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336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山地震泥石流.docx

火山地震泥石流

课题

期中重难点复习

教学目标

知道三大类岩石、火山、地震、泥石流的表现

重点、难点

岩石的分类;火山地震发生的地带、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考点及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岩石的分类;火山地震发生的地带、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错题回顾

 

 

知识点一岩石的类型

通常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来识别各类岩石。

知识点二岩石的分类

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①岩浆岩

形成过程:

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玄武岩)或侵入地壳(花岗岩)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岩石特点:

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②沉积岩

形成过程:

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

岩石特点:

沉积岩与与其他岩石最大的区别是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

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明显的砂粒或砾石。

常见的沉积岩:

石灰岩(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页岩(由粘土胶结而成)、砂岩(由沙子沉积物胶结而成)、砾岩(最常见的沉积岩)、由丰富有机物形成的煤层。

③变质岩

形成过程:

变质岩是地壳已经生产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额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岩石特点:

具有片状结构。

常见的变质岩:

板岩(页岩)、大理岩(石灰岩)、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

花岗岩与玄武岩的鉴别:

从成因上讲关键是看高温岩浆侵入的部位来决定,只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形成

花岗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形成玄武岩也可从外观上进行区分,有明显的矿物质晶体结构的为花岗岩,有气孔构造的为玄武岩

 

 

 

 

课堂练习

1.岩石是()

A.矿产组成的集合体B.矿床组成的集合体

C.矿物组成的集合体D.矿藏组成的结合体

2.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变质岩B.岩浆岩C.侵入岩D.沉积岩

3.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①常含有化石摇②具有层理结构③由岩浆生成④岩体发生变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浆岩是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两种,一是侵入岩,如花岗石;一是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B.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而形成。

有明显层状分布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C.变质岩:

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的结构

D.各类岩石被高温熔化形成新岩浆但不能回到地球内部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石器时代起到现在,岩石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

B.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矿产,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

C.有些岩石是优质建筑材料,如新疆的和田玉、浙江的青田石等

D.我国在铁矿利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铁矿利用效率比较低、铁矿开采中造成对环境的破坏等

巩固提高

1、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是几种矿物的集合体,一种矿物是不能组成岩石的。

B、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C、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

D、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形成的。

2岩浆喷出地表面形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板岩

3、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A、花岗岩B、页岩C、大理岩D、石灰岩

4、下列岩石中,可作建筑物的内表面装饰材料的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石灰岩D.砂岩

5、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鱼类化石的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砂岩

6.关于岩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花岗岩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       B.石英岩按成因属于岩浆岩 

C.页岩受挤压变质成为坚硬的板岩   D.玄武岩受热变成大理岩 

7.沉积岩的特征是(      )。

 

A.常形成许多气孔                 B.它的顺序总是砾岩、砂岩、页岩排列 

C.所有沉积岩都是成层状分布       D.岩层中常能找到化石 

8.既是岩石,又是矿产的是(      )。

 

A.石灰岩          B.火山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9.对变质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页岩是由板岩受挤压变质而成的        B.变质岩中含有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变质岩与岩浆可以相互直接转化 D.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变质岩

10.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名称:

       A.              B.                    C.              D.                

(2)由B→D,C→D要经过               作用。

(3)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

 

11.

(1)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B.                    C.              D.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

 

      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知识点三地壳变动的证明

(1)地壳变动的结果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2)地壳变动的速度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的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的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例如火山的爆发很迅速、很激烈,而喜马拉雅山的上升速度很慢。

(3)地壳变动的痕迹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例: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A.地壳的升降运动B.地壳的水平运动C.地壳的挤压运动D.地壳的断裂运动

知识点四火山

地壳内部喷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称为火山。

如果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1)火山的组成

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物

气态:

水蒸气、二氧化硫

液态:

熔岩流

固态: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3)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形、长期周期性喷发的活火山;而冰岛等地许多正在喷发的火山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4)火山的分布

火山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课堂练习

1.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

A.岩石圈B.地核C.软流层D.火山口

2.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于()

A.太阳光的照射B.地球内部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释放出的能量

C.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D.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

3.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是()

A.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B.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广大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巩固提高

1、以下信息中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悬崖上弯曲的岩层 B、海洋底部古人类的遗迹

C、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岩石 D、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

2、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B、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进一步造成破坏

C、我国目前发现的火山中大部分有活动,小部分是死火山

D、火山活动也可以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

3、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是导致的重要原因。

4、典型火山一般由、和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

自。

富士山属于_________火山(填“活”或“死”)。

知识点五地震

(1)地震的概念

地震时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的震动现象。

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

(2)地震的要素

①震源:

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千米处

②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受地震影响最大。

③震中距:

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

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⑤等震线:

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链接起来的曲线。

(3)地震的成因类型

地震按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种。

构造地震:

地球内部的能量作用于岩层时,若超过了岩层的弹性程度,岩层就会断裂、错位,产生地震。

火山地震:

在岩浆活动接近地表而火山即将喷发之前,也常发生地震。

塌陷地震:

因岩层崩塌、陷落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4)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可能为地震预兆的是()

①出现地光②井水喷涌③鸡飞狗跳④马不进圈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关于地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是指地壳的突然震动

B.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

C.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

D.5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3.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

巩固提高

1.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B.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县发生地震

C.黄山山体发生的断层现象D.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2.如果在你遇到下列异常现象,可以作为地震来临信号的是()

A、水井翻花冒泡B、铁树开花C、下酸雨D、河床变浅

3.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双手抱头躲在桌子底下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躲在卫生间和厨房D、躲在高墙旁

4.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③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④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

28,我国四川省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深切哀悼遇难的同胞们!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和。

(2)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D、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E、在高层楼房里,如果地震引发火灾,应立即从窗户跳出F、居住在楼房里的居民,可立即通过电梯到楼下空旷场地G、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

H、马上停止驾驶汽车,把车停到开阔处。

I、远离石油、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6.发现“猫搬家,马乱蹦,鸡不进窝,狗乱叫”等动物异常现象,是下列哪种灾害的发生前兆?

(     )   

A.泥石流  B.地震  C.水旱灾害  D.台风 

7.白头山天池和五大莲池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火山作用  C.泥石流作用  D.地震作用 

8.既位于我国地震带上又多火山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山区  C.海南岛  D.台湾岛 

知识点七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

(1)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①地形:

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②碎屑物:

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流水:

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3)引发泥石流的其他自然原因

①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

②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泥石流。

(4)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

①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②植被多少与泥石流的关系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同样,植被的减少可以加剧泥石流的发生与危害。

③引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失严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

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会诱发泥石流。

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也会诱发泥石流。

(5)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世界上泥石流威胁比较严重的国家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和日本。

我国比较严重的地区有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

知识点八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泥石流发生前的征兆

①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

②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③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用轻微震动感。

(2)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措施

①跑道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②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3)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①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

②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③植树造林;

④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⑤受灾是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泥石流的形成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B.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黏土的黏稠泥浆组成

C.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只需要满足其中之一就会发生泥石流

D.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被的减少不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与危害

B.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C.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D.人类也可以通过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而影响泥石流的发生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B.泥石流发生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C.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D.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应弃之不顾逃命要紧

巩固提高

1.山上发生泥石流,而此时你恰好在泥石流的路径中央,此时你该沿哪个方向逃跑()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D、沿与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跑

2.下列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的是()

A、地震B、泥石流C、台风D、霜冻

3.下列地区属于泥石流频发的地区的是()

A、浙江B、上海C、甘肃D、广东

5.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A、逃生中要保护好头部B、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D、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

四、变化尝试

6、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③目前,人类通过监测能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④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人类的、等行为,导致植被被破坏,可能会引发泥石流。

8、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