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627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

单元综合测评(三) 文明的对话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2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②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主办方积极筹划,严阵以待,在办好“节俭奥运”的同时,也办出了一场精彩奥运。

③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④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⑤3月16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他的谈话风趣别致,妙语连珠,赢得了到场记者的掌声。

⑥在刚刚举行的第35届香港金像奖颁奖晚会上,首次担任主持人的刘青云没有出现怯场的情况,他侃侃而谈,显得非常镇定从容,让人印象深刻。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⑤⑥D.②④⑤

【解析】 本题从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下车伊始:

旧时指官吏初到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此处望文生义。

②严阵以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此处用错对象。

③鞭辟入里:

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形容“评论”正确。

④清规戒律:

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此处误用褒贬。

⑤妙语连珠:

巧妙风趣的精彩话语一个接一个,好像珠子串在一起。

此处使用正确。

⑥侃侃而谈:

形容人健谈有风度,多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此处使用正确。

【答案】 C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

平时作文,_____①_____是写作者自赏,____②_____是小范围好友传阅,______③_____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____④____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

考场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

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

其读者的特殊性_____⑤_____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__⑥__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A

无论

抑或

因此

不仅

而且

B

/

所以

不但

C

不管

因为

D

/

因而

不仅

而且

【解析】 “无论”与后面的“都”照应,构成条件关系。

“是……还是……抑或是”三句构成选择关系。

“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与“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之间有因果关系,故用“因此”。

最后两个分句之间有递进关系,故选用“不仅……而且……”。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提高纸箱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B.汉学家认为中国文学锦衣夜行有客观因素,比如语言障碍;也有主观原因,比如说一些先入为主的阅读成见阻碍了对中国文学的接受。

C.近日,联邦调查局对一名受雇于美国海军的工程师“钓鱼执法”,指控其盗取美国最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设计资料,试图交给“埃及情报部门”,12月5日被逮捕。

D.“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解析】 A项,“提高……意识”搭配不当,应为“增强……意识”;B项,“对中国文学的接受”缺少主语,应加上“外国人”;C项,句子末尾“被”字致使主语易辙。

【答案】 D

4.下列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

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

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

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

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C.事物实在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

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解析】 这段话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说人看见桌子是光滑的,第二层是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粗糙不平的,第三层是用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又有所改变,概括归纳为“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1分)

国学大师汤一介

“当一个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时,它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

”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如是说。

汤一介生于天津,父亲汤用彤是国学大师,早年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其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的必读经典。

梁漱溟、熊十力、钱穆、贺麟、冯友兰等文化大家往来于汤家,汤一介耳濡目染,年轻时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思考。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

汤先生的学术兴趣,原在道、佛与魏晋玄学。

1983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深感外国学者、世界哲学界更关注中国的儒家思想及其作用,此后他开始关注儒学。

思考儒学对今日人类社会的健康、合理发展的贡献。

作为国内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汤一介在北大成立儒学研究院,整理九卷本的《中国儒学史》。

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论”风行一时。

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批评和回应。

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

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

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

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

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

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

汤一介认为,建立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解释经典的资源和方法,如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定会得到某些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

晚年汤一介全身心投入《儒藏》的编纂工作。

1990年,63岁的他就想做这个工程。

在他看来,中国已有《佛藏》《道藏》,可一直没有《儒藏》。

虽然明清两代就有学者提出要作《儒藏》,但最终都没有实行。

汤一介说: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家经典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承过程,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

现代科技手段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保存方式,为大规模整理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4年《儒藏》启动,由汤一介任首席专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近400名学者参与,迄今已出版100册。

在汤一介等学者的构想中,《儒藏》最终将包含书籍3000余种,约10亿字,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历史上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计划于2025年完成。

汤一介常对身边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有经典存世。

编纂《儒藏》,关系到中国人的文化自强、文化自信。

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与职责。

“我的名字叫‘一介’,大概是父亲希望我做一个书生。

纵观这一生,我实际也算是做了一个书生吧。

”汤一介说。

【相关链接】 

①汤一介(1927—2014),国学大师、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

2002年10月,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思,得到了张岱年、季羡林的鼓励和支持,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

(摘自《XX》)

②《儒藏》收入近500部儒学典籍精华编(约1.5亿字)和近5000部儒家典籍(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是最齐备和最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

汤一介是《儒藏》项目的总负责人。

(摘自《儒藏项目专家汤一介》)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汤一介影响很大;这样的家学渊源是使他成为著名学者的主要原因。

B.从创建中国文化书院推动文化启蒙,到弘扬儒学、编纂《儒藏》,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汤一介主张“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以和谐化解中西方文明冲突问题。

D.汤一介认为,建立“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解释经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方法多样,西方解释学无法与中国相比。

E.为了儒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作为《儒藏》项目的提出者和总负责人,汤一介以多元开放视野和特有的学术敏锐,做了大量的工作。

【解析】 A项,“这样的家学渊源是使他成为著名学者的主要原因”在文中无体现。

C项,“以和谐化解中西方文明冲突问题”错误,原文是“从……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

D项,“西方解释学无法与中国相比”错误,原文是“汤一介认为,建立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解释经典的资源和方法,如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定会得到某些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

【答案】 BE

6.汤一介先生对“文明冲突论”有哪些方面的回应?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案】 ①思想方面:

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实现文化共处;从对话中寻求相互理解和尊重,取得共识。

②学术活动方面:

组建文化书院、讲习班、函授班等,推动文化启蒙。

③学术著作方面:

编撰系列专著,从学术的层面探讨研究。

7.材料开头和结尾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各有什么作用?

(5分)

                                    

                                    

【答案】 ①开头引用,表明汤一介对历史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总领下文;②结尾引用,表明他对自己学术生涯的谦虚评价,收束全文。

8.汤一介先生编纂《儒藏》对于中华文化有什么意义?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答案】 ①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地位重要;②中国已有《佛藏》《道藏》,可一直没有《儒藏》,编纂《儒藏》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③可使中华文明延续,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④可以让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答出任意3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导学号:

76722063】

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

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呆,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通史氏,《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袭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

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解析】 “自……已来”是固定结构,后面应停顿,排除B;“悉命彻毁之”是一个完整结构,其后应停顿,排除A、C。

故选D。

【答案】 D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召弘正署其旧职”中的“署”指暂时代理某官职,并不是正式任某职务。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之隙”中的“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一般就政务而言,不指其他事务。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解析】 《左传》并不是“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答案】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

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

在魏州,他拆除毁掉超过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

归顺朝廷后,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以致被害而死。

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田弘正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解析】 遇害的原因表述不正确,且因赏钱未到而叛乱的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

【答案】 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5分)

译文: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5分)

译文:

                                    

                                    

【答案】 

(1)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

(关键词:

“人情”“出”“捃摭”)

(2)并且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还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他们粮饷。

(关键词:

“纪纲”“持”“有司”)

【参考译文】

田弘正,本名田兴。

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

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

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

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

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

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

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

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过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

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

(他)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

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

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子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

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

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

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并且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还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他们粮饷。

当时度支使崔

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

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

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三、语言运用(18分)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导学号:

76722064】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__________①__________,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

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

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__________②__________,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

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__________③__________,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

①                                    

                                    

②                                    

                                    

③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回答本题,注意分析语段的主要内容和空格前后的内容。

这个语段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解说中西方餐具的相关问题。

第一个空格,前文表述了中国人使用的主要是植物性的餐具,空格后的内容是表述中国人吃的都是植物性的食物,香味不大,所以木制的餐具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由此可知所填内容应该是表述中国人用木制餐具能够操控、驾驭植物性食物;第二个空格,从前文的中国人使用木制餐具以及后文的“切割”等词语分析,可知所填内容应该是表述西方人多使用金属餐具;第三个空格,对比上文“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可知所填内容应该是表述金属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很大。

【答案】 ①用于操控和驾驭植物性的食物 ②相应地用的餐具以金属为多 ③所以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也较大

14.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验车的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6分)

                                    

                                    

【答案】 由大门进入车道,在检测线前停车,车上检测线,人进小屋登记,然后到接车点接车,最后到大楼2层交款盖章。

15.以“汉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5个字。

(6分)

                                    

                                    

                                    

【解析】 题干要求以“汉字”为话题,使用排比的修辞写一段话。

作答时,首先思考“汉字”的相关特点,比如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汉字有七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

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切入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拟写即可。

【答案】 甲骨上的汉字,用方直的笔画刻录先民的思考;宝鼎上的汉字,用坚硬的笔触凝固祖先的祈祷;竹木上的汉字,用沉稳的笔调记录先人的思想……汉字,五千年的流传,鲜活蓬勃。

四、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

她问师父:

“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富太太说:

“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

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他们欺负小和尚。

戒痴忽然问:

“那个可怜的太太是谁?

富太太衣着讲究,看起来很光鲜,实在看不出富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

戒痴说:

“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题目所给材料是一个哲理性很强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富太太和小和尚。

故事主要讲的是富太太看小和尚“可怜”,而小和尚则觉得富太太“可怜”。

构思时,可以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分析。

小和尚不认为自己的衣服破旧可怜,这表明他能够保持天性。

衣着华丽的富太太觉得小和尚可怜,这是“以貌取人”;而她眉头紧锁,表明她在物质上可能很富足,但在精神上并不充实。

如果从材料整体思考,两个人都看到了别人的短处,得出的评价都带有主观性。

这样,就可以得出全面看待事物的立意方向。

因此,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人生的乐趣并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充实;保持天性,快乐充实;全面看待事物;别用自己的长处看待他人的短处。

【佳作展台】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

品读精美的作品,从中领悟人生道理,会感到快乐;垂髫幼童,抑或懵懂少年,嬉闹玩耍,会感到快乐;历经艰辛,手术成功,患者家属的一句感谢,会让医生感到快乐;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年轻学子的一声亲切问候,会让教师感到快乐。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精神的充实。

无论物质是否富足,只要一个人的精神是充实的,即使是苦行,也能感到满满的喜悦。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能使宋濂在这种贫富悬殊的条件下“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足乐者”是宋濂对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