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470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剖析

三下第七单元课题20恐龙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1.将本课的生字会读,会写。

2.将课文读通、理清脉络

教学

难点

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教学

准备

 

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字词我先学

●我会读:

用圈出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笔圈出绿色通道中的生字。

●我会写:

按课后第二部分要求给生字用钢笔进行描红。

●我理解:

词语:

我的理解:

词语:

我的理解:

词语:

我的理解:

二、课文我先读

●把课文轻声读两遍,再大声读一遍。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再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给课文分分段。

一()交代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二()介绍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三()讲恐龙最终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学情

分析

本课中生字词的读音,学生大部分早就已经能掌握。

通过课前的小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孩子们,你们看过《侏罗纪公园》吗?

看完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是啊,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恐龙的王国。

(点出图片)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恐龙)一起读。

2.看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呀?

(师边听边板书)

(师预设:

1.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

2.恐龙有哪些种类?

3.恐龙有亲戚吗?

4.恐龙吃些什么?

5.恐龙也会生儿育女吗?

6.现在有恐龙吗?

出示目标1: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检测字词

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出示词语)

沼泽覆盖庞然大物梁龙亲戚锋利

两亿漫游吊桥剑龙脸型望而生畏

凶猛牙齿匕首谜团

1.正音

(1)开火车读,师纠正读音。

小火车开起来了!

(2)“型、猛、锋”是后鼻音;“匕”读bi,不要读成pi。

2.辨形

字音都读准了,你觉得哪个字特别难写或者要提醒大家的?

我们来交流一下。

(1)“亿、漫、猛、谜”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剑”写时要左宽右窄。

这一课的十个生字里有五个是左右结构,而这五个字里,只有剑的比例比较特殊,它是左宽右窄的,请同学拿出习字册,跟老师一起把“剑”写好。

剑:

丿要长,丶要短,横、点、点、撇、提,要向右上斜,刂直而窄。

(2)“畏”注意竖提的位置,右边不能多一撇;“匕”字一撇不能出头。

3.描红。

4.出示:

分辨字形,并组词。

慢()畏()型()匕()

漫()喂()形()七()

(二)理解生词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

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

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

(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

高深莫测。

使琢磨不透的。

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

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

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

畏,害怕。

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

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三)顺读课文

1.自由读文(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出示目标2: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师:

要想学得好,读书少不了!

边读边想各自然段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同学们,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吗?

()交代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介绍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讲恐龙最终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4.)概括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还介绍了()。

后来,恐龙消失了,至今是个谜团。

(自己练一练,说给同桌听一听。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大约两亿年以前,整个世界成了恐龙的王国,它们生活的环境也很特别。

(出示第一小节)默读第一小节,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以“我从……看出……”的句式)

出示:

我从__________,看出__________。

我从________,看出_________。

我从__________,看出__________。

2.这些恐龙在6500多年前消失了,现在我们依靠科技的力量,再现恐龙时代的背景。

(播放恐龙视频)

3.齐读第一小节

4.恐龙的足迹漫步在当时的世界各地。

课后同学们得好好读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哪种恐龙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检测完善

1.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弓箭B击剑C坚硬D射剑

2.恐龙神秘地消失了,人类至今尚未解开这个()。

A谜语B谜底C谜团D谜面

教学反思:

 

三下第七单元课题20恐龙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

重点

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教学

难点

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

准备

 

先学提纲、

【先学提纲】

一、品读感悟

名称

外形特点

雷龙

梁龙

剑龙

三角龙

二、找一找:

收集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在班级展示。

学情

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学习能力与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文内容通过对课前研究的调查,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恐龙的外形特征、恐龙的生活环境及恐龙消失之谜。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恐龙》,拿出听写本,听写几个词语。

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迷团

2.对照小黑板出示的词语,写错的改过来。

3.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被强大的爬行动物主宰着,它就是——恐龙(师指着板书)。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恐龙的王国,认识这些朋友,好不好?

2、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用心默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画上横线。

2.教师总结,出示: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指名朗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种类 多

  形态 奇

(二)扶放结合,引领探究

1.提示任务:

是呀,恐龙除了种类繁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的,这么多种恐龙,他们各自怪在哪里?

让我们大声读读课文第第2自然段。

用“○”圈出恐龙的名称,用“——”划出他们的特点。

2.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师总结并板书:

雷龙    庞然大物

                        梁龙    身体很长

                        剑龙    有剑板和尾刺

                        三角龙  有三只大角

  ▲雷龙:

  1.学习雷龙

 

(1)书中哪个词最能概括雷龙的特点?

(出示:

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怎样的事物才能称为是庞然大物?

  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指名读、齐读)

 

(2)文章是怎样来写雷龙庞然大物的呢?

(出示)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从哪里可以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我们来看,这里是把雷龙和谁在比?

这种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

  和几头大象比?

“六头”,用了一个数字来说明,这是——列数字(板书)

  老师告诉你:

一头大象大约5吨,雷龙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到底有多重,你们来算算,可见它真是个————庞然大物。

 “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听过打雷的声音吗?

那是什么感觉?

课文把它的踏步声比作雷鸣一般,再一次说明它是个——庞然大物。

这句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

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的。

(板书)

(3)也难怪人们给它取名——“雷龙”。

你能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吗?

齐读雷龙的句子。

  2.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雷龙”这个朋友,知道课文用“作比较”、“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庞然大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梁龙、剑龙和三角龙也都各具特色,请同学们分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来研究研究。

再读一读,向同桌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有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我研究的恐龙的名字叫_____,它的特点是:

________,作者的介绍方法是:

__________。

把你最感兴趣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可以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

  ▲梁龙:

 

  1.说特点:

梁龙的特点是——(很长)怎么长?

你从哪儿读出了它的长?

二十多米有多长呢?

我们的一间教室有7-8米,那么20多米大约有(三)个教室那么长。

  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把梁龙的长写具体的?

(列数据)

  3.这么长的身体在走路,真象一座移动的吊桥。

喜欢梁龙的站起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长。

  4.老师的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架移动的吊桥。

读得真棒!

谁也来试试?

让我们一起把梁龙的长给读出来。

  你还想介绍哪种恐龙呢?

  ▲剑龙: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1.剑龙的特点是:

剑龙象利剑一样威武。

“两排三角形”是告诉我们剑板的(数量和形状)

“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打比方)说明尾刺怎么样?

(锋利)

你能把它的锋利读出来吗?

剑龙外形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呀,它的性格特别温驯呢!

  2.喜欢这种剑龙的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这一段中还有一种恐龙,谁要来介绍的?

  ▲三角龙: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一看见三角龙你就有什么感觉?

(害怕)书上用了什么词?

——(望而生畏)课文用“望而生畏”概括出了三角龙的特点。

2.它的每只角都有1米长,1米有多长?

一看到三角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它的脸上有这样长的三只角,你们看到这样的脸有什么感觉?

是呀!

三只这么长的大角,长在脸上,让人不害怕才怪呢!

所以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

望而生畏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它的形态特点的?

(列数据)

  3.你能把这可怕的脸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每个听的人都感受望而生畏的感觉吗?

谁来试试?

  小结:

你们看,雷龙的身体那么大,剑龙呢,身上有剑板和尾刺,梁龙的身体那么长,三角龙呢,脸那么可怕,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来,让我们拿起书本,再好好地认识这些不同种类、形态千奇百怪的恐龙。

(三)继续研读,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1.提示任务: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恐龙,默读3-5节,你对恐龙还有哪些了解?

2.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

预设:

▲鱼龙和翼龙:

(1)它们有什么特点?

它们的名字中也都有“龙”,可为什么说是恐龙的亲戚呢?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鱼龙和翼龙都不属于恐龙类,鱼龙是遨游在海里的爬行动物,翼龙是翱翔在天空的爬行动物,由于它们生存在与恐龙相同的时代,而且和恐龙一样属于爬虫纲,因此大部分人也将它们当作恐龙。

那我们称他们为恐龙的亲戚。

(2)在介绍翼龙的时候,把翼龙比作了什么?

用了什么方法?

▲霸王龙

(1)它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它的特点的?

▲卵生

(1)什么叫“卵生”?

(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什么叫“破壳而出”?

(2)你知道还有什么也是卵生的吗?

(鸡、鸭、鱼、青蛙、乌龟、蝴蝶)

(四)对比探究,引起深思

1.文章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两亿年前恐龙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

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恐龙的身影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

2.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学家推测是地壳在6500万年前发生剧烈运动,改变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恐龙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就灭绝了;还有的科学家推测那是因为有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上,导致大气中聚集着厚厚的灰层,遮住了太阳,地球上变得寒冷无比,从而导致恐龙灭绝。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还有待我们同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四)拓展延伸

学到这儿,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种类的恐龙和千奇百怪的形态,你能用“我是__龙……”的句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吗?

(五)复述课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恐龙的知识。

要是我们能把它复述下来讲给别人听该多好啊,会复述吗?

没关系,今天老师教给你们复述的方法。

先熟读课文---再看提纲,用上关键词语---可以适当加以自己的评论。

1.先读第二段,老师示范复述。

2.先练读第三段、四段和五段,指名复述。

3.指导孩子一段一段复述后,再同桌练习全文复述,最后指名一生上台全文复述。

三、检测完善

1.哪一句不是比喻句?

()

A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B霸王龙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C翼龙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D雷龙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2.那时恐龙到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

A游走B漫游C旅游D周游

3.“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据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

教学反思:

 

三下第七单元课题21槐乡五月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9个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9个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教学

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文本对话,感受槐乡飘香的五月。

教学

准备

 

学情

分析

 

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生字新词我自学

1.划一划:

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查一查:

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练一练

(1)我来写一写容易读错的字词:

(2)再来写一写容易写错的字词:

(3)比一比,再组词。

炒()拌()挎()

吵()伴()跨()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

1.标一标:

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读一读:

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一想:

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

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拍手歌,想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吗?

出示拍手歌(见下),让学生与老师合作吟唱。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槐花飘清香。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蜜蜂把蜜酿。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人们把歌唱。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孩子用嘴尝。

  五月到,五月到,槐乡的清香传四方、传四方!

  

2.今天学习的课题就藏于其中,你能找到吗?

  3.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课题,学生与老师共书写生字“槐”,读课题。

  4.给“槐”扩词,像图上所表现的那样,到处都是槐花,才可以称为──槐乡,引导学生结合现在的感受再读课题。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出示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9个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

(二)师简述目标

(三)检测字词

(1)出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槐花肩头挎走

摆出一顿饭搅拌

咸津津蒜泥炒芝麻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

白生生喜盈盈傻乎乎

A指名读生词。

随机正音蒜:

平舌音炒和芝是翘舌音

B像白生生这类的词语读起来很上口,你还积累了哪些呢?

(2)出示二类字及难读的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山山洼洼、嗡嗡嗡、酿蜜、醇香

浸在、熏醉、陈醋、罐头、俊俏

(3)齐读词语

(4)出示难读的句子。

教师指导反复朗读。

1.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

指导:

散是一个多音字。

在这里读第四声。

2.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5)学习写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

挎:

左窄右宽。

槐:

注意右下角的笔画。

顿:

写好左边的偏旁。

(四)出示目标2: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师简述目标:

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三、顺读课文

(一)顺畅阅读第一自然段

五月的槐乡是个怎样的地方?

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迈着轻盈的脚步,迎着醉人的花香,走进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说一说,

1.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朗读。

2.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A、老师板画“山、洼、坡、岗”,让学生接着板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B、请学生结合眼前绘出的景象和脑海中出现的景象读好这两个词。

  C、带词入句,读出自己的体悟(引导学生从范围之广感受槐花之多)。

3你看到了怎样的槐花?

谁来读一读相关句子。

4槐花姿态多样,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句话。

(二)顺畅阅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槐花,再来看看槐乡的孩子们是怎样的?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其余同学动动笔,画画槐乡的孩子是怎样的?

(2)哪些同学喜欢吃咸的槐花饭的?

(读“吃咸的”)哪些同学喜欢吃甜的槐花饭?

(读“吃甜的”)都喜欢的就全读。

(三)顺畅阅读第三自然段

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他们还喜欢用槐花装扮自己,谁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四)顺畅阅读第四自然段

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地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节: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让我们带着陶醉的心情读。

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是抓住那一句话来写的?

(1)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香气袭人。

二(2-3)孩子们享受槐花饭,并用槐花装扮自己。

三(4)总写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谈了这么多,槐乡的五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学生发言,出示──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一首优美的小诗就从你们的嘴里流淌了出来,这诗中回荡的是浓浓的香味。

3.五月的槐乡只有香味吗?

用心品味,相信下节课你能从课文里品出更多的滋味来。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抄写词语

2.选择题。

(1)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挎包B搅拌C停顿D惭槐

(2)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

A满足B满意C快乐D欢乐

教学反思:

三下第七单元课题21槐乡五月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用词准确和语句优美。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教学

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教学

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教学

准备

 

学情

分析

先学提纲、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课文内容要读懂

1.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二、课文中相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采走了香的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篮儿跨走了白生生的槐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选一个自然段背一背。

三、课外阅读共赏析

1.老师给你推荐静下心来读读看。

★当五月来临时,牡丹、玫瑰百花开始争奇斗艳,槐花却到了飘落时节,一夜春雨过后,槐花带着雨珠的清亮,雨珠带着槐花的清香,纷纷扬扬如白雪四处飘洒。

素白的花瓣默默地化作千千万万飞舞的精灵,落出一地温情,落出一身馨香。

★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我禁不住想起故乡的槐花:

一簇簇、一串串,点缀在茂密的绿叶间,白得耀眼,繁得热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沁人心脾的清香之中。

学生对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已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

本课语句优美,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要很快进入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与作者的心灵共舞,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加之文中所描写的槐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想象、录象再现,互动表演,引导孩子渐入美的殿堂。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深情导入,诱情激趣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它如同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把我们都深深吸引了。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的槐乡美景。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你们从哪一自然段感受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第一自然段)

3.提示任务: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课文描写的画面。

自主阅读:

生自由读书。

4.谁来说一说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展示交流:

5.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槐花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