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22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docx

甘肃马鬃山封山育林实施方案

1工程区基本情况

1.1.1地理位置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西端,隶属酒泉市,总土地面积为66748km2,辖地被安西、玉门两县(市)分隔为南部祁连山区和北部马鬃山地区两部分,北部马鬃山地区,是一块飞地,地处河西走廊北部,东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金塔县,西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靠安西、玉门市,位于天山山脉末端,其地理座标为东经95°27′-97°46′,北纬40°42′-42°38′。

总面积为31630km2,占甘肃省国土面积(45万km2)的7%,约占甘肃河西走廊西部荒漠植被区总面积的1/3。

马鬃山地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多在1500m左右,大部分地区属低山与残丘,山脉东西走向,低山与山间盆地相并列,经长期侵蚀和堆积作用,岩石嶙峋,戈壁广布,总面积为31630km2,山地约占36%,戈壁盆地约占64%。

马鬃山中部有五大山体横亘:

以公婆泉为中心,西南是雷墩山-大红山-墩墩山及七一东山;东南是马鬃山;西面是窑洞努如;西北是明水白山。

以七一东山、马鬃山为最高峰,其高度分别为2600.7m和2593m,山体海拔高度一般在2300-2600m左右,山体相对高度300-500m,区内有六个大盆地,即:

骆驼泉盆地、后红泉盆地、骆驼滩盆地、一百二十井及白湖盆地、马鬃山南盆地和苦水沟北盆地。

还有浩瀚的戈壁滩地。

西部是一百二十戈壁,中部是驼马滩;东部是三道明水西北梁,南部是马鬃山南滩。

另有逶迤连绵的残丘遍布区内,相对高度50-100m。

地势海拔高度大致趋势是西南高(1700-2100m),东北低(1200-1700m)。

区内地势最低是北边扎根浩来的扎木霍罗依谷地,海拔只有1165m,由于地壳急剧上升,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山体、丘陵、准平原、盆地构成一幅波状起伏的地貌景观。

/cm2℃,℃℃℃mmmmm/s,最大风力11级,多出现在冬季,风向主要是西风。

为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

(1)地面径流:

马鬃山地区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只有短暂洪水所形成之沙沟河床呈树枝状分布,宽1-2km,长40-130km,平时干涸,仅在暴雨期,才有短暂洪水,一般1-2日或几小时即干,较大的有芦草沟、吐鲁沟、音凹峡、红柳峡、炭山子沟、石板墩沟、东大泉河等十条河沟。

L/s。

333333,区内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2-5g/L,个别山间盆地矿化度可达10g/L。

主要有灰棕漠土、山地灰棕漠土、棕漠土、盐土等,PH8.5-9.5,大都为碱性土。

(1)山地土壤

山地灰棕漠土:

分布于大小马鬃山、明水、大泉、牛圈一线的剥蚀低山,矮丘陵地段。

(2)矮丘、戈壁、谷地土壤

棕漠土:

分布于大马鬃山以南,音凹峡以东的广大戈壁侵蚀残丘及山前洪积扇上。

①灰棕漠土:

分布于马鬃山以北,山前残丘间洪积扇平原及现代洪沟。

②盐土:

分布于河流冲积河床及山间谷地,泉水露头一带地下水位很浅的洼地。

马鬃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分为5个植被类型组:

阔叶林、草原、荒漠、灌丛和草甸;5个植被型:

温带阔叶林、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温带灌丛和盐化草甸;12个植被亚型:

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丛生禾草荒漠草原、半灌木荒漠草原、杂类草荒漠草原、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盐化小半灌木荒漠、盐地沙生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禾草盐化草甸、杂类草盐化草甸;29个群系:

胡杨群系、沙生针茅群系、戈壁针茅群系、无芒隐子草群系、蓍状亚菊群系、灌木亚菊群系、多根葱群系、梭梭群系、膜果麻黄群系、泡泡剌群系、裸果木群系、霸王群系、红砂群系、荒漠锦鸡儿群系、白皮锦鸡儿群系、蒿叶猪毛菜群系、木本猪毛菜群系、合头草群系、星毛短舌菊群系、驼绒藜群系、沙蒿群系、盐穗木群系、尖叶盐爪爪群系、多枝柽柳群系、大白剌群系、蒙古扁桃群系、芨芨草群系、芦苇群系、花花柴群系。

马鬃山总面积为31630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7.39%,人口10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5%。

其中牧业人口565人,牧业劳动力268人,自然村5个,总户数120户。

经营各类牲畜45685头(只),工农业总产值5917.27万元,其中牧业产值166.27万元,占总产值的7.88%;乡镇企业产值2821万元,占总产值的47.67%。

当地居民大多是以畜牧业为主的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信佛教的民族,全民信教,日常生活中无论饮食、居住、服饰礼仪、婚丧嫁娶均充满了浓厚的民族宗教传统色彩。

马鬃山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地区,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矿藏资源丰富。

当地的牧业以靠天养畜,受自然条件制约严重,常因暴风、春寒造成重大损失,加之缺少地方民族工业,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财政上收不抵支,由国家补贴。

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区交通不便,仅有红石、马明两条公路,民族文化落后,科技教育发展缓慢。

因此,区内牧民文化低,科技人才奇缺。

2植被种类及分布状况

经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孙继周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对马鬃山地区全境的植被和天然梭梭林及植物资源状况的考察结果表明,马鬃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可分为:

荒漠、草原、草甸等五个植被类型组。

种子植物25个科65属112种。

同时发现了甘肃省面积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梭梭林。

马鬃山地区的种子植物25科65属112种。

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3种,被子植物24科64属109种。

马鬃山地区植物名录和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表见表1:

表1马鬃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表

裸子植物

科名

属数

种数

(含亚种和变种)

占总种数%

麻黄科

1

3

被子植物

菊科

13

21

藜科

10

19

17

禾本科

10

14

豆科

4

12

蒺藜科

2

8

毛茛科

1

4

紫草科

2

4

柽柳科

2

4

十字花科

2

3

蓼科

3

3

百合科

2

3

伞形科

1

2

景天科

1

1

石竹科

1

1

杨柳科

1

1

蔷薇科

1

1

牦牛儿苗科

1

1

锁阳科

1

1

报春花科

1

1

白花丹科

1

1

马鞭草科

1

1

茄科

1

1

列当科

1

1

水麦冬科

1

1

合计

25科65属112种

马鬃山地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以北的北山地区按吴征镒教授在《中国植被》的中国植物区划系统中,将这一地区划归:

温带荒漠区域、东部荒漠亚区域、温带半灌木、灌木荒漠地带,马鬃山—诺敏戈壁稀疏灌木、半灌木荒漠区。

根据以上区划系统,黄大榮先生在《甘肃植被》的甘肃省植被区划系统中,将这一地区更具体划归到一个小区和一个大区,即:

温带荒漠植被区域,河西走廊西部温带荒漠植被区、马鬃山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小区。

因此其自然植被是以温带半灌木和温带灌木荒漠为主的植被类型。

马鬃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分为5个植被型组:

阔叶林、草原、荒漠、灌丛和草甸;5个植被型:

温带阔叶林、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温带灌丛和盐化草甸;12个植被亚型:

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丛生禾草荒漠草原、半灌木荒漠草原、杂类草荒漠草原、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盐化小半灌木荒漠、盐地沙生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禾草盐化草甸、杂类草盐化草甸;29个群系:

胡杨群系、沙生针茅群系、戈壁针茅群系、无芒隐子草群系、蓍状亚菊群系、灌木亚菊群系、多根葱群系、梭梭群系、膜果麻黄群系、泡泡剌群系、裸果木群系、霸王群系、红砂群系、荒漠锦鸡儿群系、白皮锦鸡儿群系、蒿叶猪毛菜群系、木本猪毛菜群系、合头草群系、星毛短舌菊群系、驼绒藜群系、沙蒿群系、盐穗木群系、尖叶盐爪爪群系、多枝柽柳群系、大白剌群系、蒙古扁桃群系、芨芨草群系、芦苇群系、花花柴群系。

(见表2)

表2马鬃山地区植被类型系统表

植被

型组

植被型

植被亚型

群系

阔叶林

Ⅰ温带阔叶林

(一)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

1.胡杨群系

草原

Ⅱ温带荒漠草原

(二)丛生禾草荒漠草原

2.沙生针茅群系

3.戈壁针茅群系

4.无芒隐子草群系

(三)半灌木荒漠草原

5.蓍状亚菊群系

6.灌木亚菊群系

(四)杂类草荒漠草原

7.多根葱群系

荒漠

Ⅲ温带荒漠

(五)小乔木荒漠

8.梭梭群系

(六)灌木荒漠

9.膜果麻黄群系

10.泡泡剌群系

11.裸果木群系

12.荒漠锦鸡儿群系

13.白皮锦鸡儿群系

14.霸王群系

(七)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

15.红砂群系

16.蒿叶猪毛菜群系

17.木本猪毛菜群系

18.合头草群系

19.星毛短舌菊群系

20沙蒿群系

21.驼绒藜群系

(八)盐生小半灌木荒漠

22.盐穗木群系

23.尖叶盐爪爪群系

灌丛

Ⅳ温带灌丛

(九)盐地沙生灌丛

24.多枝柽柳群系

25.大白剌群系

(十)落叶阔叶灌丛

26.蒙古扁桃群系

草甸

Ⅴ盐化草甸

(十一)禾草盐化草甸

27.芨芨草群系

28.芦苇群系

(十二)杂类草盐化草甸

29.花花柴群系

马鬃山地区的天然草场植被,因受基质、气候条件影响决定了境内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的草场植被类型,形成植被稀疏、种类单一、水草俱缺的特点,根据1982年草场调查,北部马鬃山地区天然草场总面积4083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041万亩。

保护区内牧草品种单一,优良牧草只有10种,仅占植物种数的11.6%;低等牧草70种,占81.4%。

从草场的质量看,低劣的四、五等草场占草场总面积的90.87%,优良的二、三等草场仅占9.13%。

荒漠草场占绝对优势,占草场总面积的90.87%,荒漠草原草场面积占9.03%,盐碱化草甸类草场面积占0.10%。

作为甘肃省马鬃山地区小乔木荒漠植被亚型的唯一代表——梭梭(梭梭群系Form.Haloxylonammodendron)是由具鳞片状叶和肉质同化枝的超旱生小乔木层片梭梭组成的植物群落。

梭梭(琐琐)在《中国植物红皮书》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被列为渐危种(三级重点保护植物),该种根系发达,抗旱力极强,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其抗盐性也很强,幼树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盐量0.2-0.3%的沙丘上生长良好,而在含盐量0.13%以下反而生长不良,是优良的防风固沙耐盐碱树种,其嫩枝既是骆驼用来度过冬春的好饲料,又是重要药材,号称“沙漠人参”的肉苁蓉的寄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荒漠地区生态保护功能。

m,树冠大,生长良好,灌木层和草本层都发育良好,伴生植物增多,长势也好,群落总盖度可达40%。

值得一提的是马鬃山地区的梭梭林有80%为中幼林,而且组成很单纯,梭梭生长整齐均匀好像是人工栽培的幼林。

说明马鬃山地区的自然条件适于梭梭种子的萌发,种子繁殖成活率高,因此梭梭林的天然更新比较好,这在甘肃省其它地区的梭梭林中是很罕见的。

同时据考察在位于马鬃山镇的尖山,海拔较低(1450mm,最高植株达4-5m,树干基部直径15-20cm,树从茎部分枝呈灌木状,最大的树丛树冠冠幅面积可达15m2。

在20×20m2的样方中有29丛梭梭,伴生植物很少,只有白剌和一些草本植物,群落总盖度约25%。

从树干直径和高度判断树龄在50年以上,这也是迄今为至甘肃省发现的树龄最老的大面积天然梭梭林。

222,占天然林总面积的0.9%,2,占天然林总面积的20%。

天然林群落总盖度随其环境的水分、光照,地形因素的影响,变化幅度很大,从东部戈壁滩的5%到低山沟谷河床的80%(刚毛柽柳群落)。

平均在10-20%之间。

3封育保护的意义

梭梭材质坚硬而脆,燃烧火力极强且少烟,号称“沙煤”,是当地的优质燃料,又是牧民搭盖牲畜棚圈的好材料。

由于马鬃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开采金矿的单位和个体户越来越多,这些单位和个人不听劝阻挖采梭梭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牧民放牧中牲畜采食和破坏,以及采挖金矿造成的水质污染和植被破坏等等,使马鬃山地区宝贵的天然梭梭林资源面临林地面积逐年缩小,植株大量枯死和树死林毁的严重威胁。

实施封育管护,显得势在必行。

在“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中,马鬃山植物群落划归亚洲荒漠亚区,中亚西部地区阿拉善地区额济钠小区。

马鬃山有高等植物200余种,隶属于22科60属。

其中梭梭、锦鸡儿、膜果麻黄、裸果木、柽柳等沙生灌木林构成主要植被景观。

经调查,在马鬃山覆盖度15-25%之间的天然灌木林面积达80.3万公顷,折合12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1%,其中梭梭林63.5万公顷,麻黄16.1万公顷,分别占天然灌木林面积的79.1%和20.0%,尤其是分布在这里的多数灌木和乔木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Maxin.(全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名录,1977年);、蒙古扁桃(AmygdalusmongolicaMaxim.)、胡杨(PopulusephraticaOliver.)、梭梭、膜果麻黄分别是国家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植物,其中裸果木、蒙古扁桃和胡杨分别在音凹峡和骆驼泉东仅有小片分布,而且植株矮小、长势差、数量极少,处于濒危状态,急待进行保护和封育。

同时马鬃山地区也是我国北方稀有野生双峰驼、北山羊、戈壁盘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之一,是我国稀有濒危物种普氏野马、普氏原羚的原产地。

因此,马鬃山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保护价值。

马鬃山地区是我国西北沙尘暴起源地的中心区域,是西伯利亚寒流从我国北方中路南下的必经通道。

一千多万亩的天然梭梭林是甘肃省内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生长最好的天然灌木林资源,是西北干旱荒漠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是河西走廊西端的第一道天然防护屏障,生态区位尤为重要。

保护好马鬃山地区的天然植被,也就是有效地遏制了沙尘暴的起源,对于防治西北地区沙尘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大力度保护和培育好现有植被,根据项目区实际,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合理地落实好建设任务,使项目建设切合实际、注重实效,走科学化、规范化的林业生态建设道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封育,保护现有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以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发展。

(1)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主的原则;

(2)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稳步发展的原则;

(3)坚持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强化管理的原则;

(4)要积极探索研究封沙(山)育林建设的新机制,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等方面进行试点,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5)坚持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通过马鬃山封滩育林工程建设管护总面积258710hm2,封滩育林面积59627hm2,可提高项目区的森林覆盖度,使区内森林植被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增加项目区林草植被,有效遏制沙漠化发展;特别是对马鬃山地区这一国内罕见的、本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梭梭林实行封育保护、严格管理、禁止樵采、合理放牧,使马鬃山地区宝贵的天然梭梭林得以繁衍,充分发挥其防风固沙和生态保护功能。

5工程建设方案

根据肃北县马鬃山地域辽阔、地形多变,立地条件、气候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的特点,将肃北县马鬃山封滩育林管护区域划分为2个林班即马鬃山骆驼泉盆地梭梭封育区和红柳沟封育区进行布局。

其中马鬃山骆驼泉盆地梭梭封育区共划分为7个小班:

基西4个,咸水泉、红柳疙瘩、那林疏怀各1个小班;红柳沟封育区1个小班。

肃北县马鬃山封滩育林工程建设管护总面积258710hm2,其中封滩育林工程面积59627hm2,包括马鬃山骆驼泉盆地梭梭封育区管护面积256480hm2、封育面积592,红柳沟封育区管护面积2230hm2、封育面积2。

在封滩育林中,骆驼泉盆地梭梭封育区7个小班:

包括基西1号小班管护面积44800hm2、封育面积10271hm2,基西2号小班管护面积10120hm2、封育面积862hm2,基西3号小班管护面积9080hm2、封育面积275hm2,基西4号小班管护面积50120hm2、封育面积12975hm2,咸水泉5号小班管护面积52520hm2、封育面积10725hm2,红柳疙瘩6号小班管护面积74520hm2、封育面积18075hm2,那林疏怀7号小班管护面积15320hm2、封育面积6350hm2;红柳沟封育区1个封育小班,管护面积2230hm2、封育面积94hm2。

(详见附表1—封滩育林小班因子调查表)

在项目区内共修建5座管护站,分别设在那林疏怀、红柳疙瘩、咸水泉、基西和麻黄沟,其中那林疏怀管护站管护2号林班红柳沟封育区1号小班、马鬃山骆驼泉盆地封育区7号小班,面积17550hm2;红柳疙瘩管护站管护封育区6号小班路以南,面积33600hm2;咸水湖管护封育区6号小班路以北和5号小班,面积93440hm2;基西管护封育区4号小班,面积50120hm2;麻黄沟管护封育区1号、2号和3号小班,面积64000hm2;

项目建设期限为5年,即2004-2008年。

6技术方案

封沙(山)育林是对具有一定数量的伐根萌芽、根蘖更新能力和天然下种母树条件的疏林地、灌丛、采伐迹地及荒山、荒地,实行不同形式的封禁,使其沿着群落自身发展的规律,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

沙滩荒地造林后封山,或封滩后再造林,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早日成林。

封山育林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

实践证明,投入同样的劳力进行封育,可比经营人工造林面积多5-10倍;人工造林只能一块一块营造,进度慢,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成活还没有保证,而封沙(山)育林无论多大面积,几乎都可同时进行封育,大大加快了绿化进程。

这种较大面积林地的尽快恢复,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算。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又省去了育苗、运输、假植、林地整理、幼苗栽植、管理等多项繁杂工作。

因此,封山育林是多、快、好、省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尽快恢复天然植被的有效途径。

目前,马鬃山地区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信息闭塞,仅靠当地的行政管理,难以达到有效保护资源的目的。

为此,计划把重点区域的258710hm2天然林实施管护措施,并对其中适合封育条件的59627hm2区域分期进行围栏封育,建立专门的管护机构,配备人员和交通工具,采取强制性保护措施,常年巡护,保护该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脆弱区域的植被覆盖度,维护生态安全,为边疆的稳定、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同构筑马鬃山千里边防绿色风景线。

根据调查,封山育林的地点确定在马鬃山镇那林疏怀以北,白疙瘩以南,碎石黑山以东,甘肃内蒙古省界以西,管护面积为258710hm2,其中封育面积为59627hm2。

封山育林的对象

封山育林包括“封”和“育”两个方面。

所谓“封”,就是依靠行政性的封禁措施,为林木生长、繁殖创造休养生息的条件。

所谓“育”,一是指利用林草资源自然繁殖能力,通过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二是通过必要的人为培育措施,不断提高林分质量。

根据《封山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94》要求,封山育林的封育对象为:

1~0.19);

2每公顷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均匀的针叶母树60株以上或阔

叶母树90株以上的无林地;

3每公顷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幼树900株以上或阔叶树

幼苗、幼树600株以上的无林地;

4每公顷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力强的乔木根株900个以上或灌

木丛750个以上的无林地;

5分布有珍贵、稀有树种,并且有培育前途的地块;

6人工造林困难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水土流失严重及沙

漠、沙地,经封育可望成林或增加林草盖度的地块。

⑦每公顷有分布较均匀的毛竹100株以上或杂竹覆盖度在20%以上的无林地。

根据项目区实际,封山育林对象为上述第④-⑥六种类型。

封山育林的调查

确定的封育区为灌丛地,土壤为灰棕漠土、山地灰棕漠土、棕漠土、盐土等,PH8.5-9.5,大都为碱性土。

马鬃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大致分为5个植被型组:

阔叶林、草原、荒漠、灌丛和草甸;5个植被型:

温带阔叶林、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温带灌丛和盐化草甸;平均覆盖度在10-25%之间,每公顷散生灌木株数在300~900株,符合封育条件。

6.4封育类型

在小班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立地条件和封育主要目的不同,主要划分为灌草型。

封育共设计2个林班,8个小班。

6.5封育方式

根据不同的封育目的,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可分为全封、半封和轮封三种类型。

(1)全封

全封又叫死封,就是在封育初期,禁止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特别要禁止放牧、砍柴、割草等。

这种封育方式适于边远山区、江河上游、水库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恢复植被较困难的宜封地。

(2)半封

半封又叫活封,即在封育期内,在不影响森林植被恢复的前提下,可在一定季节(一般为植物停止生长的休眠期内),组织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上山放牧、割草、打柴和开展多种经营。

活封只封禁有一定的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度较大的宜封地。

(3)轮封

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把具备封山育林的整个封育区划分成片,实行轮封轮放。

在不影响育林和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划出一定范围,供做群众憔采、放牧,其余地区实行封禁。

轮封间隔期限,有2~3年和3~5年不等,通过轮封,使整个封育区都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

这种方式能较好地照顾和解决群众的目前利益和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需要,特别适用于封育薪炭林。

要使封山育林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死封与活封相结合,封与育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

还必须进行补播补植与抚育,使林分有适量的密度和合理的结构。

根据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封育类型设计为全封方式。

6.6封育措施

搞好宣传,提高认识:

搞好封育不只是靠政策和制度,而最重要的是靠广大群众对发展林业的正确认识和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因而,开展封育工作,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群众造林、护林、管林的基本情况,摸清干部、群众对林业建设的思想认识。

要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封山育林的目的、意义和方针政策。

在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合理解决林权和收益分成问题,订立合同,建立健全承包责任制。

对于没有封育经验的干部和群众,还要普及封育基本知识。

人工巡护:

封育区地域广阔,人口稀少,依此实际情况规划管护人员15名,每座管护站设3名管护人员。

设中心管护站1处;管护站5处,每处管护站设瞭望塔2座;检查站3处。

封育期间,严禁放牧、樵采、采石、建厂、挖药,禁止一切人为活动。

护林人员每天必须巡逻管护。

防护设施配置:

为防止牲畜侵入和人为干扰,在划定的封育区人畜活动边界上设置刺丝围栏。

围栏规格为:

8道刺丝,高1.2m,每10m栽一水泥桩,水泥桩断面为12×12cm。

并在重要路口竖立宣传碑,在沿路和人为活动频繁边界上设立宣传牌。

在一般路口,人为活动频繁地段设置简易标志牌,其上注明封山育林的范围、面积、规定罚则等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

设置标志牌

封育区名称:

封育范围、面积

封育目的

封育方式、年限

护林公约:

严禁放牧、采石、樵采,否则罚款..….

责任人:

封育单位:

育林:

根据小班调查资料,结合当地林业经营水平,设计必要的育林措施。

(1)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对有较充足下种能力,因植被覆盖度较大而影响种子触土的地块,应进行带状或块状除草、破土整地,或采用有计划、有组织的炼山,实行人工促进更新。

(2)人工补植:

对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应按封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