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145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新版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的含量,实验后发现所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正确的是()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为蜡烛再重做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全

D.反应后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2.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可行的是

A.用熟石灰、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

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D.胃酸过多的病人要多喝碳酸饮料

3.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酒精挥发

C.木炭燃烧

D.矿石粉碎

5.a、b可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小辰做了两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总质量都是9g,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g

反应前b的质量/g

反应后c的质量/g

实验

(1)

7

2

6

实验

(2)

m

n

9

A.实验

(1)中a物质消耗的质量为7g

B.m和n的质量比为2:

1

C.实验

(1)不遵守质量宁恒定律

D.c物质可能是单质

6.2018世界地球日主题“引领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B.推广共享单车绿色出行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测定溶液的pH值

C.

过滤

D.

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验纯氢气

C.

滴加液体

D.

O2验满

9.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0.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心火灾

B.

当心爆炸

C.

禁止放易燃物

D.

禁止烟火

1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31个原子构成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C.由四种元素组成

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7

12.如图是一些物质的近似pH.下列关于这些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汁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B.稀释厨房清洁剂可使其碱性增强

C.酸雨的酸性弱于苹果汁

D.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弱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KCl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4.化学行业中把材料分为: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

C.制造保险丝﹣﹣硬度大

D.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二、填空题

15.汽车车身是由钢板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件和大型覆盖件组成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表面喷漆,可以防止汽车锈蚀,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喷漆前需将铁制品短时间放入稀盐酸中除锈,可观察到_____,除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

(2)t2℃时,将30g的a物质加到50g的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_____;

(3)将t1℃的a、b、c三种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分别为_____;

(4)若要除去a中含有的少量b,可采用的方法为_____。

17.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②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香兰素由____3种元素组成。

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变化。

③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

18.二氧化碳是空气的重要组成成分。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________。

(2)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小明同学将一根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瓶壁附着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由此实验给大家提出的消防安全建议是__________。

19.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Ⅰ中的反应物为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上述循环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C由导管、________和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组成。

(2)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用KClO3和MnO2制取O2时,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制得的CO2中混有HCl和H2O,提纯时用NaOH固体除去杂质,你认为这种方法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H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_。

四、简答题

21.兴趣小组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进行了归纳,构建了下面的知识网络图。

回答:

(1)根据图示信息,③处的内容是_____。

(2)写出⑦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五、推断题

2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黑色固体氧化物,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常用于造纸,纺织等工业,我国实业家侯德榜对制造E物质做出巨大贡献。

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C的水溶液中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

(2)D可由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写出一个A与B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一)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可以是______,装置B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写出验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没看见火星四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用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

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

4KI+O2+2CO2==2K2CO3+2I2

乙:

4KI+O2+2H2O==4KOH+2I2

Ⅱ.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

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 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 化学小组认为:

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③ 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3]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

(实验结论)④ 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七、计算题

24.为测定混有Na2CO3的食盐纯度,做了4次测定,每次都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和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溶质为HCl),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后逐滴滴加到所取盐酸中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H2O+CO2↑(未配平),产生的气体质量与所用的样品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盐酸质量(g)

200

200

200

200

样品质量(g)

10.6

53

265

300

气体质量(g)

0.44

2.2

4.4

4.4

求样品中Na2CO3的纯度(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解题过程)。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五、推断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