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5168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语文必修1 第3单元 9 荷塘月色.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1第3单元9荷塘月色

9 荷塘月色

本课话题 ——放飞心灵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生活中总有不耐心、不如意甚至悲观失望的时候,这时该怎么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排解方法。

朱自清选择了荷塘,选择了到自然中去看美景。

他用优美的文笔将荷与月融合起来,为我们创造了一片和谐、自在的艺术天地,同时也给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营造了一个暂时的栖息场所。

《荷塘月色》是一首别致的月光曲,是纤巧的心灵之手在自然美景的琴弦上弹出的天籁之音。

透过它,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那颗敏感的心,触及了那个多愁善感的人对生命的不懈追求。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司马迁不被“宫刑之耻”胁迫,放飞心灵,书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霍金不被“残疾之身”胁迫,放飞心灵,创建了“黑洞理论之说”;史玉柱不被“挫折遭遇”胁迫,放飞心灵,再次创业成为身家数百亿的企业家……无数成功的仁人志士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一个道理:

唯有放飞心灵,才能打造精彩的人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

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

——弗·培根

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黑格尔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煤屑(  ) 幽僻(  ) 蓊蓊郁郁(  )(  )

踱着(  )弥望(  )袅娜(  )

霎时(  )宛然(  )酣眠(  )

倩影(  )敛裾(  )(  )

【答案】 xiè pì wěnɡyù duó mí niǎo shà wǎn hān qiàn liǎnjū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2)语境辨析法

独处(  ),只有我自己的时刻,它的妙处(  )在于即使没有爱恨、没有激动烦躁,但我也依然能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丰富的安静,一种精神的宝藏。

【答案】 

(1)nuó Nà qū qǔ hé hè mài mò 

(2)chǔ chù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 嬉 嘻 嘻 采 彩 僻 避 癖 裾 倨 踞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斑驳·斑斓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色彩多”之意。

“斑驳”也作“班驳”,指的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一般指光与影交错形成的情境。

“斑斓”指灿烂多彩,一般是就颜色而言。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人民广场吸引了众多市民,各色景观灯流光溢彩、五彩________(斑驳/斑斓),而沂河桥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________(斑驳/斑斓)的倒影,也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答案】 斑斓 斑驳

2.幽僻·偏僻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偏僻”之意。

“幽僻”指昏暗而僻静。

“偏僻”指远而不便。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放假了,回到家里,家乡在农村,那儿虽是一个________(幽僻/偏僻)、闭塞的小山沟,但一走上满是落叶的________(幽僻/偏僻)小道,我却感觉格外亲切。

【答案】 偏僻 幽僻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来到这片蓊蓊郁郁的林子,我的心豁然开朗。

(  )

请说明理由:

                                    

                                   

                                   

                                   

【答案】 √ “蓊蓊郁郁”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用在此处符合要求。

2.星期天下午,钢钢去新华书店买《孙悟空漫游大海》,没想到早卖完了。

钢钢只好没精打采地回家了。

(  )

请说明理由:

                                    

                                   

                                   

                                   

【答案】 √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作者

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成就

主张

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后贫病逝世

主要作品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向往自由的知识分子在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不得不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既反感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

朱自清此时内心“惶惶然”、“不平静”,“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

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正是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但他仍然不能摆脱处于时代中心的“热闹”的“群居”生活的蛊惑,这就构成了朱自清内心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表现在《荷塘月色》里“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这“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互相颠覆的图画中。

[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

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荷塘月色,联想到六朝旧事、江南采莲的情趣,反映了作者不满于现实,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又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情,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时候,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来,“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他不宁静的表现。

2.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月下小路的美,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答案】 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和今天的淡月对比,写出景色朦胧,富有诗意的景象,第一次把“月色”点了出来。

3.第3段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

                                   

                                   

【答案】 作者感到在这种幽僻的环境之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

在这种环境里,可以不做违心的事,不说违心的话,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反映了淡淡的哀愁,进一步点明了夜游的原因。

二、阅读课文第4~6段,回答问题。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中“零星”、“袅娜”、“羞涩”等词语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

                                   

                                   

【答案】 “零星”以显叶多花少;“袅娜”、“羞涩”分别拟花的姿态,惟妙惟肖。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泻”、“浮”等动词好在哪里?

                                   

                                   

【答案】 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6.第6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答案】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绘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

三、阅读课文第7~10段,回答问题。

7.作者引用《西洲曲》中的诗句有什么好处?

                                   

                                   

【答案】 用在文中,和前文独具朦胧之美的“荷塘月色”呼应,使得荷塘的境界陡然开阔、明朗了。

8.怎样理解“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这句话?

                                   

                                   

【答案】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难以摆脱,身处烦忧,忆往怀旧,想借此超脱于现实的重压之外,结果却难以做到。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让作文美起来

本文成功的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情景交融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作用:

巧妙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同时又有着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效果。

2.写法指导

(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

大自然中的景致是没有情感的,但只要我们运用拟人的手法,便可化无情为有情,让景物“活”起来,让作文“舞”起来。

(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

写作时,要力求用好每一个形容词,使景物神态毕现;要力求用准每一个动词,使景物活灵活现。

(3)议论抒情,让作文喷射激情。

让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进行间接抒情能产生含蓄美。

但当情不可遏时,直接议论抒情能形成气势美,增强感染力。

3.迁移应用

每到秋季来临的时候,您会发现大自然有一些新变化。

请仔细观察,把大自然的变化写下来。

注意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400字左右。

                                   

                                   

                                   

                                   

                                   

                                   

                                   

                                   

                                   

【答案】 

当萧瑟的西风将天空洗涤得愈加邈远,当青丝般的草儿被摇曳得株株枯黄,当田塍畦间的孩子望着一群南飞的大雁,我才惊叹于秋的到来!

人啊,总在不经意间错过这黄叶如花,繁星熠熠。

琥珀色黄昏像一块糖。

在很美的远方,点点阳光在明净的窗上跳跃!

窗外,一棵不知名的老树摇曳着满树的葱茏。

一片树叶飘落,那飘荡的曲线,蓦然划亮了暗淡的目光。

按捺不住悸动的心,踩着细碎的落叶,我步入幽深的小径。

仰头,唯有浩渺常在,洁白浮云,却不见昔日那流淌的绿的瀑布。

一片飘忽的树叶怀着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在长空中划出完美的曲线。

飘忽,摇摆,徘徊。

阵阵轻风,让它缥缈如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

它在我眼前飘逝,我抓不住它,就像抓不住流逝的一江春水。

它终究着了地,填补了另一个间隙。

或许因为有些许怜悯,我蹲下来,拾起它放在了手心里。

枯黄叶背上的了了脉络,再也无法洋溢绿的喜悦与生机。

真不明白,既然赠予它鲜活的生命,为什么还充当刽子手的角色,一点点褪了它的颜色,散了它的芬芳。

想想昔日的它们,全然隐士,不食人间烟火,俯仰之间,却是……悲秋之意涌上心头。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找寻精神家园

弥望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花朵,缕缕的清香,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影,柔和的月光……一个多么优美而深邃的意境!

朱自清先生,以他那痴绝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和谐自在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唯属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的心灵沉浸在一种精神追求的愉悦和审美情趣的享受之中,他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情感归宿营造着一个心灵的荷塘啊。

设想如果没有这个宁静的心灵空间,没有这种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那个痴情于文学,敦厚朴实的一介书生朱自清,身处乱世之中又当何去何从呢?

【应用角度】 “心灵家园”、“心灵寄托”等。

2.精彩应用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

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

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

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

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

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春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

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荷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佳作·领悟]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

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

“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

“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

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学开头

文章开门见山,点明题目“冬天”,先描写父子四人围坐在“洋炉子”旁边吃水煮豆腐的情景。

那高高竖起的“洋炉子”,熏得乌黑乌黑的“小洋锅”,以及“嫩而滑”、“热腾腾”的豆腐,一个个物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凸现出冬天的寒冷和父爱的温馨。

2.学运用对比

巧妙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是本文的特色。

文章中冬天的寒冷与内心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气氛。

3.学运用语言

文章的语言质朴,饱蘸着情意,比如写父亲夹豆腐的情景,一“仰”一“觑”一“伸”一“夹”一“放”,诠释了无言的父爱,饱含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