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818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状物阅读全国通用含答案

写景状物阅读二

厨师谜语话三国:

从前,有个土财主好卖弄学问。

有一天,他正翻看《三国演义》,厨师笑笑说:

“老爷,不瞒你说,《三国演义》是我天天必读之书。

就拿今天来说,我炒菜缺了四样作料,全在这书里面,所以我来看看!

”财主听了半信半疑,他只知道《三国演义》里写的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还没听说过写有做菜用得作料呢。

厨师说:

“东家,你听着—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武士进曹营,赵云难勒白龙马,孙权上阵乱点兵。

”财主白眼翻了半天,也没能猜出来。

聪明的你能猜出厨师缺哪四样作料吗?

 

【参考答案】缺算(蒜)、少言(盐)、无缰(姜)、短将(酱)

 

内容

基本要求

写作顺序

掌握常见的写作顺序

物体特征

能找出文章中写作对象的句子

语言

能找出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

思想情感

概括比较准确、语言比较流畅

 

一.状物类文章:

状物使用语言文字把物品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是这些物品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他们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状物类文章一般分为:

状静物、状动物、状植物。

二.阅读状物类文章:

1.抓住事物的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

如写动物的文章中,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要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这些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的特点是什么?

2.弄清楚描写顺序。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来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物角架子的上层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缸。

缸里有几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尤其是那朵“水泡眼”鼓着两只灯泡似的大眼睛,在碧绿的水草中间悠闲地穿行。

架子的中间装有玻璃门,里面陈列着同学们收集的珊瑚、贝壳等标本。

架子的下层并排放着几盆水仙花、宝石花和仙人球。

(1)、这段话按()顺序写的,其中重点写()

(2)、你还养了哪些花,说几个听听,顺便介绍一下特点:

春天:

()的夏天:

()的

秋天:

()的冬天:

()的

【参考答案】

(1).空间顺序鱼缸中的小鱼

(2).迎春花牵牛菊花梅花

3.理解写作意图。

状物的文章若只是写物,就成了对物的说明了。

一般来说,状物的目的不外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在阅读时,注意“言志”或“借物抒情”。

在阅读时,注意“言志”或抒情“部分含蓄而富有深意的描写,从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读短文:

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

它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

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编织花篮,又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

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

牵牛花探出头,竟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冠缠绕。

慢慢地,她竟盘踞了整株柏树。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儿也不游离。

她缠住葵花杆儿时,随着葵花的生长,竟把葵花杆勒下一道道深沟。

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啊!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

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

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给人留下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种子,黑如乌金,白似碎玉——这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

牵牛花是平凡的。

她奋斗一生,把花朵和果实留给人类。

不屈不挠的牵牛花,多像一位不畏艰险、攀登不止的勇士啊!

这样可爱的花,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作者写出了牵牛花的哪些特点?

作者写出了对牵牛花怎样的赞美之情呢?

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荷》

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

小花蕾渐渐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绽开。

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

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来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

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

  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

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件“宝贝”——莲籽和莲藕。

莲籽既可吃,也可入药。

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禁不住()翩翩起舞()

(2).从文中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来。

3.将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

4.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出文中引号中所指的是什么。

“大盘子”:

“小雨伞”:

“伞柄”:

“大伞帽”:

5.白荷都有那些功用?

请概括。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白荷具有什么品质?

7.下面的句子可用哪两句诗来概括?

请写出来。

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

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īnpiān

2.春末夏初、再过几天、夏季、盛夏、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

3.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都不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

4.荷叶长大后的荷叶花茎荷花

5.①用荷叶煮水,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可以提神醒脑

②荷花可用来泡水喝

③莲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药

④莲藕可做菜吃

6.朴素,淡雅,无私奉献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练习一:

读这首咏物诗,将它改写成状物的小文章: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练习二:

这棵绣球花株有一尺多高,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就像一棵小树。

那拇指粗的主茎上长三根杈,杈上又长枝,枝枝杈杈上生满碧绿的叶片,就像一把把团扇。

浓密的枝叶中,钻出一根修长的花莲,莲上顶着几颗枣核形的花蕾,毛茸茸的。

花蕾绽开时,四五个球,像是被绣在万绿丛中似的,难怪人们叫它“绣球”呢!

这团团火花像绯红的轻云,像孩子们的笑脸,像一团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1、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描写这棵绣球花株?

2、运用归纳法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用“——”画出一句排比句。

4、文中分别用、、来比喻花蕾绽开时的“绣球”。

5、文章的结尾处用了省略号,你能再补上一两句话吗?

【参考答案】

1.高度颜色茎叶花蕾

2.这段话从绣球的高度、颜色、茎叶、以及花蕾等方面介绍了绣球花珠

3.这团团火花像绯红的轻云,像孩子们的笑脸,像一团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4.轻云、火焰

5.略

 

练习三:

落叶

看,那边又飘飘摇摇落下一片片叶子,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小鸟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旋转。

我跑过去伸出双手接住一片。

哈,活像一只金色的小船。

它也许是想要投入小河的怀抱才落下来的吧?

我轻轻地把它放进了小河。

河水哗哗地响着,像是在鼓掌欢迎。

“小船”轻轻地打了个旋,和我依依告别,便开始了它有趣的航行。

  这时,一片桃形的叶子落在我的面前,我捧在手里想:

它可能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碰掉的一棵小小的仙桃吧?

它一落到凡间,变成了一片小小的树叶了。

我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好象真有一般子桃儿的香气呢!

  我正在遐想,又一片树叶落在我的脚面上,我拾起一看,啊,还带着绿色呢。

“它大概是看到姐妹们纷纷落下,也想到地面上来玩玩,便忍不住跳下的呢”?

我一边想,一边小心地把它做成一只叶哨吹起来,听,多像牧羊人悠扬的笛声啊!

地上的落叶越来越多,我都不知道该拾哪片好了。

干脆找一根细绳把叶子穿起来,戴在头上。

哈,真有趣,我变成一个头戴金冠的“王子”了!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旋转()遐想()金冠()翩翩起舞()

(2)、在文中找词填空

()告别()落下()流淌()起舞

()的航行()的舞姿()的皇冠()的笛声

(3)、照样子写叠词,要求用来形容落叶、雪花等事物

飘飘摇摇、、、。

(4)、请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再选其中的一句话说说这样写好在哪?

(5)、再回头读一读短文,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联想,写出落叶的各种想像到的事物有

(6)、当一片美丽的树叶落在你的面前,你会想到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也来写一段话,相信你比作者更能写,把落叶写得更精彩,想像更丰富,大胆呀!

【参考答案】

(1)zhuanxiaguanpian

(2)略

(3)欢欢喜喜、漂漂亮亮、安安稳稳

(4)有的像小鸟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旋转。

将树叶飘摇落下的样子写得更加形象,表达对于落叶之美的赞美之情。

(5)蝴蝶小鸟舞蹈演员仙桃笛声金冠

(6)略

 

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

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

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

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练习一:

橘子皮里有理气健脾、去湿化痰的作用;橘叶能消肿散结;橘核可以作为止痛药;特别是橘络能顺心活血,对胸闷、胸痛的病人有一定的疗效。

因而橘络是很好的中药。

注:

橘络指橘肉和橘瓣上的丝。

1、这段话主要向我们介绍:

2、用“”画出中心句,想一想这段话按()顺序写的。

3、你还能介绍其它水果或蔬菜的作用吗,选一种说说。

注意一定的顺序。

【参考答案】

1.橘子的功效

2.橘络是很好的中药,由外及里

3.略

练习二:

我爱落叶

  我爱春风和朝霞,也爱小草和鲜花,但我更爱落叶。

它们像彩色的风筝,常常飘到我的梦里来。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籁籁地飘到地上。

当它们还高高地挂在枝头的时候,秋雨最后一次为它们洗去了身上的细尘,夕阳轻轻地为它们抹上一层金黄的色彩。

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

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丝悲凉。

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的一生曾给人们献出了一片片绿阴,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籁籁地飘到地上。

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朝霞,把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扫到花园里,微笑地告诉我它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是啊,它们落在地上,或者被踩在脚下,踏入泥泞;或者被烧成灰烬,埋入泥土。

它们仍像离开树枝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伤。

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哦,朋友,如果你爱嫩绿的芽儿,那么,你也一定会爱这深秋的落叶!

(1)、落叶不感到悲伤是因为;不感到悲凉是因为。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包含着一个疑问,可以提示全文的内容。

读读这句话,你能提出这个疑问来吗?

3、文中有这两句话,哪一句是打比方的,在后面的()里画“√”,并想想这么写好在哪?

①它们像彩色的风筝,常常飘到我的梦里来。

()

②它们仍像离开树枝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伤。

()

4、文中多处把落叶当做人来写,歌颂了落叶的奉献精神,找出句子,用“~~~”标出来,自己也想想,我们怎样向落叶学习?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种写法叫

【参考答案】

(1)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的一生曾给人们献出了一片片绿阴,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2)在梦里梦到怎样的落叶。

(3)

(4)略

(5)首尾呼应

练习三:

粽子

  ①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②粽子的形状很特别,()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

你知道它包含着几个顶角、几道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③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

煮熟以后,剥开墨绿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各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着实好看。

④粽子的味道好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子,甜而不腻。

它()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大人小孩都爱吃。

⑤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治国主张,()国君不予采纳。

后来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

人民怀念他,崇敬他。

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老人们说,吃粽子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格和爱国精神。

是的,每逢端午节,人民怎么会忘记伟大诗人屈原呢?

(1)、认真读文章,想一想文中的()里应填上什么恰当的词,请在下面的词中选一选。

(但是、所以、既、不但、又、而且)

(2)、第③自然段写粽子的,请摘录各种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

你能用什么词能概括这些意思: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美食:

忧愤:

(4)、用“——”画出文中的打比方的句子。

(5)、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7)、你还知道在端午节,人们还会用怎样的形式去怀念、追忆屈原?

我们应该向屈原学习什么?

【参考答案】

(1)不但而且既又既又所以但是

(2)翠绿雪白鲜红墨绿深红油亮

(3)美食指可口美味的食物。

忧愤指忧郁愤恨的意思。

(4)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各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

(5)是的,每逢端午节,人民不会忘记伟大诗人屈原。

(6)吃粽子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格和爱国精神

(7)略

 

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