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1024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docx

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及解析精品试题

《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

一、选择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2.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

3.如图,已知∠DAE=∠B,∠DAB=∠C,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AD∥BCB.∠B=∠CC.∠DAB+∠B=180°D.AB∥CD

4.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

A.∠3=∠4B.∠1=∠2C.∠D=∠DCED.∠D+∠ACD=180°

5.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a∥b,b∥c,则a与c不相交.

A.1个B.2个C.3个D.4个

7.如图所示,若AB∥CD,则∠A,∠D,∠E之间的度数关系是(  )

A.∠A+∠E+∠D=180°B.∠A﹣∠E+∠D=180°

C.∠A+∠E﹣∠D=180°D.∠A+∠E+∠D=270°

8.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是60°,则另一个角是(  )

A.60°B.120°C.60°或120°D.无法确定

9.如图,∠1+∠2+∠3=232°,AB∥DF,BC∥DE,则∠3﹣∠1的度数为(  )

A.76°B.52°C.75°D.60°

10.观察下面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如图的图案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

C.平行或相交D.平行或相交或重合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然平行

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然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延长后必然相交

D.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13.如图,BE平分∠ABC,DE∥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3对B.4对C.5对D.6对

14.已知: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EMB的同位角是(  )

A.∠AMFB.∠BMFC.∠ENCD.∠END

15.如图,直线c截二平行直线a、b,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A.∠1=∠2B.∠1=∠3C.∠1=∠4D.∠1=∠5

二、填空题

16.如图,若l1∥l2,∠1=45°,则∠2=  度.

17.如图,∠1=82°,∠2=98°,∠3=80°,则∠4的度数为  度.

18.吸管吸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如图所示,∠1=110°,则∠2=  度.(易拉罐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

19.如图,AD∥BC,AC与BD相交于O,则图中相等的角有  对.

20.如图,按角的位置关系填空:

∠A与∠1是  ,是由直线  与  被  所截构成的;∠A与∠3是  ,是由直线  与  被  所截构成的;∠2与∠3是  ,是由直线  与  被  所截构成的.

21.如图,

(1)∵∠A=  (已知),

∴AC∥ED(  )

(2)∵∠2=  (已知),

∴AC∥ED(  )

(3)∵∠A+  =180°(已知),

∴AB∥FD(  )

(4)∵AB∥  (已知),

∴∠2+∠AED=180°(  )

(5)∵AC∥  (已知),

∴∠C=∠1(  )

22.如图,一个弯形管道ABCD的拐角∠ABC=110°,要使AB∥CD,那么另一个拐角∠BCD应弯成  .

23.如图,DAE是一条直线,DE∥BC,则∠BAC=  度.

24.平移变换的性质: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  和  ;连结对应点的线段  而且  .

25.将一条两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按如图所示折叠,已知∠1=76°,则∠2的度数为  度.

26.如图,△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的,△ABC可以先向右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得到△DEF.

27.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  .

28.如图,E为DF上的一点,B为AC上的一点,∠1=∠2,∠C=∠D,试说明:

AC∥DF.请填空完成推理过程.(∵﹣﹣因为,∴﹣﹣所以)

解:

∵∠1=∠2(已知)

∠1=∠3(  )

∴∠2=∠3(等量代换)

∴  ∥  (  )

∴∠C=∠ABD(  )

又∵∠C=∠D(已知)

∴∠D=∠ABD(  )

∴AC∥DF(  )

29.如图,△DEF是Rt△ABC沿着BC平移得到的.如果AB=8cm,BE=4cm,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30.如图,三角形ABC平移后成为三角形EFB.已知下列说法:

①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BE;

②B的对应点是B;

③B的对应点是F;

④平移的距离是线段CF的长度.

其中正确的有  .

三、解答题

31.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问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为什么?

32.如图,直角△ABC的周长为18,在其内部有5个小直角三角形,同一方向直角边都互相平行,求这5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之和.

33.已知:

如图,AB∥CD,BD平分∠ABC,CE平分∠DCF,∠ACE=90°.

(1)请问BD和CE是否平行?

请你说明理由.

(2)AC和BD的位置关系怎样?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34.已知,如图,CD⊥AB,GF⊥AB,∠B=∠ADE,试说明∠1=∠2.

35.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点E、F,FG平分∠EFC,交AB于G.若∠1=80°,求∠FGE的度数.

《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考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同位角的概念,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是同位角,所以①②④符合要求.

【解答】解:

图①、②、④中,∠1与∠2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是同位角;

图③中,∠1与∠2的两条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同位角.

故选:

C.

【点评】判断是否是同位角,必须符合三线八角中,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是同位角.

2.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它们的平分线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的平分线平行.

【解答】解:

∵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它们角的平分线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的平分线平行.

故选B.

【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性质.

3.如图,已知∠DAE=∠B,∠DAB=∠C,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AD∥BCB.∠B=∠CC.∠DAB+∠B=180°D.AB∥CD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A、利用同位角相等,判断两直线平行;

C、由已知∠DAE=∠B,利用同位角相等,判断两直线平行,得出AD∥BC,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

D、由于已知∠DAB=∠C与∠DAB+∠B=180°,得出∠C+∠B=180°,由同旁内角互补,判断两直线平行.

【解答】解:

A、成立,∵∠DAE=∠B,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成立,∵∠DAE=∠B,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AB+∠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成立,∵∠DAB+∠B=180°,

又∵∠DAB=∠C,

∴∠C+∠B=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故选B.

【点评】本题要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正确判断.

4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

A.∠3=∠4B.∠1=∠2C.∠D=∠DCED.∠D+∠ACD=18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分别进行分析可得答案.

【解答】解:

A、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C,故此选项错误;

B、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此选项正确;

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C,故此选项错误;

D、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D∥AC,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5.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对各选项画出示意图,观察图形,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如图: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注意数形结合法的应用,注意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a∥b,b∥c,则a与c不相交.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或举出反例判断各说法正误即可.

【解答】解: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此说法错误,应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正确,有相交或平行两种关系;

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此说法错误,还有可能其延长线相交;

④若a∥b,b∥c,则a与c不相交;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上面说法正确.

故②④说法正确,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要灵活掌握.

7.如图所示,若AB∥CD,则∠A,∠D,∠E之间的度数关系是(  )

A.∠A+∠E+∠D=180°B.∠A﹣∠E+∠D=180°

C.∠A+∠E﹣∠D=180°D.∠A+∠E+∠D=27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进行做题.

【解答】解:

过点E作AB∥EF,

∵AB∥CD,

∴AB∥CD∥EF,

∴∠A+∠AEF=180°,∠D=∠DEF,

∴∠A+∠AEF+∠DEF=180°+∠D,

即∠A+∠E﹣∠D=180°.

故选C.

【点评】两直线平行时,应该想到它们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的关系得到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8.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是60°,则另一个角是(  )

A.60°B.120°C.60°或120°D.无法确定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

如图

(1),∵AB∥DE,∴∠A=∠1=60°,

∵AC∥EF,∴∠E=∠1,

∴∠A=∠E=60°.

如图

(2),∵AC∥EF,∴∠A=∠1=60°,

∵DE∥AB,∴∠E+∠1=180°,

∴∠A+∠E=180°,

∴∠E=180°﹣∠A=180°﹣60°=120°.

故一个角是60°,则另一个角是60°或12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不要漏解.

9.如图,∠1+∠2+∠3=232°,AB∥DF,BC∥DE,则∠3﹣∠1的度数为(  )

A.76°B.52°C.75°D.6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直接求解.

【解答】解:

∵AB∥DF,BC∥DE,

∴∠1=∠BCD=∠2,∠3+∠1=180°,

又∠1+∠2+∠3=232°,

∴∠1=52°,∠3=128°,

故∠3﹣∠1的度数为128°﹣52°=76°.故选A.

【点评】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0.(2005•扬州)观察下面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如图的图案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考点】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可直接得到答案.

【解答】解:

根据平移得到的是B.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选错.注意结合图形解题的思想.

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

C.平行或相交D.平行或相交或重合

【考点】相交线;垂线;平行线.

【分析】利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

【解答】解: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即平行或相交.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注意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不能单独作为一类.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然平行

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然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延长后必然相交

D.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平行线.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然平行,而线段即可不平行也可不相交,故本选项正确;

B、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然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C、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延长后为射线或线段,必然相交,故本选项错误;

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那么两条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解答本题还要熟悉射线、线段的性质.

13.如图,BE平分∠ABC,DE∥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3对B.4对C.5对D.6对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找等角.

【解答】解:

∵DE∥BC,

∴∠DEB=∠EBC,∠ADE=∠ABC,∠AED=∠ACB,

又∵BE平分∠ABC,

∴∠ABE=∠EBC,

∴∠DBE=∠DEB.

所以图中相等的角共有5对.

故选C.

【点评】这类题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确定内错角相等或同位角相等,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其它相等的角.

14.已知: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EMB的同位角是(  )

A.∠AMFB.∠BMFC.∠ENCD.∠END

【考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分析】同位角的判断要把握几个要点:

①分析截线与被截直线;②作为同位角要把握两个相同,在截线同旁,在被截直线同侧.

【解答】解:

∵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只有∠END与∠EMB在截线EF的同侧,且在AB和CD的同旁,

即∠END是∠EMB的同位角.

故选D.

【点评】AB和CD此类题的解题要点在概念的掌握.

15.(2009•崇左)如图,直线c截二平行直线a、b,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A.∠1=∠2B.∠1=∠3C.∠1=∠4D.∠1=∠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据此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

由图可知,

A、∠1和∠2是邻补角,两直线平行不能推出邻补角相等,故错误;

B、∵a∥b,∴∠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正确.

C、由B知,∠1=∠3,又∠3+∠4=180°,∴∠1+∠4=180°,故错误;

D、由C知,∠1+∠4=180°,又∠4=∠5,∴∠1+∠5=180°,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

二、填空题

16.如图,若l1∥l2,∠1=45°,则∠2= 135 度.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的同位角是45°,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

∠2=180°﹣45°=135°.

【解答】解:

∵l1∥l2,∠1=45°,

∴∠1的同位角是45°,

∴∠2=180°﹣45°=135°.

【点评】本题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邻补角的定义.

17.如图,∠1=82°,∠2=98°,∠3=80°,则∠4的度数为 80 度.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

∵∠5=∠2=98°,

∴∠1+∠5=180°,

又∵∠1与∠5是关于直线c的同旁内角,

∴a∥b,

∴∠3=∠4=80°.

故填80.

【点评】考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定理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性质.

18.吸管吸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如图所示,∠1=110°,则∠2= 70 度.(易拉罐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对顶角相等进行解题.

【解答】解:

因为易拉罐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所以∠2与∠1的对顶角之和为180°.

又因为∠1与其对顶角相等,所以∠2+∠1=180°,故∠2=180°﹣∠1=180°﹣110°=70°.

【点评】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

19.如图,AD∥BC,AC与BD相交于O,则图中相等的角有 4 对.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找出相等的角;再根据对顶角相等找出相等的角,两处得到的角相加就可以.

【解答】解:

∵AD∥BC,∠DAC=∠ACB,∠ADB=∠DBC;

∵AC与BD相交于O,∠AOB=∠DOC,∠AOD=∠BOC;

则图中相等的角有四对.故应填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两条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两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20.如图,按角的位置关系填空:

∠A与∠1是 同旁内角 ,是由直线 AC 与 DE 被 AB 所截构成的;∠A与∠3是 同位角 ,是由直线 AC 与 DE 被 AB 所截构成的;∠2与∠3是 内错角 ,是由直线 AC 与 AB 被 DE 所截构成的.

【考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根据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作答.

【解答】解:

图中:

∠A与∠1是同旁内角,是由直线AC与DE被AB所截构成的;∠A与∠3是同位角;是由直线AC与DE被AB所截构成的;∠2与∠3是内错角,是由直线AC与AB被DE所截构成的.

故答案为:

同旁内角,AC,DE,AB;同位角,AC,DE,AB;内错角,AC,AB,DE.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完全由那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定.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

21.如图,

(1)∵∠A= ∠BED (已知),

∴AC∥E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2= ∠CFD (已知),

∴AC∥E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A+ ∠AFD =180°(已知),

∴AB∥FD( 同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