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8339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docx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相信我能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4个学习主题:

“夸夸我自己”包括“说说我的优点”、“同学帮我找优点”、“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三个部分。

这一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己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并为之感到高兴和自豪,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神以及关注同学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我的兴趣爱好”包括“兴趣激励我成长”、“兴趣特长益处多”、“兴趣爱好靠养成”三个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兴趣能够人带来益处,成功需要健康、需要自信、需要梦想、需要实干、需要坚持。

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动手的能力。

“困难算什么”包括“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法宝”两个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知道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要自信、勇敢地面对问题和困难,不怕困难,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生活态度。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包括“学会欣赏别人”、“寻找自己的榜样”、“弥补不足使我更行”三个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根据不足找到身边的榜样,虚心向他学习。

使学生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主题一夸夸我自己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为自己的优点和独一无二的“我”感到高兴和自豪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中,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培养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己的发现,并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看到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己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神以及关注同学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部分学生的信息资料、白纸或彩纸、一个纸盒。

学生:

针对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个人资料、红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了解自己吗?

你能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或长处吗?

(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课《夸夸我自己》。

(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点,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能够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

1.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优点。

2.引导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说说我的优点”

3.思考:

下面所列的几项中哪些是你的优点,请把五角星涂成红色,还可以继续补充。

☆爱干净☆爱劳动☆有礼貌

☆帮助别人☆帮遵守纪律☆写字认真

☆☆☆

☆☆☆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夸过了自己,那下面谁来说说“你在同学面前夸自己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4.设问:

你喜欢你自己吗?

为什么?

那就请快快写出喜欢自己的原因吧!

5.指导学生选几点突出的优点写在P5下面的横线上。

三、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使双方都能够得到愉悦和自信

过渡语:

刚才我们自己都夸过了自己,但是有些同学可能还是没有把自己都夸到,这就需要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再夸一夸,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想一想,那位同学的优点自己还没有找到,我们大家为他找一找。

1.引导学生帮助同学找优点。

(自由发言)

2.说说当你知道自己在同学眼里有很多优点时,你的心情如何?

3.组织学生进行“给全班同学找优点的活动”

提示:

*班里同学互相写对方的优点。

*写好之后送给对方同学。

*在班上交流各自的优点。

4.指导学生把“写给全班同学的信”补充完整。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夸夸我自己

我自信我高兴我自豪

 

教学内容:

主题一夸夸我自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为自己的优点和独一无二的“我”感到高兴和自豪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中,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培养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己的发现,并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看到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己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神以及关注同学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部分学生的信息资料、白纸或彩纸、一个纸盒。

学生:

针对自己的优点和与众不同的个人资料、红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师:

讲述一个调琴师的故事:

文文天生双目失明,但是,她的听力特别好,对琴声特别感兴趣。

凭着对琴声的理解和把握,凭着良好的听力,她逐渐成为一位优秀的调琴师,并成立了一个调琴公司,为更多的人服务。

设问: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分析了解与众不同的含义,并能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1.引导学生观察P8下面的两幅图,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1.我的个子比同龄人都高,篮球打得特别好。

图2.我平时不爱讲话,但我特别注意观察。

2.引导学生说说“与众不同”的含义是什么?

(与其他任何人都不一样。

3.小结: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那就让我们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与众不同吧。

4.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有哪些。

然后把它填写在P8页左下角的横线上。

过渡语:

刚才我们都写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在游戏中感受与众不同的乐趣。

5.组织学生做“盒子里的个性”的游戏。

游戏规则:

每个同学把某个同学的性格特点用一句话写在纸条上,不写他的姓名,然后放在盒子里。

大家都写完后,打开盒子,一块儿猜猜每张纸条上写的性格特点像谁。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看到同学眼中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6.组织学生交流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有怎样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将自己的与众不同讲给家长听,让家长和自己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板书设计:

第1课夸夸我自己

大胆展示自我高兴自豪

 

教学内容:

主题二我的兴趣爱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自信、需要实干、需要克服困难、需要持之以恒。

2.通过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3.知道健康的兴趣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为。

懂得兴趣爱好是需要培养的。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教学准备:

教师:

1.收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收集勤奋出天才的资料。

学生:

1.搜集与学习有关的资料。

2.准备展示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谈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听音乐,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热喜欢养小动物......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揭示课题(我的兴趣爱好)。

二、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讲述、读故事、课堂交流、亮绝活等引导学生了解和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1.讲述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事。

(备有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2.引导学生想一想:

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然后把它写在P10页下面的空格中。

3.引导学生读P11页的两个小故事,然后说说自己能从这两个故事中获得什么?

4.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说说自己应向同学学习什么。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亮绝活”活动。

要求:

1.本组同学为展示会起个名字。

2.兴趣相同的同学可以结合在一起。

3.确定主持人。

4.每个同学都要参与。

5.在某个同学或某个组“亮绝活”的过程中,其他同学注意观看。

6.组织学生对上面的活动进行评议,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说今天这节课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我的兴趣爱好

自尊、自信

 

教学内容:

主题二我的兴趣爱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自信、需要实干、需要克服困难、需要持之以恒。

2.通过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3.知道健康的兴趣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为。

懂得兴趣爱好是需要培养的。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教学准备:

教师:

1.收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收集勤奋出天才的资料。

学生:

1.搜集与学习有关的资料。

2.准备展示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

上节课我们大家都各自了解和展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你们知道兴趣特长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吗?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课的第三部分“兴趣特长益处多”。

(板书课题)

二、讲述、展示、用照片讲故事等形式表现兴趣爱好带来的益处

1.讲述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从小酷爱读书的故事。

听后说说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兴趣爱好带给了你什么?

3.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填写在P13页下面的空白处。

过渡语: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活动和事物给予特殊的关注,并积极地探索。

兴趣和爱好形成与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广泛的兴趣爱好又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4.课堂展示。

5.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或别人不健康的兴趣爱好及后果是什么。

6.小结: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好向导。

三、通过谈话、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兴趣爱好是靠养成的

1.谈话: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兴趣爱好,那么人们的兴趣爱好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呢?

下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

2.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课堂交流。

3.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怎样养成的填写在P15页中间的横线上。

4.组织学生为李华同学如何培养兴趣爱好提出建议。

(学生自由发言。

5.小结:

兴趣爱好需要培养,成功需要自信、需要实干、需要克服困难、需要持之以恒。

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谈谈自己对兴趣爱好养成的体会。

板书设计:

我的兴趣爱好

培养

自信

兴趣爱好需要实干

克服困难

持之以恒

教学内容:

主题三困难算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要不怕困难,勇敢面对,培养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3.学习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困难,提高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要不怕困难,勇敢面对。

教学难点:

学习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困难,提高适应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1.搜集遇到问题和困难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事例。

2.设计动脑、动口或是动手等集体体验活动。

学生:

搜集遇到问题和困难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事例。

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

“难忘的掌声”。

(放录音)

2.引导学生讨论: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过渡语: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挫折,要想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并积极地想办法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困难算什么》。

二、通过讲故事、分析、讲述、讨论、交流等,使学生知道怎样面对困难

1.引导学生读故事,然后说说故事里的主人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们是怎样做的?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你又是怎样面对的?

过渡语:

有的人被困难吓倒了,而有的人能勇敢面对困难,把克服困难看成是磨炼意志的极好机会。

下面请听老师或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些知名人士遇到困难并勇于克服的事例。

3.教师或学生介绍其一些知名人士遇到困难并勇于克服的事例。

(师介绍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科学家霍金的故事)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上这些人是怎样面对困难的?

从中我们受什么启示?

5.小结: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就是有九十九个困难,只要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就不困难。

三、引导学生把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向大家进行汇报。

板书设计:

困难算什么

勇敢面对困难

 

教学内容:

主题三困难算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要不怕困难,勇敢面对,培养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3.学习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困难,提高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要不怕困难,勇敢面对。

教学难点:

学习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困难,提高适应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1.搜集遇到问题和困难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事例。

2.设计动脑、动口或是动手等集体体验活动。

学生:

搜集遇到问题和困难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事例。

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困难?

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困难算什么》(板书课题)

二、演示、观察、讲述、交流、讨论、探究克服困难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胖子小明和小红在跑步”的插图

说说小明和小红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红跑得虽然很累了,但她想“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达标”。

小明跑累了,他想“累死了,我太胖了,锻炼也及格不了,我不跑了”。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克服困难你有哪些法宝?

(学生自由发言)

3.引导学生小结:

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除了需要坚强的意志,还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方法,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比如,向父母、老师、同学倾诉困难和挫折,请求帮助。

改进方法、转移情绪、乐观向上,困难就会向你低头。

过渡语:

你一定有许多克服困难的经历,哪一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

讲给大家听听,让老师和同学有机会欣赏你的聪明和智慧,佩服你的勇气和毅力,学习你的方法,分享你的快乐!

4.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

5.指导学生欣赏“中国谚语”和“贝多芬的格言”。

(1)中国谚语:

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强;困难像杆秤,你轻它就重。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3)贝多芬: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

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4)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请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向大家汇报一下。

板书设计:

困难算什么

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面对——克服、战胜——享受成功

 

教学内容:

主题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目标:

1.懂得尊重、欣赏别人以及取长补短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3.在了解自己优势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不足,找到学习的榜样。

教学重点:

懂得尊重、欣赏别人以及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1.广泛搜集表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方面的文本和音像资料。

2.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来填写自己的不足。

3.设计准备一项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让学生来学习,体验从不行到我能行的过程。

学生:

1.搜集表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方面的资料。

2.准备展示自己成长过程的资料以及正在努力学习的新本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长颈鹿和小羊”的故事。

听后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过渡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会成长得更快。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4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板书课题)

二、演示、观察、讨论、讲述等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学会怎样“欣赏别人寻找榜样”

1.指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来探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1:

骆驼说:

“高个子好”。

小羊说:

“矮个子好”。

图2:

它们俩一边说一边走到了一棵大树下,骆驼抬起头就吃到了大树的叶子,小羊够了半天也吃不着,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骆驼吃。

这时骆驼得意地说:

“你看!

还是高好吧”。

图3:

一会儿,它们俩走到了一个墙洞前,小羊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骆驼低下头,跪下前腿,钻了几次,怎么也过不去。

这时小羊对骆驼说:

“你看!

还是矮好吧”。

图4:

骆驼和小羊谁也不服谁,只好找老牛来评理,老牛对他们说:

“你们都应看到对方的长处”。

(2)组织学生讨论:

说说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高有高的好处,但也有不利的时候。

矮也有矮的好处,但也有不利的时候。

(3)引导学生小结: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的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

过渡语:

你在欣赏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欣赏你。

欣赏别人是愉快的,被别人欣赏是幸福的。

要想让别人欣赏自己,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怎样“欣赏别人,寻找榜样”这个话题。

2.讲述、讨论、交流使学生加深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

(1)讲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感人的事例,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2)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的榜样是谁?

(3)引导学生说说“我在找别的同学做榜样的同时,也有同学找我做榜样,这是为什么?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做出成绩的人都可以成为榜样。

(5)指导学生给自己的榜样写一封信。

三、知识的记忆与应用

谈谈自己今天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了解自己的缺点

要能够取长补短

 

第二单元《温馨的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4个学习主题: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的幸福。

“我在家能做什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少给父母添麻烦,愿意分担家务,懂得关心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一家人说说心里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相互平等,愿意与家人说说心里话,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帮助。

“我们都是好邻居”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做个好邻居,懂得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和设施。

教学内容:

主题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回报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2.了解父母哺育自己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家庭——SOS儿童村。

4.让学生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的幸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回报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的幸福。

教学准备:

教师:

1.了解学生不同家庭的大致情况。

2.准备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小故事。

学生:

准备讲一些家庭中的趣事以及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事。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张班内同学婴儿照片,导入新课

1、设问:

我们猜一猜这是咱班的谁?

2、再出示一张这名同学幼儿照片

设问:

我们再猜一猜这是谁?

3、出示一张这名同学现在的照片?

设问:

他是谁?

4、设问:

原来是他啊,我们为什么开始没猜出来呢?

5、设问:

我们从小到大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想想看,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和谁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6、小结:

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照顾我们学习、辅导我们的功课、关注我们成长中每一点、每一滴,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家。

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

1、过度语: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可我们对父母的关注又有多少呢?

他们每天为我们、为这个家都做着怎样的付出呢?

请拿出课前你们的调查表——父母一天的生活.

2、设问:

谁愿意汇报调查结果?

3、设问:

在调查过程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4、演示课件1:

1)设问:

我们看这幅图,父母身上有这么多的负担,把他们的腰都压弯了,你觉得他们身体吃得消吗?

回家后都会有什么反应呢?

2)设问:

我们设想父母长期背负过重的负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身体、心里都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3)设问: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对于这个家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4)设问:

你愿意这样的结果发生吗?

5)设问:

那我们一起想个好办法,不让这样的结果发生到我们身上好不好?

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好办法?

三、演示课件,学生从调查表中找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帮助父母做的事情,进而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分担,父母的负担能够变得轻松。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出示课件1:

父母每天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哪些属于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完成的,我们来承担好不好?

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小组进行讨论。

2)交流:

3)设问: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之后,父母身上的负担有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课件2)

2、力所能及的事情帮着做:

1)设问:

你想不想让他们比现在变得更轻松啊?

我们继续想办法吧!

2)设问:

哪些事情,我们可以帮着父母做呢?

3)设问:

想想看,这么多的事情,有的我们自己做了,有的帮着父母做了,父母和家人的负担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身体、心情如何呢?

(出示课件3)

4)设问:

你希望这样的结果发生吗?

5)小结:

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入到为父母减负的队伍中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轻家人的负担,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轻松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3、身边的同学:

1)设问:

其实我们班有个同学已经开始行动了,她就是郑燕同学。

老师用录像机把她自己动手劳动的事情都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她都做了些什么?

(放映录像)

2)设问:

她都做了些什么?

你觉得她做得怎么样呢?

3)设问:

谁在家的表现跟她不一样呢?

4、总结: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着做,既是尽家庭成员的责任,又是帮父母减轻负担,关心、帮助父母的表现。

5、提出要求:

除了分担家务外,在家庭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

我这有三种情景,请每组任选一个情景,一部分同学表演,另一部分同学讨论问题:

情景1:

家长会已经开始了20分钟,可小西的妈妈还没有到。

焦急的小西在教室门外徘徊,等待着妈妈的出现。

这时,妈妈气喘嘘嘘得跑过来,抱歉的对他说:

“路上堵车了,下车后我跑过来了。

”小西非但没责怪妈妈,还安慰道:

“妈妈您辛苦了,别着急,我先给您擦擦汗,向老师说明一下原因,没关系的。

问题:

1)为什么妈妈会迟到呢?

2)你觉得她这么做的好不好?

好在哪里?

6、小结:

情景中的小西是个懂事的孩子,而懂事的孩子在家中首先做到的就是体谅家人。

情景2:

妈妈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对小东说:

“快来,看看妈妈给你买的新鞋。

”小东说:

“在哪买的啊?

”妈妈:

“就在咱家附近的集贸市场买的。

”小东:

“集贸市场?

原来这鞋是小摊货啊,我才不穿呢?

”妈妈:

“你看,这鞋多漂亮、多舒服啊!

”小东:

“再舒服也比不上李宁、耐克啊!

我班明明就有一双,三百多块钱呢,才叫酷呢!

”妈妈:

“可妈妈都给你买了这双了。

”小东:

“买了也不穿!

我要名牌!

”(把鞋摔到地上)妈妈:

“我该怎么办呢?

真烦恼!

”(无奈的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