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499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docx

道路工程设计方法

一 选线

选线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选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

路的造价及今后使用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也是一个

综合判断选择的过程,既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的变化,又要均衡

路线本身平,纵,横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制约.自然条件对路线的

影响因素也很多,主要考虑: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所以在平

面图上选择线路都要考虑上述的条件,因为是沿溪线,路线伴随

着一条季节性流水的河流,也要把这条因素考虑进去.选择好的

路线以确保公路的安全和自然环境良好,因此采用比选的原则进

行路线的选择.

此路段是沿溪线和越岭线,其主要特点是由于沿溪线沿河流

布线,平纵线形较好,在河边一般都有台地可以利用,加之河床的

纵坡一般比路线的纵坡小,所以路线的平纵线形均能满足设计要

求,平面受纵面的制约较小,沿溪线海拔低,气候条件较好,对施

工,养护,营运有利,而且沿溪线傍山临河,砂石等原材料比较丰

富,施工用水容易解决.在路线布线时,要结合地形克服不利影响,发

挥沿溪线的优势,使公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二.定线

公路定线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和条件在纸上定线.步骤如下:

1. 拟定线路走向在 1:

5000 的地形图上,根据路线的起终

点和中间控制点,仔细分析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及地物

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及有利于回头展

线的地点等,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向,完成路线的总体

布局.

2. 放坡试线要考虑坡度,坡长及点的布控进行多次的试定

比较,最终选择出一条合适的路线.

三.平面设计

交点号

(JD)

交点桩号

偏角(α )

半径

(R)

切线长

(T)

曲线长

(L)

外距

(E)

1

K0+425

200

183.7

335.32

38.16

2

K1+166.62

600

260.78

491.99

54.22

3

K1+852.8

600

84.32

167.55

5.90

4

K2+661.03

110

105.24

189.35

25.68

5

K2+880.14

80

135.63

208.79

52.02

6

K3+388.3

320

456.86

614.26

237.79

因为地形比较平缓,所以只设有圆曲线进行设计.根据<<规范>>

规定选择半径.

 

 

平曲线要素表

四.纵断面设计

路线选定以后,量出平面图中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桩号

及高程,绘制纵断面图,点绘地面线,进行纵坡设计.

五.横断面设计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 40km/h,路肩宽度为 0.75m,路面宽度为

7.5m,则路基宽度为 9.0m.

六.路面设计 (后有附书)

七.路基设计 (后有附书)

八.涵洞设计 (后有附书)

九.技术标准

按照规范要求(书中规范)来设计路线,采用技术标准如下:

①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②计算行车速度:

40 公里/小时

③路基宽度:

路基宽 9.0 米

④路面宽度:

路面宽度 2*3.75 米

材料名称

沥青针入度

抗压模量 E1(MPa)

劈裂强度

15℃(MPa

20℃

15℃

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

凝土

≤90

1200~1600

1800~

2200

1.2~1.6

设计车速

(km/h)

凸形竖曲线半径/m

凹形竖曲线半径/m

竖曲线最小长度/m

一般值

极限值

一般值

极限值

40

700

450

700

450

35

计算行车速度/(km*h-

1)

凸形竖曲线半径/m

凹形竖曲线半径/m

40

3000

2000

从视觉观点所需的竖曲线最小半径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

十.路线

孙李沟至西岔路线全长 4535 米,起讫桩号为 K0+00 至终点桩

号 K4+535.00。

按照最小坡长为 120 米为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公路用地范围内排水沟外 5 米,按挖方段是上方山坡汇水情

况设有截水沟。

十一.参考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 <<

公路设计>> <<道堪毕业设计指导书>> <<路基路面>> <<桥梁工

程>> <<结构力学>> <<结构设计原理>> <<工程测量>>

十二规范附表

公路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

 

 

材料名称

配合比或规格要求

抗压模量

E(MPa)

劈裂强度

(MPa)

备注

二灰砂砾

7:

13:

80

1300~1700

0.6~0.8

二灰水泥

8:

17:

75

1300~1700

0.5~0.8

水泥砂砾

5%~6%

1300~1700

0.4~0.6

水泥碎石

5%~6%

1300~1700

0.4~0.6

石灰水泥粉煤灰砂砾

6:

3:

16:

75

1200~1600

0.4~0.6

石灰水泥碎石

5:

3:

92

1000~1400

0.35~0.5

石灰土碎石

粒料占 60%以上

700~1100

0.3~0.4

碎石灰土

粒料占 40%~50%

600~900

0.25~0.35

水泥石灰砂砾土

4:

3:

25:

68

800~1200

0.3~0.4

二灰土

10:

30:

60

600~900

0.2~0.3

石灰土

8%~12%

400~700

0.2~0.25

石灰土

4%~7%

200~350

——

处理路基时用

级配碎石

符合级配要求

300~350

250~300

200~250

——

作上基层用

作基层用

作底层用

填隙碎石

填隙密实

200~280

——

作底层用

SMA

≤90

1200~1600

1200~

1500

1.4~1.9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

凝土

≤90

1000~1400

1600~

2000

0.8~1.2

中粒式开级配沥青混

凝土

≤90

800~1200

1200~

1600

0.6~1.0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

凝土

≤90

800~1200

1200~

1600

0.6~1.0

沥青碎石混合料

——

600~800

——

——

沥青贯入式

——

400~600

400~600

——

基层材料设计参数

桩号

距切点距离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高

坡度角:

ω=i2-i1=-1.6%-0.3%=-0.019

半 径:

R=8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8000*0.019=152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52/2=76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76 /2*8000=0.36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2+200-T=K2+124

标高:

339.6-T*i1=339.4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2+200+T= K2+276

标高:

339.6-T*i2=338.4

中桩标高:

339.6-E=339.2

(m)

(m)

2

y=x /2r(m

(m)

K2+124

0

339.4

0

339.4

K2+174

50

339.5

0.2

339.3

K2+200

76

339.6

0.4

339.2

K2+226

50

339.2

0.2

339

K2+276

0

338.4

0

338.4

桩号

距切点距离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高程

坡度角:

ω=i2-i1=-2%-2.3%=-4.3%

半 径:

R=4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4000*0.043=172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72/2=86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86 /2*4000=0.92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桩号      K0+340

起点标高:

360+T*i1=361.9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0 +425+T=K0+511

360+T*i2=361.7

中桩标高:

360-E=360.9

(m)

(m)

2

y=x /2r(m

(m)

K0+339

0

361.9

0

361.9

K0+389

50

360.8

0.3

361.3

K0+425

86

360

0.92

360.9

K0+461

50

360.7

0.3

361

K0+511

0

361.7

0

361.7

未筛分碎石天然砂砾

具有一定级配

符合规范要求

180~220

150~200

——

作底层用

中.粗砂

80~100

——

作垫层用

K0+425 竖曲线计算表

桩号

距切点距离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高

坡度角:

ω=i2-i1=-4%-2%=-0.06

半 径:

R=2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2000*0.06=120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20/2=60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60 /2*2000=0.9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0+650-T=K0+590

标高:

364.8-T*i1=363.6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0 +650+T=K0+710

标高:

364.8-T*i2=362.4

中桩标高:

364.8-E=363.8

(m)

(m)

2

y=x /2r(m

(m)

K0+590

0

363.6

0

363.6

K0+640

50

364.6

0.6

364

K0+650

60

364.8

0.9

363.9

K0+660

50

364.4

0.6

363.8

K0+710

0

362.4

0

362.4

桩号

距切点距离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高

坡度角:

ω=i2-i1=-4%-0.3%=0.043

半 径:

R=2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2000*0.043=86m

竖曲线切线长:

T=L/2=86/2=43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43 /2*2000=0.46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1+350-T=K1+307

标高:

336.8+T*i1=338.6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1+350+T=K1+393

标高:

336.8+T*i2=336.9

中桩标高:

336.8+E=337.3

(m)

(m)

2

y=x /2r(m

(m)

K1+307

0

338.6

0

338.6

K1+350

43

336.8

0.46

337.3

K1+393

0

336.9

0

336.9

K0+650 竖曲线计算表

K2+200 竖曲线计算表

 

K1+350 竖曲线计算表

 

桩号

距切点距离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高

坡度角:

 ω=i2-i1=3.7%-(-1.6%)

=0.053

半 径:

R=3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3000*0.053=159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59/2=79.5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79.5 /2*3000=1.06 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2+650-T=K2+570

标高:

332.6+T*i1= 333.9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2+650+T=K2+730

标高:

332.6+T*i2=335.6

中桩标高:

332.6+E=333.7

(m)

(m)

2

y=x /2r(m

(m)

K2+570

0

333.9

0

333.9

K2+620

50

333.1

0.4

333.5

K2+650

80

332.6

1.06

333.7

K2+680

50

333.8

0.4

334.2

K2+730

0

335.6

0

335.6

桩号

距切点距离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高

坡度角:

ω=i2-i1=-3.6%-3.7%=-0.073

半 径:

R=2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2000*|-0.073|=146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46/2=73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73 /2*2000=1.33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3+50-T=K2+977

标高:

347.5-T*i1=344.7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3+50+T=K3+123

标高:

347.5-T*i2=344.8

中桩标高:

347.5-E=346.2

(m)

(m)

2

y=x /2r(m)

(m)

K2+977

0

344.7

0

344.7

K3+27

50

346.6

0.6

346

K3+50

73

347.5

1.3

346.2

K3+73

50

346.6

0.6

346

K3+123

0

344.8

0

344.8

K2+650 竖曲线计算表

K3+50 竖曲线计算表

 

 

桩号

距切点距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

坡度角:

ω=i2-i1=-3.1%-3.6%=-

0.067

半 径:

R=2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2000*0.067=134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34/2=67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67 /2*2000=1.16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3+250-T=K3+182

标高:

340.2+T*i1=342.7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3+250+T=K3+318

标高:

340.2+T*i2=342.4

中桩标高:

340.2+E=341.4

(m)

(m)

2

y=x /2r(

m)

(m)

K3+183

0

342.7

0

342.7

K3+233

50

340.9

0.6

341.5

K3+250

67

340.2

1.16

341.4

K3+267

50

340.9

0.6

341.5

K3+317

0

342.4

0

342.4

桩号

距切点距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

坡度角:

ω=i2-i1=-2.9%-3.1%=-0.06

半 径:

R=2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2000*|0.06|=120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20/2=60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60 /2*2000=0.9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3+410-T=K3+350

标高:

345.2-T*i1=343.3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3+410+T=K3+470

标高:

(m)

(m)

2

y=x /2r(

m)

(m)

K3+350

0

343.30

0

343.3

K3+400

50

344.8

0.6

344.2

K3+410

60

345.2

0.9

344.3

K3+420

50

345

0.6

344.4

 

K3+250 竖曲线计算表

 

 

K3+410 竖曲线计算表

345.2-T*i2=343.5

中桩标高:

345.2-E=344.3

桩号

距切点

距离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

坡度角:

ω=i2-i1=-5.7%-3.8%=-0.095

半 径:

R=3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3000*|-0.095|=285m

竖曲线切线长:

T=L/2=285/2=142.5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142.5 /2*3000=3.38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3+950-T=K3+807

标高:

356.3-T*i1=348

终点桩号及标高:

终点        K3+950+T=K4+93

标高:

356.3-T*i2=350.8

中桩标高:

356.3-E=352.9

(m)

(m)

2

y=x /2r(

m)

(m)

K3+807

0

348

0

348

K3+857

50

350.9

0.4

350.5

K3+902

95

353.4

1.5

351.9

K3+950

143

356.3

3.38

352.9

K3+998

95

354.3

1.5

352.8

桩号

距切点距

切线标高

纵距

竖曲线标

坡度角:

ω=i2-i1=5.7%-(-

2.9%)=0.086

半 径:

R=2000m

竖曲线长度:

L=R*|ω|=2000*0.086=172m

竖曲线切线长:

T=L/2=172/2=86m

竖曲线外距:

2                   2

E=T /2R=86 /2*2000=1.85m

起点桩号及标高:

起点      K3+640-T=K3+554

标高:

(m)

(m)

2

y=x /2r(

m)

(m)

K3+554

0

341.1

0

341.1

K3+604

50

339.7

0.6

340.3

K3+640

86

338.6

1.85

340.5

K3+950 竖曲线计算表

K3+640 竖曲线计算表

K3+4700343.50343.5

 

 

 

K3+676

50

340.6

0.6

341.2

终点        K3+640+T=K3+726

标高:

338.6+T*i2=343.4

中桩标高:

338.6+E=340.5

K3+726

0

343.4

0

343.4

 

路 面 设 计

一概述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 40km/h,路肩宽度为 0.75m,路面宽度

为 7.5m,则路基宽度为 9.0m.路堤边坡坡度为 1:

1.5,路堑边

坡坡度为 1:

1.

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

由于本地区属于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II2a),得知:

H1=3.4-3.8;H2=2.6-3.0;H3=1.9-2.2.

K0+600 为沿溪段,地下水位线为 2.2m.路基的平均填土高度为 0

.79m,则 H=0.79-0.6+2.2=2.39. 所以 H3

为潮湿.K0+600-K4+115 为越岭线,地下水位为 3.2m。

路基的填

土高度为 1.22m,则 H=1.22-0.6+3.2=3.82m,所以 H> H1 则路基

干湿类型为干燥。

二路面设计计算:

车 型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交通量(次

黄河 JN150

49.00

101.60

1

双轮组

800

解放 CA10B

20.25

60.90

1

双轮组

1200

日野 KB111

47.55

100.00

1

双轮组

400

东风 EQ155

26.50

56.70

2

双轮组

1000

/d)

 

此段公路为双向双车道的三级公路.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

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 4%.此段公路位于自然区划 II2a,粉性土,

沿溪线地下水位高度为 2.2m.

 

沿溪线平均填高为 0.79m,越岭线的平均填土高度为 1.22m,平均

最大冻深为 1.4m.试进行该路面结构设计.

1. 轴载计算

根据交通量和经济的因素,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

成如下表:

预测交通组成

路面结构设计以双轮单轴 BZZ-100 为标准轴载,分两种情况计算

累计当量轴次: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计算结果

如下表:

 

车    型

Pi(KN)

'

C1

C'2

ni(次/

d)

'     '                       8

C1C2ni (Pi/P) (次/

d)

黄河

JN150

101.60

1

1

800

908.30

解 CA10B

60.90

1

1

1200

22.70

日 KB111

100.00

1

1

400

400.00

东 EQ155

56.70

3

1

1000

32.10

k

'                      '      '                              8

N= ∑ C1C2ni (Pi / P)

i=1

1363.10

注:

轴载小于 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由规范可知:

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10 年,车道系数为

0.5.因此累计当量轴次为:

Ne=[(1+r)t-1]

N1η 365/r=2399709(次).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时,计算结果如下表:

注:

轴载小于 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由规范可知:

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10 年,车道系数为

0.5.因此累计当量轴次为:

Ne=[(1+r)t-1]

N1η /r=2986708(次).

2.确定路基回弹模量值 E0

结构层名称

抗压模

(20℃)

抗压模

(15℃)

劈裂强

δ (MPa)

厚度

(cm)

1

沥青贯入式

500

500

___

3

2

石灰土 8% (粒料占 60%以

上)

400

400

0.2

?

3

级配碎石

300

300

___

15

4

天然砂砾

200

200

___

30

自然区划 II2a,粉性土,沿溪线路槽距地下水位的高度 H=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