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368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docx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

1.   感遇(其七)①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

岂唯。

③荐:

进献。

[思考与练习]

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

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

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

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

及:

       荆扉:

        憩      

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    ”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

“                            (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

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

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

县令。

朱绂(音福):

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③生灵:

百姓。

[思考与练习]

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           和             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月下独酌(其一)①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②将:

和③相期:

相约。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

相亲:

    解:

   徒:

    云汉:

     

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

            、      、      ;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

          、             ;表达李白“醉态的诗句是:

“         ,         。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

           。

5.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

②燕:

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③秦:

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④罗帏:

丝织的帘帐。

[思考与练习]

⑴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望岳①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②?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

②岱宗:

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③钟:

赋予、集中。

④决:

裂开。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

造化:

      凌:

      览:

     

⑵诗用前      个诗句写所望之      用后      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⑶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

7.赠卫八处士①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

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

②参与商:

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

③间:

掺合。

④故意:

故交的情意。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

焉:

       载:

     怡然:

    执:

   乃:

     罗:

     累:

     觞:

      

⑵诗歌的开头写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

       ;悲的是        (前后都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⑶诗歌从第九句的“焉知”写起,到“            ”结,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

 

8.送别①

(唐)王维

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②饮君酒:

劝君喝酒。

③归卧:

隐居。

南山陲:

终南山边。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

何所之:

       但:

       

⑵诗中交代友人归隐原因是:

         。

⑶诗歌五、六两句是写对友人的      和自己对隐居的         ,及其对         的否定。

9.青溪①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①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

②言:

发语词,无意义。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

逐:

      趣:

       澹:

        

⑵作者在诗歌中以青溪比喻什么?

⑶诗歌中哪两句对偶最工整?

请找出来作简单分析。

10.渔家傲①

(唐)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②。

莲舟荡,时时盏里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③,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释]:

①这首语是作者用《渔家傲》词调谱写的六首采莲词之一。

词风清新可爱,富有生活气息。

②当:

代替、作为的意思。

③厮:

相。

与下文的“相”互文同义。

[思考与练习]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乐的情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11.秋登万山寄张五①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②,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②荠:

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天边树林的细小。

③重阳节:

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思考与练习]

⑴作者“登万山”俯视所见的景象是:

“       ,    ”眺望所见的景象“       ,          。

⑵诗歌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      。

用现代汉语表达意思就是:

      、         。

⑶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最大的希望是:

          。

12.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渐东上③。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①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②山光:

山上的日光。

③池月:

即池边月色。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

轩:

        恨:

       

⑵诗歌五、六两句从       、       的不同角度写夏日纳凉时的真切感受。

⑶选择一组“对偶”诗句进行赏析。

13.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②,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③,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

②际夜:

至夜。

③潭烟:

水汽。

④弥漫:

渺茫。

[思考与练习]

⑴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在曲折回环的行进中,对        、          、         (用概括的语言)等景物进行描摹,创造出一种幽美、迷蒙的境界,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⑵全诗的主旨是诗歌中的两面个字:

          

⑶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

②谢时:

辞去世俗累。

③鸾鹤:

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

与……为伍。

[思考与练习]

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

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

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15、贼退示官吏并序①

(唐)元结

癸卯岁,西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

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剑?

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②,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③。

今来典斯郡④,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⑤,引竿自刺船⑥。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①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

诗序交代了事情的历史背景。

②井税:

这里指赋税。

③戎旃:

军帐。

④典:

治理。

⑤委:

率。

⑥刺船:

撑船。

   [思考与练习]

(1)根据诗序填空:

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焚烧杀掠的“贼”是     ,被“贼”攻破的地方有      ,写这首诗歌的目的是     (此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诗共分三段。

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的     ,第七句至第   句分别写“今”的“贼”和“       ”。

(3)诗中说“使臣”“不如贼”,请用诗句说说具体的表现。

(4)诗歌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16.夕次盱眙县①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②,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

②人归句:

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③秦:

今陕西一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次:

         郭:

       

(2)作者“落帆”“停舫”的原因是:

       (用诗中的四个字回答)。

(3)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乡思客愁情感的词语是:

        、       。

(4)诗中哪些景色表现出景中寓情,情由景生的意境?

17.溪居①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②簪组:

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

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夜榜:

夜航。

⑤楚天:

永州古属楚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累:

           谪:

         

(2)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

(3)清朝沈德潜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

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      ”字隐含作者对待贬官的牢骚之意。

18渭城曲①

(唐)王 维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②。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②阳关:

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

         客舍:

         故人:

         

(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       ”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19.出塞二首(其一)①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②,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②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但使: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

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夜别友人①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

②琴瑟:

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思考与练习]

(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宴将尽、朋友即将分手的场景,其中“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心情?

(2)试分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表达效果。

21.凉州词①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②。

羌笛何须怨杨柳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

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

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

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

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思考与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2)“一片”是唐诗中经常使用的词语,通常与“孤”相连用(如“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里的“一片孤城”是“一座孤城”的意思。

请再列举一个类似的诗句。

(3)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22.闺怨①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②。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族妇女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②凝妆:

盛妆。

③悔教:

悔使。

   [思考与练习]

(1)首句的“        ”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情态。

(2)“杨柳色”为何会引起“闺中少妇”的情感?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

23.凉州词①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这是一首吟咏边塞情景的名曲。

②夜光杯:

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思考与练习]

 对这首千古名绝,评说众多,下面列举几例: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

“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蘅塘退士评曰: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两种评说罗列了三种看法(作悲伤语,作谐谑语,作旷达语),请确立你所认同的一个观点,用诗歌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②黄鹤楼:

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故人:

     辞:

     烟花:

    碧空:

    唯: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

      ;送别的时间:

     ;故人的去向:

      ;以及送别的场景:

       (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

千古丽诗。

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25.江南逢李龟年①

(唐)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②,

崔九堂前几度闻③。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①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②岐王:

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③崔九:

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

     、     、     。

(2)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26.滁州西涧①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②,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滁州:

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

在滁县城西。

②幽草:

幽谷里的小草。

   [思考与练习]

(1)作者用“     ”的诗句表达坚守节操的志向。

(2)有人说,诗歌蕴含作者感叹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

以这样的说法,那么诗歌中的哪个字是作者的自比?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7.寒食①

(唐)韩 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

     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寒食:

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②御柳: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传蜡烛:

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④五侯:

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用       、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28.春怨①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②。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入容貌衰老失去宠爱而产生怨思的宫怨诗。

②金屋:

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思考与练习]

(1)诗歌起句写时间:

黄昏——渲染凄凉气氛;二句写人物:

     ——幽闭金屋伤心落泪;三句写     ——满庭空寂,春色迟暮,衬托衰落难堪;四句写      ——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惨惨戚戚。

(2)紧扣题目“怨”的景色是:

      ,神态是:

      ,心理是:

    。

29.赠柳①

(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②,郢路更参差③。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

①赠柳:

咏柳的意思,咏而赠之。

②章台:

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称,街上多柳树,唐朝时候称之为“章台柳”。

③郢:

今湖北江陵。

[思考与练习]

(1)哪些词语写出了柳树的繁茂和轻盈?

(2)怎样理解诗句“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描绘的形象?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30.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③。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这是一首抒写边防将士乡情的诗。

②回乐烽:

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烽指城东的烽火台。

③受降城:

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思考与练习]

(1)“沙似雪”和“月如霜”写的都是怎样背景下的景色?

(2)诗歌第三句写       ,闻芦管悲声;第四句写       。

(3)《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

仔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的佳晶”这句话的。

31.江上即事

(明)郭 武

绿水桥边酒店,

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春雨,

江南江北落花。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写景,注重的是       ;后两句写景,注重的是自然的相应相称,因为有“      ”,就自然要“       ”。

(2)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00字左右的散文。

32.写意①

(明)徐 贲

看山看水独坐,

听风听雨高眠。

客去客来日日,

花开花落年年。

[注释]①写意: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通过“      ”和“     ”将人物置于山水之中、风雨之中,使主人公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的形态。

(2)诗歌第一句写“独坐”,第三句又说“客去客来”,这样前后有矛盾吗?

说说你的看法。

(3)诗歌的题目“写意”,有几层含义?

33.野步①

(宋)刘仙伦

黄犊眼中荒草②,

鹭鸶立处枯荷③。

宦海风涛舟揖④,

故山烟雨松萝⑤。

[注释]①野步:

野外散步。

②黄犊:

一种小黄牛。

③鹭鸶:

一种水鸟。

④宦海:

这里指官场。

⑤松萝:

地衣类植物。

   [思考与练习]

(1)作者在诗中自喻为什么?

这种感觉是如何得来的?

(2)“黄犊”眼中的“荒草”和“鹭鸶”站立处的“枯荷”,在诗歌中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34.和乐天《春词》①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②,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

②宜面:

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③“蜻蜓”句:

暗指头上之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朱:

         一:

         数:

       

(2)“春光”一词在诗中有何意思?

(3)诗歌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被深锁宫廷的宫女的“愁”?

35.题金陵渡

(唐)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

金陵:

        津渡:

        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