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6288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8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docx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结构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建筑工程系

二〇一五年三月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包括:

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筑物平面形状,其在总平面图中的位置(或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建筑面积及建设规模的其它描述(总长度、宽度、高度、层数等),防火等级,结构形式等。

1.1.1工程名称:

天津华科科技学院综合办公楼

1.1.2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天津华科科技学院综合办公楼,建筑物形状采用一字形对称结构,其主体为四层的框架结构,此工程坐落于天津市东丽区,建筑总面积约为四千六百平方米,其中设有会议室,活动室,档案室和资料室,行政办公室和物业办公室若干,在功能分区上,做到了办公和休闲相互不干扰,布置合理且满足了各房间的使用功能要求。

1.1.3自然条件:

1.建设地点:

天津市东丽区

2.工程地质条件:

基础埋深宜为-1.8m,其余内容详见地质勘查报告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三级建筑物)

4.抗震设防烈度: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第二组)

5.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

6.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7.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8.基本风压:

W0=0.50kN/m2,主导风向:

冬季北偏西风,夏季南偏东风

9.基本雪压:

S0=0.40kN/m2

10.冻土深度:

0.6m

11.地下水位:

最低-2.07m,最高-1.56m,稳定水位-1.8m左右

12.气象条件:

年平均温度17.90C,最高温度37.50C,最低温度-11.50C

年总降雨量863mm,日最大降雨量125mm

13.楼面活荷载:

办公室、会议室2.0kN/m2

卫生间、走廊、楼梯2.5kN/m2

1.2建筑功能设计

1.2.1平面设计

包括:

平面总体布局;各层主要房间的组成,其面积和间数要求;辅助房间的组成和面积;各房间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和对其功能的考虑等。

首层建筑面积为766.08平方米,南面设大门和门厅,东西两侧设有逃生门,分别位于建筑物走道的尽头。

房间设置包括工作用房间(办公室,值班室等)、公共活动用房间(活动室、展览厅等)、辅助用房间(厕所,清洗实,储藏室等)。

根据房间的实际功用,确定合适的房间使用面积、形状、大小。

根据房间的使用效果确定合适的门窗的位置和大小。

将经常使用的、人流量大的房间设置在一、二层。

此外,各层都设有卫生间和开水间,各层结构形式大致相同。

1.2.2剖面设计

包括:

各层层高的确定;采光和通风的考虑,窗台和窗口高度的确定;室内外高差的确定等。

本建筑为综合办公楼,首层层高4.2米,二至四层层高4.0米,而室内外高差为0.45m,结构标高为22.55m,由于办公室作为办公场所,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所以设成各自独立的小房间,同时开设大窗,满足采光要求,为办公提供良好条件。

卫生间、楼梯设置在北面采光较弱处。

关于通风的设计,由于各房间都为对称设置,有穿堂风通过,使得室内空间的通风良好,参考天津市的风玫瑰图,坐于南北向的建筑的通风条件会优良。

1.2.3交通联系设计

包括:

水平向联系-走廊,竖向联系-楼梯或电梯,各主、次出入口的位置等设计,如何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满足防火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办公楼主楼梯位于建筑物的中部,大门对面,方便人员出入,同时活动室和会议室这类人流相对较多的房间都位于建筑物的一,二层,基本不会出现人流拥挤的现象。

附属楼梯在于建筑东面,走廊尽头。

两个楼梯到各层最远房间的距离不足20米,一旦有突发事故发生时,楼内人员能及时逃生。

这样的设计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1.3建筑立面设计

包括:

立面造型处理;立面装饰的方法和颜色的选用;外檐某些局部的装饰处理。

立面各窗排列整齐,富有韵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外墙以米黄色墙漆为主要色调。

外墙有装饰柱,使得建筑物凹凸有致,给人朴素,典雅的感觉,同时又能和周围环境保持一致。

总体说来,此建筑物的设计手法既简洁大方,又经济适用,符合当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4建筑物构造做法

1.4.1围护墙体与柱子间关系

围护墙体与柱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如下三种处理方案:

1.墙体与柱外皮齐平(图1)。

2.墙体与柱内皮齐平(图2)。

3.墙体与柱外皮相连(图3)。

 

图1图2图3

1、优点:

使用空间大,外墙平整,易处理,平面不生动,应加以处理;

缺点:

柱在室内,不利于室内布置

2、墙体与柱内皮、墙体与柱外皮齐平(图1-1):

齐平(图1-2)

优点:

立面处理有竖线条,内墙面平整,有利于室内布置

缺点:

室内有效空间减少

3、优点:

立面平整处理方便,美观,内部空间大

缺点:

柱、梁要外伸,施工较难

该建筑外墙采用外墙与柱外皮齐平,同时采用装饰柱构造。

1.4.2纵向梁与柱子间关系纵向梁与柱子之间的关系也有三种处理方案:

1.梁轴线与柱轴线重合(梁居中)。

2.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偏轴)。

3.梁内皮与柱内皮齐平(梁偏轴)。

且纵向梁的截面又有矩形、T形等多种形式。

图1-5连梁偏轴图1-6连梁居中a图1-7连梁居中b

该建筑采用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1.4.3外墙与内隔墙材料的选择及厚度的确定从建筑功能的角度考虑,不涉及强度因素。

外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型材料为主体,厚为200mm,外墙面贴瓷砖,内墙面为20mm厚的抹灰

内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型材料为主,厚200mm,两侧都为20mm厚抹灰(不考虑以后的精装修)

1.4.4各房间楼地面、墙面和顶棚的做法进行简单描述(如一般房间、走廊和楼梯、卫生间等)。

(1)楼面做法,按自上而下的顺序

1)现制水磨石楼面;12厚1:

2水泥石子磨光打蜡;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18厚1:

3水泥砂浆找平;上卧1×1m玻璃分格条

2)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2)卫生间楼面做法,按自上而下的顺序

1)8厚地砖铺实拍平,水泥浆擦缝:

25厚1:

4干硬性水泥砂浆;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面撒黄砂,四周沿墙上翻150高;刷基层处理剂一遍;15厚1:

2水泥砂浆找平;50厚C15细石砼找破不小于0.5﹪最薄处不小于30厚

2)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

(5)地面做法,按自上而下的顺序

1)现制水磨石地面:

12厚1:

2水泥石子磨光打蜡;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18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

2)80厚C15混凝土

3)垫层A:

100厚碎石或碎砖夯实M2.5混合砂浆,简称碎石垫层

4)素土夯实

(6)墙身做法

1)内墙为200mm厚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填充墙,用1:

2.5水泥砂浆砌筑;15厚1:

1:

6水泥石灰砂浆;5厚1:

0.5:

3水泥石灰砂浆

2)卫生间内墙:

采用200mm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用1:

2.5水泥砂浆砌筑,用釉面砖铺贴墙面

3)外墙:

250mm厚粉煤灰砌块等轻质材料填充,用1:

2.5水泥砂浆砌筑,外墙面贴瓷砖

4)女儿墙:

250mm厚钢筋混凝土墙体,墙面粉刷为20mm厚1:

3水泥砂浆底,然后涂料。

(4)顶棚做法

1.4.5屋面防水及保温做法进行简单描述。

(2)屋面做法,按自上而下的顺序

1)20厚1:

2.5水泥砂浆结合层;高聚无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基层处理剂;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1:

8水泥膨胀珍珠岩(最薄处30mm,2﹪自由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找2﹪坡,85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2)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4.6室外台阶、坡道及散水等做法进行简单描述。

1.5门窗表应与或绘制图纸相对应整栋建筑均采用铝合金门窗

表1-1门窗表

序号

编号

规格

位置及数量

类型

宽×高

(mm)

1层

2层

3层…

顶层

合计

1

2

3

M1

C2

1500×2700

8

12

4

平开条形玻璃木门

塑钢窗

表1-1第一层门窗

表1-2第二层门窗

表1-3标准层门窗

 

1.6建筑方案评价针对本工程的建筑设计,从建筑功能、经济、艺术和环境等方面评价其优缺点。

由于一个建筑方案涉及到建筑的功能,经济实用,建筑艺术,工程技术,环境协调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建筑物除了具有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以外,还要满足各空间的组合,技术,经济和艺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要求。

同时为办公创造优雅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为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作了充分考虑。

建筑物的外形设计与周边环境充分协调,室内的空间组合和各个房间的尺寸,既符合建筑模数,又满足了办公室的使用要求,从而达到了人与周围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本建筑的结构选型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平面设计简单实用,交通联系方便,外形美观,经济实用。

建筑物坐北朝南,既满足了房间的通风和采光。

又符合建筑物与人的生理学相协调。

可谓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方方面面。

第二章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2.1结构方案选择

2.1.1结构选型

1.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的类型很多,按结构所用材料可分为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

各类结构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其材料性能、结构型式、受力特点和建筑使用要求及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砌体结构主要用于建造多层住宅、办公楼、教学楼以及小型单层工业厂房等,但其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较差;钢结构多用于建造超高层建筑或大跨度建筑,以及有重型吊车、或大跨度的工业厂房;其它情况均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刚性连接而成,它既能承受竖向荷载,又可承受水平荷载。

框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是: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较轻,抗震性能较好;计算理论比较成熟;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

所以框架结构广泛用于内部空间宽阔的办公楼和教学楼等民用建筑和多层轻工业厂房,其它结构体系则多用于高层建筑。

结合本工程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说明结构体系的选择。

2.柱网布置方案

民用建筑框架结构的柱网,通常可布置成内廊式、外廊式、等跨式和对称不等跨式几种。

应结合本工程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确定柱网的布置方案。

内廊式外廊式等跨式对称不等跨式

3.承重方案

根据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可分为以下三种:

(1)横向承重。

(2)纵向承重。

(3)纵横向承重。

分析比较各承重方案的特点,结合本工程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承重方案。

4.施工方法

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现浇整体式。

(2)预制装配式。

(3)装配整体式。

分析比较各方法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

5.其它结构构件选型

包括以下结构构件形式的确定:

(1)屋、楼盖结构。

(2)楼梯结构。

(3)阳台和雨蓬结构。

(4)门窗过梁。

(5)柱下基础和墙下基础等。

2.1.2结构布置

1.结构布置的一般规定

(1)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表6.1.1的规定,7度设防地区为50m。

(2)防震缝的设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条文6.1.4的规定设置。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表6.1.2的规定,本工程为三级抗震。

2.平面布置

(1)柱网尺寸:

根据所选择的柱网布置方案,确定横向和纵向框架梁的跨度。

框架梁的跨度应为柱子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变形缝的设置:

根据混凝土规范及其它要求进行设置。

(3)次梁的布置。

3.竖向布置

框架的层高即为框架柱的长度。

首层层高应取基础顶面到首层梁顶的距离,其余各层层高应取梁顶至梁顶的距离。

4.计算简图

根据上述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绘制相应的计算简图。

2.1.3主要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

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及延性要求,并考虑方便施工。

1.承重框架梁:

梁高度取h=(1/10~1/8)L,梁宽度取b=(l/3~1/2)h,且不宜小于1/2柱宽。

2.非承重框架梁(即连系梁):

梁高度取h=(1/12~1/10)L,梁宽度取b=(l/3~1/2)h,且不宜小于1/2柱宽。

3.楼面次梁:

梁高度取h=(1/18~1/12)L,梁宽度取b=(l/3~1/2)h。

4.楼板的厚度:

单向板h≥1/30L,且h≥60mm;双向板h≥1/40L,且h≥80mm;现浇空心楼盖h≥200mm。

5.框架柱:

为了抵抗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框架柱的截面宜采用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

框架柱的截面高度h一般可按柱高度H取值,h=(1/12~1/8)H,且高度h不宜小于40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宽度取b=(1/1.5~1)h,且宽度b亦不宜小于400mm。

2.2材料的选择

2.2.1混凝土:

柱、梁、板及其它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

2.2.2钢筋:

柱和梁纵筋、柱和梁箍筋以及板钢筋强度等级的确定,柱、梁、板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2.2.3围护结构墙体:

(1)±0.000以下墙体的块体强度等级和砂浆强度等级,

(2)±0.000以上墙体的块体强度等级和砂浆强度等级,(3)女儿墙墙体的块体强度等级和砂浆强度等级。

2.3重力荷载计算

2.3.1局部顶层恒荷载

2.3.2顶层恒荷载

1.屋盖重:

屋盖的恒荷载包括结构构件自重和构造层重量等重力荷载,其标准值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层的材料和设计厚度以及材料容重标准值计算。

通常是先算出屋面的单位面积重力荷载(kN/m2),再计算出总重力荷载值。

2.屋面梁重:

包括所有框架梁、连系梁、次梁和小梁的重量。

对现浇板肋梁楼盖,因板自重已计入屋盖荷载之中,故梁截面高度应减去板厚,且梁两侧的粉刷层重量也应计入梁自重内。

3.女儿墙重:

包括女儿墙墙体、混凝土压顶及装饰层的重量。

4.柱重:

柱的高度应减去板厚。

5.墙体重:

包括内外墙砌体、内外墙装饰和门、窗的重量。

以上荷载均可从《荷载规范》中查取单位体积或面积的标准值计算,最后合计为顶层的总荷载值。

2.3.3楼层恒荷载

1.楼盖重

2.楼面梁重

3.柱重

4.楼梯重

5.墙体重

楼层各部分重量的组成及计算方法与顶层相同,但应注意:

计算首层的柱和墙体重时,构件的高度应从基础顶面算起。

各层各部分的重量最后均需合计为该层的总荷载值。

2.4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弹性变形验算

2.4.1计算简图及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计算简图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应按集中质量法将各层之间的结构重力荷载、屋面和楼面的可变荷载集中于屋面和楼面标高处,将其简化为多质点弹性体系。

一般情况下,对于具有n层的框架,可简化成n个多质点弹性体系;对于局部突出屋面的房间,因其面积和荷载均很小,不单独作为一个质点。

简化方法及计算简图可参见教材郭继武编著《建筑抗震设计》(以下简称《抗震设计》)中图3-8所示。

2.重力荷载代表值Gi计算

集中于上述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系数,应按《抗震设计》中表3-5采用。

对于局部突出屋面的房间,应将其重力荷载折算到主体结构顶层的荷载中。

2.4.2框架刚度计算

1.梁、柱线刚度计算

计算中注意:

在计算梁的线刚度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有利影响,即板作为梁的翼缘参加工作。

计算时,梁均先按矩形截面计算其惯性矩I0,再乘以增大系数求得I,增大系数可查《抗震设计》中表4-8。

2.柱的侧移刚度

柱侧移刚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h为各层框架柱的高度,Kc为框架柱的线刚度,α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详见《抗震设计》中表4-7。

计算出每层各柱的侧移刚度后,尚需根据每层各柱的根数,计算出每层柱的总侧移刚度。

2.4.3框架自震周期计算

1.侧移计算

为计算框架的自震周期,可假设各质点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水平作用于相应质点上,计算其产生的侧移。

该侧移的计算过程可采用《抗震设计》中表4-13的格式进行。

2.周期计算

采用能量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结构基本周期考虑非承重填充墙体影响的折减系数,民用框架结构取0.6~0.7。

2.4.4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位移计算

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时),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其水平地震作用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公式为: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等效重力荷载系数,取

=0.85

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公式为:

若T1>1.4Tg时,则上式改为: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层间位移的计算过程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14的格式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区段下降较快,结构按上述公式算得的水平地震作用可能太小,出于对结构安全的考虑,规范规定按底部剪力法所算得的结构层间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所以在按表4-14计算时,应增加该项计算,式中剪力系数

之值可按《抗震设计》中表3-7查取。

2.4.5框架层间弹性位移验算

框架结构房屋的层间弹性位移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

Δue为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h为计算楼层层高;[θe]为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按《抗震设计》中表3-15采用。

2.5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

2.5.1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标准值计算

有关计算公式为:

柱剪力:

柱端弯矩:

具体计算过程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15的格式进行。

2.5.2框架梁端弯矩和剪力、柱轴力标准值计算

1.梁端弯矩Mb计算:

框架梁端弯矩可根据柱端弯矩由节点平衡求得。

2.梁端剪力V、柱轴力N计算:

梁端剪力可根据梁端弯矩由梁杆件的平衡求得,柱轴力可根据梁端剪力由节点平衡求得。

具体计算过程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16的格式进行。

2.5.3框架内力图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别绘制相应的框架内力图。

1.框架各柱的剪力图

2.框架梁、柱弯矩图

3.框架梁剪力、柱轴力图

2.6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

2.6.1无地震作用时

1.框架梁上荷载

2.框架柱上集中荷载

以上两项荷载计算时应注意:

①应根据所设计的某榀框架的具体受力情况分层、分跨进行计算;②在分别计算出恒荷载和活荷载值以后,按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4计算荷载的设计值;③顶层的活荷载应采用屋面均布活荷载值。

3.重力荷载设计值作用下框架弯矩计算

(1)荷载计算简图:

将上述计算的荷载值绘制在框架计算简图上。

(2)梁、柱转动刚度S及相对转动刚度S/:

应根据计算简图和各杆件的线刚度按结构力学中的规定进行计算,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18的格式进行。

(3)各节点杆件弯矩分配系数:

μ=S//∑S/,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19的格式进行计算。

(4)梁固端弯矩计算:

按照结构力学中的有关计算公式,分层、分跨计算各梁端的固端弯矩。

(5)弯矩分配与传递、杆端弯矩计算

计算方法及步骤可参见《抗震设计》中图4-20所示,计算中应注意:

①梁固端弯矩:

对杆端顺时针转动为(+)。

②第一次弯矩分配:

将各节点不平衡弯矩(梁固端弯矩之和)改变(+)、(-)符号后进行分配。

③弯矩传递:

将所分配的弯矩向各杆件的远端传递,传递系数均为1/2,且不改变弯矩符号。

④第二次弯矩分配:

再次将各节点不平衡弯矩(各杆件传递弯矩之和)改变(+)、(-)符号后进行分配。

⑤上述4项弯矩之和,即为框架梁、柱的杆端弯矩。

(6)梁端弯矩的调幅

框架结构梁端的负弯矩较大,配筋较多,因而不便施工。

由于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性质,所以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可乘以调幅系数β,适当降低梁端弯矩。

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可取β=0.8~0.9。

梁端弯矩调幅后,不仅可以减少梁端配筋数量,达到施工方便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提高柱的安全储备,以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4.梁端剪力和跨中弯矩计算:

各层、各跨梁的梁端剪力和跨中弯矩可根据调幅后的梁端弯矩和梁上的荷载由梁杆件的平衡求得。

若仅为均布荷载剪力计算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20的格式进行。

5.柱轴力计算:

柱轴力可根据梁端剪力和框架柱上集中荷载由节点平衡求得,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21的格式进行计算。

6.框架内力图

(1)框架梁、柱弯矩图:

调幅后的梁端弯矩和相应的跨中弯矩值可用括号表示。

(2)框架梁剪力、柱轴力图

2.6.2有地震作用时

1.框架梁上荷载

2.框架柱上集中荷载

以上两项荷载计算时应注意:

①各层梁上、柱上的恒荷载和活荷载标准值与2.6.1中无地震作用时基本相同;②在分别计算出恒荷载和活荷载值以后,按恒荷载取标准值、活荷载乘以组合值系数后计算重力荷载的代表值;③顶层的活荷载应采用雪荷载值。

3.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框架弯矩计算

(1)荷载计算简图:

将上述计算的荷载值绘制在框架计算简图上。

(2)梁固端弯矩计算:

计算方法与2.6.1中无地震作用时相同。

(3)弯矩分配与传递、杆端弯矩计算:

计算方法与2.6.1中无地震作用时相同。

(4)梁端弯矩的调幅:

取调幅系数β=0.8。

4.梁端剪力和跨中弯矩计算:

计算方法与2.6.1中无地震作用时相同。

5.柱轴力计算:

计算方法与2.6.1中无地震作用时相同。

6.框架内力图

(1)框架梁、柱弯矩图:

调幅后的梁端弯矩和相应的跨中弯矩值可用括号表示。

(2)框架梁剪力、柱轴力图

2.7框架内力组合

2.7.1梁弯矩组合

梁端负弯矩,取下式两者较大值:

-M=-γRE(1.3MEK+1.2MGE)-M=-γ0(1.2MGK+1.4MQK)=-Mq

梁端正弯矩按下式确定:

M=γRE(1.3MEK-1.0MGE)

跨中正弯矩取下式两者较大值:

M中=γRE(1.3MEK+1.2MGE)M中=γ0(1.2MGK+1.4MQK)=Mq

式中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抗震设计》中表3-14取用;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1.各梁端截面弯矩组合:

具体计算过程可参见《抗震设计》中表4-24a和4-24b的格式进行。

2.各梁跨中截面弯矩组合:

其值可由解析法求得,计算方法可参见《抗震设计》中图4-25例题。

2.7.2梁端剪力组合

为了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照“强剪弱弯”的抗震设计原则调整框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故梁端剪力组合的设计值,应取下式两者较大值:

Vb=γ0(1.2VGK+1.4VQK)=Vq

式中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抗震设计》中表3-14取用;

—梁的剪力增大系数,应根据框架抗震等级取值,二级为1.2,三级为1.1;

VGb—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2.7.3柱端弯矩与轴力组合

对于单向偏心受压的框架柱,进行内力组合时有三种情况:

地震作用下大偏心受压、地震作用下小偏心受压和无地震作用下的偏心受压。

第1组内力组合(大偏心受压):

第2组内力组合(小偏心受压):

第3组内力组合(无地震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