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7261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3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从本质上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按照本国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这个实际,超越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保证。

要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性障碍;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要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观念性障碍。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活力,对外开放是使中国接触世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它同时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怎样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的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个判断是非得失的主要标准,已经写进了十四大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成为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指导原则。

“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中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第一,“三个有利于”凝结着唯物史观的精华。

唯物史观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理论框架是生产观点以及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这为我们正确认识、评价和改造社会提供了一个根本方法,即生产力标准,也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社会活动)优劣的最高尺度。

“三个有利于”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置于第一位,体现了这个基本思想。

同时,“三个有利于”标准又提出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两条内容,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扩展。

第二,“三个有利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三个有利于”标准既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根本规律,又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精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以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及现实和理想的统一。

第三,“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

邓小平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等等。

所有这一切理论,都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的,即都是从生产力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出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快的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所谓解放思想,说到底是从一切生产关系违背人民利益要求的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所谓实事求是,说到底是遵循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决定力量的规律,为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斗。

能否坚决彻底地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我们思想是否真正解放、是否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标准。

总之,“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一切重大问题的根本指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真谛,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

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

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8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全体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党的先进性,主题是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本质是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点。

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就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这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为其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就要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这种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邓小平说:

“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系统论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82年中共十二大

C.1987年中共十三大 D.1992年中共十四大

3.确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分别是(  )。

A.1945年、1992年、2002年 B.1945年、1997年、2002年

C.1956年、1987年、1997年 D.1945年、1956年、1997年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能力提高

5.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从根本上表明(  )。

A.市场经济一定会取代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

6.中共十六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

(三)延伸拓展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邓小平这几段讲话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

(2)简要分析这些基本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

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材料三 “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报告》

回答:

(1)毛泽东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有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2)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贡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何重大意义?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学习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酝酿于“文革”后期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进行的全面整顿,开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的实施,发展于党的十二大的中国特色理论的提出、十三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邓小平理论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探索怎样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在这样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

邓小平理论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条基本路线包括:

①实质内容:

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②奋斗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发展道路: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④领导和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邓小平理论有一整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主要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军队现代化和国防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理论、“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理论、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等。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十六大报告指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中国共产党对与时俱进重要性的认识,是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认识。

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路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拨乱反正时期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了“解放思想”,强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标志着党进一步认识到:

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个体系,坚持和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精髓。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武器,同时还是检验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标准。

(二)例题解析

1985年邓小平说: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解析:

本题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本质含义作深入理解。

要能认识到改革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其根本目的是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是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深刻革命。

正确选项为A。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A.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B.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C.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D.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分析:

本题要求在掌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作深入理解。

要能认识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而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执政为民,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一致性的必然反映。

党以民为基,国以民为本,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满足,关系到党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稳定,因此,坚持执政为民,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正确选项为B。

(三)学习拓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请结合对周围社会生活情况的访问、调查、研究,撰写一篇探讨先进思想推进社会进步的“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四)自展才华

举办学习邓小平理论交流会

这一活动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行。

如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可以搞成开放式观摩活动,邀请其他班级同学参加。

举办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要注意:

①选择比较好的讨论主题。

以下主题可供参考:

“邓小平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奠基者”、“邓小平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邓小平与改革开放”、“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等。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小论文”。

“小论文”要努力做到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

③精心布置会场环境。

在会场内,可以举办“一代伟人邓小平”主题图片展览,或现场播放《永远的小平》、《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录片。

④激发现场气氛。

交流会结束前,不妨搞一次“成长思源、不忘小平”的主题演讲,演讲人限时3分钟,即兴发表演讲。

可以想象效果一定不错。

⑤创建“在线交流论坛”,以此为平台,继续交流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