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049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服务首都经济,思想觉悟高,道德意识强,身心健康,具有扎实企业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现代管理意识,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方法和手段,能够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高层次管理、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外语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并为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向

1.企业组织与公司治理

2.企业战略与国际化经营

3.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

4.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

5.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4学分。

其中:

必修课学分30学分,

选修课学分为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7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分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

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独立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

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学科门类:

管理学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

类别

课程名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公共

第一外语

80

2

80

2

外语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基础课

中级微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比较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财务会计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管理学研究方法

48

3

本院

专业课

组织行为学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财务分析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战略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市场营销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资本运营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产业组织理论

32

2

本院

当代管理前沿专题(系列讲座)

32

2

本院

必选

公司治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品牌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消费者行为学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32

2

经济学院

现代管理学

32

2

本院

零售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商业银行管理学

32

2

金融学院

社会实践

4-5学期

科研实践

1-5学期

发表论文

1-5学期

中期考核

第4学期

毕业论文

5-6学期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和跨学科的研究生,入学后需补修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录: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1、[美]钱德勒:

《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1987

2、[美]乔治·施蒂格勒:

《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3、[法]泰勒尔:

《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2004年。

5、[美]米尔格罗姆、罗伯茨:

《经济学、组织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6、张维迎:

《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7、[美]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8、理查德·达夫特:

《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9、伊查克·爱迪思:

《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亨利·明茨伯格:

《战略历程:

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机械工业出版社。

11、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上海译文出版社。

12、约翰·科特等: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13、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

14、波特:

《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15、波特:

《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

专业学术期刊

1、《管理世界》

2、《中国工业经济》

3、《南开管理评论》

4、《经济管理》

5、《经济与管理研究》

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独立承担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精通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性、应用性、高端旅游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旅游市场营销

2.旅游电子商务

3.遗产旅游与文化产业

4.旅游规划与管理

5.会展经济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5学分。

其中:

必修课为31学分,

选修课为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7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

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记录册。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独立发表或者与导师合作(学生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

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学科门类:

管理学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

类别

课程名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第一外语

80

2

80

2

外语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基础课

中级微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比较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管理学研究方法

48

3

本院

专业课

旅游规划与开发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遗产旅游与文化产业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旅游市场营销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会展与商务旅游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旅游电子商务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旅游学前沿与方法

48

3

本院

旅游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战略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公司治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财务分析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当代管理前沿专题(系列讲座)

32

2

本院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48

3

劳动经济学院

旅游礼仪与形体训练

18

1

本院

社会实践

4-5学期

科研实践

1-5学期

论文发表

1-5学期

中期考核

第4学期

毕业论文

5-6学期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和跨学科的研究生,入学后需补修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录: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推荐书目

一、经典专著和专业文献

1、陈传康陈传康旅游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

2、陈传康综合研究的理性与激情商务印书馆,2006年

3、吴良镛人居环境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2009

5、魏小安与中国旅游同行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6、张辉旅游经济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7、张辉厉新建王向宁旅游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8、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2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9、徐嵩龄第三国策:

论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出版社,2006

1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2008

11、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

12、菲利普·科特勒约翰·T保文,詹姆斯·C麦肯斯著谢彦君译注旅游市场营销(第5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13、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01-2011)张广瑞,刘德谦主编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高培勇刘德谦,高舜礼,宋瑞编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2011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5、北京市旅游局(委)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16、谷慧敏主编饭店新型业态理论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17、刘海莹许峰会议中心设计、运营与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18、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19、华谦生会展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20、刘大可商务旅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1、MiltonT.Astroff,JamesR.Abbey(美)著,宿荣江译会展管理与服务(第5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2、Gee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2版)(美国饭店业协会教育学院系列教材),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3、蔡红中国高端旅游市场:

定位于开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4、张祖群北京遗产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25、李云鹏旅游电子商务2012

二.期刊

旅游学刊经济管理

经济与管理经济研究

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比较管理管理世界

中国旅游研究旅游科学

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TourismManagement

Annualsoftourismresearch

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技术经济与管理学专门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了解技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具备高层次管理思维和技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专业技术工作,研究和解决本专业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品学兼优、开拓进取、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本专业硕士阶段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研究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创新与创业管理理论与实用技能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2.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管理

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运营管理与质量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4学分。

其中:

必修课为30学分,

选修课为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7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

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记录册。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独立发表或者与导师合作(学生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

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学科门类:

管理学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

类别

课程名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必修课

第一外语

80

2

80

2

外语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础

中级微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比较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财务会计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管理学研究方法

48

3

本院

专业课

技术经济学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运营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财务分析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战略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技术创新管理

32

2

本院

客户关系管理

32

2

本院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2

2

本院

研究与开发管理

32

2

本院

产业组织理论

32

2

本院

电子商务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企业资源规划(ERP)

32

2

本院

项目管理专题研究

32

2

本院

当代管理前沿专题(系列讲座)

32

2

本院

必选

社会实践

4-5学期

科研实践

1-5学期

发表论文

1-5学期

中期考核

第4学期

毕业论文

5-6学期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和跨学科的研究生,入学后需补修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录:

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电子商务:

1、企业成长理论,[英]伊迪丝.彭罗斯,赵晓译,上海三联出版社

2、技术与创新的管理:

战略视角,玛格丽特。

A.怀特,电子工业出版社

3、创新引领世界——美国创新和竞争力战略,赵中建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技术创新学,作者:

傅家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原书第3版),作者:

(美)伯格曼等著,陈劲,王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6、创新的扩散,作者:

(美)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辛欣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7、技术创新管理方法——技术管理(MOT)系列教材,作者:

陈劲,王方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8、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作者:

[美]亨利.埃茨科威滋著,周春彦译,东方出版社

9、全面协同创新——迈向创新型企事业之路,作者:

郑刚著,科学出版社

10、创新精神——创造性天才的秘密,作者:

(美)米哈尔科著,刘悦欣译,新华出版社

11、创新的源泉:

追循创新公司的足迹,作者:

[美]希普尔著,柳卸林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

12、全球化制造与二次创新:

赢得后发优势,作者:

吴晓波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3、构建创新型组织——激励创新的管理体制,作者:

(英)克里斯蒂安森著,潘建杰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14、构建创新团队:

培养与整合高绩效创新团队的战略及方法(第三辑)——管理新理念前沿译库,作者:

(美)哈里斯·哈里斯著,陈兹勇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15、第四代研发:

管理知识、技术与革新,威廉.L.米勒(WilliamL.Miller)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技术创新和经济绩效/创新与发展丛书(美)本.斯泰尔,戴维.维克托,理查德.内尔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17、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德)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出版社

18、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创造商业价值的战略和能力),欧洲技术与创新管理研究院,知识产权出版社

19、创新才有增长(美国)罗伯特.塔克著,燕清联合译,新华出版社

20、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

智慧的觉醒,(美)艾米顿著;金周英陈劲等译,新华出版社

21、技术与创新的管理:

战略视角,玛格丽特。

A。

怀特,电子工业出版社

22、创新引领世界——美国创新和竞争力战略,赵中建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3、创新的种子:

解读创新魔方——汉译创新名著丛书,作者:

(美)丹敦著,陈劲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日]日通综合研究所编著,吴润涛等译:

《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版。

2、李京文徐寿波主编:

《物流学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3、何明珂等编著:

《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

推动流通创新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