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109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ocx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5分钟训练

1、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 朔东(    )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检查对文中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荷担”中的为多音字,一读hé,荷花是也。

“始龀”的“龀”读前鼻音。

“智叟”中的“叟”容易读成翘舌音。

“朔东”中的“朔”读翘舌音。

【答案】rèn hè jī běn shuāng chèn kuì sǒu yōng shu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 惩山北之塞(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固不可彻(   )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何苦而不平(   )  无穷匮也(    )匮,缺乏。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检查对文中一些实词的掌握情况。

注意辨别有关词的古今异义。

如“苦”在此处为“愁”,而不好似苦难的苦。

【答案】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更增;并;通,顽固;即使;穷尽  ;愁,担心;匮,缺乏;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的变化情况。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③聚室而谋()

④河曲智臾笑而止之()

⑤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思路解析】①名同“箕畚”用作动词“运”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②形容词“毕”带宾语“力”,用作动词:

用尽。

形容词“险”充当动词“平”的宾语,用作名词;③聚,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聚;④止,动词的使动用法;⑤惩,本义为“苦”,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①用箕畚。

②险阻的山。

③“把……召集在一起”。

④使……止,阻止,拦阻。

⑤以……为苦。

4、填空

(1)本文作者是,名,又名,战国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郑国人,与郑穆公同时。

其学本于,主张。

所著《列子》一书早已散佚。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帮助巩固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答案】(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2)根据提示写句子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综观全文来看,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应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应是讲述愚公移山的原因。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选择与所提供的例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的选项(  )

例:

“始一反焉”中“反”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一狼洞其中

【思路解析】例句中的“反”是通假字,A中通嘱,B中通值,C中通悦。

D中没有。

答案:

D

2、选出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思路解析】例句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A中的“之”是“的”的意思;B中的“之”是代词,代千里马;C中的“之”是动词,到的意思;D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A 

3、文言词“焉”通常有下面3种用法:

A.兼词,译为“在那里”;B.疑问代词,译为“哪里”;C.助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下面各句中“焉”字应作哪一种用法理解,试把正确理解的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中。

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②且焉置土石。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思路解析】①句中的“焉”作“存”的补语,相当于“于此”之意,②句中的“焉”,修饰动词“置”作状语,应翻译成“哪里”。

③句中阴谋感作为语气词理解。

【答案】①A;②B;③C。

4、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思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不若孀妻弱子()

③何苦而不平()

【思路解析】此题帮助巩固对实词的掌握。

【思路解析】①方圆,今常指方向或正方形、正方体;②并,尚且,竟。

今常用义为曾经;③哪怕,怎怕。

今常用来表示反问语气,意思是不值得,犯不着。

5、本文借愚公搬走两座大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思路解析】。

关于寓言寓意的理解应结合寓言故事本身内容,再作合理的拓展即可。

【答案】人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坚持不懈地斗争到底,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胜利。

6、这则寓言以神话作结,是宣传封建迷信呢,还是另有深意?

谈谈你的想法。

【思路解析】以神话作结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增添了故事的瑰丽色彩,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

富有想象力。

同时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

※轻松1分钟

不寻常的"司机"

有一次,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赶着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他担心时间不够,便催司机将车开快点。

司机怕违章,拒绝了他的要求。

戈尔巴乔夫只得命令他坐到后面去,自己亲自驾驶。

轿车飞快行驶不到几公里,就被交通警察拦截住。

警官命令他的下属将车上人员扣留下来。

一会儿,下属回来报告说,车里坐着的是一位显赫的人物,恐怕不好查办。

警官问:

"那显赫人物是谁?

""不知道."下属回答,"不过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众人“杂然相许”,并“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这些语句说明他们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

“杂”突出众人热情之高涨,场面之热烈。

B、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C、愚公之妻的“疑”是支持愚公,智叟的“笑”是制止愚公。

一“疑”一“笑”,态度截然不同,“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D、愚公之妻从“献疑”的角度说,“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反对移山。

【思路解析】D句中愚公之妻是赞成移山,而不是反对移山。

【答案】D。

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思路解析】B项中关于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说颠倒了,应是: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答案】 B。

3、下列对文章所使用的表达方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衬托移山的困难。

B、一年返家一次以及运输工具的简陋再次衬托山劳动的艰巨,更显现出愚公的气魄。

C、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不明智。

D、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思路解析】C,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行动是明智的。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从文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

(1)____通____,读音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2)____通____,读音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1)惠通慧,读huì,作“聪明”讲。

(2)亡通无,读wú,作“没有”讲。

2、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河曲智叟()

(2)汉之阴()

(3)其如土石何()(4)而山不加增()

(5)河曲智叟亡以应()(6)告之于帝()

【思路解析】“河”在古文中一般作“黄河”讲。

“阴”山之北河之南为阴,与之相对的是阳。

“阳”山之南河之北为阳。

“其”在句首有时用作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

【答案】

(1)黄河

(2)水的南面(3)放在“如……何”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4)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5)用来(6)对,向。

3、解释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

(1)操蛇之神()

(2)告之于帝()

(3)虽我之死()(4)笑而止之()

【思路解析】之在古文中是个重要的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不同的语境中,它所表达的内涵是不同的。

在个别句子里,作动词讲。

须区别对待。

【答案】

(1)助词“的”

(2)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3)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代词,指愚公

4、翻译句子并说说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2)帝感其诚。

(3)何苦而不平?

【思路解析】古文的翻译应特别注意其句子的特点,以及重点字词。

如句一就是个主谓倒装句,句二是个被动句,句三是个宾语前置句。

只有注意了这些问题,才能准确翻译。

【答案】

(1)你太不聪明了!

(你简直太愚蠢了!

)主谓倒装句。

(2)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被动句。

(3)担心什么铲不平?

宾语前置句。

5、我们今天应怎样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

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分)

【思路解析】愚公移山作为一种精神,表现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

在今天这种精神仍然令人起敬,值得学习。

但还可以这样反思:

(1)改造自然要顺应规律;

(2)依靠科技改造自然以提高效率。

三、深层探究:

有人在读过这篇文章后认为愚公为了修一条路而去开山,确实很愚蠢,他不能把家搬走么,或者绕道走么?

并认为反对愚公移山的那个智叟是个聪明的老头,对此你怎样看?

【思路解析】本文是寓言故事,愚公那种排除千难万险、坚忍不拔的精神鼓舞了众多的人,愚公不愚,他的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而智叟未必智,他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看问题。

愚公始终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智叟却目光短浅,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

因此,本篇寓言“愚公”、“智叟”的取名富有深刻的含意。

四、中考链接:

(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鱼虫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

请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题,对下面提供的资料作一番探究,归纳出几个观点。

①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

(《萤火虫》)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看云识天气》)

③近100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减少了50%,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130多个林业局中,已有36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

(《中国环境危机报告》)

④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

(《时事报告》)

⑤“哗——”的一声,鹭鸟们早已警觉,展翅高飞……这时,我才想举起照相机,“咔嚓、咔嚓”一通猛拍。

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样的诗情画意了。

(《同在蓝天下,人鸟相与欢》)

【思路解析】此题是阅读题《萤火虫》后的探究题,这道探究题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提供探究话题“人与自然”;二是提供丰富的文字资料。

这类试题应敢于发表合理的独特见解。

可以归纳四个观点:

①大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②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类带来生存的危机;④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意相同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