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8597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9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docx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

主编:

辅导教师2011年11月2日

著名歌手付笛声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肯定还耳详能熟。

我想把它复制过来并诚挚的奉献给安康初中思品三班的学友们在有兴趣时试听和共勉!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

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

波涛在后,岸在前。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

第五周(10.31-11.6)培训安排(转载)

各位老师,大家好!

2011年下半年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远程培训现已进入第五周,本周的培训安排如下:

学员

1.继续学习视频课程。

2.提交第2篇研修日志。

3.网上交流、学习,并在论坛发表主题帖和回帖。

4.提交第2份作业。

5.参加继教网组织的第二次国家级专家视频在线指导活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变成中小学实际教育成果。

”①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好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中学课程资源建设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质、功能、地位决定了其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更具有特殊意义。

 一、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1、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内涵

  什么是课程资源?

对此学者们尚没有统一的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侠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②。

还有的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笔者认为课程资源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利用的一切因素。

就中学思想品德这一专门的课程来讲,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为完成其教学目标可以利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2、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特点

  

(1)德智共存性。

德智共存性是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德”,是指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课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这是思想品德课最为旗帜鲜明的课程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特征,也是该门课程性质的根本标志。

”③这里所谓的“智”,是用来支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特别是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有关的学科知识的教育。

  

(2)时代性。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无论目的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受时代的制约,思想品德教育不可能脱离时代、形势的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因此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时代性非常强。

  (3)广泛性。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其课程资源程的广泛性,作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它既具有校内的,又具有校外的;既有知识性的,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资源;既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方面的资源,又有相关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源;既有人文的、又有科学的;既有静态的、又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资源。

这种广泛性还表现在不同的地域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构成形式和表现形式不同;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利用和开发的课程资源也各具特色;学校的规模、性质、位置、经济力量、传统以及教师素质不同,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力度也有所差别;学生个体差异和家庭背景不同,可供利用与开发的资源区别很大,在利用成效上也有所不同。

  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1、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充分地体现德育因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思想品德课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学科更侧重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因此,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迫切需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运用多媒体、因特网、社区、图书馆等课程资源,能够充分弥补教材的不足,补充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或者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起作用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能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所应掌握的技能。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从做中学习,从做中感悟,并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2、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虽然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依据,但所面对的课程资源的现状却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教育目标的高要求。

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实现的,因而,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工与处理上。

”④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认识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如何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组织教学;如何看待知识;如何处理和运用教材;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追求什么样的创造性教学境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都可以体现在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导向。

课程实施应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

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的高度,它意味着新课程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

由此看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宗旨,也是开发主体职责所在。

由此可见,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该具备全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念和能力。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强调不够。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提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丰富的课程资源特别是新兴的课程资源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正在发生的、学生关注的事件作为课程资源,可以赋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的教育意义。

 

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成功

我在教“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打开多媒体展示一组组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

“文字变迁图及对世界影响、中国节日风俗文化、中国文学表现形式、中国景德镇瓷器、中国古代美丽而动人的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精美图画。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好像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游走,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

我见水到渠成就提出一些问题:

“这一系列表现说明了什么?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

”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课堂的高潮。

可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多媒体本身具有直观、形象、新奇、现代、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它的一亮相就已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把学生的思绪带进课堂学习的情景中来,使学生在好奇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想探个究竟。

此时老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简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探究方法,稳定大家的情绪,适时播放已制作好的课件导入话题,使学生在生动、鲜艳的课件背景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声中,快乐地思考问题。

此时学生的思想活跃、抢答积极,还善于提各种问题,使课堂教学气氛迅速高涨,教与学逐步融为一体。

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失败

如教“灿烂的文明之花”一课,我就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作成课件。

如: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剧组到全国各地慰问演出剧照、同一首歌唱响祖国各地情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场面、文明社区的好人好事、五好家庭、自愿者行动、义务支教、义务支边、义务维护交通秩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以及树北京奥运新形象等活动画面。

这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动人画面浮现在学生眼前。

本以为通过一幅幅图片展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各地,树文明形象应从我做起。

没想到学生一脸漠然,似乎这些事离我们较遥远,有较空洞之感,没有举身边的和自身的例子来的实在。

用多媒体的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有点泛滥,没有理解文明之举是人们和社会强烈向往的,文明之花遍地开放才合中华文明古国的优秀内涵这一主题。

如何把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融合?

1、授课要讲究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用的恰当,要把握一个度。

2、培养自己运用教学机智的能力,要提升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己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机智。

3、学会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了解学情,融学情与教学设计中,同时注重课后反馈,有必要还可重上课。

4、加强自身学习,多反思,多写课后记,积累点滴体会,随时纠正走歪的教学之路。

 

发布者:

张明会发布时间:

2011-11-314:

48:

47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有的比较抽象、枯燥,教师若一味说教、灌输,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倒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厌学。

特别是一些学生能理解但现实中却很难践行的大道理,由于比较空泛而成了教学的难点。

这时,教师如能恰当地利用一些哲理故事,就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其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在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一框时,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未成年人如何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行为习惯?

”我例举了生活中的一些陷阱,如亲戚让你喝烈性酒、同学请你去KTV、好友拉你去网吧等,你会怎么办?

这时有同学做出肯定的回答,说“不去白不去。

”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说那些做出否定回答的人是虚伪。

针对这个有点意外的情境,我没有批评说教,更没有指责他们是非不分,而是灵机一动,说:

“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同学们都齐呼“好!

”这时本来有点混乱的课堂立马安静下来。

于是,我讲了“水煮青蛙”的故事。

故事中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实验,把一只青蛙投进盛满沸水的铁锅里,结果那只青蛙就像被电击似的立马跳了出来,得以生还。

然而,科学家又换了一种方法,在同样的一只锅里盛满常温的水,这时,再把青蛙放进去,慢慢地加热,青蛙觉得很舒服,就在“温泉”里游泳,可是,后来,等它觉得烫时,它已没有力量跳出锅外,最后会被煮熟在锅里。

讲完后,很多同学都陷入了沉思,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温柔的陷阱’,开始时它会让你感觉很舒服、很滋润,但是,等你意识到危险时,已经不能自拔。

面对这些‘温柔的陷阱’时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我希望大家不要做那只死在锅里的青蛙。

”这时我看见刚才那几个起哄的同学也钦佩地点点头,露出心悦诚服的表情。

发布者:

王明荣发布时间:

2011-11-122:

15:

07

曾经有一篇文章叫《美丽的歧视》,是说一个学生,高考落第,父母让他复读,老师也很鼓励他,可他无心努力。

有一次他上课看小说,老师用了很歧视的语言说:

“你真是没出息!

不仅在浪费你自己的青春,还浪费父母的钱财。

”这个学生当时很生气,撕掉了小说,从此发奋努力。

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

正是这位老师饱含爱的歧视让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动力。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在无其他方法之后我也采用了歧视的语言,没想到却使这个学生有所转变。

这学期,某班来了几个留级的学生,成绩一毛不拔,品行不好,上课从不听讲,私底下说话。

我曾找他们私底下谈了很多次,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们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迹象。

那次上课,他们又故态重犯。

我就用很伤他们自尊的话刺激他。

从那次以后,他的表现好多了。

其他几个也消停多了。

正如这位老师所说:

对有些学生来说,一般的鼓励已经没有用了,需要为他们的心灵做手术。

这种歧视就是为他们的心灵做手术。

不过,对学生采用这种手段应该是饱含着爱和期望,不是恶意的,过后不能对学生冷眼旁观,仍要以平常心对待他。

否则会适得其反。

发布者:

廖和群发布时间:

2011-10-2416:

22:

38

我在上鲁人版九年级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第一节《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时设计了一个课内练习,播放了一段《三个和尚》的视频故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提出解决的办法,怎样才能公平的合作,使他们都有水吃。

学生饶有兴趣的讨论,积极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排班轮流挑水,有的说可以两两合作等等,眼看一节课就要完美的结束了。

这时有一位刚刚转进来的学生打断了一位正在发言的学生的话,自己站起来直接提出了一个问题:

视频中的三个和尚胖瘦各异,“海拔”不同,体质差异明显,应该让体质好的多挑水,所以他认为上述同学方案都是不公平的。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争论声一片。

当时的我心里也咯噔一下,心想:

这个问题很意外,不好解决。

先让学生静下来,我先对这位提出独到见解的同学便是赞赏,在他身上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时也指出他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表现,然后把他得这个问题“踢”给同学,让学生们看有没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如何修改自己先前提出解决吃水难题的方案,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在学生争执不下的情况下,课堂时间也所剩无几了,我马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公平,你是怎样看待公平的”,并灵机一动把它布置成作业题。

通过这次“意外”,我有以下意外的收获。

首先是要沉着应对这种意外,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这种“意外”转化为知识的增进和能力的提高,课后的作业也证明了这点,学生的思路较为开阔,但终究归结到一点,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有相对的合理,这个“意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感觉学生对公平的认识更上了一个层面。

最后一点收获就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备课要更细心、多心。

发布者:

王明荣发布时间:

2011-10-2421:

53:

40

对学生的教育,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有的宽容,有的严厉,可是很多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我觉得对学生,教师必须做到不放弃每个学生都。

古语说:

人性本善。

无论谁,内心都有着善的一面。

我虽然没当班主任,可教育学生是我的职责。

这几年,我带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发现学生对我都比较好。

究其原因,我对每个学生都不放弃,有爱感化每个学生,尤其是成绩差又调皮的学生。

曾经有一届的某男生,特别调皮,在学生中有“老大”的影响力,对老师他不放在眼里,上课他总是做小动作,打瞌睡,不做作业,动不动还想和老师动手,所有的老师都不搭理他。

我充分尊重他,找他谈心,真正地关心他,让他做一些为大家服务的事。

一段时间下来,他在我的课堂上很守规矩,政治是他所有学科中成绩最好的。

毕业以后任何时候见了我都很尊重,还对他的亲朋好友说我的好。

其实想一想,我也并没有做得有多好。

另一个学生则不同,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几乎是对老师的教育油盐不进,没有责任感,没有廉耻感,上课从不学还故意扰乱纪律。

我换一种方式。

先跟他套近乎,通过闲聊;了解他。

然后请他做些简单的事,做得好了我感谢他表扬他,再请他做些稍难的事,通过做事让他知道老师信任他、重视他,进而在做事中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自尊、自信,慢慢地,我发现他改变了很多,课堂上积极发言也不捣乱了,作业也认真了,成绩在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班上他和同学们能和睦相处。

从很多这样的事中我有很深的体会,教师难做,但只要有爱心,没有感化不了的学生。

 

课题

鲁教版第一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作者及工作单位

 石泉池河中学 黄朝胜 

教材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去思考、感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教材选取了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引领学生认识民族自治地方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学情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了解的很多,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

1、提高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

      2、提高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能力。

知识: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知道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4、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团结合作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难点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

出示多媒体课件一:

教师:

宋祖英的一曲《爱我中华》“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带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走进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环节二:

讲授新课

活动一:

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教师:

出示多媒体课件二:

“民族团结宝鼎”图片

教师:

2001年7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壮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以庆祝西藏壮族自治区和平解放50周年。

“鼎”青铜铸造,重13吨。

请思考:

中央人民政府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象征着什么?

教师:

从2001年至2008年中央人民政府都向五个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它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照耀下各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幸福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精神。

教师:

出示多媒体课件三:

“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人代会”图片,附材料。

思考:

从材料中少数名族参与政治生活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我们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

(点拨)上百万的少数名族有少数名族代表参加人代会,人口最少的少数名族至少也要有一名代表参加人代会,说明了什么?

教师: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师: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教师:

在新型的民族关系下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

教师:

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那我们就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教师:

请同学们回忆少数名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

为了促进西部少数名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制定了一个伟大的战略——

教师:

西部地区有哪些开发优势?

又怎样去开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西部。

教师:

多媒体课件五:

西部组图

(一)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布达拉宫等,大家看到这组图,感觉怎样?

教师:

是的,风景非常秀丽,大家想不想去呢?

教师:

还有可开发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还多,除丰富的资源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非常辽阔占总国土面积的64%左右。

资源虽然丰富,但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对它的开发。

教师:

西部经济落后,资金短缺,教育就不发达,人才短缺,那就更谈不上技术了。

那开发西部的资金、人才、技术从哪里来?

我们共同来找一找。

教师:

多媒体课件八:

教师:

东部地区有没有不足的一面呢?

教师:

我们把刚才一起分析的东西部优劣势进行比较

教师:

多媒体课件九:

东西部优劣势比较

西部优势                          东部优势

    西部劣势                          东部劣势

教师: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东西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人口分布也不平衡。

所以,西部大开发就是要把东部的资金、人才、技术与西部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东西互补、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既促进了少数名族地区的发展,又可以弥补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局面,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教师: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一系列标志性的工程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标志性的工程。

教师:

多媒体课件十:

标志性工程图片

教师:

从这些漂亮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取得重要成果,特别是青藏铁路的通车对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许多重大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采取这些措施,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同时对全国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学准备:

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资料(预习课文;复习八年级“我爱你中国”一节、复习中国地理人口、民族、资源的分布;查阅“鼎”的含义、查阅维护民族团结的感人事例),阅读《中国

 

入新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课

 环节二:

讲授新课

活动一:

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活动二:

自主探究积极互动

活动三:

走进生活

活动四:

收获平台

 

 

 

 :

自制多媒体课件 

 

自制多媒体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