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055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理综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1C︰12N︰14O︰16Na︰23Cl︰35.5S︰32Al︰27Fe︰56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合成都能够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

A.ATP和胰高血糖素B.RNA聚合酶和淋巴因子

C.抗体和呼吸酶D.血红蛋白和促甲状腺激素

2.自今年2月份以来,一种此前未在人身上发现的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在我国发现,引起世界关注。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可用35S和32P元素同时标记H7N9的组成成分来探究其遗传物质的种类

B.H7N9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病毒的衣壳

D.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可以用来培养该病毒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当今对蛋白质功能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和酶的化学成分不都是蛋白质

B.基因发生突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也随之改变

C.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需要由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具有生物活性

D.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与此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高尔基体和液泡

B.破坏植物分生区细胞的高尔基体,可形成双核细胞

C.只要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根瘤菌,就可提高豆科植物的产量

D.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获单细胞蛋白时,可采用过滤、萃取等方法获取产品

 

5.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

硅藻→虾→小鱼。

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种甲

物种乙

物种丙

0

1.5

深度/m

个体数量的相对值

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

所含能量最少

B.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

的数量会增加

C.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

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6.ÏÂÁÐ˵·¨ÖÐÕýÈ·µÄÊÇ

A.ÕÓÆøºÍÒº»¯Ê¯ÓÍÆø¶¼ÊÇ¿ÉÔÙÉúÄÜÔ´

B.Éú»îÖÐʹÓÃ的ʳÑΡ¢ÁϾơ¢Ê³´×等¾ù¿É×÷ΪʳÎïµÄµ÷ζ¼Á

C.ÔÚÍ¿ÁÏÖо¡可ÓÃҺ̬ÓлúÎï´úÌæË®×÷ÈܼÁÒÔ¼õÉÙ»·¾³ÎÛȾ

D.PM2.5º¬ÓеÄǦ¡¢¸õ¡¢ÉéµÈ¶ÔÈËÌåÓꦵÄÔªËؾùÊÇÖؽðÊôÔªËØ

7.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

下列条件关于离子共存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Ba2+、Na+、Cl―、SO42―

B.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NH4+、Ba2+、OH―、I―

C.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Na+、Ba2+、Cl―、HCO3―

D.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Na+、K+、SO32―、Cl―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NaH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总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有C—H键数目为6NA

C.在碳酸钠溶液中,若c(CO32―)=1mol•L―1,则c(Na+)=2mol•L―1

D.通过MnO2催化使H2O2分解,产生32gO2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2I―+2Cl2=2Fe3++I2+4Cl―

B.已知结合质子的能力:

CO32—>ClO—>HCO3—,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lO―+CO2+H2O=2HClO+CO32―

C.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MnO2+2H++2Cl-Mn2++Cl2↑+2H2O

D.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H4HCO3稀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

10.恒温﹑恒压下,1molA和1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

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相等

C.当V正(A)=2V逆(C)时,可以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起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则达到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大于3amol。

11.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碱石灰

H2O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12.201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右图是青蒿素的结构,则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B.青蒿素易溶于水、乙醇、苯

C.青蒿素有—O—O—键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

13.多硫化钠Na2Sx(X≥2)在NaOH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成Na2SO4,而NaClO被还原成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Na2Sx在结构上与Na2O2相似。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a2Sx参加反应,有32mol电子转移B.Na2Sx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C.该反应中Na2Sx是氧化剂,NaClO是还原剂D.Na2Sx中的x数值为2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放射性元素钋(

)的半衰期是138天,衰变方程为

→X+

+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原子核含有124个中子

B.γ射线是钋原子核发出的

C.若原有

原子核数为8个,则经138天只剩下4个

D.在都能使同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用γ射线照射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都大于用伦琴射线照射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

15.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少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压强一定减小

C.气体体积减小而温度不变时,气体内能一定增大

D.如果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不变,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一定增大

 

S

16题图

16.如图所示,两平面镜互相垂直放置,两镜之间有一点光源S,

点光源到两镜面的距离分别为3m和4m,则点光源S在两镜

面所成的像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

A.6mB.8m

C.10mD.无穷大

R

h

B

A

地球

C

17题图

17.如图所示,从地面上A点发射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沿ACB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目标B,C为轨道的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轨道上卫星运动周期为T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地球球心恰好在导弹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B.导弹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小于T0

C.导弹在C点的速度大于

D.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大于

18题图

R

V

A

Rt

t/s

u/V

o

0.03

0.02

0.01

~

18.如图甲为理想变压器,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图甲中Rt为热敏电阻(即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4

B.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4∶1

C.原线圈输入电压的表达式为u=36

sin100πt(V)

D.R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19.如图所示,一个边长L、三边电阻相同的正三角形金属框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电流强度I,则金属框受到的磁场力为

A.0B.BILC.

D.2BIL

20题图

压力传感器

O

F

t

t2

t1

t3

(甲)

(乙)

I

I

19题图

20.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质量为m的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后又被弹起,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t1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大于mg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21.M、N是平衡位置相距2m的两个质点,一列简谐横波由M向N传播,波速为2m/s,在t=0时,M恰好通过其平衡位置向上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则

A.该波的周期可能为

B.该波的波长可能为

C.从t=0到t=1s,质点M向N点一侧移动了2m 

D.从

,质点M的动能逐渐增大

来宾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7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13题,共174分

力传感器

图乙

A

B

图甲

A

B

22题图

22.(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

如图甲所示,在木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将木板B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沙桶通过细线与木块A相连,不考虑定滑轮与细线之间的摩擦.

(1)调节沙桶中沙的多少,使木块A匀速向左运动.测出沙桶和沙的总质量为m以及贴纸木块A的质量M,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A做匀速运动比较困难,有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木块A的右端接在力传感器上(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从计算机上可读出对木块的拉力),使木板B向左运动时,质量为M的木块A能够保持静止.若木板B向左匀速拉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1,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当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2,则有F2F1(填“>”、“=”或“<”).(重力加速度为g)

23.(共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Rx的阻值(阻值约为200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电池组E:

电动势3V,内阻不计

电流表A1:

量程0~15mA,内阻约为100Ω

电流表A2:

量程0~300μA,内阻为1000Ω

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2A

电阻箱R2:

阻值范围0~9999Ω,额定电流1A

电键S、导线若干

要求实验中尽可能准确地测量Rx的阻值,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为了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将电流表(填写器材代号)与电阻箱串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Ω,这样可以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0V的电压表.

(2)在方框中画完整测量Rx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器材代号;

0

5

10

15

0

100

200

300

mA

μA

A1

A2

23题图

(3)调节滑动变阻器R1,两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测量值为Ω.本次测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考虑这个原因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24.(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4题图

θ

B

A

C

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θ=37°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过B点时无机械能损失)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AB长度L=26m,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

(3)BC间的距离.

 

25.(19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CD由水平滑道AB与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滑道CD组成,AB恰与圆弧CD在C点相切,轨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的A端以初动能E冲上水平滑道AB,沿着轨道运动,由DC弧滑下后停在水平滑道AB的中点.已知水平滑道AB长为L,轨道ABCD的质量为3m.求:

A

B

C

D

25题图

(1)小物块在水平滑道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2)为了保证小物块不从滑道的D端离开滑道,圆弧滑道的半径R至少是多大?

(3)若R满足上问中最小值的条件,增大小物块的初动能,使得小物块冲上轨道后可以达到最大高度是1.5R,试分析小物块最终能否停在滑道上?

26.(2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题图

Aa

O

E

x

y

E

c

v0

A′

x=–2L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第Ⅰ、Ⅳ象限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x=-2L与y轴之间第Ⅱ、III象限内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如图所示.在A(-2L,L)到C(-2L,0)的连线上连续分布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t=0时刻起,这些带电粒子依次以相同的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出.从A点射出的粒子刚好沿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轨迹与x轴的交点为OC的中点)从y轴上A′(0,-L)沿x轴正方向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不考虑粒子间的碰撞.

(1)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

(2)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求从A′点进入磁场的粒子返回到直线

x=-2L时的位置坐标;

(3)在AC间还有哪些位置的粒子,经过电场后也能沿x轴正方向进入磁场.

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自然界中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A、B、D、E这四种元素都能与C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单质的电子式是,C和E两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元素符号),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是(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的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C.比较这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A、B、C、E可形成两种酸式盐(均由四种元素组成),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C、E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B2A4和液态A2C2,已知0.4mol液态B2A4和足量液态A2C2反应,生成气态B2和气态A2C,放出256.6kJ的热量。

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8.(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25℃时0.lmol·L-1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待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

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主要是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c(OH-),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主要因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你认为上述两种解释中(选填“甲”或“乙”)正确。

(1)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

向0.l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已知CH3COONH4水溶液接近中性)。

A.固体CH3COOKB.固体CH3COONH4C.氨气D.固体NaHCO3

若甲的解释正确,验证实验中,溶液的pH应(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常温下将0.010molCH3COONa和0.0040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0L混合溶液。

请据此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种离子。

②溶液中有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mol,它们是和。

③溶液中n(CH3COO―)+n(OH―)-n(H+)=。

29.(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实验室用下列仪器、装置和药品制备并净化CO2,然后用CO2与Na2O2反应制取O2。

图中A、B、C、D、E、F、G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部分未画出。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若所制取的气体按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组装顺序是(填各仪器、装置的序号)接③接接接。

其中②与④装置相连时,玻璃管接口应是接。

(填接口的字母)

(3)装置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请用集气瓶、量筒、导管、双孔塞,设计一个测定O2体积的装置,在方框中画出你设计的装置图。

 

(5)已知:

所用石灰石的实际纯度(CaCO3的质量分数)为60%,且其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为使实验顺利进行,需Na2O2过量,则Na2O2的质量范围是g;某同学在上述实验中测得产生的O2共224mL(标准状况下测定,不考虑损失),则该同学测出的石灰石的纯度(CaCO3的质量分数)为,石灰石的测定纯度与实际纯度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30.(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已知烃B分子内C、H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28,该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的结构简式是。

(2)A可能属于下列哪类物质。

a.醇b.卤代烃

c.酚d.羧酸

(3)反应①是D与HCl按物质的量之比1∶1的加成反应,则D的分子式是。

反应②可表示为:

G+NH3―→F+HCl(未配平),该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合物E和F是合成药品普鲁卡因的重要中间体,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如下:

还原

(已知:

)。

(4)乙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它们的名称分别是和。

(5)普鲁卡因有两种水解产物丁和戊。

①戊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戊的结构简式是。

②戊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宇航等领域。

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8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肝脏能分泌胆汁,并储存在胆囊中,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引起胆囊分泌胆汁。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肝脏的解毒作用有助于维持,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3)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促进肝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如果合成受阻,脂肪不能从肝脏运出,会造成脂肪堆积而形成脂肪肝。

(5)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它能侵入人体的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增殖。

请利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乙肝病毒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6)给某人注射乙肝疫苗,若该疫苗有效,则在其血液中可检测到。

32.(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I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1)培育脱毒的马铃薯品种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2)研究人员研究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幼苗的成活率和脱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茎尖大小(mm)

成苗率(%)

脱毒率(%)

0.11

10

58

0.27

73

55

0.77

98

2

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mm。

II下图甲是马铃薯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

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果。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B

C

D

CO2

O2

H2O

C6H12O6

0

0.5

1

1.5

2

2.5

3

3.5

5

10

15

20

25

30

35

(mg·h-1)

温度(℃)

光照下

吸收CO2

黑暗中

释放CO2

CO2的吸收量或释放量

 

(1)捕获光能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上,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用图中数字表示),D表示。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

在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倍。

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分析图中柱状图变化,可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不同。

 

33.(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1)“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选填“先加淀粉”或“先加酸或碱”),理由是。

(2)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大约30种酯类的统称。

据专家推测塑化剂有可能使儿童性早熟,为了探究塑化剂是否会导致儿童性早熟,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白鼠做实验进行相关探究。

材料用具: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发育状况等相同的成年小白鼠3只,分成三组,并编号为A、B、C;

②A组小白鼠用一定量饲料饲养,B组小白鼠用等量的拌有塑化剂溶液的饲料饲养,C组小白鼠用等量的拌有雌激素的饲料饲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发育状况。

请分析回答:

a.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3处不妥(不考虑试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