谓语)笑容(宾语)。

——父亲(主语)看到(谓语)青花(宾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谓语)。

2、都是“主杆成分,不能再缩。

——(主语)离开(谓语)祖国(宾语)去(谓语)巴黎(宾语)学习(谓语)音乐(宾语。

【篇二:

判断句缩句例子】

缩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老师教起来也难于下手,因为缩句是保留句子主干,要接触到“主、谓、宾、定、状、补”等概念,给小学生讲语法知识,枯燥难懂。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本语感,从一个句子哪些要缩去,哪些要保留入手,缩句会变得简单一些。

一、句子要缩去的部分

一“的”“地”及其前面的词语要缩去

这里的“的”指的是“谁的”“什么样的”“哪里的”这样的词语中的“的”,表示事物的所有人、所有地、属性等;这里的“地”指的是“怎样地做某事”中的“地”。

表示做事情时的样子、状态等。

1.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2.师傅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3.黄山的奇异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1句中“敬爱的”“年轻的”,3句中“黄山的”分别是在说明“什么样的周总理”“什么样的战士”,“那里的风光”,是要缩去的;1句中“无微不至地”,2句中“轻轻地”分别说明“怎样关怀”“怎样点头”,也要缩去。

我们汉语的语言习惯,有时在说明事物的属性时是不说“的”的,如3句中“奇异风光”“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应该理解为“奇异的风光”“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游客”,所以“奇异”“世界各地”也应缩去。

这三句应缩为:

⑴周总理关怀着战士。

⑵师傅点了头。

⑶风光吸引了游客。

二“得”及其后面的词语要缩去

这里的“得”指的是“做得怎么样”中的“得”。

它前面一定是“做一件事”或一种状态,后面是“达到的程度”。

4.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5.老师和同学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6.他在晚会上表演得很精彩。

这几句中“像一面镜子”“热泪盈眶”“很精彩”分别说明“平到镜子一样的程度”“激动到热泪盈眶的程度”“表演到很精彩的程度”,都应缩去。

所以,这三句应缩为:

⑷湖面平。

⑸老师和同学们激动。

⑹他表演。

三句子中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要缩去

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事物的数量,不是句子主干,应该缩去。

7.门前的两棵参天古树像两个哨兵。

8.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眼睛。

这两句中的“两棵”“两个”“一双双”是说明“古树”“哨兵”“眼睛”的数量的,要缩去。

同样,第3句中“成千上万的”是来说明游客的数量的,当然要缩去。

所以,这两句应缩为:

⑺古树像哨兵。

⑻金鱼鼓着眼睛。

四句子中表示程度的词语要缩去:

这些词语有“很”“非常”“特别”等。

9.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此句中“十分”就是表现“妒忌”的程度的,“很”是表现“有才干”的程度的,应缩为:

⑼都督周瑜妒忌诸葛亮。

五句子中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短语要缩去

10.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1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愉快地做游戏。

第10句中,“柳树下”“在水里”都是说明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哪里;第11句中,“下课了”“在操场上”是说明同学们做游戏的时间和地点,这些词组、短语都要缩去。

此两句应缩为:

⑽影子倒映。

⑾同学们做游戏。

六句子中表示做事情方式、方法的短语要缩去

12.五位壮士怀着对革命的满腔热忱胜利完成了任务。

13.我们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12句中“怀着对革命的满腔热忱”是五壮士的精神动力,这种力量鼓舞着他们舍生忘死,坚持不懈,最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认为是五壮士完成任务的方法;13句中“依靠勤劳的双手”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方法,都要缩去。

所以,这两句应缩为:

⑿壮士完成了任务。

⒀我们创造着生活。

说了这么多,似乎缩句就是不断地缩缩缩,有些刚接触缩句的同学就会把一个句子缩成一个词语,这是不对的,因为他没弄清楚“缩句”需要保留什么。

二、句子要留下的部分

一四个基本句式

缩句缩到最后,剩下的部分一定符合这四种句式之一:

1.谁干什么2.什么(东西或人)怎么样3.谁是什么4.哪儿有(存在产生)什么

前面的“周总理关怀着战士。

”“师傅点了头。

”“风光吸引了游客。

”“都督周瑜妒忌诸葛亮。

”“同学们做游戏。

”“壮士完成了任务。

”“我们创造着生活。

”等句子就是“谁干什么”这一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句式不是“谁在干什么”,如第11句“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愉快地做游戏。

”缩成“同学们在做游戏。

”就错了。

“老师和同学们激动。

”“湖面平。

”“影子倒映。

”“古树像哨兵。

”就是第二种“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句式。

第三种句式是四种当中最好掌握的,句子中有一个“是”字,就好像一架天平,“是”字是天平的支点,缩句时是要留下来的,支点前后要各有一个词。

如:

“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是妈妈小学时的班主任。

”就要缩成“老奶奶是班主任。

第四个句式不易掌握,因为这个“有”字不能仅仅被认为是“有没有”的“有”它还可能是“存在”“产生”等意思的词语。

如:

①马路南边有一家商店。

②她憔悴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③我家门前的空地上建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第②③句中“露出”“建成了”就可以理解为“产生;存在;以前没有,现在有了”的意思。

此三句缩为:

⑴南边有商店。

⑵脸上露出笑容。

⑶空地上建成了高楼大厦。

这类句子一定是一个表示地点的词语做主语。

有了这四个基本句式,我们可以验证缩好的句子是否完整。

二主要动作后面的“着”“了”“过”不能缩掉。

因为这些是汉语中表示时态的词,去掉会使句意发生变化。

如前面“周总理关怀着战士。

”“风光吸引了游客。

”“我们创造着生活。

”等句子。

而第12句“五位壮士怀着对革命的满腔热忱胜利完成了任务。

”中“怀着对革命的满腔热忱”虽然也有“着”,但这个短语是说怎样“完成了任务”,不是主要动作,所以应缩为“壮士完成了任务。

三如果在四种句式中“谁”或“什么”的位臵上出现“复指”的情况,是不能缩掉的。

如第9句“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中“都督”“周瑜”这两个词指的是同一个人,而且是出现在“谁干什么”中“谁”(主语)的位臵上,所以都要留下,就缩成了“都督周瑜妒忌诸葛亮。

四如果在四种句式中“谁”或“什么”的位臵上出现专有名词,也不能缩掉。

如“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驶过南京长江大桥。

”只能缩为“火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

”怎样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

(2)“是”和“动作”的前面:

(3)“什么”的前面;(4)“怎么样”的前面;(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

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海娃非常高兴。

(“怎么样”之前)

海娃高兴极了。

(“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

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在“英雄”的前面就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

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如把“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又如:

“禾苗点头”扩成“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

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

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

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第二,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第三,连一连,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怎样缩句:

1.的前面的通通都去掉2.得的后面都去掉.(如:

屋子里热得象蒸笼)得后面的都只是修辞前面这个热的,所以缩出来的句子就是:

屋子热。

3.你缩出来的句子要符合以下的6个基本句式的其中一个:

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谁干什么,什么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

如果你要做好缩句的话,最好要把这6个句式背熟

4.另外还有句子中的在哪里和时间是要去掉的如:

在笼子里的包子熟了缩:

包子熟了

5.还有顶顶重要的一点:

着、了、过是万万不能去掉的,这就象英文里的时态.如:

我在床上睡着了。

意思是我已经睡了,而去掉了“了”那意思就不对了所谓的缩句就是在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的情况下,把句子缩到最短小精悍

6.最后一点,要搞清主语,主语不一定就是谁,看看我给你的6个句式其中有“什么”如:

播映员的话音响彻会场。

缩:

话音响彻会场。

第1点就说过了的前面的都要去掉。

关联词语:

(一)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的)

又……又……;既……又……;不是……而是……;不是……也不是……而是……;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时……有时……。

(二)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

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三)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四)递进关系(表示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进了一步)

不仅……而且……;不仅……还……;不但……而且……;不但……还……

(五)转折关系(表示前后分句的意思,是转折的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却)……

(六)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假设一个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哪怕……就……

(七)条件关系

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情形

只有……才……;只要……就……;不管……总……;无论……都……

小学生如何做好“缩句”和“扩句”题目

1、扩句,每个部分增加一个、两个、三个修饰语都是可以的;但缩句一定要把“所有的”修饰部分都去掉。

2、缩句和扩句不能把句子的意思改变了。

(这就是有些老师在总结缩句解题技巧时,让学生不能去掉否定词语的原因。

当然,不仅是否定词语,凡是可能影响句子意思的词语,都不应删除)

3、缩句和扩句,不能把句子变成病句。

例如:

[缩句]满头大汗的小军笑眯眯地、轻轻地搓着忙了一整天的妈妈的背

缩句时,针对谓语“搓着”,“笑眯眯地”“轻轻地”都应该去掉。

不能说“缩了一点点”就行了。

但是,宾语虽然是“背”,但是“妈妈的”还是不能去掉。

因为去掉了,那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小军搓着妈妈的背。

千万别缩成:

小军搓着背。

这里主要想补充说明一下缩句。

昨天和一位老师在网上谈到缩句,我举了一个例句:

“中国的面积小于俄国的面积。

”,如果缩,是不能缩成“面积小于面积”的。

——因为缩句不能改变句意,不能造成病句;缩成无意义的句子,也是不行的。

周日晚和我辅导的一个学生在做一道缩句题,原句地名记不太清了,句子大抵是:

我的故乡a镇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

学生缩成:

a镇是小镇。

但标准答案是:

故乡a镇是小镇。

学生认为答案没有她的“简”。

其实,最简莫过于“镇是镇”了。

——说这句话,并不是说学生错了,也不是说答案错了。

我个人认为,标准答案是标准的。

因为“故乡”和“a镇”是并列关系,并不是前面修饰后面,因此,不能删掉任何一个。

——不过,如果语法抠到这种地步,学生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觉得这种题有时会很难做。

死抠语法,中小学语文如果总考这些需要具备较强“理解能力”的题目,一来学生觉得题不好做,会失去学习兴趣,二来这种“抠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当然,对于做语言研究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为什么要在“理解能力”上加引号呢?

因为语言学科上的理解能力,不同于自然学科上的逻辑理解,逻辑性要少一些。

从形式上讲,自然学科如果定理、定义或公式等不能理解,导致的结果是形式上学生不能解题;而语言学科的理解不透,导致的结果是形式上学生会和老师争论不休。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

语言是一门应用型知识,普遍教学应以能达到应用水平为要;而其中的语法,则具有学术性,要讲究,但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讲究。

在实际教学中,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应用为学习目的。

语法知识要讲解,可以进行适当的考核,让学生意识到语法知识的存在与存在意义,但不要在这方面进行过多的考核。

否则除了少数对语言感兴趣、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觉得这些知识不过是“刁难人”的。

扩句就是给句子的主干添枝加叶,加上修饰的成分。

如,“鱼钩闪烁着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扩句要注意:

1,在句子中的四个地方扩。

“谁”之前扩,“怎么样”之前扩,“什么”之前扩,“是怎么样”之后扩。

句式为:

“(扩)谁加(扩)怎么样加(扩)什么加[补充怎么样(扩)]。

2,保留原来的意思。

3,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4,内容力求丰富。

缩句就是把句子的辅助成分全部或大部分去掉,保留基本成分。

如,“闪电造亮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田禾。

”缩句为:

“闪电造亮了田禾。

”缩句要注意:

1,去掉全部枝叶,只留主干。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要保留。

3,否定句子的否定词要保留。

4,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5,缩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保留“着,了,过。

附:

练习题。

一,扩写句子。

1,天空布满乌云。

2,我们要遵守纪律。

3,比赛在进行。

4,雨下起来。

5,列车通过大桥。

6,心情激动。

7,学校开展活动。

8,老师批改作业。

9,他笑。

10,深山有人家。

二,缩句。

1,英雄的人民终于驯服了咆哮一时的洪水。

人民驯服了洪水。

2,刚才还十分晴朗的天空霎时间布满大块的乌云。

天空布满乌云

(3)扩写句子。

例: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零件。

1、喜讯传到学校。

2、列车穿过山谷。

3、春风吹遍大地。

4、人们挥舞着鲜花。

5、爸爸是工人。

6、我制订学习计划。

7、柳条拂动着水面。

(4)缩写句子。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是工程师。

2、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钟声回响。

3、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周总理关怀着战士。

4、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周瑜妒忌诸葛亮。

5、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雪光照着大草原

6、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老人们钓鱼。

7、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礼物是珍贵的。

1、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

松脂发出光彩。

2、同学们回答问题。

(扩句)7、太阳升起来。

(扩句)

扩句与缩句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

其方法有:

一、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

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

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

后面部分可补充

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二、整体扩句法:

红旗升起来了。

可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升起来,可扩成: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在完成扩句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句。

扩句后别忘了加标点。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

【篇三:

判断句缩句例子】

怎样扩句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

(2)“是”和“动作”的前面:

(3)“什么”的前面;

(4)“怎么样”的前面;

(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

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海娃非常高兴。

(“怎么样”之前)

海娃高兴极了。

(“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

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在“英雄”的前面就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

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如把“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又如:

“禾苗点头”扩成“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

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

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

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第二,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第三,连一连,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造句的步骤1.体会词义。

想一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以及适用的范围等。

2.搭配扩展。

如用“倒映”、“茫然若失”造句,可先搭配成“倒映水中”、“感到茫然若失”,这样就确定了这个词的基本用法。

这两句分别扩展成“树木倒映水中”,“我们感到茫然若失”。

这就搭起了句子骨架。

有了骨架,就保证了句子基本正确。

3.加工充实,有些句子有了前面的工作就行了,而有些句子,还需要增加枝叶才能成为好句子。

4.检查修改。

修改病句小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病句有以下八种。

同学们修改病句有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体现了三种水平。

下面举例说明。

病句:

同学们都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第一种改法:

把“良好习惯”改为“信心”,这种改法改掉了“树立”和“习惯”搭配不当的毛病,却出现了“爱护公共财物”和“信心”搭配不当的新毛病。

第二种改法:

把全文改为“同学都爱护财物”。

这样语句通顺了,但是删去太多,使原句中强调“良好习惯”这个意思没有了。

第三种改法:

把“树立起”改为“养成”。

这种改法既改了毛病,又保持了原意。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修改病句的要求是:

保持作者本意,保持原来句式。

句型句式与句意1.句型和句意

“当时,你正在读英语。

”这是告诉人们一件事,叫陈述句。

“你快去读英语。

”这是对人提出要求。

叫祈使句。

“你的英语读得多流利啊!

”这是对人发出赞叹,叫感叹句。

“你为什么不去读英语?

”这是提出问题,叫疑问句。

不同的句型,表达的意思不同。

2.句式和句意。

(1)引述和转述。

如:

妈妈说:

“我给你买了一本好书。

妈妈说,她给我买了一本好书。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前一句中直接引述了妈妈的原话,而后一句转述了妈妈话的大意。

两种句式中,标点的用法和人称是不同的。

两组中两句话的语序都不同,但对句子意思的影响是不同的:

前一组两句话完全相同,后一组两句话的意思不全相同。

(3)肯定和否定。

如:

“这样做是对的”。

这是肯定。

“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是否定。

还有两种表示肯定的说法:

“这样做不会不对”。

“这样做难道不对吗?

理解和运用修辞1.同类相比是比较,异类相比是比喻。

(1)工人们愤怒极了,像农民一样往里冲。

(2)工人们愤怒极了,像山洪一样往里冲。

第一句中的“工人”和“农民”是同类,读者只能了解到农民在往里冲,工人也在往里冲,他们的行动是一样的,但无法从农民往里冲中想象出工人往里冲的样子来。

这叫比较,不是修辞方法。

第二句中的“工人”和“洪水”不是同类。

这里只取其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气势这一相似点,使读者可以借助山洪暴发的形象,想象出工人往里冲的样子。

能由甲类提供的形象,引起对乙类的想象,这才叫比喻。

2.直接描写作夸张,借助比喻作夸张。

(1)桃花潭水深千尺。

(2)燕山雪花大如席。

这两句诗都对事物(潭水,雪花)作了夸大,但同是夸张,方法不一样:

第一句用数字直接夸大,后一句是用比喻的方法进行夸大,这是说第二句里含有两种修辞方法:

夸张和比喻。

夸张是目的,是主要的;比喻是手段,是次要的。

如果要问这种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夸张、比喻”是对的,只答“夸张”也是对的。

而只答“比喻”就只能算对了一半。

另外,对事物缩小,也叫夸张,如“那是个小城市,只有巴掌大一样的地方”。

3.明知故问是修辞,不知而问非修辞。

“现在几点钟了?

”提问者确实不知道才提出问题,希望得到答复。

这是一般的疑问句,不是修辞手法。

说话的人心里明明白白却故意不明确说出来或者不一下子说出来,而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他根本不求别人回答,这才是修辞手法。

它们有两种,一种叫反问,一种叫设问。

4.答在问中是反问,答在问后是设问。

(1)你这样不讲文明难道对吗?

(2)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第一句的答案在问话中,不用回答,是反问。

第二句虽提出了问题,但不要求别人回答,而是自己回答,这是设问。

理解深刻含义句子的意思有“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之分。

只要弄懂了句中的关键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表层意思就理解了。

深层意思是潜藏在文字里的意思,它是在弄懂了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时代背景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