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70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87

100.00

73.53

从表2-1中可知≧50岁年龄组癌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

50岁年龄组,而构成比却相反。

构成比是各年龄组癌肿病人数占全部癌肿病人数中的比例。

其原因就在于两个年龄组的人口数不同,≧50岁年龄组的人口数不足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如果以构成比代替率比较两年龄组癌肿的患病情况就会得出错误结论。

第二节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

发病率(incidencerate)是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其计算公式为:

K=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是衡量某时某地某疾病对人群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常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探索病因及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等。

计算某病的发病率时,分母中规定的暴露人口应该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所有可能发生某病的人口数(或受威胁的人口数)。

例如计算麻疹发病率来评价麻疹疫苗的预防效果时,应以该时该地所有易感的婴幼儿人数作为分母,而不应包括已经获得免疫的婴幼儿。

因此,不同疾病的暴露人口互有不同,某些疾病是调查地区内的所有人口,也有些疾病只是调查地区的部分人口。

例如,妇女疾病的暴露人口仅限于女性。

一般情况发病率常以年为单位计算,但观察时间的长短可随需要而定,因此暴露人口数一般选用年中人口数。

年中人口数可以是标准时点即某年7月1日零时人口数,也可用上年年终人口数加本年年终人口数除以2。

婴儿疾病统计的暴露人口,不使用年中人口数,而用当年活产婴儿数。

发病率的分子是指观察期内该地新发生某病的病例数。

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发生几次同一疾病则应分别计为几个新发病例。

对于急性传染病,容易确定新病例,而对于慢性病或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次确诊的日期作为发病日期来确定新发病例。

发病率可按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地区等特征分别计算,所得称为发病专率。

不同来源发病率资料对比时,必须进行发病率的标化,以消除年龄、性别等构成差别的影响;

或者直接比较发病专率。

二、累积发病率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rate)是指一组无病的人群中,在一定的观察期内发生某病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累积发病率与发病率有所不同,其分母为研究开始时的观察人口数,反映的是无病的人群经过一定时期暴露于某种因素后发病的平均概率或危险度,因此,其取值于0~1之间,无量纲。

此比例值的大小与观察期长短成正比,故表达时需指明时间区间。

其优点是不需标化,即可直接比较,计算方便、直观性强,可用于纵向观察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动态变化,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三、发病密度

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速率。

发病密度的分母为人时数,即以观察人数乘以观察时间,时间单位可用年、月、日、小时等,最常用的是年,即用人年数作分母计算发病密度。

该指标在队列研究中常用。

四、罹患率

罹患率(attack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通常在较小范围或短时间的流行中使用。

观察时间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单位。

K=100%,1000/千

它的优点是使用比较灵活,能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率,在探讨流行或爆发因素时经常使用。

五、续发率

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是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家庭(或某集体)中第一病例称为“家庭原发病例”,此病例后,在该病最短至最长潜伏期间出现的病例称为二代病例,也称续发病例(分子),原发病例并不包括在分子和分母内。

分母为该集体中易感接触者的总人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续发率可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等。

第三节测量患病频率的指标

一、患病率

患病率(prevalencerate)亦称现患率,是指某个时期内现有某病的病例数(包括新老病例,但不包括死亡及已痊愈者)与同期人口数之比。

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不同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其中以时点患病率较为常用。

“时点”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工作中要尽可能缩短调查和检查时间,一般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宜。

超过一个月则称为期间患病率(periodprevalencerate).

患病率常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发病率,二是病程,当发病率(I)和病程(D)都相当稳定时,则患病率(P)=发病率(I)×

病程(D)。

如果是慢性病,人群中的病例不断的累积而使患病率不断增加。

例如胰岛素能延长糖尿病人的生存时间,则患病率升高。

若是急性病,由于病例迅速治愈,或很快死亡,患病率就会相对降低。

患病率对病程长的慢性病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映出人群对某一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可依据患病率来计划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使人们易于分析影响疾病转成慢性的诸因素。

也可利用患病资料,监测控制慢性病的效果。

二、感染率

感染率(infectionrate)是指调查时所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其公式如下:

感染率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用于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也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它在流行病学工作中应用广泛,其中特别是在有隐性感染的疾病调查中应用较多,如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的调查中常用该指标。

三、引入率

家庭或某集体中发生感染经常是从外界带入的。

在一定期间带病入家(或集体)的第一例占其同等身份成员的比值即为引入率(introductionrate)。

表2-2:

某区甲型肝炎引入率与年龄的关系

家庭调查人口

家庭首发病例数

引入率(%)

0—

18595

168

90.34

3—

28911

529

182.98

7—

40142

354

88.20

15—

112544

240

21.32

《流行病学》,连志浩主编,1992年。

从表中可以看出,甲型肝炎最容易由3岁左右的儿童带入家庭。

四、病残率

病残率(disabilityrate)是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即是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它常作为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

K=100%,1000/千,或10000/万…

第四节疾病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死亡率

死亡率(mortalityrateordeathrate)或粗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是用来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机会)大小的指标。

它不仅反映一个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而且为当地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某些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基本上可以代表发病率,而由于死亡率的准确性高于发病率,因此常用作此类疾病病因探索指标。

死亡率即粗死亡率(crudedeathrate)反映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所提供的信息比较笼统、粗糙,不能表明这个人群中各个构成部分的健康状况如何。

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疾病粗死亡率不能直接比较,必须进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标化调整,以排除因年龄、性别、职业等构成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二、死亡专率

死亡率可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别计算死亡专率(specificdeathrate)。

此时分母的人口数应与产生分子的人口数相对应。

死亡专率是一种常用指标,它可以反映不同地区或年代、不同性别或年龄的某病死亡率。

一些预后不良的疾病如肿瘤、心肌梗塞等,其死亡专率大体上能反映该病的发病情况。

死亡专率也可用于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三、标准化死亡率

标准化死亡率(standardmortalityrate,SMR)又称调整死亡率。

为了使两个人口学特征构成(如年龄、职业等)不同的人群死亡率放在同一基础上比较,就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标准化死亡率。

常用标准化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例如表2-3是甲、乙两镇20岁以上人群的某病死亡率。

两镇各年龄组死亡率比较接近,但总死亡率,甲镇为23.4‰,明显高于乙镇的16.0‰,这是由于乙镇人群年龄组的比例较甲镇为高所致。

故不同地区人群的粗死亡率不可直接比较。

因此对两镇死亡率按年龄结构进行标准化后,消除了两镇人口年龄构成差别的影响。

表2-3:

甲、乙两镇人群某病死亡率

年龄组

甲镇

乙镇

(岁)

死亡数

死亡率(‰)

20—

2000

10

5

5000

30

6

40—

3000

24

8

60—

200

40

100

10000

234

23.4

160

16.0

《妇幼保健流行病学》,李国光主编,1997年。

1、直接法:

如果观察人群中各年龄组死亡率(或发病率、患病率)已知。

那么就可以利用标准人口构成比来调整,求出标化率再比较。

标准人口可用两观察人群人口数之和,或另选一个较大区域的人口作为标准人口。

本例以两镇人口和为标准,根据两镇各年龄组的死亡率,计算出各镇预期死亡总人数。

结果如表2-4中的(3)和(5),再按下公式计算各镇标准化死亡率。

表2-4:

两镇人群某病死亡率标准化计算表

标准人口

甲镇+乙镇

(2)

预期死亡人数

(3)=

(1)*

(2)

(4)

(5)=

(1)*(4)

(1)

7000

35

42

6000

48

60

280

350

20000

363

452

‰=18.50‰

1000‰=22.60‰

结果表示乙镇某病的标化死亡率高于甲镇。

2、间接法:

如果在观察人群中,不知各年龄组的死亡率(或发病率),可以全国或省、市的人口为标准,以其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乘以各镇相应年龄组的人口数,计算出预期死亡总人数,结果见表2-5中的(3)和(5)。

再按下式计算各镇的标准化死亡率。

表2-5:

甲、乙两镇某病死亡率间接法调整计算表

全国某病标准死亡率(‰)

(3)=

(2)*

(1)

5.71

11.42

28.55

9.00

27.00

42.86

214.30

85.72

19.70

252.72

141.27

甲镇标准化死亡率=19.70‰

=18.24‰

乙镇标准化死亡率=19.70‰

=22.31‰

乙镇某病的标化死亡率高与甲镇,间接法和直接法得出对比结果基本一致。

标准化率除用于死亡率的比较外,还用于发病率、患病率等的比较。

标准化率的数值本身并无实际意义,只是用于内部构成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率的比较。

同一资料用不同方法标准化,所得标准化率的数值不同,但对比时的分析结论大多是一致的;

同一资料,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计算所得标准化率也不同,但对比时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标准化率之间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还应考虑差别的抽样误差问题和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四、标准化死亡比

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edmortalityratio,SMR)是指某一人群某病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

是一种替代率的方法,用于评价观察人群的死亡是否超过或小于全人群的死亡数,比较其差异,判断有无危险因子存在。

若SMR>

1,表示观察人群的死亡率超过全人群的死亡率;

若SMR<

1,表示观察人群的死亡率小于全人群的死亡率。

SMR=

=

例:

表2-6中某农场5年内死亡7320人,与全国人口死亡水平比较是高或是低?

表2-6:

某农场职工SMR计算表

农场职工人数

全人群标化死亡率(1/100万)(全死因)

农场职工预期死亡数

7989

1383

11

25—

37030

1594

59

35—

60838

2868

174

45—

68687

8212

564

55—64

55565

22953

1275

230109

2083

农场年平均死亡人数=7320/5=1464(人)

SMR=(1464/2083)×

100%=70.28%

说明农场职工死亡水平只有全国人口死亡水平的70.28%,低于全国水平。

五、标准化死亡比例比

标准化死亡比例比(standardproportionalmortalityratio,SPMR)与标准化死亡比含义一样,只是计算预期死亡人数的方式不一样。

其方便之处在于:

当缺乏研究人群年龄组人口资料时,只要有该人群的全部死亡病例和全人口该病的死因构成比的资料即可计算该病的预期死亡数。

SPMR=

=

表2-7,某煤矿工人死亡总人数为7474例,死于结核病的有540例,评价矿工死于结核病的水平是否高于一般人群?

表2-7:

某煤矿工人结核病SPMR计算表

全人口结核病死

亡占全死因的构成比

煤矿工人实际死亡人数

矿工结核病预期死亡数

矿工结核病实际死亡数

(3)

6.28

292

18.34

8.30

357

29.63

20

30—

9.01

341

30.72

22

7.78

1095

85.19

98

5.19

1784

92.59

55—

3.68

1554

57.19

112

60—64

2.77

2051

56.81

104

7474

370.47

540

=146%

结果说明煤矿工人结核病的死亡水平高于一般人群。

提示应进一步寻找死亡水平高的原因,加强对煤矿工人的防治工作。

六、病死率

病死率(fatality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它表明疾病的危害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工作质量。

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七、生存率

生存率(survivalrate)是患某种病的病人经过(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后)几年的观察,能活到n年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生存率是测量疾病严重程度和考核治疗措施效果的指标。

常用于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

八、累积死亡率

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mortalityrate)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

通常为了说明在某一年龄以前死于恶性肿瘤的累积概率的大小,有时累积死亡率可由各年龄死亡专率相加获得。

多用百分率来表示。

第五节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

一、潜在减寿年数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即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他以期望寿命为基础,计算不同年龄死亡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

强调了早死对健康的影响,定量地估计了疾病造成早死的程度。

PYLL计算是对每例死亡计算死亡年龄与期望寿命之差,再取总和。

其计算公式:

式中:

e——预期寿命(岁)

i——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

ai——剩余年龄,ai=e-(i+0.5),其意义为:

当死亡发生于某年龄(组)时,至活满e岁还剩余的年龄。

由于死亡年龄通常以上一个生日计算,所以尚应加上一个平均值0.5岁。

di——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为了避免死亡年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以便能更加合理地反映和评价疾病造成的死亡负担,198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提出应用潜在减寿年数这一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是根据死亡年龄对期望寿命有明显影响,当平均死亡年龄大时,对期望寿命影响较小;

反之,当平均死亡年龄小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则较大这一原理提出。

这一指标在考虑死亡数量的基础上,以期望寿命为基准,进一步衡量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强调了早亡对健康的损害。

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能消除死亡者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

PYLL是人群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可反映出各种死因对人群的危害程度。

此外,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时,潜在减寿年数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同时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该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理解、结果直观。

潜在减寿年数不仅可用于了解居民过去和现在的卫生健康水平,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设计,计量和估计也是必需的。

二、伤残调整寿命年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oflifelost,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livedwithdisability,YLD)两部分。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一个定量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

即是对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的综合测量。

一个人损失DALY数量的一般公式如下:

x——年龄;

a——发病年龄;

L——残疾(失能)持续时间或早死损失的时间;

D——残疾(失能)权重(0-1)

DCxe-βx——该指数函数可用于计算不同年龄的生存时间;

r——贴现率;

e-r(x-a)——连续贴现函数;

β——年龄权重函数的参数。

疾病可给人类健康带来包括早死与残疾(暂时失能与永久残疾)两方面的危害,这些危害的结果均可减少人类的健康寿命。

定量地计算某个地区每种疾病对健康寿命所造成的损失,便可以科学地指明该地区危害健康严重的疾病和主要卫生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地对发病、失能、残疾和死亡进行综合分析,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度量。

应用DALY指标可从宏观上认识疾病,了解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可用于全球或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疾病负担的分析。

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性别、年龄)、不同病种进行DALY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应用DALY还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研究不同病种,不同干预措施挽回一个DALY所需的成本,以求采用最佳干预措施来防治重点疾病,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挽回健康寿命年的效果。

虽然DALY可将疾病造成的早死和失能合并考虑来反映疾病对人群造成的负担,但由于该指标存在有主观性,如:

由于DALY选择了最高的期望寿命(日本人的)作为出生期望寿命的估计值,所以势必夸大了其他国家疾病的负担,尤其是疾病引起的早死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因此,在国家的水平上过高地估计了寿命损失年数。

其次是公式中有关权重等参数的确定均具有主观性,很难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DALY在计算时认为10个人丧失1年与1个人丧失寿命10年是相等的,这于现实生活实际不符。

此外,DALY不能对疾病给人群造成的心理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予以充分评价,这些均是其不足之处。

三、质量调整寿命年

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QALY)是一种健康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正向综合测量指标。

其基本思想是把生存时间按生存质量高低分为不同阶段,每阶段给予不同的权重(0-1间取值),从而得到质量调整寿命年。

一个QALY反映一个健康生存年,即它可反映在疾病状态下或干预后剩余(经过调整)的健康的寿命年数。

这一指标是80年代后期才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

通常认为它是一个正向的指标。

四、健康寿命年

1998年Hyder等人提出了一个试图将疾病的致死效果及致失能效果结合在一起的新的测量疾病负担的指标——健康寿命年(healthlifeyears,HeaLY)。

HeaLY=L1+L2

L1——该人群中因患某种疾病死亡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

=P×

CFR×

[E(A0)-(Af-A0)];

P——人群的总人数;

I——该人群中某种疾病每年每千人口的发病率;

CFR——该病的病死率;

Af——因该病死亡时的平均年龄;

A0——因该病发病时的平均年龄;

E(A0)——年龄为A0时的期望寿命,采用标准期望寿命;

L2——该人群中因患某种疾病失能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

CDR×

De×

Dt

CDR——患该病人群因该病失能的比例;

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