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434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影响

下图中,①、②间为海区,③地附近有著名的河口三角洲,①、④的附近都有重要海港和重要铁路经过或连接。

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④港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濒临海域属于我国重要内海B.输出的物资中水稻等农产品比例最高

C.其经济腹地主要为黑吉辽三省区D.该港是我国北方沿海航线的中心港口

2.关于①、②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港口为上海港B.①为陇海——兰新线的东端起点

C.②城市是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D.②位于东海沿岸

3.关于③地河口三角洲所属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名称是海河

B.中游河道九曲回肠,成为地上河

C.上游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D.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下游河水都补给河道两侧地区的地下水

【答案】

1.A

2.B

3.D

【解析】1.根据中国的经纬度,读图分析等,①②之间的海域为江苏和山东之间的黄海海域,③处为黄河三角洲;四地为河北的港口城市秦皇岛市,据此分析,秦皇岛市濒临渤海为我国的内海,该城市主要输入的为煤炭,故经济腹地为华北地区,排除B、C;我国北方航线的中心港口为上海,排除D。

2.据上题,①②分别是江苏和山东地区,排除A;②城市地处沿海,而山东省会济南在内陆,排除C;据上题,①②之间的海域为江苏和山东之间的黄海海域,排除D。

①地处于江苏北部的港口城市——连云港,为陇海线的起点。

3.据图分析,③为黄河三角洲,我国主要的湿地分布区,排除A;黄河下游由于泥沙的淤积形成地上河,故全年河水补给地下水上河,排除B;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排除D。

阿拉斯加输油管主线起自北部普拉德霍湾的G1,终止于阿拉斯加湾的不冻港G2,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石油管道。

下图为阿拉斯加输油管位置及管道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城市G2的气候特征包括

A.冬季寒冷干燥B.昼夜温差大C.夏季高温多雨D.降水季节变化小

5.该石油管道的长度最接近

A.800千米B.1200千米C.1600千米D.2200千米

6.该石油管道的铺设主要为高架的形式,其克服的主要困难为

A.地形复杂B.沼泽众多C.动物迁徙D.冻土广布

【答案】

4.D

5.B

6.D

【解析】4.城市G2位于60°N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同时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故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昼夜温差小,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故选D。

5.G1与G2相隔约10个纬度,两点大致位于同一经线上,计算可得管道长度约1200米。

故选B。

6.阿拉斯加输油管所处位置位于极圈附近,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地下有永久冻土,故石油管道的铺设采用高架形式。

故选D。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间D.山前冲积扇

8.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A.环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

C.点状分布D.网状分布

【答案】

7.D

8.A

【解析】7.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形成城镇聚落。

答案选D项。

8.交通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塔里木盆地四周水源充足,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交通线路是环状分布,答案选A项。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

A.靠近铁路B.海运便利C.海拔高D.河流多

10.据图分析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9.C

10.A

【解析】9.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形状和方向,图中的城镇多分布于河流的源头地区,该地纬度较低,河流的源头海拔较高,且该地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气候,潮湿闷热,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凉爽,适合人类的居住,答案选C项。

10.港口区位既要考虑陆域条件,又要考虑水域条件,要求刚阔水深,还要能避风,甲位于海湾,避风条件最好,故答案选A项。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2.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答案】

11.C

12.B

【解析】11.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故选C。

铁路修建铺设铁轨的成本较高,排除②;铁路运输受铁路线路的限制,灵活性差,灵活快捷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排除③。

12.锡尔河的水由于受沿途农业灌溉引水的影响,从上而下水量逐渐减少,排除C;从阿拉木图向北,随着纬度不断升高,热量减少,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降低,排除D;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天山,天山海拔较高,受西风吹来的大西洋的水汽以及北冰洋南下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山坡上有植被,山顶部有积雪。

故选B。

13.天津市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B.网络化C.大型化D.专业化

【答案】B

【解析】轻轨与地铁的连通,使城市交通形成网络,这一变化体现了轨道交通的网络化,B正确。

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墨脱之前交通不便,对外联系困难,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与外界的联系,B正确。

下图中甲、乙两市之间的M跨海大桥2008年11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2013年5月通车。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建设M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A.海洋气象B.科学技术C.环境保护D.社会经济

16.M大桥投用后,它将有利于()

①促进两市的经济联系②扩大甲市的服务范围

③带动建材工业的发展④扩大乙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15.D

16.A

【解析】15.交通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海洋气象)是基础,科学技术是保障,D正确。

16.M大桥联接甲乙两市,会促进两市的经济联系;图中甲的等级高于乙,因此大桥投用后,会扩大甲的服务范围,方便与西部地区联系,A正确。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

读我国的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工业B.园艺C.物流D.商务

18.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A.郊区城市化B.城市空心化C.逆城市化D.过度城市化

【答案】

17.D

18.A

【解析】17.从图中看,高铁以客运为主,高铁站核心区内交通便利且距城区较近,最适宜布局商务产业,D正确。

18.高铁站交通便利,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导致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A正确;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城市空心化、逆城市化都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甲区煤炭资源丰富,指出其运往上海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区工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2)方式:

铁路—海运联运。

理由:

甲区地处内陆;上海临海;运距较远;煤炭运输量大;对时间要求不高;

铁路-海运联运,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适宜远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3)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且集中在夏季,水资源总量少且时间分布不均;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适合苹果生长。

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种苹果,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山西煤炭外运,主要是通过铁路运输,北有大秦铁路,南有太焦-焦日线。

要将山西的煤炭运到上海的最经济方式是先通过大秦铁路将煤炭运到秦皇岛港,再通过海运到上海。

理由:

甲区地处内陆;上海临海;运距较远;煤炭运输量大;对时间要求不高;

铁路-海运联运,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适宜远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3)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区工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形成原因主要从气候、蒸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农业用水量大等方面进行分析。

该地区人口数量多,对水资源的利用较多;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北少南多;不合理的利用及浪费现象较严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一路一带”战略进一步刺激了西部的大开发。

图l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图2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l)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密度较东部地区明显偏低,制约新疆地区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制约青藏地区铁路线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和。

(2)日前,从M域发展阶段看,我国西部地区处于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产业活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两部地区转移,其转移的主要是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产业。

(4)分析说明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光照强、气温低的原因。

【答案】

(1)沙漠广布地形(高原山地)气候(高寒缺氧)(可对调)

(2)工业化农业(第一产业)

(3)资源劳动力(可对调)

(4)青藏地势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

【解析】

(1)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交通线路的制约。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制约了交通建设。

青藏高原区,高原山地地形和高寒气候不利于交通建设。

(2)考查区域的产业结构及变化。

M区域现阶段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处在工业化阶段。

从图中数据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大,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说明由农业转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3)考查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

我国东部地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占优势,但资源缺乏,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被迫向中西部转移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4)考查气温和光照的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温低。

稀薄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所以进入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光照强,但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所以平均气温低。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硇洲岛,位于雷州半岛东部,湛江市东南方,距离湛江市约40km,面积56kmz,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与湛江市沿海的淤泥质海滩不同的是,硇洲岛更多的是基岩海岸。

由于没有公路,车辆往来湛江市只能搭乘轮渡。

沙蚕,环节动物门,沙蚕科,外形很像蜈蚣,生活在浅滩泥沙或淤泥中,头部有锐利可伸缩的腭,性喜凉爽(28℃以下),当环境不适时会变得狂躁不安,并相互攻击,导致受伤、断肢甚至死亡。

沙蚕营养丰富,它不仅是鱼虾。

湛江市喂食的饵料生物,也可以作为优良的钓饵,很受日本及欧洲钓鱼市场的认可,又被称为“万能鱼饵”。

2010年开始,当地陆续有20多户村民养殖沙蚕出售,主要销往日本,6-9月为出口旺季,但出口市场要求沙蚕虫体良好,没有伤疤,因此沙蚕包装箱中都放有冰块。

但即便是如此,2014年夏天威力强大的“威马逊”以及后续的高温天气还是让养殖户遭受了巨大损失。

(1)分析碗溯岛沙蚕出口中不利的运输条件。

(2)分析限制硇洲岛沙蚕养殖业规模扩大的自然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硇洲岛沙蚕养殖业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6~9月气温高,沙蚕在高温下会相互攻击,所以需要低温、快速运输(航空运输),硇洲岛上没有机场,而该地到湛江机场距离远,且需要轮渡,夏秋多热带气旋,对渡轮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2)硇洲岛大部分为基岩海岸,不适合沙蚕生长:

出货旺季(6~9月)气温高,且多热带气旋活动,不利于沙蚕的保存和运输。

(3)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与旅行社合作,开展捕捉、垂钓等体验旅游,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与国内大型养殖场合作,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在湛江海岸地带开设新的养殖基地。

【解析】

(1)运输沙蚕主要依靠轮渡,且出口季节正值夏季,多热带气旋,对轮渡的安全构成威胁。

6~9月气温高,沙蚕在高温下会相互攻击,所以需要低温、快速运输(航空运输),硇洲岛上没有机场,而该地到湛江机场距离远,且需要轮渡,夏秋多热带气旋,对渡轮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2)据材料分析,硇洲岛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沙蚕生长的环境应该是沙质海岸;沙蚕出货旺季时正值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时,不利于沙蚕的保存,安全性难以保证。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交通、开展合作、开设新的养殖产地等方面分析。

与国内大型养殖场合作,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在湛江海岸地带开设新的养殖基地;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与旅行社合作,开展捕捉、垂钓等体验旅游,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

22.目前.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车程为3个多小时。

2015年10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加速(首都)至万隆(第四大城市)的高铁项目。

雅万高铁(下图所示)全长150千米,计划沿逢设置8个站点,设计时速300千米,将全部采用中国的高铁技术与装备。

计划3年建成通车。

(l)说明雅万高铁在图示I、II两条线路中选定I线路建设的理由。

(2)推测雅万高铁修建中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

(3)指出雅万高铁通车后的车程大约是分钟左右,并阐述该高铁的建设将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该线路连接更多的城市(聚落);且线路经过地区地势相对平缓。

(2)要应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火山、地震多发等挑战;要克服气候湿热,天气多变;跨越河流,野生动物侵袭等困难。

(3)30--40之间都可得分。

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方便沿线居民出行)节省通勤时间;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地域间的联系(获得建设与管理、运营的相关技术和经验等)。

【解析】

(1)交通线路的选择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从图中可知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和河流,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城市,有利于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分析。

(2)铁路线的建设对地形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高铁,地质条件也会影响通车的安全,同时还要考虑气候条件、河流等;从生物保护角度来说,要重视生物的生存环境的保护。

(3)要从高铁的优点进行分析回答,高铁大大提高通行速度,缓解了交通压力节省时间。

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发展。

23.材料一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平均海拔1200米,由北向南从7756米急剧下降到数百米。

县内自然条件优越,有“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之称,但因交通极其不便,被称为“人间绝域”。

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脱公路正式全线通车,至此,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终于摘掉了“高原孤岛”的帽子。

材料二墨脱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墨脱气候统计资料

年均温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降水量

雨季

16℃

8.4℃

22.6℃

2358mm

6~9月

(1)描述墨脱的气候特征。

(2)分析墨脱植被类型多样的原因。

(3)分析墨脱公路修建的限制因素。

【答案】

(1)气温:

温和(或冬暖夏凉),年较差小。

降水:

降水丰沛,年内分配不均匀,集中在6-9月份。

(2)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及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量丰富;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境内相对高差大,水热垂直分异明显,适宜多种生物的生存;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自然生态保存较完整。

(3)降雨集中,水灾频发;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板块构造活动频繁,山体松散、岩体破碎、边坡稳定程度低,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雪崩等灾害多发;公路修建成本高、难度大;位居西南边疆地区,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技术条件差。

【解析】

(1)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回答。

结合材料三可知,墨脱全年平均气温较高,夏季高,冬季温和。

从降水来看,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6-9月。

(2)影响植被类型的因素主要从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角度考虑。

从自然条件来看,包括气候及地形因素。

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及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量丰富;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境内相对高差大,水热垂直分异明显,适宜多种生物的生存;从人类活动来看,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自然生态保存较完整。

(3)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金、技术、市场等。

从气候来看,降雨集中在6-9月,水灾频发;从地形条件看,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来看,板块构造活动频繁,山体松散、岩体破碎、边坡稳定程度低,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雪崩等灾害多发;从资金角度看,公路修建成本高、难度大;从技术来看,位居西南边疆地区,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技术条件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