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51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bear忍受boreborn

shake摇shookshaken

give给gavegiven

shoot射击shotshot

seek寻觅soughtsought

sweep打扫sweptswept

build建造builtbuilt

shake摇shookshaken

lead引导ledled

keep保持keptkept社会学及研究领域

导论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与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及研究领域关于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对象:

总体上,社会学家的观点有两大类:

侧重社会及社会现象;侧重个人及社会行为;

2.正确看待不同观点

坚持独特性:

社会学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

鼓励开拓性: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动力;

维护多样性:

各种观点林立可以让人在比较和选择中达于对社会的真知。

(二)关于社会学的定义

1.定义本教材认为,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果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主要特点:

1具有整体性;2综合性;3社会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4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1.理论社会学:

包括理论、历史和方法三个方面;具有普遍使用的概念工具,包括微观、宏观、过程、方法四个层面。

2.应用社会学:

针对具体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构成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学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西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1.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1.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2.时代背景:

两次革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社会转型、矛盾激化、秩序渴望

3.思想条件:

历代社会思想、自然科学成就的凸显(细胞学说、能力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

2.西方社会学的变迁

基本线索:

整体性研究(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叶)

个体性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整体性与个体性并行研究(20世纪40-70年代)

整体性与个体性协调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

3.西方社会学的评价

1.从总体上看,西方社会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着眼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

2.局限性:

改良主义立场(对现实社会采取维护态度,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局限)

价值中立原则(掩盖其研究的阶级倾向,误导了社会学研究方法)

“西方中心论”倾向(认为西方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唯一正确途径,照搬)

二元对立倾向(社会学无法就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围观、必然与偶然等对立统一的理解)

4.对西方社会学的正确认识

(1)坚持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

(2)看到西方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

批判它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狭隘立场

(3)看到西方社会学在长期发展中对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学术规范、研究方法(价值性)

(4)批判继承合理的东西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为观察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和弊端的根本途径。

2.马克思社会学的基本特点:

实践性、科学性、辩证性、批判性、开放性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学: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学

传人时期(1891—1930)

本土化的最初努力(1931—1951)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学:

中断时期(1952—1978)

恢复重建时期(1979至今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学思想

三、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与方法

1.意义:

1.有助于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

3.有助于推动社会建设

2.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专业与政策相结合;

3.中国与世界相结合。

思考问题

1.西方社会学经典人物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现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社会学的观察方式、研究方法、理论观点及分析焦点是什么?

4.社会学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5.怎样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6.马克思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

一.、理论初创孔德

(19C30-19C末)斯宾塞

第二章社会学基本理论二、理论初成迪尔凯姆

(19C末-20C30S)马克斯-韦伯

1..现代美国社会学理论

三、理论发展(20C40S-70S)

2.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

(20C80S以来)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1.含义:

方法论指的是研究者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的理论,而方法则是研究社会的各种方式、技术或工具的使用。

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三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2.方法论:

人文主义,实证主义

3.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间接研究(包括历史-比较研究与文献研究)

4.具体方法与技术:

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访问、观察、实验、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数据资料(集中趋势测定、离散趋势测定、相关系数计算、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文字资料(因果分析、功能分析、区位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

(1)方法论是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中包括作为研究基础的各种假说、理论,原则等等。

方法论主要由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组成。

(2)研究方式是社会学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式有:

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色,各有长处和局限,研究者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往往是综合地同时运用几种方法。

(3)具体的方法与技术是社会学方法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5.关系:

会学的三个方法层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三者有机结合,构成社会学完整的方法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方法论是基础,它决定着研究的方向以及基本方法、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同时,方法论的发展又有赖于研究方式的发展;而具体研究的实施是与各项技术的运用密切相关,离开具体技术,也就无方法可言。

因此,在社会学方法体系中,三者缺一不可。

(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三个典型范式:

实证主义(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解释范式)马克思主义(批判范式)

(一)实证范式:

由孔德最早系统地提出,斯宾塞进一步补充。

以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研究社会,直接比照了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有很强的机械和思辨色彩。

1.实证范式的基本观点:

第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一样,都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

第二,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

第三,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它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

科学只回答真与假的问题,不能回答善与恶、美与丑的问题,因此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是社会学研究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自然科学的方法适合于研究社会。

2.实证范式后期发展的特点:

第一,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第二,研究过程的程序化(固定程序)

第三,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实证主义方法论肯定社会现象的客观性,重视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

它对社会行动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它把社会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忽视了社会主体人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取向的作用,同时,它过分强调经验的作用,忽视理论研究,因而就难以正确地、全面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这些不足,受到了非实证主义的批评。

2.解释范式(“理解社会学”)/人文主义

(1)人的行为是无法预测和无规律的;社会事件同样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也无规律可循,对于人和社会的研究不能像实证主义者那样用自然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

(2)马克斯·韦伯,是反实证范式的最重要代表。

既反对实证主义,也反对主观主义。

韦伯把社会研究分成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主旨、题材的选择、资料的组织等等,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人文主义传统,坚持人与自然的截然划分、人的自由意志与主体性的学说以及社会历史是一种文化科学的主张,反对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看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态度、研究程序、研究成果的性质等,他又坚定地站在实证主义一边,坚持事实与价值的截然划分,坚持科学程序的客观性及科学成果的普遍有效性。

他使用价值中立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态度上的客观性。

第三,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具有相对主义的倾向。

解释范式的基本观点:

第一,强调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作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要求社会学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的特点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

第二,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

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受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唯意志论的深远影响,又与20世纪的存在主义、人性解放思潮相联系,对从另一种角度研究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它把认识局限在主观意识范围内,片面地夸大了社会的随意性和不可证实性,陷人了相对主义和思辨哲学的泥潭。

3.批判范式

马克思是主要代表------批判范式的主要原则:

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结构与过程相统一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一)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二)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式简介

(一)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1.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2.研究方式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3.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等;

4.实验研究的构成要素包括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等;

5.文献研究则包括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等。

四种研究方式反映了两种方法论的倾向:

以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数据资料研究)为代表的定量研究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倾向;

而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文字资料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方式,则集中体现了非实证主义方法论。

(二)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1.含义:

具体方法和技术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与技术。

2.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可从研究性质上分为定性与定量两个部分。

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

它能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具体过程和行为意义。

但由于是依据典型的或少量的个案资料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具有推广性(普遍性)

定量研究,就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变化的分析。

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它的标准化和准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也比较严谨,可以进行检验,因而更客观更科学。

但是,由于它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有时可能难以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而且,由于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要想确立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非易事。

1.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

资料搜集方法:

访谈、观察、文献

资料分析方法:

描述(印象、概观、类型);解释(因果、功能、意向、发生、总体、区位)

2.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

资料搜集方法:

问卷、实验、文献

资料分析方法:

描述(简单、指标);解释(相关关系、数理模型)

3.计算机统计软件应用

(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式简介

1.调查研究

是社会学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的特点:

①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

②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③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才能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2)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

1会生活状况调查。

2社会问题调查。

3市场调查。

这是为拓展产品销路,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

4民意调查。

是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5学术性调查。

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调查研究。

致力于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按照实验设计的模型,人为地控制某些社会条件,通过观察、记录等手段,分析研究对象,以探明研究对象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的研究。

(1)实验要素

实验者、实验变数(变量)、实验对象、实验检测

(2)实验优缺点

优点:

在实验室实验中,实验背景和变量相对容易控制,实验者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缺点:

但是许多社会研究者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无法在实验室中人为地制造出来;由于实验室环境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差别很大,实验结果的在推广性、普遍性和概括性上较差。

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通过有计划地搜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内容分析

(2)二次分析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4)历史比较分析

文献研究优缺点:

优势1.超越时空研究2.由于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不存在互动关系,因此,不会影响对象的行为3.可以进行长时期的研究,作纵向的对比研究。

4.可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方式。

劣势:

但文献方法易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资料的来源、记录的时间、资料的完整性等都会影响到文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实地研究

(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实地研究的观察者

社会学家瑞芒德·勾德按照参与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将实地研究者的角色分为四种:

1全参与者②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③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④完全观察者。

实地研究优劣势:

优势:

第一,具有直接性与可靠性的特点。

(第一手资料)第二,灵活性。

实地研究中的研究设计可随观察的过程不断地改变。

实地研究缺陷:

1.受时空限制2.匿名性差,由于是面对面的深入访问3.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问题难以进行研究。

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选题

(二)研究设计(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

(五)撰写报告:

包括提出研究的结果,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及深化课题成理论。

本章思考题

1.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

2.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区别?

(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创始者代表并经古典社会学代表人物涂尔干发展日趋成熟们认社会现象和自现象之间并无本质区别们遵循着同样方法论准则,因此方法论取向上社会科学应自科学标准模式建立统知识体系,并由此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且长时期里成社会学乃至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流。

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

(2)人文主义:

社会学研究的另一种理论取向以韦伯等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他们认为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3.社会学定性与定量研究各自的特点及内容?

4.社会学研究方式及其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一、人的属性

第4章人的社会化二、社会的本质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

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生物现象,如食欲、性欲、求生欲等。

(2)人的社会属性

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群体的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品性,如生活技能、人际交往、合作能力、道德感、责任感、价值理想等。

(3)人的本质:

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二、社会的本质

(一)社会的含义

1.社会唯实派:

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派: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主张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影响了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和民俗方法论等理论流派。

3.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4.社会的特征:

人群组成、生产活动、文化系统、自我调节

(二)社会的要素

生产要素人口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

(三)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本质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

(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3)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含义:

主要对象是儿童、少年,且是一个具体的生物意义上的个体,是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二)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解角度:

文化角度,社会化就是文化的内化、传递和延续;

个性角度,社会化就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社会角度,社会化就是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地位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含义:

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一个人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的过程。

社会化是个人整合到群体的过程;

社会化是抑制个人生物冲动的过程,但不是压抑或降低人的生物机能

(二)怎样进行社会化

1.社会化的可能(较长的依赖时期、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语言运用)

2.社会化的内容(学习谋生技能、内化社会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

3.社会化的机制(教化、学习、互动)

4.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媒)

5.社会化的过程(初级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1)初级社会化:

指个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是从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主要内容是学习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价值观等。

初级社会化是个人后来的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继续社会化:

指成年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角色的要求而继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是再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继续进行的社会化的过程。

(3)再社会化:

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规范。

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针对的不一定是负面的,形式也不一定是强制性的。

(新兵入伍、移民)

(三)社会化的内容:

1.生存技能的社会化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性身份权利义务)3.政治社会化(政治参与能力)4.道德的社会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四)社会化的功能:

1.文化传承2.个性发展3.角色学习

(五)社会化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再行动过程特征:

主动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2.关系:

(1)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社会化与主观能动性共同推动人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基础

第五章社会群体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

第三节家庭与婚姻

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基础

(一)社会群体含义:

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二)群体存在的基础(为什么会形成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特征

1.从个体方面看,个体有群居的本能,并希望在群体中满足生理、安全、爱和情感各方面的需要。

(1)工具性需要:

群体帮助个体完成单独不能完成的工作。

(2)表意性需要:

群体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2.从社会自身看,群体是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过程中的产物。

群体生活是社会的本质。

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

一、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含义

1.含义:

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发展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

(1)人际吸引,尚未形成规范压力。

(2)成员对规范的遵从,将自己的目标与群体目标相结合。

(3)成员把群体目标看成自己的目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心理因素:

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

利益因素:

个人和群体利益能否保持一致

关系结构:

结构能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权威因素:

具有权威的领导(领导资格的合法性、个人魅力)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拥护

环境因素:

当内部尚不存在分裂,而外部又面临巨大压力与威胁时

(三)群体凝聚力对群体的作用

1.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2.控制群体成员3.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归属感

4.群体凝聚力对社会的作用:

根据群体意识及价值规范的内容有正面、负面和中性之分。

二、群体内部关系

群体内部关系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态和过程,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群体规模,它直接影响群体成员间关系的数量和形式。

(二)“社网图”可以分析群体成员间关系的状态及该群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三)通过群体内部信息沟通方式,来分析群体成员的地位结构类型和凝聚力状况

三、社会群体冲突与协调

(一)群体冲突的主要类型

1.含义: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不同群体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排斥、斗争的方式与过程,是直接反对关系。

2.主要类型:

(1)社会群体内部冲突

(2)社会群体之间冲突

(二)社会群体冲突增多的背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改革发展关键时期3.各项建设间不均衡4.权力腐败易发多发5.外部势力煽动挑拨

(三)社会群体冲突的协调

1.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

3.关注利益分化的诱发作用;4.注意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诱发作用;

5.推进冲突解决的制度化路径。

第三节家庭与婚姻

(一)婚姻(1.生活实体(持续的性关系+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