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628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经济学答案.docx

产业经济学答案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有效竞争

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2、产业政策

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实质,是针对产业活动中出现的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情况而实行的政策性干预。

3、主导产业

是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的增长”的作用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它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主导产业能迅速有效地吸收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满足大幅度增长的市场需求,从而能持续获得较高的生产增长率。

4、纵向一体化:

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

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5、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

6、市场绩效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7、配第——克拉克定理:

是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计算了20个国家的各部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之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8、产业结构

是指产业之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

9、工业化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过程。

10、产业结构合理化

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即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11、产业结构高度化

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也可将其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12、产业关联

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品;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13、产业波及

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

14、三次产业分类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费歇尔将处于第一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

即把产业门类划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15、退出壁垒

就是指某企业在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二、简答题

1、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单向联系是指A、B、C、D等一系列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多向联系是指A、B、C、D等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2).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所谓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

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

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所谓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提供技术的联系。

所谓间接联系,是指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

2、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度高。

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结构。

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鲍莫尔提出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即进入市场又退出市场后不能收回的费用。

根据鲍莫尔的理论,集中度只是一个次要的指标,关键是要看影响进入障碍的沉没成本的情况。

该理论适用于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产业,但在制造业,符合可竞争市场的特点的产业较少。

3、什么是X非效率及其原因

所谓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莱宾斯坦教授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

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

因为这种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所以称为X低效率”。

大企业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

1)、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2)、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

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

5、简述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

理由是:

1).技术创新的成本巨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

2).研究与开发中也存在着规模经济;

3).大企业能够从发明和创新活动的成果中获取更高的收益;

4).维护和巩固垄断地位的需要迫使大企业开展更多的技术发明和创新活动。

谢勒等人的观点完全相反,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理由是:

1).垄断地位一旦形成,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行为就会逐渐消失,市场支配能力反而成为限制技术进步的障碍。

2).大企业所拥有的大规模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也会变成劣势。

3).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中,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6、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其特征。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也可将其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特征: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7、简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一)关联效应标准

  也称赫希曼基准,该基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

所谓产业关联效果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关程度。

赫希曼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指出,在产业关联链中必然存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关联系数最高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对其前、后向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将这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时发展。

一般而言,制造中间产品的产业因其处于产品生产链的中间环节,其发展需要前、后向产业的支持,因而能促进前、后向产业的发展。

但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很多,以关联度基准选择主导产业,还必须结合其他准则综合确定。

(二)收入弹性标准

  收入弹性标准是由日本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

需求收入弹性基准是从需求角度看某产业的变化对人均收入变化的反映度。

  需求收入弹性是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产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之比,反映该产业的产品社会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相同的,即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一些商品的需求量的增长幅度将快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幅度,而对另外一些商品的需求量的增长幅度或是慢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幅度,或是索性出现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需求量反而缩小的情况。

因此,在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以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使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是符合产业结构变化方向的。

三)生产率标准

  这也是由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准则。

  该准则是从供给角度,依据各产业产出增长的前景和技术进步的状况,选择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

在工业化过程中,各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重化工业比轻工业技术进步要快,而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又比重工业技术进步要快。

由于技术进步与附加价值的提高成正比关系,因此,选择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高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植,就能在提高国民经济附加价值产出水平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

8、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含义: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

在这种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

  特征:

  1、产业集中度很低。

  2、产品是同质的。

  3、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的市场信息。

  4、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厂商可自由进退。

9、什么是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

战略产业是指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

  要成为战略产业就必须具备三大基本特征:

一.是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二.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望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三.是同其他产业的关联系数较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中的主导方面和关键部分。

它的特点是着眼于未来的产业优势,直接服务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战略产业扶植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介入,来增强对战略产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再通过战略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该政策背后是一种非均衡发展和争取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思路。

10、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有效竞争简单的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1938年梅森归纳了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市场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后来又从二分法发展到三分法:

  市场结构标准:

1.集中度不太高

2.市场进入容易

3.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市场行为标准

1.对于价格没有共谋

2.对于产品没有共谋

3.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市场绩效标准

1.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剩的压力

2.随着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3.企业与产品处于适宜规模

4.销售费用在总产费用中的比重不处于过高的状态

5.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力。

11、请简述库兹涅茨理论。

库兹涅茨依据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得出的结论

1.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总量中所占比例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类似,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下降;

2.工业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会有相同幅度的变化,它的总体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发展趋势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但相比之下,服务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却是显而易见的,它所占的劳动力比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这也说明服务业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不高。

他依据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基准得出的结论

1.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或者说由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到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第一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第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出现上升的势头。

2.越不发达国家其国民经济越多以农业为主,农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较大,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剩余劳动力。

1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

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的因果关系不同,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

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的逆向因果关系。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

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

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3、简述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市场集中度就是反映买卖双方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所描述的是:

某一市场上卖方(或买方)各自的数目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简称为集中度。

它是反映特定产业市场的集中程度指标。

1.绝对集中度

这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产业内最大的前n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CRn

2.洛伦茨曲线

最初用于收入分布研究,后移用于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建立在洛伦茨曲线基础上的一个表示不均度的统计量,实质上是洛伦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所围面积(A)与对角线下的三角形面积(A+B)之比。

它原来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一个指标,这里用来反映产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均。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

它是一种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标。

HI值介于0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

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HHI=1;当市场上有许多企业且规模都相同时,HHI=1/n,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HHI趋于0。

5.熵指数

14、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

3).进入和退出壁垒

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15、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含义: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竞争与垄断相结合且偏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类型。

之所以称之为垄断竞争,首先是因为它与完全竞争有类似之处,即存在数量较多的竞争者能够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其次,它又具有垄断的特征,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具备完全替代关系,即存在着所谓的产品差别,企业对其产品又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

特征:

1、产业集中度较低。

2、产品有差异。

3、进退壁垒较低。

16、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含义:

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人的垄断,是指在某一产业中只存在少数厂商对市场的瓜分与控制。

寡头垄断是既包含垄断因素,又包含竞争因素但以垄断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

它在现实中是一种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

特征:

1)、产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17、反垄断政策及其基本内容

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都是最主要的产业组织政策,具体表现为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反垄断法以及反垄断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协调企业的盈利行为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

1.禁止私人垄断和卡特尔协议

  私人垄断是指个人、公司或财团通过兼并、收购或倾销等手段,把其他竞争对手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而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并以此支配市场。

卡特尔协议是指多个企业以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共同目的,在一定时期内就划分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而达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反垄断法一般并不反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企业在市场上占有支配地位,只是禁止滥用支配地位。

2.禁止市场过度集中

  市场适度集中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但过度集中又会滋生垄断,从而限制竞争。

因此,各国的反垄断法对于能够形成市场过度集中的企业兼并尤其是大企业间的兼并通常都是加以禁止的。

3.禁止滥用市场势力

  所谓滥用市场势力,是指在市场中居支配地位的大企业,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对其他企业施加影响,迫使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妨碍公平竞争。

18、简述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含义及特征

含义: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

在这种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

特征:

1、产业集中度很低。

2、产品是同质的。

3、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的市场信息。

4、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厂商可自由进退。

19、产业组织政策及其政策目标

所谓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的实质是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冲突,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从而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般目标就是产业组织政策最终要达到的市场状态,即促进市场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提高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组织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其一般目标在各个时期、各项具体政策内容上的具体化和细分化。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贝恩(J.S.Bain)在其《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产业组织政策的具体目标可以细化为六个方面:

1.企业应达到并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市场的供给主要应由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承担,企业应有较高的开工率。

2.不应看出某些产业或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或长期亏损的情况,从较长时间来看,各产业的资本利润率应是比较均等的。

3.较快的技术进步,主要指技术和产品开发、革新活动有效且比较充分。

4.不存在过多的销售费用。

5.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并具有多样性,以适应提高大众福利和消费水平的要求。

6.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20、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市场绩效也表示最终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程度。

因此,绩效的衡量同经济活动的目标密不可分。

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看,社会福利是最主要、也是最具综合性的目标。

社会福利目标本身包括了社会活动的效率、公平、稳定和进步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对市场绩效的评价也必然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指标:

经济学家们一般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这三个指标来全面分析和衡量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状况。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通过资源在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各产业、各企业的长期利润率趋于平均化,所有的产业和企业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因此,可以使用利润率作为衡量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

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这表明,所有的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都是有效率的,并且消费和生产活动是协调一致的。

垄断企业通过以较高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提供商品,攫取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同时还导致了一部分剩余的永久性损失——效率损失。

垄断所导致的社会福利的损失还表现在诸如广告和特殊的产品差异化、设置认为进入壁垒等。

X非效率:

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莱宾斯坦教授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会产生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

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

因为这种的低效率的性质当时尚不明了,所以称为X低效率”。

三、论述题

1、论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

可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

  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

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

2).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

这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

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三类:

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

  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

  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包括:

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

  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

3).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

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效率。

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

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技术进步程度。

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

  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

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经济规模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

  X非效率。

指由于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加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难以形成利润极大化和费用最小化的行为,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请阐述产业组织经济学的三大主流学派的主要思想。

1)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注:

所谓SCP是Structure(市场结构)-Conduct(市场行为)-Performance(市场绩效)的简称,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

2)芝加哥学派继承了奈特(F.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

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