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82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Word下载.docx

近代蔡元培更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使北大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得到长足的改变,并促成了许多名流大家的成长。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传播专门知识和学术科研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创新,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本性,创新也是学术研究的至高要求,而学术自由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必备的社会环境条件,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学术陶冶和熏染,可以说,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和气候。

因此,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更应该提倡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提倡独立自由的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是一个突破传统和惯例的过程,只有塑造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才能使这些新思想、新思维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也只有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才有利于学者们充分表达他们活跃的思想内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研究潜能。

  当然,要真正营造自由和民主学术氛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一方面是中国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权威思想的影响使得新的学术成果往往得到所谓的权威人士的排斥,因而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另一方面,受政治或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学术上的创新成果和社会政治等往往发生语境上的冲突,此外,当代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也影响了真正的高水平创新作品的生成。

因此,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的营造要求我们积极提倡“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学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区分学术研究和政治伦理的界限,做到真正的开放民主,学术研讨无禁区。

当然,这是需要管理者有博大宽阔的胸怀和勇气的,也需要研究者们真正有一个追求科学真理的学术理想和执着精神。

  三、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形成不是一蹙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然而在它的形成之初,我们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保证它有深厚的根基去成长和发展,最终使这种学术氛围成为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学校上空的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我们的隐形力量。

  

(一)抓住机遇,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

  学校应该抓住“211”工程建设和即将开展的研究生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全面开展对自身学术科研实力的检查和自评,努力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相对显弱的学科,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首先,科研条件建设是科研学术水平提升的基础,要加大对学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力加强自身科研条件的建设。

同时科研经费的投入要注意文理学科之间的相对平衡,文理并重不可偏系。

建立学术科研奖励制度和科研考评制度,大力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其次,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梯队是学校科研实力得以提升的最主要保证,应着手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检查科研队伍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科研队伍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校内自身培养的人才上,而应该真正实行开放性的用人机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将各方英才引进来,以建设一只具有较大的活力和发展潜能的科研梯队;

再者,必须净化学术环境,加强学校的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道德约束机制,预防和杜绝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学校应加强增加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并增强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和宣传力度,增强学校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发挥学术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从而也能提高研究生对学术研究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二)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实践活动。

  丰富多采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术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互相交流各自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从而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

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学术沙龙、学者讲座、科研立项活动、学术征文比赛等等,各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学术活动,西南大学“五月文化艺术节”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典范;

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实际,面向社会和市场,组织学生到企业、学校或者机关单位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使学生在得到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机会的同时,扩大了学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校声誉;

此外,学校应大力加强与其它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跨学科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研究领域交错愈发频繁,跨学科研究,加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这将有利于促进两校学术交流以及校园文化的融合,点燃校园的学术文化激情。

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就于2004年11月-2005年1月期间,联合举办了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研究生联合学术节,学术交流节期间,举办了“院士论坛周”、“院长论坛”、天南大讲坛等专家专题讲座,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以大师级的学术报告为学术交流节护航,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和研究生评价制度。

  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和研究生评价制度是学校学术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

当前中国高校,无论是教师评价亦或学生评价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是一个难点。

如何分配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是老师和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学术是一个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高校都应该大大加重学术研究成果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中的权重。

当前高校往往强调以全面发展作为人才的评价指标,但是对于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这一评价标准应作适当的调整,因为研究生阶段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主要以学术研究作为自身的最重要任务,不仅如此,学术之路是由他们选择的,他们热衷和擅长于学术研究,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如果简单地以全面发展或者德才兼备作为学者或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将很有可能忽视那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研究兴趣但却不善交际和不热衷于社会活动的人,他们往往以社会实践或“德”方面欠佳而得不到肯定和鼓励。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阶段应该以一种学术权重更大的指标来评价学者和学生,而减少非学术因素在评价中的权重。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潜心研究、刻苦钻研,从而保证学校学术研究成果有量和质上的保证。

  (四)将科研活动和勤工俭学、学生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学校可以考虑将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和勤工俭学等涉及学生经济利益的方面联系起来,将学术研究作为学生勤工俭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既得到一个锻炼和提升自身科研素质的机会,又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报酬,同时对老师来说也减少了一定的科研负担,并且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自身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

此外,学校应加大校地合作力度,为学生争取更多实地考察研究的机会,学生在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还有可能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而赢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在2004年8月5日举办的第二界中外校长论坛上表示,学术氛围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

学术是一个高校的灵魂,学术水平是一个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学术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导指标,学术氛围是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当前,西南大学正处于申报研究生院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研究生院的筹建时期或者是在研究生院成立之后,学术氛围的营造,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研究水平和实力都应该成为研究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将是一个繁重而紧迫的任务,这将是一个系统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然而一旦浓厚的学术之风弥漫在西南大学的校园上空,它将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西大人,学术文化的历史积淀必将使西南大学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赵菊扬.营建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5,7.

[2]刘庆生,肖莉凤.高校要创建自由、公正与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中国高等教育,2000,23.

[3]李继凯,王强.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的要素.研究与探索,2005,9.

[4]吴继红.学术自由与创新人才.人才开发,2006,5. 

增强学术氛围 提高人文素质

——文学院“学风建设”系列学术讲座专题报道

学风竞赛月期间,文学院围绕改善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氛围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讲座,旨在增强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专业学术前沿的把握,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行本专业的真实情况,帮助同学们树立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学术讲座的形式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互动的桥梁。

11月9日晚,由文学院副院长陈义海博士主讲的“考研与知识储备”讲座拉开了学风建设系列讲座的序幕。

当晚,陈义海博士结合自己当年考研考博的求学历程具体分析了研究生考试的特殊性,他鼓励同学们要做长期的知识积累。

之后,文学院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师资力量,邀请本院资深专家学者就文学院各专业方向的考研开设专题讲座。

11月29日,文学院语言据理学研究专家王艾录教授为同学们开设了“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的专题讲座。

王教授从重文学轻语言的社会现象说起,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众多错误运用语言的事例。

并从确定教材选定学校应试技巧等几方面对有意报考语言文字学方向研究生的同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2月3日晚7:

00文学院柏红袖博士为同学们开设了“古代文学方向的考研”讲座,她首先解读了考研对于个人素养和国家文明持续发展的意义。

随后她就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备考工作的相关事宜和同学们做了深入的交流。

12月7日晚,文学院孔建平教授为广大同学开设了“外国文学方向的考研”讲座。

他建议同学们放眼全国高校并了解其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情况。

同时,他指出,各位同学应当重视外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使现场气氛相当活跃。

与此同时,王艾录教授开设的“探究复合词理据的基本途径”的专题讲座,为广大同学介绍了语言文字学方向的学术前沿,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不仅如此,文学院也格外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备考工作。

11月30日晚7:

00文学院特邀外国语学院吉雪萍老师为广大同学开设大学英语四、六级备考讲座。

吉老师就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各种新题型及其应试技巧做了具体分析。

12月14日晚文学院特邀我校大学英语部副主任顾海峰老师为同学们开设英语四六级冲刺辅导讲座,他着重就如何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备战四六级考试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文学院在重视考研考级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同学进行科学的大学生活规划。

11月30下午2:

00文学院特邀我校思教室徐海红老师为06(4)、06(5)、06(7)班开设了生涯教育讲座。

徐老师就职业的内涵与本质作了详细的阐述。

并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式,他要求同学们要勇于自我剖析,改变择业观,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当晚7:

00,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卢惠余为06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他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理想。

二、要磨练坚韧的意志。

三、要有保证性措施。

同时,他就如何看待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等现象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00,文学院副院长陈义海博士为05、06级部分班级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专题讲座。

他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地位作用、职业生涯的诊断目标及标准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生涯规划的概念。

同时,应06级新生之邀,他还分析了对外汉语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激发了同学昂扬的学习动力。

12月6日晚7:

00,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沐金华为06级部分班级开设了“认识自我 

设计自我”的生涯教育讲座。

沐书记围绕大学生如何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话题展开讲座,他强调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就业机会的重要意义。

12月7日下午2:

00,文学院史成明博士为04级学生开设了“梦想着都是美丽的”生涯教育讲座,他从“自知、自制、自励”三个角度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这一系列学术讲座的举办,一方面为同学们解决学习就业乃至人生规划方面的许多问题搭建了平台,更重要是通过教授、博士的讲座引发同学们更深入的思考,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帮助同学们提升自身素质和全面成才创造了条件。

完善科研管理 

提高学术水平 

营造学术氛围

——玉林师范学院第一次科研工作大会报告

刘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学院“教学质量年”全面展开的重要时刻,玉林师范学院首次科研工作大会召开了,这是我院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我院科研工作腾飞、教学质量提高的里程碑。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完善科研管理、提高学术水平,营造学术氛围。

大会的任务是: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学院四年来的科研工作经验,表彰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讨论、制订《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业绩奖励办法》等重要文件,提出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我受学院党委和行政委托,就学院的科研工作作工作报告。

一、四年多来学院科研工作的回顾

在全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玉林师范学院抓住机遇,把握机会,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内,学院从四千多人迅速发展成为万人的大学。

学院以适应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动力,狠抓科研工作不放松,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显著成绩。

主要表现在:

(一)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说过: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研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大局,是学院进行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

四年多来,科研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视我们新办院校的各方面因素和缺陷,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家充分认识到,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必须依靠科研。

学院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理论探索,提高研发能力,增强办学实力;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营造学术氛围;

出台科研政策,对科研项目全面扶持,既有重点项目,又有一般项目。

发现优势,着力栽培;

对科研经费实行滚动式管理,每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明确科研工作面向教学、加强基础性研究、发展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提高教师科研参与率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思路,树立了以科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思想。

各系部院也都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科研投入和奖励力度,如中文系、数计系。

全院形成了上下一心,多出成果、多出人材、多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新局面。

(二)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形成

学院在完成合并组建任务后,重点进行了学科专业的重组和建设,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得到加强,科研空间和领域得到拓展,科学研究的发展速度加快。

学院科研基本实现了“五个结合”:

一是传授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材与不断进行学术创新相结合;

二是单一学科的研究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相结合;

三是尊重个性的个人研究和倡导集体的合作研究相结合;

四是学科基础性研究和地方应用性研究相结合;

五是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与现实服务的意识相结合。

在自然科学研究上,学院注重应用性研究。

把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教师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生产实践中找课题,在地方最迫切需要的关键问题上下功夫,广泛地与社会联系,如对社会开放四个实验室,物信系与中国移动玉林分公司、中国联通玉林分公司建设科研实践基地,对吕超锦教授“稳果灵”综合开发提出的设想等。

人文科学研究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众多研究成果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共产党的先进性,形成了有玉林师院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如社科部的政治思想基础研究及教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锻炼出一支结构合理、上进心强、研究水平高的科研团队。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努力继承和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积极为党和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三)学院科研综合实力有所提高

(四)科研管理逐步走向正轨

学院成立不久,就根据国家有关部署,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科研法规文件和参照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制定了《玉林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条例》,初步实现了科研的循章管理,成立了玉林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完善了学术机构。

随后的几年里,在积累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细化科研管理各环节的操作规程,补充修订了《玉林师范学院课题管理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成果登记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等。

明确了科研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突出考核奖励机制,加强课题的跟踪管理,提高科研的质量和经费的使用效益,使科研的规章制度更具导向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科研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学院以科研处为服务核心,抓好项目申报、立项和结项工作,对课题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对项目结题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了科研项目的管理。

(五)以项目培养人才,科研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科研除了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解决人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外,应该以项目培养一批新人,在对科学的探索中,造就高素质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队伍。

四年多来,学院各级各类项目中40岁以下青年人主持的比例高达50%,学院一群蓄势待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正在茁壮成长。

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学院多次调整政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四年多来共引入副教授1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46人。

学院自己培养博士2人,硕士26人。

目前在培的博士22人,硕士38人。

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在职进修计划,派出136人参加研究生班、访问学者和专业进修学习,派出3位教师到日本进修学习,这不仅提高了科研队伍的教学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

学院成立四年多来,每年都有10多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四年多来共有55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其中6位教师晋升了教授,49位教师晋升了副高职称。

二、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玉林师范学院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㈠科研积极性和水平有待提高

少数教职工对科研在我校发展中的战略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是教学,没有认识到科研对教学质量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的作用,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承担高级别项目数量很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少。

几年来,承担厅局级以上项目占总项目数的27.6%,所发表的论文较为集中发表在本院学报上;

参与科研的人数比例偏低,不少人到目前为止,科研仍为空白;

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偏低,直接影响我院申报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成功率。

㈡科研团队仍未形成

从我院目前的科研项目和项目成员情况来看,大多数项目属于单科性研究,研究人员力量单薄,项目层次不高,研究深度不够,整合力量、联合攻关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科研团队。

㈢科研方向特色不鲜明

我院科研人员习惯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进行研究,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寻求科研项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形成特色的研究方向较少。

因此,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强强联合,使特色研究取得成果,产生大的社会影响,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㈣科研制度及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在目前的科研工作中,相关的制度还需完善,对个人和单位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还没形成,没有建立合理的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量化转换计算办法,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科研队伍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㈤科技产业化还没有开始

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的程度低。

一是应用型的研究少。

二是对成果转化的认识不足,没有去做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工作。

三是横向联系少,资金短缺,影响了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

㈥学术交流气氛不够活跃

目前我院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中,教学研究占的比例较大,学术性的研究较少。

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不够,邀请外校专家讲学已经引起各系院的重视,但举办全区及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几乎还是空白。

系一级内举办学术讲座还不够多,学术气氛不够活跃。

上述六个方面主要问题,使科研工作与学院的发展不相协调。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科研工作的预测、规划、组织和指导,科研制度管理上还不利于有效发挥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今后3~5年学院科研工作的主要思路

㈠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广西社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桂东南地域优势为特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发挥我院的学科优势与学术特长,集中人才和资源设备,瞄准国内外科学前沿,持续稳定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开创我院科研工作新局面。

㈡发展目标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我院科研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