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48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18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红yīn校补jiào调羹gēngB.挚痛zhì亘古gèng谰言lán

C.震悚sǒng伛弯yǔ愧怍zuòD.自矜qín阖眼hé诧异ch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C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

A项中“殷”应读yān。

B项中“亘”应读gèn。

D项中“矜”应读j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量刑量力流量B.加强勉强倔强

C.差遣钦差参差D.纤绳拉纤纤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A项读音完全相同,都是读liàng,其他各项的读音分别为:

B:

qiáng/qiǎng/jiàng。

C:

chāi/chāi/cī。

D:

qiàn/qiàn/xiā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锋芒必露妇孺皆知默契B.家喻户晓气充斗牛斑斓

C.锲而不舍大厅广众诘问D.别无长物微不足道淡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

A:

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B:

气充斗牛——气冲斗牛。

C:

大厅广众——大庭广众。

4.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亲老实厚道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②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

“死尸!

A.忍气吞声莫名其妙B.低眉顺眼不知所云

C.低眉顺眼莫名其妙D.忍气吞声不知所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C项正确,低眉顺眼:

形容驯良、顺从。

莫名其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这两个词与句中语境相符。

5.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是的,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A.只要就B.既然就C.无论也D.如果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可以表示不同的关系,要因句意而定。

首先要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逐层分析,推断句子的层次。

这段话中表示假设关系,所以D项正确。

6.下面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心也就那么,被填得满满的。

②随便往外一掏,都是一把好颜色,绚丽得让人能在瞬间被淹没。

③花在不要命地开。

④我在一树一树的花下走。

头顶上或红或白,枝枝丫丫,都缀得满满的。

⑤桃花、梨花、海棠、紫荆……哪一朵,都开得掏心掏肺的,都开得披肝沥胆的。

烂漫哪!

A.④⑤③②①B.③⑤④①②C.②④①③⑤D.⑤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B项正确,本题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排序即可,先写看到的景色,再写自己的联想。

7.《骆驼祥子》中,“酒醒过来,他非常的后悔,苦痛。

再一想,这点钱是用女儿换来的,白白的这样赔出去,而且还喝酒打人,他觉得自己不是人。

在这种时候,他能懊睡一天,把苦恼交给了梦。

”这段文字写的是()

A.二强子B.刘四爷C.祥子D.曹先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骆驼祥子》的阅读理解。

A项正确,根据语段内容可以看出,这段文字写的是二强子。

8.《骆驼祥子》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祥子的脸上有一块不小的疤,是因为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骆驼啃了一口。

所以,人们叫他“骆驼祥子”。

B.祥子在杨宅拉包月的时候,虎妞找上门来,让祥子原本想要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的梦想破灭了。

C.当祥子发现车上坐的是刘四爷的时候,祥子把刘四爷从车上拉下来狠狠地揍了一顿。

D.虎妞死后,打算努力自强的祥子只将小福子和曹先生当成可以投奔、依靠的人。

曹先生的帮助给了祥子美好的希望,而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彻底堕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D项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

A:

祥子的脸上有一块不小的疤,是被驴啃的。

B:

祥子在杨宅拉包月的时候,这一家人异常刻薄,拼命使唤祥子,令他身心疲惫,终因一次侮辱而挺着硬骨气离开了。

C:

当祥子发现车上坐的是刘四爷的时候,祥子只是叫他下车,并没有打他。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要注意对主要故事情节的了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性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小狗旺旺地叫着②大风呼呼地吹着

B.①然后他呆在那儿②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C.①海婴从三楼下来了②在工作之前

D.①我始终想不清楚②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性的辨别和应用。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B项词性不完全相同,分别是:

连词/副词。

其他各项的词性分别是:

A:

拟声词。

C:

介词。

D:

副词。

10.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木兰诗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答案】

(1).不闻爷娘唤女声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3).万里赴戎机(4).关山度若飞(5).朔气传金柝(6).寒光照铁衣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戎,朔。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1.全诗触动作者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12.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字用得准确传神,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

【答案】1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12.“系”字运用拟人的方法,描绘出了柳条和藤蔓不忍主人离去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之情;“啼”字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刻画了惜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之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全诗触动作者情思的景物有: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1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系”字运用拟人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之情。

“啼”字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康贫者

建康①府城之东郊坛门外,尝有一人,不言姓名,于此面野水构小屋而居,才可庇身,屋中唯什器一两事②,余无他物。

日日入城去乞丐,亦不历街巷市井,但入寺逍遥游观而已。

人颇知之,巡使以白上③,上令寻迹其出处,而问其所欲。

及问之,亦无所求。

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强与之,乃转以与人,益怪之。

因逐之,使移所居,且观其所向。

乃毁屋,移于玄武湖西南内臣张谋果园,多荒秽,亦有野水,复于水际构屋居之。

时大雪数日,园人不见其出入,意其冻死。

观之,见屋已坏,曰:

“果死矣。

”遂白官司。

既发屋视之,则方熟寝于雪中,惊起,了无寒色。

乃去,不知所之。

——(《江淮异人录》宋吴淑撰)

[注释]①建康:

今南京。

②一两事:

一二件,极言家具之少。

③白上:

此指向上司汇报。

④衲衣:

经缝补的旧衣,亦为僧衣的代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才可庇身

(2)辞不受

(3)因逐之

(4)意其冻死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1)上令寻迹其出处,而问其所欲。

(2)乃去,不知所之。

15.“建康贫者”其行为怎样怪异?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

【答案】13.①遮蔽,掩护②推辞,不接受③赶走④料想,猜测

14.①上司命令寻访他出入的地方,并且询问他的要求。

②(他)于是离开,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15.不沿街乞讨,却到寺庙逍遥游览;衣服单薄,却不接受施舍;勉强接受衣服,却又转给别人;房屋倒塌,却能在雪中熟睡;在雪中熟睡惊醒,却一点没有受冻;喜欢在荒凉的水边造屋居住。

【解析】选自:

《江淮异人录》作者:

吴淑年代:

1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辞:

推辞,不接受。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出处:

出入的地方。

去:

离开。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5.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建康贫者”行为怪异的地方有:

不沿街乞讨,却到寺庙逍遥游览;衣服单薄,却不接受施舍;房屋倒塌,却能在雪中熟睡;在雪中熟睡惊醒,却一点没有受冻;喜欢在荒凉的水边造屋居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阿尔纳夫·卡普尔是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的硕士生,也是相关论文的作者。

他说,这款设备并不能读心,也不能读取一闪而过、没有意识的念头。

他说:

“这款设备读取的既不是内心的想法,也不是大声说出的话,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信息。

这种信息既是有意识的,也是私密的。

我们捕捉的就是这个。

”传媒实验室是麻省理工学院重点研究人与技术交互的实验室。

②从它现在的样子来看,这个设备原型像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白色耳机。

不过,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耳机通常会在嘴部前面设置一个麦克风,而这款设备则紧紧贴合面部和颈部,上面放有很多电极,用来捕捉自言自语时肌肉微妙运动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

设备通过蓝牙技术连接计算机,计算机与服务器通信,后者解读信号,判断佩戴者说的是什么。

③虽然现在还处于原型制作阶段,但是它对当前交互模式的颠覆令人着迷。

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就像佩戴一款能听到你无声之言的语音助手。

④研究这种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卡普尔说,目的是促进“人机紧密结合”。

人们与计算机的交互越紧密,就越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比如在解数学题或者翻译时迅速获得帮助,而不必放下手里的工作,然后去点击鼠标或者打字。

⑤毫无疑问,这种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每一款应用软件只能学会20个单词。

这套系统无法理解一个人说的所有的话——只能理解它学会的词。

卡普尔说,有意识地自言自语,但不全部大声说出来,这是一种简单的学习行为。

在培训人们使用这款设备时,首先要求学员大声读出一段话。

“读完后,我们要求他们再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

这比大声说出来更舒服。

⑥为了研制这一设备,卡普尔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人工智能工具,即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能够通过输入的数据进行学习。

研究人员训练神经网络,让它识别不同的电信号如何对应一个人对自己说的不同的词语。

(选自2018年4月9日《参考消息》)

16.第①段中说“我们捕捉的就是这个。

”请具体解释“这个”在文中的意思。

17.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8.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①毫无疑问,这种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每一款应用软件只能学会20个单词。

②为了研制这一设备,卡普尔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人工智能工具,即神经网络。

19.通读全文,给这则科技新闻拟一个标题。

【答案】16.介于“内心的想法”和“大声说出的话”之间的信息。

17.作比较。

指出设备原型外形上与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白色耳机相似,但工作原理有很大差别,这样使说明的对象重点突出,特点分明。

18.①“仍”、“只能”写出了这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它的局限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常见的”突出研究工具的可靠性、稳定性,也预示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优势。

19.麻省理工学院正在研制一款能够“听到”无声之言的设备

【解析】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这个”在文中的意思是介于“内心的想法”和“大声说出的话”之间的信息。

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指出设备原型外形上与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白色耳机相似,但工作原理有很大差别,使说明的对象重点突出,特点分明。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19.本题考查对新闻标题的拟写。

新闻标题的要求:

1.题文一致;2.一语破的;3.简洁明快;4.生动活泼。

要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

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根据要求,标题可拟写为:

麻省理工学院正在研制一款能够“听到”无声之言的设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易副官

刘若英

⑴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我不是很确定,但可能也不重要。

对我而言,他就是易副官,知不知道他的本名,并不会改变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⑵他就住在我家前院的那间小房间里,一进大门,穿过院子,进来的第一间。

什么人来来去去,进出我家,都必须经过他的窗口。

易副官很瘦,又黑,三分头,却掩不住灰白交错的发色。

他常常叼根烟坐在他那小房间的窗口,竖着耳朵等着我公公的指令。

⑶他十三岁就在湖南老家担任所谓的“家仆”。

我公公去上学,他的职务就变成书童,每天跟着公公去学堂。

黄埔军校开办,公公去从军,易也跟着去从军。

公公报效国家,易副官报效我公公。

离开黄埔后,公公去了俄国念书。

⑷公公回国,生了我爸爸,他就成了我爸爸的保姆;后来公公撤退到台湾,家里有了姑姑,当然他就是我姑姑的保姆。

一直到孙少爷孙小姐都长大了,易,摇身一变,又成了家里掌厨的,他能做出一手地道的湖南家乡菜。

从小,我便当里的菜都是他给准备的。

⑸搬来跟祖父母住时,我3岁,他68岁。

他的任务就是当我的保姆。

⑹记得第一次打羽毛球就是他陪着我。

他穿着拖鞋,没能把球打到我面前,我生气地摔球拍,过去踩他的脚。

⑺家里不准我们吃摊子上的小吃,嫌不卫生。

有天趁婆婆不在家,我就叫他在巷口把关,大剌剌地坐在摊子上吃起面线。

就是这么巧,婆婆搭着车进巷口回家了。

我才刚想说再来一碗时,一只涂着蔻丹的手已经把我拎上车了。

我回头找易,只见他追着车子跑,满头大汗。

⑻爸爸是跑远洋的船长,两三年才回来一次。

我嘴上从来不提爸爸,但是每每听说他要回来,我就会穿上我最喜欢的衣服坐在院子里,呆呆往门口望着。

⑼终于,那帅气的爸爸回来了,全家围坐在餐桌前,灯光特别温暖。

婆婆告诉他易帮我买了辆脚踏车。

瞬息间,爸爸突然翻脸,像是忽然想到要行使他做父亲的责任。

我吓坏了,使出全身的力量大哭了起来。

就在爸爸无休止大发雷霆的时候,易的声音从屋外涌现了。

他隔着纱窗大怒说:

“你小时候就多乖啊?

还不是成天跟人打架?

你就会骂,孩子你带过几天?

⑽我一直不知道易的身体不好,只记得他老咳嗽。

有天早上他送我去学校后,说去看病,就再也没回来。

婆婆带我去一个医院,说易住在里面,但不让我进去,怕传染。

那个下午,我等在外头,踢了好久的石头,很想哭。

⑾再两个月,一个暑假天,我躺在易副官那张铺着凉席的床上,光着脚丫。

糖罐子里的糖都快吃完了,他还没有回来。

就在那个下午他走了。

⑿他的桌上有一张照片,易常常望着它发呆,影中人留着长发。

我问过他,他说是故乡的媳妇。

两个人似乎没见几次面就结婚了,然后,他就来了台湾。

他说得很平静,然后转过身去把床垫翻过来给我看,藏着一沓沓扎好的十元大钞。

他说很快他就会回去,到时再让她过好日子……

⒀易在我家服务了四代人。

我不能替他说是“无怨无悔”,但牺牲奉献的概念是他教给我的。

时代耽误了他,甚至可能糟蹋了他,但也许惟有这种阴差阳错,能向我们展示极致的忠诚和美。

易出殡的那一天,我们全家带孝。

我公公带着全体老小,下跪向他磕头。

他是家仆、是书童、是副官、是管家、是保姆、是大厨,是我永远的亲人和老师。

也许我有幸,哪辈子也能当上他的保姆。

(选自《我想跟你走》,有删改)

20.⑹~⑾段写了易副官这个人物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21.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那个下午,我等在外头,踢了好久的石头,很想哭。

2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易副官是个怎样的人。

23.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⑿段在文中的作用。

24.文章结尾说:

“他是家仆、是书童……是我永远的亲人和老师。

”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20.易副官陪我打球被我欺负,易副官纵容我吃外面的小吃被外婆发现,易副官为了袒护我训斥爸爸,易副官生病去世

21.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从侧面反映出易副官病情的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易副官的担心、牵挂。

22.忠诚老实、无私奉献并深得主家尊敬的好佣人;被时代耽误,身不由己,与故乡、亲人隔离的可怜人。

23.本段补充交代易副官生前的愿望,反映其悲剧命运;面对命运的不幸,易副官仍展现出人性之美、品格之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24.表现易副官忠诚的美德;易副官对我如同亲人一样;易副官在我家服务四代人,做过许多事,忠诚勤恳,给我以深远影响(或答“牺牲奉献的概念是他教给我的”亦可);表达了作者对易副官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

20.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主要事件有:

易副官陪我打球被我欺负,易副官纵容我吃外面的小吃被外婆发现,易副官为了袒护我训斥爸爸,易副官生病去世。

2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从侧面反映出易副官病情的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易副官的担心、牵挂。

2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易副官是一个忠诚老实、无私奉献并深得主家尊敬的好佣人。

23.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思路:

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本段补充交代易副官生前的愿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24.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

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易副官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25.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路口”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

抓住细节,抒发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路口

这是个繁华的路口,各种商店林立,各种摊贩更是数不胜数。

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这边的商贩与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那边的迎宾小姐面带微笑地说着:

“欢迎光临。

9点05分30秒。

路口依旧吵杂,人群一如既往的拥挤。

大地发出有些尖锐急促的声音。

有些人没有注意到,有些人以为是工厂在工作,没有太在意。

地声渐渐变小,很快就听不见了。

不久后,大地开始微微颤抖。

有些人开始感觉不自在。

人群中有些小骚动。

大地剧烈抖动。

地震忽然降临,路口一片混乱。

人群的叫喊声,搬东西的声音,东西掉落的声音等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交响曲。

9点10分05秒。

小孩子被大人急切切地牵出路口,老人被儿女搀扶出路口,不是谁帮小商贩一起将车推出路口,顾客散落一地的蔬果被踩了也没计较,你帮我,我帮你,忙得不可开交,几个年轻人主动维持起了秩序。

不知是谁喊了声:

“快来帮忙把瓦斯搬出来!

快!

否则后果……”后面的声音被人群的吵杂声淹没了。

好几个人涌过来,七手八脚地帮忙搬瓦斯。

人群依旧混乱而又有序地涌出路口。

9点11分30秒。

大地停止颤抖。

没有什么大财物损伤,人人平安。

小孩子看着牵自己出路口的人,发现自己并不认识他们,而自己的父母正在附近焦急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陌生人对着小孩一笑,送他们到自己父母身边。

老人发现搀扶自己出路口的人自己根本没见过。

商贩发觉帮自己推车的是昨日跟自己争吵的人。

瓦斯店的老板搬完瓦斯,想感谢帮忙的人,一回头,发现帮忙的人已无影踪。

一阵风吹过,路口又吵杂起来,大家开始忙着收拾东西,清洁路口。

人群又开始涌入路口。

人们谈论着这次的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