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717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docx

自考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案

语言学概论

第四章语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语法单位、语法形式和意义、语法范畴、词组和句子的基本类型等内容。

  【重点、难点】

  语法形式和意义;语法范畴。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

  

  一、语言是有规则的

  你有没有吃饭?

→没有。

*有。

(吃了。

  昨天我有找错谁钱了吗?

昨天我找错谁钱了吗?

  *昨天我见面了老师和同学。

昨天我跟老师和同学见面了。

  Marypostedaletter.→*Marywritedaletter.

  Billlikestoswim.→*Billenjoystoswim.

  Δ来吃饭、吃饭来、来吃饭来

  二、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但规则是有限的。

例如:

  我吃饭。

你看书。

他写字。

SVO(SubjectVerbObject)主动宾

  语法就是要找出规则来,但很多规则是隐藏在语言现象后面的,并不容易找出来。

  

(1)公赐之食,食舍肉。

(双宾)

  

(2)赠之以芍药。

(动宾补)

  (3)献之于帝。

(动宾补)

  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所谓“递归”是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正因为语法有递归性,所以才能用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的句子。

规则是有限的,而可以造出来的句子则是无限的。

  小李昨天来过了。

(主语+谓语)

  小王知道小李昨天来过了。

[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

  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昨天来过了。

{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

  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语法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每一条规则都和其他规则处在互相对立、互相制约的关系之中,其中一条规则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相关规则的变化,一个语法现象的改变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语法系统或相关语法系统的改变,不符合语法系统的现象也早晚会变得符合语法系统。

  还是以“去吃饭去”为例。

  曾子云:

“尔将何之?

”(《礼记·檀弓上》)

  师问黄蘖:

“去什么处?

”对云:

“择菜去。

”(《沩山和尚》)

  哪儿去?

  干什么去?

吃饭去。

  去吃饭去。

  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砍累了

  砍倒了

  砍坏了

  砍钝了

  周迟明(先秦);太田辰夫(宋代);梅祖麟、蒋绍愚(南北朝)

  扑灭(扑而灭之)

  这实际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很可能先秦萌芽,两晋南北朝发展,宋代成熟。

  三、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的关系

  1.语法和语音

  想

了(想起床);想

了(重读、轻读)

  你今天

来呢?

(来的方式)你今天怎么

呢?

(来的原因)(重读、轻读)

  我们/两个人一组;我们两个人/一组(停顿)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江蓝生):

  坐在地上(坐著膝前)→坐的地上→坐

地上→坐地上

  2.语法和语汇

  长2米(长度是2米);长2米(长出来2米);短2米(只能表示差2米)

  3.语法和修辞

  很女人、很香港、太阿Q

  山顶、山腰、山脚(隐喻):

80%的语言是隐喻语言。

  4.语法和语境

  买一张北京。

  我膝盖,今天没开会。

  5.语法和逻辑

第二节 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一、语法研究的内容

  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语法规则却是不完善的。

  1.共时语法与历时语法:

之、乎、者、也→的、了、呢、吗

  为什么原来的一套语气词会被新的一套语气词所取代,这中间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这种成系统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等,这类问题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

  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索绪尔首先区分共时和历时。

语法化理论。

他在教师里/他在教师里上课。

  2.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计算机语法)

  教学语法的特点是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

  计算机语法要求精确和可靠。

  一方面机算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这就允许给出的语法规则是比较复杂的,另一方面计算机不像人那样具有某种智能,所以提供给它的语法规则又必须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

  一万个动词,八千个类。

  3.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普遍语法指的是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

  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

  我给他两本书;我给两本书他。

  二、语法现象的分类

  1.词法部分与句法部分

  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综合性语言中词法比较重要,分析性语言中句法比较重要。

  slow,slowly,slowness

  语序(例:

我吃饭)、虚词(例:

我和他、我的书包)、结构(主谓、动宾)

  2.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

  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3.核心语法层面与外围语法层面

  小语法、大语法

  这种分法一方面把语法的范围缩小了,因为核心语法只管语言片断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而规则本身又只有非常抽象的几条,这就是所谓小语法;另一方面又把语法的范围扩大了,因为外围语法要管词语的搭配,意义的表达和语音的实现等,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法。

  公赐之食,食舍肉;赠之以桃,报之以李。

  三、语法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

  语素:

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

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语言单位。

  句子:

语言片断就可以看作是句子。

  语法规则带有主观性。

第三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这两个定义有循环论证之嫌,但能说明问题。

  语法形式:

要体现类的观点。

  

(1)重叠,是两个音节的重叠,但重叠能造成一定的意义。

如看看、鼓动鼓动、红红的、漂漂亮亮的。

  形容词重叠表示量的增加。

  

(2)语调。

上海(降调);上海(升调)

  (3)-s。

workers,desks

  (4)-ed。

worked,studied

  (5)-了。

吃了、红了

  语法意义:

类的意义。

  

(1)汽车。

一辆汽车(能称说)、高级汽车(有属性)、开汽车(受支配)。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因为词本身就是语法的单位,而每个词语都是有意义的,如“街道、楼房、汽车”。

  

(2)我开汽车。

我+开;主谓;开+汽车:

动宾。

  来吃饭。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连动)

  句子也是一种语法单位,而每个句子也都有意义。

  句子的意义也有两种:

一种只属于个别句子即只是词语搭配所表达的意义;另一种是从一类句子的共同形式抽象出来的意义。

  (3)的

  二、语法形式的手段

  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类别就叫语法手段。

  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经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

当然说词法手段也并非跟句法无关,只是说这些形式是围绕着词而表现出来的,它们也叫综合性手段;而句法手段就是不直接依附于词的形式,它们也叫分析性手段。

  1.词法手段:

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词形变化

  a.附加:

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加上词缀。

-s、-ed。

  如:

英语名词“book/books(书)”;动词:

work/worked/working(工作)。

  有些语言的名词有格的变化,如俄语名词有六个格,都是通过词的后缀(也叫词尾)来表现的。

  汉语的“了、着、过”不是词形变化,因为它们本身是词。

  b.屈折:

词内部的语音变化。

man/men foot/feet

  汉语没有这种语法手段。

  一种是给词的外部加点东西;一种是改变词的内部的某个东西。

  c.异根:

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be/is/are/am/was/were

  d.零形式:

相对于词形变化的原形式。

book/books desk/desks

  

(2)轻重音:

record/recordimport/import东西/东西买卖/买卖

  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一般说轻重音中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作“重音移动”。

“重音移动”一方面强调移动,即不固定的重音;另一方面也更强调重音,即不是轻音。

因为在很多语言中只有重音能产生语法意义,也就是重音位置必须重,轻则只是相对的。

  (3)重叠:

白白(的)、黑黑(的)、漂漂亮亮(的)、雪白雪白(的)

  看看、尝尝、研究研究

  2.句法手段:

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虚词:

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因为虚词不依附于某个词,其语法意义又不是通过虚词本身表示的,而是在它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所以命名用不同的虚词就是一种句法手段。

  我的领导(偏正)/我和领导(并列)

  1)辅助词:

助动词、冠词。

havethea(an)。

汉语的“将、能、会、愿、可能”(能愿动词)也可以叫做助动词。

  辅助词中再有种是冠词,如英语的冠词“the”和“a(n)”分别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是有定或无定的。

  2)功能词:

与另一个词没有必然联系的虚词。

包括:

介词、连词、语气词。

  介词:

是表示事物与动作之间特定的关系的词,通过介词可以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等。

如:

用斧子砍。

  连词:

表示成分之间组合关系的词。

  语气词:

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

  如:

吗、了、吧、呢、呀

  

(2)语类选择

  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给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言中各种结构都是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构成的。

这种关系不等同于词义搭配,而主要取决于参与组合的词或词组的类。

  语类选择包括两个方面:

词类对结构的选择;结构对词类的要求。

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例如:

  读书:

对动词“读”来说,它要进入动宾结构,需要占据V的位置;对动宾结构来说,V的位置上需要动词“读”。

对名词“书”来说,它要进入动宾结构,需要占据N的位置;对动宾结构来说,N的位置上需要名词“书”。

  从另一方面来说,形容词不能进入动宾结构,如“好”。

这从反面说明了语类选择的重要性。

  (3)语序

  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序和前面说的语类选择有相同的语法作用,只不过语类选择是讲词的类别,语序是讲词的顺序。

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序的形式,但语的作用有所不同。

如果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表示,语序所起的作用就小;相反如果缺少形态变化,语序的作用就大些。

  如:

天气好/好天气

  (4)语调

  主要使用词法手段的语言叫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句法手段的语言叫分析性语言。

  三、语法范畴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类别就叫做语法范畴。

  这里我们只讲词法范畴。

  语法范畴也可以大致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凡是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

  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

  1.体词属性范畴

  

(1)性:

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阴性、阳性、中性。

  英语的性范畴只保留一些遗迹。

如:

waiter/waitress。

  汉语没有性范畴。

男人/女人。

他/她/它,字形不同,但词相同。

  

(2)数;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

单数、复数。

有的语言里有双数。

  数范畴和词汇上表示数量不同,数范畴用词缀表示,词汇上表示数用词语表示,如一、二、三等。

  有的语言中数与动词的时态有一定关系。

比如英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动词就要加-s。

如:

Hesleepsinthemorning.

  汉语中有的名词后加“们”也可表示复数。

鲁迅:

蟋蟀们、覆盆子们。

《围城》:

方鸿渐们。

  这是不科学的。

不加“们”也可以表示复数。

例如:

学生/学生们。

学生都来了。

只有“你、我、他”加“们”确实是数范畴。

只是个别现象,谈不上是范畴。

  (3)格:

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关系的一组特征。

  俄语格比较丰富。

  英语格范畴已经退化,但还保留了一些,能说明什么是格范畴。

  -ˊs表示所有格。

主格、宾格。

这三种格还比较完备。

  疑问代词的格形式还保留着,但很少用了。

例如:

  Who(whom)didyouseeyesterday?

  (4)有定和无定

  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

在印欧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意义。

  英语:

Ihavejustreadthebook./Iboughtabookyesterday.

  汉语:

客人来了。

/来客人了。

另外,汉语动词后的“数量名”的名词往往是无定的,如“买了一本书”中的“书”;而动词前的名词都是有定的,如“书买回来了”中的“书”。

  2.谓词属性范畴

  主要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1)时:

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

  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英语有过去时和现在时,没有将来时:

  Heworks.

  Heworked.

  Hewillwork./Heisgoingtowork.

  说没有将来时不是说语言中不需要表示将来,而是将来是用词汇形式表示的。

  有的语言中还可以以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为坐标表示动作的时间。

例如英语:

Hewasgoingtogotobedwhenshecalledhim.汉语:

你叫我的时候我正睡觉呢。

  汉语没有时范畴。

时间是通过词汇形式表示的。

例如:

  他去过北京。

他去北京了。

  

(2)体:

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

  英语:

进行体、完成体

  Iamreadingthebook.(现在时,进行体。

现在进行时)

  Ihavewrittenthebook.(现在时,完成体。

现在完成时)

  Iamreadingthebookthen.(过去时,进行体)

  汉语:

没有体范畴。

  -了,表示完成。

也有的说表示实现。

  -着,表示持续。

  -过,表示经历。

  -起来,表示起始。

  -下去,表示继续。

  动词重叠,表示短时和尝试。

  (3)态:

表示动词与主语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

  主动态;被动态。

  汉语被动句和英语被动句的比较:

  a.Theybrokethewindow.→Thewindowisbroken.

  b.Peoplehaveseenwolvesinthestreets.→Wolveshavebeenseeninthestreets.

  c.Theyarerepairingthebridge.→Thebridgeisbeingrepaired.

  a.他们把玻璃窗打碎了。

→玻璃窗被打碎了。

  b.人们在街上看到狼。

  c.他们在修桥。

→桥正修着呢。

(受事主语句。

不是被动句)

  (4)人称:

表示动词和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

  英语: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加-s。

  汉语:

没有人称范畴。

第四节 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一、词和句子

  语言中大大小小的语言片断可以分为语素、词、词组、句子和句组等语法单位,而这些不同的语法单位又都具有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无论哪种语法单位都必须符合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因此可以一种单位一种单位的来讨论语法。

无论聚合规则还是组合规则都必须适用于各种语法单位,这样又可以一种规则一种规则来讨论语法。

  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构词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的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也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词本位,句本位,复本位。

  语素是最小的一种语法单位,但它在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特别重要。

  二、词类问题

  1.划分词类的标准

  一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形态标准。

这个标准对于形态丰富的语言来说,确实简单管用。

比如俄语、德语等印欧语语言,名词都有性、数、格的词形变化,动词都有时、体、态的词形变化,形容词都有级的词形变化等。

这就很容易根据不同的词形变化区别三类词。

  

(1)形态标准

  英语:

  动词:

-ed,-ing

  名词:

-s,-ness,-tion,-ment,-ship

  形容词:

-ful,-able,-al

  副词:

-ly

  汉语:

没有词形变化

  名词;-子,-儿,-头。

缺乏普遍性

  动词:

-了,-着,-过。

是词,不是词缀。

  

(2)意义标准

  可以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这就是意义标准。

  一般情况下很有用,但这个标准不科学,靠不住。

  英语:

develop(动词,发展);development(名词,发展)

  汉语:

突然;忽然 聪明;智慧

  (3)分布标准

  木头:

  木头烂了(主语)/做饭很累

  锯木头(宾语)/想吃饭

  木头房子(定语)/好房子

  一根木头(出现在数量词后面)

  汉语名词也还有很多位置不能出现。

  *不木头

  *很木头

  *作状语

  *作补语

  把所有这些可能或不可能的位置加起来,就得到了汉语名词的一组聚合位置,这就叫作名词的分布。

名词就可以根据这种分布来确定。

按照这条标准的意思,词类就是根据一类词的所有聚合位置的总和即分布来确定的。

  从词类的内在属性看,这三条标准中只有分布才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而形态变化和语法意义都只不过是这种聚合关系的体现。

  2.词类的共性

  

(1)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都有一些特殊的词类。

  比如已知的人类语言中无一例外地都有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连接词等,这就是各种语言共同具有的一些词类。

  如汉语的量词、助词等就是其他语言很少或没有的词类;而如德语、英语名词前面的冠词、动词前面的辅助词,日语主语、宾语名词后面的标记助词等在汉语中就没有。

  名词、动词、形容词

  汉语:

量词、区别词(高等院校、男人、金首饰)

  

(2)可以归大类,也可以分小类。

  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

比如一般语言中的词类都首先可以分成两大类,或者说各种词类都可以向上归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共同点是可以充当主语、谓语、状语、定语等句法成分,都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位置不固定,数量开放等。

  (3)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边缘词或跨类词。

  跨类词:

fire(名词,火);fire(动词,点火)一朵花、花钱、眼花

  兼类词:

学习(学习外语、政治学习);批评(批评同学、接受批评);调查(调查方言、接受调查)

  三、词的组合和词组

  词与词的组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词组。

  词组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它与词这种语法单位实际上是同质不同量的关系:

从聚合角度看,词组与词相同,它们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但从组合角度看,词组与词就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分数量。

例如“看小说”中的“小说”可以用“武侠小说”替换,如“看武侠小说”,“看”可以用“经常看”替换,如“经常看小说”。

替换前的成分是词,替换后的成分就是词组。

  

(一)词组可以分为两大类:

词组主要利用了语序的语法手段的,叫作基本词组;词组主要利用了虚词的语法手段的,叫作特殊词组。

  

(1)基本词组

  基本词组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①主谓词组。

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

比如“我吃了”是主谓词组,而“饭吃了”中的“饭”是“吃”的受事,但它出现在“吃”前也就成了话题性主语,所以一般也认为是主谓词组。

  ②动宾词组,又叫述宾词组。

如“吃面条”是动词+受事,“吃火锅”是动词+工具,“吃馆子”是动词+处所,但都是动宾词组。

  ③偏正词组。

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关系的词组。

偏正词组又分两小类:

  一种中心语是体词(整个结构是体词性的),修饰语是定语,如:

好天气。

  另一种中心语是谓词(整个结构是谓词性的),修饰语就是状语。

如:

好好学习。

  ④动补词组,又叫述补词组。

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

如“洗干净了”、“抬进去”、“摆得整整齐齐”、“饿得发呆”、“跑得快”等,补语就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状态和程度等。

  ⑤联合词组。

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并列的或互不从属关系的词组,一般都需要用连接词连接,而且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而意义基本不变。

如:

坚定而沉着。

  

(2)特殊词组

  汉语的语气词词组(谓语+语气词),如“吃吗”;助词词组,如“吃了”;方位词组(名词+方位词),如“桌子上”;介词词组,如“在桌子上”;数量词组:

“一个、两个”;“的”字词组,即“×+的”构成的词组,如“吃的”。

  

(二)词组的聚合类型

  有两种分法:

  一种是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

  

(1)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如“微型汽车”是个定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名词,就是体词性词组。

  

(2)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如“慢慢走”是个状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动词,就是谓词性词组。

  另一种是分为“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1)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如“微型汽车”,还有动宾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也是向心词组.

  

(2)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的”字词组的功能既不等于“的”前的成分,也不等于“的”,例如“吃的”,不等于“吃”,也不等于“的”,就是离心词组,还有主谓词组、介词词组等也是离心词组。

  四、句子的聚合和句类

  1.句子的聚合

  句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有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和简繁类等四种。

  

(1)句子的句型类,即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

  根据主谓词组的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这就是句子的句型类。

  句型类中最主要的一类就是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

如:

我吃饭。

  完全主谓句内部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类:

  

(1)动词谓语句:

如我吃饭

  

(2)形容词谓语句:

如天气很好。

  (3)名词谓语句:

今天星期天。

  动词谓语句可以分为:

无宾语句、带宾语句。

  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