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97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docx

提高题专题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

“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

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

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宋)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

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大历五年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

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

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

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

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

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

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①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

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

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

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7.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释】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①

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永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鷓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释】①成化八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

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湘江岸边。

②僧:

此指僧寺。

③鹧鸪:

鸟名。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C.颔联描写山中所见岳麓寺及其周围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构成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酬周参军

吴均

日幕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适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①,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②。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①湘帘:

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

②鸳瓦:

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

唐白居易《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

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

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

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2)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

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元   日 陈与义①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

②屠苏:

屠苏酒。

③刳(kū)心:

道教语,谓摒弃杂念。

④独沾衣:

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

“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鹧鸪天·博山寺作①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②,岂其御③,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④,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①该词作于作者40来岁遭谗落职之时。

②语出《世记新话·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

③语出杨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附权贵之意。

④语出《丐论》:

“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词的一项是(  )。

A.激情昂扬

B.平淡闲逸

C.激愤深沉

D.幽默风趣

(2)本词富于议论,也借助精选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全词四句中哪一句最能体观这一特点,请结合具体意象赏析。

(3)词这种体裁,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词却另辟蹊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

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1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

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

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

伤心和靖先生墓。

【注】和靖先生:

北宋林逋。

他曾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

其墓在孤山东麓。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诗第一、二句描绘西湖一天之景:

早晨天色朦胧,晨曦染红群山;傍晚阵雨飘至。

B.张可久的小令中,“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题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绘梅花特征。

D.张曲尾句的“伤心”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2)两首诗歌所描写的西湖之景的特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

[唐]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

【注】①楚囚:

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

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

《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

请作比较赏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

[清]王国维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夜潮

(清)吴锡麟

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注】钱江潮为自然奇观,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记之。

此诗为夜间观潮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观潮的时间、地点。

楼髙方能极目,江宽才有大潮到来的壮阔恢弘。

首联平平而起为后文做好铺垫。

B.颔联,“如山涌到雪千盘”,正面写大潮初来时的形象,潮水如山,如盘中之雪,化动为静,有声有色。

C.颈联,“鱼龙”状潮之形,“卷地”现潮之力,“星斗摇天”写出大潮的声威。

D.此诗“待”写出对大潮的期盼,“忽”表现了潮来时的惊喜,额联表现了观潮人心怀壮阔,景中有情。

(2)此诗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隔岸忽沉灯数点”句。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哭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释】①刘司户蕡:

唐宝历二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

因宦官证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借路人之口写刘蕡一心为国却遭贬谪,委实冤枉,比直说更有力。

B.诗人运用贾谊和孙弘之典,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对刘蕡不被重用的惋惜。

C.刘蕡客死异乡,沉冤难诉;诗人异常悲伤,隔江频回首,对空惟抚膺。

D.诗歌前四句记叙,写刘蕡含冤而死;后四句抒情,表现诗人痛哭情状。

(2)纪昀评本诗“结法甚好”,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以“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为例分析这首诗歌的扣题艺术。

(2)在《琵琶行》中,他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作了铺排的描写,而在这首绝句中,则用简洁的笔法作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暗示。

请结合本诗分析。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思

陆游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注】①端的:

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问君端的更何求?

”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注】①杜:

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

船夫。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明快飘逸

B.婉约含蓄

C.质朴刚劲

D.清淡自然

(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

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

逃难在外,暂得停歇。

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

上句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气氛,引出下文诗人所感。

C.颈联写作者以酒浇愁,听浪思归,诗意承上一联而来,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其中“浪卷”扣诗题中的“野泊”。

D.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并以此作为对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2)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

(1)D

(2)兴王。

说二位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