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153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ocx

多元评价与衡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论文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桂城  桂园小学

潘光志

2005年10月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言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容及评价标准。

它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把握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评价工作中,如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这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认真把握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容,恰当地运用多种学生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保证评价资料准确性和有效性,实行多主体评价,并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这些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力求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相一致,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

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目前,现行的教育评价的评价容、标准、方法、制度等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将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评价不只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示简明、方法易行。

教育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必须科学有效,体现以事实判断为基础,追求一种公认的、一致的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机构,加强教育评价方法研究,正确认识教育评价的不足,在教育实践中切实搞好教育评价改革。

[关键词]教育评价;科学性;方法论

 

评价学生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本着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学生其它方面的评价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据此,我在教学中开始实施实现开放教学的多元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

现代教育评价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在评价过程中加强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课堂教学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

1.学生互评

学生是不可代替的评价主体之一,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课堂教学回答问题时,第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之后,我特意对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提出了要求:

首先必须对前一位同学的回答做出合理评价:

说得好就表扬肯定,不完整就补充订正。

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倾听意识,特别是当自己的意见得到同伴的赞成时,学生更是得到极大的鼓舞。

回答不完整的同学也得到了同伴的大力帮助,以往教师的“标准答案”,在学生的相互肯定,相互纠正与补充当中顺理成章的完成。

学生们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同学,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

学生互评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使评价更趋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我评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时回顾自己的表现,在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力增长等方面给自己以合理、全面的评价。

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反省意识,提高学生规划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因为作为学习的学生本身,他在评价自己对某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时,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对自己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成功、思考模式的优劣,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较教师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客观性。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并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学生自评可每单元进行—次。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在开学初期将评价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评价的项目,—方面可以激励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又便于学生装订成册,对照比较,便于管理。

附1:

学生自我评价表

班别:

学生:

学号:

第章

评价容

评价等级

综合

简要

优(A)

良(B)

中(C)

需努力(D)

等级

评语

课前准备情况是否充分

上课是否认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预习、练习、作业、数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

是否积极参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是否自信、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是否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独创性

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解析所学的知识

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生活情境中去

能否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浓厚,情感体验是否丰富

对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要否强烈

是否具备分析自己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的能力

另外,为了便于学生对自我评价的操作,也可以用数学周记的形式,让学生自我进行课后的反思,并作为他们日后的成长记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让学生对自己—个星期来在知识技能方面掌握的情况,自己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转化,以及自己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例如学习习惯,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表观出来的情感、意志等)的表现进行定性的评价。

其主要容包括:

①本周数学课所学的容是什么?

教师提出哪些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中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②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实施他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得教学目标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在实施教学目标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体验?

④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容是什么?

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

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⑤对课堂的各种练习和课后的作业是否能轻松地完成?

是模仿式还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还是自己能独立完成?

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

作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⑥回忆本周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

对教师的教学有什么疑惑等。

⑦本周所学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

3.小组评价

建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机制,制定小组评价标准,以激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各小组每周根据学生自己平时记录和了解的情况进行交流式评价。

评价的容包括课堂上小组成员参与学习的度与量、课后小组成员实践操作积极性与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等等。

在定期的评比中,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出优胜小组。

小组学生交互评价是教学中学生协作性的互动行为,通过交互评价,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进一步开放课堂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用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

这是对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补充,也使评价更加公平公正,也充分发扬民主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交互评价是一个主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灵活机动地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引导客观、公正地评价,使学生的交互评价收到满意的效果。

可由同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评价每个学生在下面几个项目的表现,再由组长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他评的结论。

隔周一次。

具体操作如下表:

 

附2:

小组互评定性考核表

被考核学生:

学号:

组长签名:

第周

项目

档次

说明

1

2

3

作业、练习是否认真

1.认真2.一般3.不认真

上课是否认真、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

1.认真2.一般3.不认真

动手实践、操作材料、制作工具模型等的能力表现

1.强2.一般3.不足

是否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1.好2.一般3.不足

是否善于与同学之间进行合做交流

1.能2.一般3.很少

总体评价(评语)

4、家长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工作,这不仅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的合作,同时也有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重新确立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二、评价容多元

开放的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容是多元的,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并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一)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道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是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例如,学生参与开放学习活动的态度,在开放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习和探究的方法、技能的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结果等等。

对孩子们课堂各方面的表现,我们从多种角度去全面评价学生。

在小组合作探讨时,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同学;在课堂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的同学,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体现出对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的关注,使学生“这点不行,那一点准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先自己确定应该马上培养的一个好习惯、好品德,或是应立即克服的一个缺点,比如:

粗心、上课精神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并确定达到或改正的时间。

然后在教师、小组、家长的共同监督下,去努力实现自己定下来的目标。

到了预订时间,先由自己做出评价,再由教师、小组、家长分别做出评价。

学生既有在动力,又有外在压力,随着一个个好习惯的养成,一个个缺点的克服,学生得到的是比知识更宝贵的终身受益的财富。

三、评价价值多元

评价价值多元是指对思维价值的多元评价。

以往课堂教学经常采用二值判断,即只在“对”与“错”上评价。

这样容易打乱学生的思维和削弱思维活动,甚至打击学生积极性。

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情况作出多元评价。

即不仅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繁”与“简”、“难”与“易”、是否有创新精神等等。

同时还要十分注意评价的“相对性”,有些解法虽然繁,但有利于启发后期思维;有的想法虽有错误,但给其他同学以警示。

只有多元评价,善于发现和肯定思维的亮点,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了七种方法:

①6+4+6+4=20厘米②6+6+4+4=20厘米③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④6×2+4×2=20厘米⑤6+4=10厘米,10+10=20厘米⑥6+4=10厘米,10×2=20厘米⑦(4+6)×2=20厘米。

此时,学生积极地对每一种方法作出了评价,被评价者有的露出了笑容,有的着急地为自己解释思路,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气氛浓厚,活跃了学生思维。

四、评价方法多元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

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

要改变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

我的具体做法是:

1、结果与过程有机结合

要“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我们采用“二次评价”或者叫“延时”评价的方法,就是说,不要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而是适当延长时间,待信息二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

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不能看到学生知道了结果就急于作肯定的评价,而要看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了探索公式的形成过程:

是操作了学具,还是画了图形;是通过独立思考的,还是参与了合作交流得出的等等,再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地投身于探索之中。

另外,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

为了便于操作,我将学生课堂评价表设计为每两周一评,每两周对学生的学习一小评。

评价表中分“纪律”“倾听”“发言”“协作”等部分,评价主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

评价表如下:

附3

周次

第一、二周

项目

自评

师评

家评

总评

纪律

倾听

发言

协作

作业

操作

小测

备注

 

 

2、关注共性更关注个性

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

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

对于优等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新,而不能满足于一般方法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

我们就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

解决问题要从多角度去思考,而不能满足于一种方法,要追求独特的创见,发展自己的潜能。

而对相对落后的学生,则要千方百计抓住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表现,都要及时加以表扬。

同时,实行“弹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规定。

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学习之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实现“不同基础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数学日记不仅是用于评价学生的数学,而且用于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方式。

因为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容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地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数学日记还有助于我们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认知的能力。

学生发展性评价并无特定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水平灵活选择,只要切实可行,且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真正帮助,那就可以大胆试行。

这样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议、家长评议结合起来,形成了学生的定性评价。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使评价容多样化,让评价做到既科学又富有情趣,乐于被学生接受。

评价应与教学同步,评价不能追求了过程而忽视了动机及其结果。

考虑到评价目标的多样性,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于有些评价指标可以量化的部分还是要采取一定的量化方法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使得评价更加精确、区分度也比较高,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判断,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方法进行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评价更好地为促进新课程改革服务。

具体来说,制定的定量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应用方面的考核。

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宜采用一些有一定思维度和区分度的问题让学生作答,真正考出学生的水平,体现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或独创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或特长,有利于教师的甄别,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的评价考核则可以在前面自评、互评、师评、反思、量化考核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可以用分数、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同时进行;使评价建立在一个更科学、更完善的体制上,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达到评价的目的。

可按如下操作的:

附4.学生数学学习阶段性综合评价表(时间以一个月为单位)

学生.学号.考核时间.

项目

评价等级权重

评价等级

自我评价

以平时评价为依据.

①80%的评价在B等(含B等)以上为A等。

②60%的评价在B等(含B等)以上为B等。

③50%的评价在B等(含B等)以上为C等。

④其它为D等。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堂反思

测验成绩

综合评价

以评价等级为依据.①80%的评价在B等(合B等)以上为A等。

②60%的评价在B等(含B等)以上为B等。

③50%的评价在B等(含B等)以上为C等。

④其它为D等。

附5.学生数学学习终结性评价考核表(时间以一个学期为单位)

学生.学号.考核时间.

项目及指标

总分

课堂表现(10%)

作业情况(10%)

自我评价(10%)

小组评价(15%)

教师评价(15%)

平时练习(10%)

期中测试(15%)

期末测试(15%)

成绩

(100)

折合分

等级

(说明.85分以上为A,75至84为B,60至74为C,60以下为D。

评语

五、实施该评价的效果及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该评价的效果

经过实践上述评价实施方案是可行的,其效果表现在.

1.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评价,学生把自己的课堂有效的学习时间反馈给教师,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及时作出评价,便于学生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评,提高了自我调控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个人自评,明确了哪些达标,哪些还学得不够,发现问题,定出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小组互评,使学生个人与其他学生的比较中,找出了差距并向高标准看齐;通过教师的评价,找出了自己与此共鸣的地方,受到鼓励,同时还找出自己与教师不一致的地方,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完善了师生的真正合力。

3.培养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评价实施后,教师指责和批评学生的机会少了,更多的是教师用委婉而又真诚的鼓励和赞赏,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4.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方式。

评价实施后,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学生更加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二)反思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评价的实施要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学生自评能否客观公正对待自己,小组互评中学生是否存在私心,教师评价中也存在着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等诸多因素。

因而,我们必须在评价前对学生、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给他们灌输新课程标准下评价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还有学生档案袋资料对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其发展轨迹有很大的作用,但保存时需要位置、防遗失。

如果能设计出相应的电脑软件将资料进行电脑管理,教师提供数据,电脑显示出学生的趋势发展图,则评价会更显科学性、简易性。

六、体会

教学和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通过及时、多次、灵活的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状态,诊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改正对学生的培养工作。

对评价进行改革,能促使教师自身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对改革有所理解,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主动寻找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在整个评价工作开展之前,教师必须对学期的评价容、方式进行布局;如何评价学生的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通过什么途径提高学生的能力,突现评价的功能与作用,否则,操作如千头万绪,不知从哪儿做起。

 

结论

通过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可信性、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效果。

也可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促进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目的、容的要求,根据三年后学生的升学需要来进行。

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以过程性的形成性评价为主,以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为辅。

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它的呈现形式以定性为主。

对形成性评价提供的信息、数据、事实要记录在案。

还有,评价量表所选定的受评项目必须是对教学有效的,是可以观察得到的,且受评项目所关注的应该是价值,最能表现价值的行为。

总之,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其作用是巨大的。

经过实践证明上述评价实施的方案是可行的、是可操作的。

而评价学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老师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 考 文 献

[1]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

[2]兼,黄翔,《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

[3]钟启泉,雁冰,《课程评价论》,教育

[4]Robert.Linn&NormanE.Gronlund,《MeasurementandAssessmentinTeaching》,中国轻工业。

[5]吕宪军,王延玲,《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载《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3期。

[6]肖远军,《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探析》,载《教学与管理》,2003年9月。

[7]小红,三福,《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载《教育》,2003年第12期。

[8]冯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载《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周先进,风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考试容和考试形式的构建》,载《学科教育》,2004年第8期。

[10]商发明,《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

以学评教》,载《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期。

[11]何兆华,《教育评估学》,人民。

[12]教育委员会,《教育法规》,华夏。

[13]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

[15]吴春梅,《课改下的教育评价》.wyjy./Article_Print.asp?

ArticleID=82

[16]佳教育评价改革:

实现创造力教育的支点.pep../200406/ca525819.htm。

[17]董奇,《教育评价改革和“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中国教育报》,.chledu./code/shownews.asp?

newsid=1930,2004-10-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