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406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docx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人教课标版

一、温度计

班别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认识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难点:

读准温度计的示数,写出已知温度计的温度值。

【课前预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是,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度把一个大气压

下的温度定为0℃,的温度定为100℃。

3.使用温度计时要看清它的和。

使用体温计前,要把水银柱。

【学习过程】

1.温度:

叫做温度。

(1)试验:

课本47页试验:

结论:

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

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

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3.1-1示),

a.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

b.如何判断?

c.这仪器有什么缺点?

如何改正?

2.温度计:

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

利用液体的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

把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

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4.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

怎样使用?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或。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5.体温计:

结构特别之处:

量程:

分度值:

使用:

【学习巩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跟它有关的物理现象叫现象。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性质制成的,把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规定为100℃。

3.物体的变化和变化都是常见的热现象。

4.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等液体的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5.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

6.健康人的正常体温是,读作。

“零下5摄氏度”又可读作,写成。

7.使用温度计前,必须注意两点:

待测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因可能将温度计或者;认清温度计的,以便测量时能迅速读数。

8.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

9.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待温度计的示数后方可读数。

10.读数时,温度计不能被测液体中,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持平。

11.温度计中的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它的温度比待测温度;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时,它的温度与待测温度。

12.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8℃B.37℃C.36.5℃D.35℃

13.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C.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D.0℃的冰要和0℃的水冷热程度不一样

1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15.体温计中有细管,使得温度计()

A.精确度高B.可以脱离人体读数C.用前要甩D.可以减小体积

16.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读数的准确程度决定与温度计的()

A.测量范围B.最小刻度值C.每一小格的距离D.最低测量值

17.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

18.欲测某液体的温度,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叙述的字母代号填入各空中:

⑴⑵⑶⑷⑸

A.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液体的温度;C.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数值;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E.取出温度计。

19.医院里为了消毒把注射针头放在铝盒里煮一段时间,体温计被不同人使用也需消毒,为什么医生只用酒精擦一擦,而不在水里煮呢?

 

20.有一只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5℃,放在一个大气压时沸腾的水中,示数是95℃,那么用此温度计测得气温为23℃,实际气温应为多少摄氏度?

二、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3.理解晶体熔化及液体凝固为晶体的条件。

 4.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并能解释一些现象。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难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课前预习】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分别是态、态和态,物质以哪种状态存在主要是由决定的。

2.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热,在凝固过程中要热。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形成(凝固)是要热,但温度,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5.晶体熔化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

(2)能继续热;凝固时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

(2)能继续热;

6.非晶体(选填“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学习过程】

1.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又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2.给出概念

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例:

3.演示实验(P54,图3.2-1)

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4.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

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

温度是否变化?

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结论:

物体熔化热。

5.熔点

固体可分为:

和。

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6、凝固曲线 

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

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

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_。

(2)EF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3)FG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结论:

物体凝固热。

7.熔化热和凝固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冷冻食品可以保鲜、高烧病人利用冰袋降温等,你的例子:

【学习巩固】

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______有关,当_______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4.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冰和水B。

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

海波和萘

8.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

9.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

C.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

11.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

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

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12.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

14.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温度(℃)

56

60

64

66

70

76

80.5

80.5

80.5

80.5

80.5

83

87

90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三、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4.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5.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特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难点:

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课前预习】

1.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2.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

3.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称做,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4.汽化热,液化热。

【学习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

(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

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回答)

(提问)雨后地上的水坑,过了几天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回答)

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2.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

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蒸发的特点:

3.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

(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和。

4.阅读书本第63页的坎儿井,坎儿井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5.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①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②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④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吸热

6.沸腾的特点:

7.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表头所列“在标准大气压下”是说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的有关

8.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在温度计示数还没下降时,水是否还沸腾?

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液体沸腾的条件:

【学习巩固】

1.物质从____变成____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和____.

2.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进行的汽化现象。

3.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热。

4.用湿抹布擦过的黑板,过一会就干了,这是由于水______变成了________。

5.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使患者的体温______。

6.农民将稻谷摊放在空旷的场地上晒,就可以使稻谷中的水分尽快地蒸发掉,这样做的理由是:

把稻谷尽可能摊开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放在空旷的场地上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在阳光下晒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7.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反而觉得冷,这是因为()

A.水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B.人在水中吸收热量

C.岸上的温度较低D.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

8.在细长的瓶子和敞开的盘子里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过一段时间后,水先蒸发完的是()

A.瓶子里的水B.盘子里的水

C.瓶子里的水和盘子里的水同时蒸发完D.无法判断

9.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A.降低B.不变

C.升高D.无法确定

10.木器厂里常用的粘木料的胶,需要在100℃左右熬化,温度再高就会变质而失去粘性.工人师傅常用图中的双层锅熬胶,在两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了,为什么?

 

四、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前预习】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熔化)(吸)()()

固体液体气体

()()()()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3.物质升华时要热,凝华时要热。

【学习过程】

1.升华和凝华:

(1)快速阅读:

64页文字部分。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自学思考题:

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举出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例子?

(2)演示:

碘的升华和凝华。

学生观察

(3)小结:

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叫升华。

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叫凝华。

2.升华热,凝华热。

升华吸热应用举例:

3.完成65页的“想想议议”三态联系图。

 

4.阅读:

STS“水循环”。

 

【学习巩固】

1.物质从变成叫升华,从变成叫凝华。

2.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的体积逐渐变,而烧瓶中充满紫色的,却没有看到液体的碘,这种现象就是碘的,过一会儿,又看到烧瓶的内表面附着了一部分固态的碘,这是碘蒸气的现象。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4.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______而形成的。

冰花出现在玻璃的_____侧(填“内”或“外”)。

5.寒冬冰冻的衣服干了是_______现象,要_______热。

6.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变黑,这是灯丝先后形成的。

7.运输中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来获取低温,因为这一过程会从周围。

8.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热,在凝华过程中要热。

9.天空中的云是有水蒸气成小水珠和生成的小冰晶所形成的。

10.下列现象属于何种物态变化现象:

⑴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干冰灭火是现象。

⑵严寒时,室外的水管子被冻住了,是现象。

⑶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一阵响声,并看到水面上冒“白气”,这一过程经过了

先后的物态变化。

11.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   ()

A卫生球在空气中变小 B固态碘放久会变少

C寒冬时外面雪人变小D冬天口中呼出“白气”

13.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是()

A.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结冰花B.电灯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

C.用炮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打入积雨云中,实行人工降雨

D.阳光照不到的雪堆没熔化却变小了

14.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

A.蒸发现象B.熔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

15.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变黑,这一变化中,组成灯丝的物质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和凝华B.汽化和凝固C.升华和凝华D.升华和凝固

1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