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0271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柳州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柳州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质量抽测试题

生物

一、单项选择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葵花朵朵向太阳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婴儿听优美的音乐D.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

【答案】D

【解析】阿尔法狗机器人不能呼吸、生活不需要营养,不是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葵花、婴儿、鸡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都属于生物。

故选D。

2.为了解市民对“十九大惠民政策”的看法,通常采用

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资料分析法

【答案】A

【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资料分析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因此,为了解市民对“十九大惠民政策”的看法,通常采用调查法。

故选A。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描写的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

【答案】A

【解析】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植物开始萌发。

因此诗句中描写的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

故选A。

4.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鼠→蛇→鹰B.草→兔→鹰C.鸟→昆虫→草D.草→牛→虎→细菌

【答案】B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起始点应该是生产者,AC错误;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类与消费者兔、鹰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B正确;

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并且细菌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D错误。

故选B。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水圈B.大气圈C.生物圈D.岩石圈

【答案】C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6.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应是

A.组织B.器官C.细胞D.系统

【答案】C

...............

故选C。

7.小丽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符号是“↖”,则玻片标本上的符号是

A.↖B.↗C.↙D.↘

【答案】D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因此小丽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符号是“↖”,则玻片标本上的符号是↘。

故选D。

8.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外界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增多

C.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体积变小

D.欲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解析】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正确;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B错误;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体积变小,数目增多,C正确;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D正确。

故选B。

9.把菠菜放人冰水中浸泡几分钟,水不会变色,如果把菠菜放人沸水中煮几分钟,水变成绿色,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菠菜细胞的

A.液泡B.细胞膜C.细胞壁D.细胞棱

【答案】B

【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

结合题意可知,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

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选B。

10.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C.染色体D.细胞膜

【答案】C

【解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11.空心菜叶肉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线粒阵和叶绿体

【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故选D。

12.构成橘子果肉的主要组织是

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

【答案】B

【解析】组织是由众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近的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体。

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营养组织具有制造、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如橘子果肉,营养组织是有大量储存营养物质的细胞构成。

故选B。

13.我们平时吃的苹果,从结构层次上属于

A.组织B.器官C.系统D.个体

【答案】B

【解析】苹果是果实,果实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苹果外面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果肉中储存大量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所以苹果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

故选B。

14.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酵母菌B,衣藻C.草履虫D.水绵

【答案】D

【解析】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

草履虫、变形虫、衣藻、酵母菌、细菌。

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

故选D。

15.玉米种子萌发时,不会进行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细胞分裂D.细胞分化

【答案】A

【解析】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没有长成叶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种子萌发的过程是种子吸足水分,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加强,将储存在子叶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成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B不符合题意;在种子萌发的初期,胚根细胞分裂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分化发育成根,随后胚轴细胞分裂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分化发育成茎和叶,胚的生长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图中的甲、乙、丙与“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相关,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乙、丙所示,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果皮和胚

B.丙是莱豆种子结构,胚的结构包括6、7、8、9四部分

C.在乙所示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2]胚乳

D.乙是玉米种子纵剖图,该剖面是沿图甲所示[b]线剖开的

【答案】B

【解析】乙是玉米种子,其外面的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丙是菜豆种子外面只有种皮,因此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A错误;丙是菜豆种子,胚的结构由6胚轴、7胚根、8胚芽、9子叶四部分组成,B正确;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图乙所示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1胚乳,C错误;乙是玉米种子纵剖图,该剖面是沿图甲所示a线剖开的,D错误。

故选B。

17.“海带排骨汤”和“紫菜蛋花汤”是人们喜爱的两种汤类食品,海带和紫菜都属于

A.藻类髓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答案】A

【解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

海带、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属于藻类植物。

故选A。

18.下列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的是

A.木瓜B.葡萄C.松树D.豌豆

【答案】C

【解析】木瓜、葡萄、豌豆属于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是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松树也能产生种子,但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无果皮包被着,属于裸子植物。

故选C。

19.植物的根可以从土壤中吸收

A.水和无机盐B.水和有机物C.无机盐和有机物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答案】A

【解析】传统农业生产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是因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只起到固定植物体的作用,据此可进行无土栽培.

故选A。

20.小明帮父母收玉米发现有些“玉米棒子”缺了很多粒,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水分不足B.光照不足C.传粉不足D.温度不足

【答案】C

【解析】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

因此小明帮父母收玉米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原因最有可能是传粉不足。

故选C。

21.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A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花药,里面有花粉

B.⑧是胚珠,发育成种子,即“桃仁”

C.A表示传粉,不可出借助昆虫来完成

D.④和⑦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答案】D

【解析】①是柱头,上面有粘液,A错误;⑧是卵细胞,受精后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主要部分胚,B错误;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昆虫来完成,C错误;④雌蕊和⑦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D正确。

故选D。

22.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下列不是需要量最多的是

A.食氮的无机盐B.含磷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硼的无机盐

【答案】D

23.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答案】D

【解析】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4.移栽幼苗时根部带土是为了

A.避免伤害幼叶B.增加幼苗稳定性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D.保护根毛和幼根

【答案】D

【解析】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因此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幼根的根尖和根毛。

移苗时根部带土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故选D。

25.水分进人植物体出后的运输途径是

A.沿着“根→茎→叶”的方向在导管中运输

B.沿着“叶→茎→根”的方向在导管中运输

C.沿着“根→茎→叶”的方向在筛管中运输

D.沿着“叶→茎→根”的方向在筛管中运输

【答案】A

【解析】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

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的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

故选A。

26.以下措施中,与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无直接关系的是

A.合理密植B.适时橙土C.延妊光照时间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B

【解析】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适时松土,可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产量。

因此,不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适时松土。

故选B。

27.玉米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天要从根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

A.蒸腾作用散失B.构成植物体本身

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答案】A

【解析】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

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

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故选A。

28.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瓜果更甜的原因之一是夜晚温度低降低了

A.植物的呼吸作用B.细菌的分解作用C.植物的蒸腾作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所以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瓜果更甜的原因,是夜晚温度低,降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故选A。

29.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装入等量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分析实验现象,能得的结论是种子萌发

A.消耗氧气B.产生二氧化碳

C.消耗氧气,产生水D.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故选A。

30.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

下列不属于森林的作用的是

A.侵占人类生存空间B.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

C.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D.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

【答案】A

【解析】森林是地球之肾,没有的植物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A符合题意;森林的树木根深叶茂,可以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B不符合题意;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了气候;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C不符合题意;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碳等,净化了空气;森林的树干、树叶等对还能够消除噪音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识图分析题

31.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左图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C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

(2)观察时,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X,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_______倍。

(3)右图是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没有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4)从结构层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属于______,是细胞分裂和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cadb

(2).生理盐水(3).200(4).③叶绿体(或细胞壁或液泡)(5).组织(6).细胞分化

【解析】

(1)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

擦→滴→漱→刮→涂→盖→染。

a是刮,b是染,c是滴,d是盖,所以顺序为:

c→a→d→b。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成绩,所以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5×40=200倍;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③细胞膜、②细胞核、①细胞质;不同点: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绿色部分有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叶绿体;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使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口腔上皮属于组织,组织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32.图是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A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是: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____和一定的水分。

(2)当A萌发时,胚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

(3)B图所示该植物正在进行____传粉,在C中完成受精后,____发育成D。

(4)E是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它是由6种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____器官。

【答案】

(1).空气

(2).胚根(3).自花(4).子房(5).生殖

【解析】

(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A萌发的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在萌发过程中直至幼苗长出第一片绿叶之前,所需要的营养都来自于种子内的营养物质。

(3)B图所示该植物正在进行自花传粉,在C中完成受精后,子房发育成D果实。

(4)E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B花、C果实和A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33.图为一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树木,1、2、3、4是参与生理活动的四种物质,箭头表示该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1]____+[3]______→[2]____+[4]有机物,是在细胞结构中的____进行。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

[1]____、[2]____,这些物质通过叶片中的____进出。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2]是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

(2).水(3).氧气(4).叶绿体(5).氧气(6).二氧化碳(7).气孔(8).水蒸气

【解析】

(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水是在植物体内部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的;其产物为有机物和氧,其中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氧是从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的。

所以,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1是二氧化碳、2是氧气、3是水、4是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在细胞结构的叶绿体中进行。

(2)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其中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氧是从空气中经过气孔进入到植物体的,呼吸作用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经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故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1、2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以气体的形式从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2是水蒸气,2这种物质从植物根的成熟区吸收来的。

三、实验探究题

34.图是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uliusSachs)探索光合作用进行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的____。

(2)实验中利用了有、无阳光照射处理,此方法叫____实验法。

(3)最后用碘蒸气熏,实验结果显示遮光部分叶片不变色,照光部分叶片呈蓝色,这说明绿叶在____(条件)下能够合成____。

(4)建设美丽柳州,“低碳生活”是每个人的责任。

“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

在生活中,你能为“低碳”做哪些事情?

(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机物(或淀粉)

(2).对照(3).光(4).淀粉(5).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解析】

(1)暗处理: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部分遮光、光照: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

目的:

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

(3)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树立“低碳”理念,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使用节能电器,节约用电,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点睛: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

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5.李凡常在田间的土壤中发现有蚯蚓,蚯蚓昼伏夜出,喜温,喜透气。

蚯蚓是否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呢?

李凡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以下探究:

第一步:

将20条大小相近的蚯蚓放在干燥土壤与湿润土壤中间。

第二步:

每隔2分钟记录这两种土壤中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表。

请回答:

(1)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的土壤环境中。

(2)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

(3)实验过程中统计10次的目的是_____。

(4)除实验中探究的因素外,_____(填一种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5)蚯蚓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

【答案】

(1).湿润

(2).水分(3).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光(或温度)(5).分解

【解析】

(1)分析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蚯蚓适宜生活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中。

因为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呢?

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

(3)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

因此实验过程中对黄粉虫的数目统计10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4)通过我们学过的内容可知,除了土壤湿度影响蚯蚓外,还有许多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生活,如光、空气、温度等。

(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靠分解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来生活,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中,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