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476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2002年杭州市第三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5分,共1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不同年龄叶片中几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曲线,最能反映Fe和Mg两种元素含量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b和cB.c和bC.a和cD.d和c

 

2.下图为正常情况下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一组细胞分裂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

B.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

C.图①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D.图②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

3.下表是有关紫茉莉枝色遗传的一系列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正确推测是

接受花粉的枝条

提供花粉的枝条

种子(F1)发育成的枝条

绿色

绿色

绿色

白色

花斑

白色

绿色

白色

白色

花斑

(1)F1的枝色与母本接受何种类型的花粉无关

(2)F1的枝色完全由母本的表现型决定

(3)实验表明紫茉莉枝条绿色对白色呈显性

(4)紫茉莉枝色遗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

A.

(1)

(2)B.

(1)

(2)(3)C.

(1)

(2)(4)D.

(2)(3)

4.为了研究第Ⅰ、Ⅱ两类细菌的种间竞争关系,某同学将这两类细菌放入适宜培养液中混合培养,实验测定了混合培养液中第Ⅰ类细菌在第一代(Zt)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与第二代(Zt+1)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如图实线表示实际观察到的(Zt+1)和(Zt)的关系,虚线表示假设(Zt+1)=(Zt)时的情况。

请据图推测,混合培养数代以后第I类和第Ⅱ类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第I类与第Ⅱ类都减少

B.第I类与第Ⅱ类都增加

C.第I类增加、第Ⅱ类减少

D.第Ⅱ类增加、第I类减少

5.在连续阴雨、光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提高大棚栽培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CO2

B.白天适当提高大棚温度、晚上适当降低大棚温度

C.昼夜均适当降低大棚温度

D.昼夜均适当提高大棚温度

6.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重量总和不到人体重量的千分之一的2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都是微量元素的是

A.Na、K、Cl、S、OB.F、I、Fe、Zn、Cu

C.N、H、O、P、CD.Ge、Se、Cu、Mg、C

7.今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吨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8.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末端需插入液面下的有

(1)用NaOH溶液和FeSO4溶液制备Fe(OH)2时,吸有NaOH溶液的滴管;

(2)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3)分离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4)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5)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

A.(3)(5)B.

(2)(5)

C.

(1)

(2)(4)D.

(1)

(2)(3)(4)(5)

9.已知甲醛(

)分子中四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

B

C

D

10.“喷水溶液法”是最近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30cm~50cm处形成一个厚0.5cm的隔水层,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不正确的说法是

A.单体的结构式为CH2=CH-COORB.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D.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1.

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达到平衡时,X减少

,Y减少

,Z增加

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

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应为

A.

B.

C.

D.

12.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96g)、NH4N03(50g)、(NH4)2SO4(40g)、NaHSO4(40g)。

将Na2SO4·10H2O和其他3种盐分盛于2只塑料袋中,用时使它们混合并用手搓揉就可致冷,致冷效果能维持2h~3h。

以下关于其致冷原因的猜测肯定错误的是

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

B.较长时间致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是较慢的过程

C.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D.NH4NO3溶于结晶水中会吸收热量

13.卤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可组成多种含氧酸盐,这些盐的命名和卤素的化合价有关,如次卤酸盐(含XO-)、卤酸盐(含XO3-)、高卤酸盐(含XO4-)等,有一种盐可称为碘酸碘,则该盐的化学式为

A.I2O4B.I3O5C.I4O9D.I4O7

14.由IIIA族元素A和VIA族元素B组成的阴离子有如右图所示结构,从其结构分析,该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x为

(A)1(B)2(C)3(D)4

15.某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

将2g铝粉和3g碘粉小心混合均匀,分为质量相等的3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现将实验纪录列表如下

第一组

加入0.5g水

很快产生火花

第二组

加入1g胆矾

约需30s产生火花

第三组

加入1g无水硫酸铜

1min时仍没有产生火花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作出的推断错误的是

A.水能增大铝和碘反应的速率

B.第一组实验中铝和碘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AlI3

C.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还能观察到紫色的烟

D.第三组实验中铝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16.亚洲一号是我国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设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恒定,则亚洲一号

A.运行轨道可能是椭圆

B.沿着一与赤道成一定角度的轨道运行

C.运行的轨道半径是一定值

D.如果需要,可以固定在北京上空

17.下列陈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光的衍射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近似规律

B.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紫光照射双缝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比用红光时大

C.产生干涉的两束光线的频率必须相同

D.衍射条纹有单色和彩色两种,干涉条纹只能是单色的

18.对于地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强,甲说:

“这个压强就是地面上每平方米面积的上方整个大气柱对地面的压力,它等于地面上方的这一大气柱的重力。

”乙说:

“这个压强是地面附近那些做无规则运动的空气分子对每平方米地面的碰撞造成的。

”哪个说的对?

A.只有甲说的对B.只有乙说的对

C.甲、乙说的都对D.甲、乙说的都不对

19.某同学想用220V交流电作为小型收录机的电源,他先制作了一个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整流器,但该整流器需用6V交流电源,于是再添置了一台220V/6V变压器(如图),看到它上面只有a、b、c、d四个引出线头,又没有表明接法的说明书,

你能判断下列几种接法中正确的是:

A.a、d接220V,b、c接6V

B.a、d接6V,b、c接220V

C.a、c接220V,b,d接6V

D.a、c接6V,b,d接220V

20.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用盆口直径为0.4m的面盆盛水,要让油酸滴在水面上散成单分子油酸膜,那么油酸滴体积不能大于m3。

为了得到这样小的油滴,可以先把油酸稀释成油酸溶液,再用滴管把这种油酸溶液滴到水面上。

若测得1mL油酸溶液为120滴,那么1ml油酸至少应稀释成mL的油酸溶液。

A.10-10,几十

B.10-11,几百

C.10-13,几千

D.10-9,几万

21.晚自修时,教学楼里电灯开得越多,每盏灯的灯光就越暗,对于这种现象,部分同学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校内的输电线不够粗,电阻不够小造成的;另一些同学则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附近电厂中发电机内阻较大。

于是提出了三个检验方案:

①测出校内输电线总电阻,并与发电机内阻比较。

②每个教室电灯都亮时,测出教室里电灯两端的电压,并与学校进线处的电压相比较,相差多少③依次开亮每个教室里的电灯,并与电厂旁的路灯相比较,看看亮度变化是否一致。

你认为这三个方案中较为可行的方案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只有②③

22.如图虚线框abcd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

ab=2bc,a/b/c/d/是一正方型导线框,a/b/边与

ab平行。

若将导线框匀速地拉离磁场区域,

以W1表示沿平行于ab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

所做的功,W2表示以同样速率沿平行于bc的方

向拉出过程中所做的功,则

A.W1=W2B.W1=2W2

C.2W1=W2D.4W1=W2

23.如图所示,用两根同样长的细绳把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悬挂在一点。

A球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A球所带的电荷量大于B球所带的电荷量。

两球静止时,悬线与竖直线的偏角分别为α和β,则

A.α>β

B.α<β

C.α=β

D.无法确定

 

24.当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

如果入射光的频率不变而强度减弱,则

A.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B.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变小

D.从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光电子开始逸出所经的时间将延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S32Cu64Na23O16Zn65

25.(26分)阅读下列二则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尼尔比较了不同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发现它们有共同之处。

例如:

绿色植物:

CO2+2H2O(CH2O)+O2+H2O

紫硫细菌:

CO2+2H2S(CH2O)+2S+H2O

氢细菌:

CO2+2H2(CH2O)+H2O

1937年,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在没有CO2存在的条件下给分离的叶绿体照光,结果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这一过程被称为希尔反应。

此后人们才认识到光合作用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光照条件下水的分解和02的释放,后一阶段是不需要光的CO2还原和有机物形成。

40年代初,有人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结果发现若供给植物H2180和C02,结果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为18O2;如果供给植物H20和C1802,则植物产生的氧为02。

50年代,卡尔文用14C02饲养小球藻,观察14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和去向,结果发现在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出现了含14C的三碳化合物,接着又出现了含14C的葡萄糖。

1从以上材料中找出能够支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水”这一结论的证据

▲(至少写出2条证据)。

2将上述材料中三个光合作用反应式合并成一个通式▲

③试根据卡尔文实验的结果推测C0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转变途径▲;上述研究过程中▲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2)材料二: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绵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

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用紫外线等手段破坏患有瘙痒症(羊的类疯牛病)羊的脑组织中的核酸后,再将抽提物注射到健康脑中,仍见有感染能力。

于是她提出假设:

羊瘙痒症的感染因子可能不含核酸。

不久,一位美国人研究证实这种感染因子确实不含核酸而只是蛋白质,称之为朊病毒,以区别于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含核酸的病原体。

在目前的人类疾病中,朊病毒病是唯一既有传染性又有遗传性的疾病。

朊病毒的致病蛋白(PrPSC)是正常细胞蛋白(PrPC)的一种构象变化。

研究发现,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结合,会诱导正常的PrPC转变为病变的PrPSC,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最后使正常的PrPC全部转变成病变的PrPSC。

另外还发现,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空间构象不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①导致羊类疯牛病的病原体是▲。

  ②“羊瘙痒症”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朊病毒感染了羊的哪一器官?

  ③朊病毒与其它病毒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显著区别?

▲。

④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的性质是由组成它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

那么,上述材料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说明理由▲。

⑤朊病毒的发现,对“中心法则”的内容有何补充?

▲。

26.(33分)微生物对人类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现在生物工程学家己能利用微生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在铜矿石中提取铜便是一例。

铜矿石中,铜往往与其他元素(特别是硫)结合在一起。

有些铜矿中铜的含量很低,以致于冶炼过程十分困难,冶炼成本很高。

在此,细菌能帮助我们,某些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来氧化硫化亚铜矿石,将不溶性的硫化亚铜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铜,同时,这些细菌还利用氧化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量将CO2等无机物合成C6H12O6。

因这些细菌能侵蚀铜矿石,所以被称为“吃岩石的细菌”(利用细菌提取铜的生产过程如下图)。

 

在矿石堆里已经有细菌存在,喷洒稀硫酸后,通过细菌的作用使硫化亚铜矿石被氧化成为硫酸铜,低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流到矿石堆的底部,然后,再从这种溶液中提取金属铜。

水则可以循环利用,再回到矿石堆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这种“吃岩石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它们与绿色植物相比较,同化作用过程中所需能量的最初来源有何不同?

▲。

(2)以生态学的观点看,该种细菌能否称为“分解者”?

▲,为什么?

▲。

(3)举出由硫酸铜制得金属铜的两种方法▲。

(用文字叙述)

(4)在细菌作用下硫化亚铜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5)普通生产铜的方法其中一步是在空气中煅烧硫化亚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并得副产品亚硫酸钠,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煅烧硫化亚铜时产生的气体。

请计算煅烧1t含硫化亚铜8%的矿石时,用1m30.8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得到亚硫酸钠多少t?

(列式计算)

27.(23分)已知:

(1)有机物可归属于酯类,但该种酯一般不能由相应的羧酸直接制得。

 

(2)有机物A的结构为,有机物B的结构为。

 

(3)有机物C既属羧酸酯又属硝酸酯且和有机物B互为同分异构体。

(4)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R-X+NaOH——→ROH+NaX,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有机物A和B是否为同系物?

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

(2)写出有机物C的一种可能结构简式▲。

(3)在和浓硫酸一起加热的条件下,有机物A和B发生化学反应,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

(4)相同物质的量有机物A和有机物B分别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加热,充分反应后,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5)将有机物A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再和碱石灰共热,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28.(18分)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试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状态时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参考下表中A点例示描述B点的变动过程。

A点的变动

B点的变动

①升高温度

向右平移

②降低温度

沿曲线下移

③蒸发溶剂

不动

④稀释溶液

垂直下移

(3)将该溶液从状态A改变为B有多种途径。

试设计并简述一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并不需称量(或量取)的实验途径:

▲。

29.(20分)如图是三条平行的橡皮绳,在左端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振动,MN是距起点相同距离的一条界线,经一定时间后出现图示情况,从图中,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要求至少说四条结论)

例:

A、B两列波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C的波速要小。

30.(25分)右图中甲表示学生用可调内阻原电池示意图,图中乙表示该电池剖面图及实验时外电路,其中A为锌板,B为铜板,C、D为石墨电极,原电池内盛稀H2SO4,试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在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中,电压表V的正、负接线柱分别与装置图乙中哪一英文字母标号接线柱相连

A.C接线柱和D接线柱B.D接线柱和B接线柱

C.A接线柱和B接线柱D.B接线柱和A接线柱

(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右滑动时,其他条件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和电压表V'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

A.增大、减小B.减小、增大C.增大、增大D.减小、减小

(3)若用打气装置往电池内打气,其他条件不变时,电压表V的示数和电压表V'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增大、增大B.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D.增大、减小

(4)向电池内打气可以改变电池的内阻,其原因是打入气体后,改变了电解质溶液这种导体的D

A.长度LB.离子浓度C.电阻率ρD.截面积S

(5)某学生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通电时间为20min,通电电流的平均值为0.32A,在这次实验中被消耗的锌质量为(一个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

A.0.26gB.0.13gC.2.17gD.0.065g

31.(35分)在原子核反应堆里,用石墨作减速剂,铀核裂变所产生的快中子通过碳核不断碰撞而被减速。

假设中子与碳核的碰撞没有能量损失,并且碰撞前碳核是静止的,碰撞后中子与碳核的速度都与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沿同一直线。

已知碳核的质量近似为中子质量的12倍,中子原来的能量为E0。

求:

(1)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变为多少?

(2)若E0=1.75Mev,问经过多少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才能减少到0.025ev。

(写出数字计算式,不必计算出最后结果)。

(3)若

的平均结合能为7.6Mev,它裂变后生成的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的平均结合能均为8.5Mev,则一个

原子核发生裂变时可能释放的能量是多少?

 

杭州市2002年高考科目教学质量第三次检测

理科综合答题卷

题号

Ⅰ卷

25

26

27

28

29

30

31

总分

得分

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5分,共1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5.(26分)

(1)①

③。

(2)①②

 ④

26.(33分)

(1),

(2),

(3)

(4)

(5)

(6)列式计算

 

27.(23分)

(1)

(2)(3)

(4):

(5)

28.(18分)

(1)

(2)①②

③④

(3)

 

29.(20分)

30.(25分)

(1)

(2)(3)(4)

(5)

31.(35分)

(1)

(2)

(3)

杭州市2002年高考科目教学质量第三次检测

理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5分,共1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D

C

B

A

C

D

B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D

C

C

C

B

B

B

B

B

A

25.(26分)

(1)①a、不同生物光合作用有共同之处均能由H2A生成A

b、希尔实验,发现给离体叶绿体照光,在没有CO2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氧气

c、40年代初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放出的氧气中的氧总与H2O中的氧原子质量一致(答对一条给2分、答对二条以上给4分)

②H2O+2H2A(CH2O)+2A+H2O(2分)

③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2分);同位素示踪(2分);

(2)

①朊病毒(3分)②脑(3分)③不含核酸(或只有蛋白质)(3分)

④不支持。

(1分);材料告诉我们,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3分)

⑤蛋白质也可能会自我增殖。

(或用表达式表示:

(3分)

26.(33分)

(1)(化能)自养需氧型(3分);前者来自体外物质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后者来自光能。

(3分)

(2)不能(1分),因该细菌能将无机物直接合成有机物,而分解者是异养型的。

(2分)

(3)电解硫酸铜溶液(3分);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3分)。

细菌

(4)

2Cu2S+5O2+4H+======4Cu2++2SO42-+2H2O(5分)

煅烧

(5)

Cu2S+2O2======2CuO+SO2(5分)

(6)SO2+2NaOH===Na2SO3+H2O(1分)SO2+Na2SO3+H2O===2NaHSO3(1分)

n(SO2)=n(Cu2S)=

(1分)n(NaOH)=1m3·103L·m-3·0.8mol·L-1=800mol(1分)

方法一:

设生成Na2SO3xmol,NaHSO3ymol

2x+y==800x=300

x+y==500(2分)y=200(1分)

m(Na2SO3)=300mol×126g·mol-1=37800g=0.378t(1分)

答:

能得到亚硫酸钠0.378t。

方法二:

SO2+2NaOH===Na2SO3+H2O

12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