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73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运输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输技术规范.docx

《运输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技术规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输技术规范.docx

运输技术规范

 

编制主任:

王志岗

参加编制人员:

吕建真赵利峥

审批人:

尹玉臣

2013年10月

上社公司运输技术规范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搞好我公司煤矿井下运输管理工作,明确运输线路及设备的设计安装技术规范,彻底消灭井下运输系统安全隐患。

特制订此规范。

附件:

1、上社公司轨道铺设技术规范

2、上社公司55KW及以下小绞车安装技术规范

3、上社公司连续牵引车安装技术规范

4、上社公司架空乘人装置安装技术规范

5、上社公司胶带输送机安装技术规范

6、上社公司刮板输送机安装技术规范

7、上社公司安全设施安装技术规范

 

附件1

上社公司轨道铺设技术标准

1、一般规定

1、运行7t及以上机车、3t及以上矿车、采区运送重量超过15t(包括平板车重量)及以上设备时线路轨型不低于30kg/m,其他运行线路轨型不22kg/m。

2、运输线路的轨道铺设质量应合格,不得有杂拌道;在轨道线路变坡点、拐弯处必须使用曲线钢轨。

3、运输线路的道岔质量达到合格,道岔轨型不低于线路轨型,不得使用非标准道岔。

4、新开综掘面顺槽安装主要运输轨道时,应安装到回风巷,不得与皮带安装在同一巷道内,皮带巷不得铺设全长轨道,仅可保留皮带机头100m的检修轨道。

当综掘面掘进到600m时,应将轨道运输巷道内的调度绞车全部拆除,更换为梭车运输,优化综掘面的运输系统。

二、钢轨铺设标准

(一)轨道中心线

1.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

2.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二)坡度

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超过1/1000,即50米内高差不超过50mm(包括倾斜巷道的绞车道)。

(三)轨道和车场

1、轨型符合设计或满足运量要求,同一线路无杂拌道,钢轨垂直磨损不超过9毫米。

2、主要运输大巷的线路轨型不低于30kg/m,其他运输巷道的线路轨型不低于22kg/m.

3、轨道铺设要达到优良品。

变坡点处一律采用竖曲线连接,严禁在变坡点处直接对接。

4、各车场长度必须按技术部的设计施工铺设,采掘运输小斜巷各车场长度不得少于一次提升串车长度的1.5倍;主要运输斜巷各车场的长度为一次提升串车长度的3倍以上。

车场的轨道要水平,上车场不得有向下山的斜度,以免矿车自溜下滑。

5、车场按有关规定设计,要满足行人、运输安全需要。

(1)单轨车场摘挂钩一侧,车辆最突出部分(综合机械化生产的矿井应以最大运输车辆的宽度为依据)与巷道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8m。

另一侧车辆最突出部分与巷道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3m(综合机械化系统不得小于0.5m)。

(2)双轨运输巷中,2辆车辆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对开时不得小于0.2m,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矿车摘挂钩一侧,车辆最突出部分与巷道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7m。

另一侧车辆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3m。

6、运输巷道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道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单轨中心距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8、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

轨道道碴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四)水平

1.主要运输线路直线段两股钢轨应水平,误差不大于5mm;曲线段加高后误差不大于5mm。

2.一般运输线路直线两股钢轨应水平,误差不大于8mm;曲线加高后不大于8mm。

(五)轨缝

井下不大于5mm,焊缝无裂纹。

地面夏季不大于7mm,冬季不大于10mm,无三处以上连续瞎缝。

(六)轨枕及间距

1、永久大巷轨道、主要上下山要求铺设水泥轨枕。

在接头处铺设轨枕时应防止轨枕压鼻压在轨道夹板上。

2、主要轨道线路采用宽180mm,高150mm,长1400mm的木轨枕配合水泥轨枕。

轨枕间距为600±50mm。

钢轨直线段要求两股钢轨对接,即两股钢轨接头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可采用错接,但错接距离应控制在0.7—2.0米之内。

3、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用以加强此处的钢轨强度。

4、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

5、一般运输巷道轨道线路采用宽140mm,高120mm,长1200mm的木轨枕,轨枕间距为600±50mm。

为提高顺槽的轨道质量,在工作面顺槽施工时,要求每隔4根木轨枕要使用一根水泥轨枕。

6、水泥轨枕不得使用在轨道接头夹板范围内,以防压轨鼻压不到位,影响轨道铺设质量。

7、轨距标准为600毫米,铺设要求符合设计,主要运输线路直线段允许偏差+5,-2;曲线段加宽后允许误差为+5,-2。

一般运输线路直线段允许误差为+6,-2;曲线段加宽后允许误差为+6,-2。

8、600毫米轨距内轨加宽值见下表

半径(米)

 

轴距(毫米)

内轨加宽值(毫米)

5

10

15

20

25

30

40

50

51~100

101~200

500~1100

15

10

10

5

5

5

10

5

1100~及以上

15

15

15

15

10

10

10

8、600毫米轨距外轨超高值(单位mm)如下表:

平均速度

(米/秒)

半径(米)

0.5

1

1.5

2

3

4

5

15

35

60

/

5

5

10

25

45

/

6

/

10

25

40

/

9

/

5

15

30

60

12

/

5

10

20

45

(七)接头方式

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可错接,相对错距不大于2米。

(八)扣件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螺栓要求外露1~3丝。

(九)地滚

1、斜巷绞车道必须装设地滚。

地滚必须平正、稳固,不得被煤、矸石埋没,保证运转灵活。

地滚直径一般不小于150mm,长度不小于250mm。

地滚上平面不低于轨面,高出轨面不大于30mm,每组地滚间距不得大于20m,严禁钢丝绳在巷道底板上拖行。

2、工作面顺槽起伏较多,为防止巷道底板和轨枕磨钢丝绳,要求在掘进施工时,正常区段每20米安装一个地滚,变坡点附近应适当加密地滚,以不磨绳为准。

安装连续牵引车的顺槽,托压绳轮按设计进行布置。

3、上车场变坡点要装设大地滚,其直径不得小于250mm,长度在200—250mm之间,轴径不小于40mm。

地滚安装要平整、稳固,转动灵活。

4、如果巷道有起伏,钢丝绳磨顶棚(板)时,要装设托绳轮,其装设数量和位置,以不磨钢丝绳为准。

5、对轨道中间车场、下车场甩车道的侧帮处以及安装在轨道一侧的绞车前,要装设立滚。

立滚安装要牢固、灵活,轮高不小于800mm,并且与轨道的最近距离不得小于0.5m。

其装设数量和位置,以不磨钢丝绳为准。

(十)道床

1.道碴材质和粒度符合标准,道碴厚度井下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地面不小于150mm。

2.道床宽度根据枕木长度而定,即轨枕外应有100~150mm,道床的边坡比为1∶1.5。

3.道床顶面比轨枕面低30至40毫米,在半径等于或小于50米的曲线上,曲线外侧道床要加宽100毫米。

4.道床整洁,道碴不埋没轨枕面,无积水、淤泥,地面无杂草。

(十一)道钉

每根轨枕上只许钉四个道钉,打入道钉的位置应在轨枕面1/3处,浮离不大于2mm。

道钉的规格要符合下表要求:

轨型

(kg/m)

道钉规格(mm)

截面

长度

(11)

12×12

100

12(15)

12×12

100

15、(18)

12×12

110

22(24)

14×14

130

30

14×14

130

(十二)捣固

道碴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轨底与轨枕间隙大于2mm为吊板)。

(13)轨道的维修

1、凡损坏、腐朽失去含钉能力和支承钢轨作用的枕木必须更换。

窄轨线路一般应每隔3至5年大修一次。

对损坏、腐朽不严重的进行修理,改变钉孔位置或将枕木钉孔打入木楔继续使用。

2、对断裂、螺孔扩大,外形磨损严重的鱼尾板要更换,弯曲轻微的可以校正使用。

3、对断裂、扭曲、腐蚀严重,达到规定磨损限度的钢轨要更换;对硬弯或弯度不适的钢轨要修理;对经过修理的钢轨要直顺(或圆顺)。

钢轨头部磨损限度见下表:

轨型

(kg/m)

高度(mm)

磨损限度

标准

最低

15

6

91

85

18

7

90

83

22

8

93.66

86

24

9

107

98

30

10

107.95

98

三、道岔铺设标准

1、道岔轨型应不小于线路轨型。

2、根据使用地点的曲率半径、开口方向、两轨中心距等条件选择道岔型号。

道岔必须符合部颁标准,道岔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轨型与线路轨型要一致。

铺设道岔要平顺,位置误差不大于设计规定的300mm。

3、道岔轨枕断面规格与线路枕木相同。

长度适当加大,以保证两端均距轨底外缘不少于250至300mm。

4、运输巷道、轨道上下山、按现场实际情况9#采区选用:

DK622—4—12、DK622—5—15、DX622—4—1214、DX622—5—1514、DX622—6—2514、JD622—4—1216等,15#采区选用ZDK630-3-6、ZDK630-4-12、ZDX630-4-1216、ZDX630-5-1514、ZDX630-6-2514、ZJD630-4-1216、ZJD630-6-2516等几种型号的道岔。

5、道岔优先推行气控化。

6、井下不准使用非标道岔。

7、铺设基本要求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备注

1

轨距

毫米

按标准加宽后+3;辙岔前后,轨距偏差+3,0

尖轨前端为605,尖轨根部量为605,曲连接轨中部为611,道岔后部为605

2

水平

毫米

偏差不大于5

3

方向

毫米

直线目视平顺,用10米悬量不超过10

曲线目视圆顺,用1米悬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用2米悬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3

4

轨面前后高低

毫米

目视平顺,用10米悬量不超过10

5

接头

平整度

毫米

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

6

尖轨

毫米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在尖轨顶面宽20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

7

开程

毫米

尖轨开程为80~100

8

轨缝

毫米

尖轨根部不大于8,其它同线路部分的要求相同

9

心轨和护轨工作边间距

毫米

600毫米轨距为572,偏差+2,0;

10

护轨

毫米

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

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点相对(垂直)偏差±50

11

辙岔

毫米

心轨、翼轨垂直磨损不超过7,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

12

滑床板

毫米

应与尖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

13

基本轨与

连接轨

毫米

垂直磨损不大于7

14

轨撑

毫米

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数量齐全,无松动现象

15

扣件

毫米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紧固有效

16

道钉

毫米

规格符合标准,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

17

轨枕

质量

规格符合标准,无失效现象

18

轨枕

间距

毫米

按设计要求布置,偏差为±50

19

捣固

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

20

转辙器

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

21

道床

道床整洁,道碴不埋没轨枕面,地面无杂草

附件2

上社公司55KW及以下绞车安装技术规范

一、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一)斜巷绞车道及硐室

1、斜巷绞车道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巷道有关规定设计,轨道铺设要求详见《上社公司运输技术规范》附件1,并且要满足行人、运输等安全需要,支护要达到合格要求。

2、斜巷绞车道(上下山、联络巷)的水沟必须按标准设计、施工,水沟盖板要稳固牢靠。

水沟要定期清理,保证畅通,流水不得冲刷道心。

巷道内无矸石、浮煤等杂物。

3、井巷交岔点,必须设置路标及避灾路线牌板,标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

4、绞车安装硐室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净高度不得小于2.8m,绞车外缘距最近一侧轨道不得小于0.5米,距硐室壁距离不得小于0.5m,绞车操作空间不得小于1.0m。

5、斜巷主要运输上下车场、各顺槽车场均须设躲避硐室和信号硐室,其规格为2.0×2.0×1.5m(高×宽×深)。

下部车场躲避硐室,距起坡点不得小于2m。

6、行车行人的巷道中的躲避硐室的间距不得大于40m,并在人行道侧。

7、躲避硐内严禁存放杂物。

(二)绞车钢丝绳

1、绞车钢丝绳必须按规定绳径配备,其规格必须与绞车铭牌相符,绳长不得超过规定的容绳量。

2、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要牢靠,绳卡不少于两付,无打折。

严禁将钢丝绳破股与绞车固定。

初次上绳要将绳排列整齐、严密。

3、绞车钢丝绳的钩头,必须使用鸡心环,连接绳卡数量根据钢丝绳直径选择,见下表。

绳卡紧固螺母应在主钢丝绳一侧,绳卡间距等于钢丝绳直径的6~7倍,且不少于4道。

4、斜巷绞车的每个钩头,都必须配有符合要求的保险绳,保险绳长度和提升车数相适应,不宜过长。

连接绳卡最低不少于3付,绳卡间距等于钢丝绳直径的6~7倍,绳头余长不大于100mm。

当钢丝绳直径小于21.5mm时,保险绳应同主绳直径相同;当钢丝绳直径大于21.5mm时,可采用φ21.5mm的钢丝绳作为保险绳。

表1绞车钢丝绳、绳卡、绳卡数选用标准

序号

绞车名称

规格型号

钢丝绳直径

绳卡规格

绳卡数量

1

调度绞车

JD-1(JD-11.4)

Φ15.5

16

4

2

调度绞车

JD-1.6(JD-25)

Φ12.5

12

4

调度绞车

JD-1.6(JD-25)

Φ18.5

20

5

3

调度绞车

JD-4(JD-55)

Φ21.5

22

6

5、斜巷绞车钢丝绳断丝超过规定时必须换绳,不允许插接。

(三)对拉绞车

小绞车采用对拉方式运行时,应制定专门措施,运输两端必须设专人负责把钩,并且必须使用同型号绞车。

对拉绞车中线与轨道中线不重合时,必须在绞车的前方适当处设立滚,以控制钢丝绳的跑偏量。

使用对拉绞车的巷道坡度局部地段不得超过10°。

(四)提升能力验算

所有涉及提升运输施工的作业规程和措施都必须进行绞车牵引能力、钢丝绳强度的验算,明确规定现场条件下,允许提升的车数和吨位。

1、验算依据: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等于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与其所承受最大静拉力(绳端载荷和钢丝绳自重所引起的静拉力)之比。

2、验算公式:

Qp

n(m1+mz1)(sinB±f1.cosB)g+mp.L(sinB±f1.cosB)g

式中:

ma—钢丝绳安全系数

Qp---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N

n(m1+mz1)---钢丝绳载荷,kg

f1---矿车运行摩擦阻力系数,f1取0.015(滚动摩擦)

f2---钢丝绳移动阻力系数,f2取0.2

mp---每米钢丝绳质量,kg/m

L---钢丝绳下放点至井下停车点之间的斜长,m

B---斜坡倾角

二、绞车基础固定技术要求

(一)55KW小绞车安装必须采用混凝土基础固定

绞车基础必须按随机附带基础规格尺寸图施工,基础螺栓数量和规格按绞车说明书要求配置。

绞车基础施工时要先挖基础坑,基础坑要大于设计尺寸,并在基础坑中部施工4根生根锚杆,间距为0.5米。

生根锚杆深入平坑底部不少于1米,高出基础坑底0.5米,并上好锚杆托盘,生根锚杆采用2350锚固剂全长锚固。

基础坑挖完打好生根锚杆后,必须经技术科、安监处等业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混凝土基础。

将生根锚杆浇注在混凝土基础内。

混凝土强度不低于300#,体积比为:

水泥:

砂子:

石子=1:

1.5:

2。

严禁添加速凝剂,严禁使用巷道积水及水沟水搅拌混凝土。

灌注基础螺栓时,预留孔内的杂物必须清理干净,置入螺栓后采用高于一个标号的混凝土或灌浆料全长灌注。

基础施工后按规定进行养护一周,养护期不到的基础严禁使用。

基础上面必须高于轨面100mm。

所有基础螺丝露出适中,一个弹簧垫一个平垫,紧好螺帽后上面露1-3丝,基础方位要正。

(二)下列规格小绞车安装可采用地锚加基础固定

11.4KW绞车、25KW绞车:

回柱绞车

采用地锚加基础固定绞车时,基础深度不小于300mm,使用的锚杆规格应与绞车固定螺栓孔相配套,11.4KW绞车采用:

M20锚杆,长度≥1600mm,全长锚固,打入底板的深度不得小于1200m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小于130KN;25KW绞车采用:

M22锚杆,长度≥1600mm,全长锚固,打入底板的深度不得小于1200m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小于130KN。

绞车基础面要用C20混凝土抹平,高度应高于轨面100mm,抹面周边尺寸要大于绞车底盘周边200mm。

绞车安装前安装单位要对锚杆逐根进行拉力实验,每部绞车必须留有不少于2根锚杆作保险生根之用。

在绞车底盘后部沿混凝土抹面的边缘、沿前后锚杆同方向布置,与底板上平面成45度斜角往后打入底板,加长锚固。

用不小于单根锚杆破断力强度的圆环链连接,一端与锚杆相连,别一端与绞车底盘相连,拉紧不得有余扣。

生根锚杆上端连上生根链,上紧螺帽后外露不超过30mm。

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使用。

三、安装方位技术要求

(一)为满足运输需要,在进行采掘工程设计时,车场的平段距离长度必须满足存车、铺设道岔及过卷距离的需要。

(二)绞车安装在巷道一帮时,绞车提升中心线和轨道中心线要有一个方位角,其方位角的大小为:

α=arctg2S/L。

S:

绞车滚筒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

L/2:

绞车预计提升距离的一半;

a:

绞车边缘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

绞车布置在人行道侧时,a不小于1240mm;绞车布置在非人行道侧时,a不小于1050mm。

(三)绞车安装在轨道的正前方时,滚筒中线应与轨道中线重合。

绞车安装要平稳牢固,操作方便,钢丝绳排列整齐、不爬绳、不咬绳。

钢丝绳与矿车连接装置处还应加保险绳(对拉方式绞车除外)。

(四)凡是绞车安装在巷道一帮,提升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不一致的绞车,或排绳不好的绞车都必须在绞车前安设排绳器,若排绳器安装不开,或绞车司机看不到绞车前5米加一钩车的距离,则在绞车前方进行开帮处理。

四、小绞车的完好标准

小绞车安装严格执行《煤矿矿井运输设备完好标准》中的有关标准。

现场检查以下列条款为标准判断绞车是否完好的主要依据。

(一)紧固件

1.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齐全,牢固可靠。

螺栓头部和螺母无铲伤和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秃扣;

2.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

3.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应一致。

主要连接部件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背帽)、涨簧圈(弹簧垫)或其它防松装置;

4.螺栓不得弯曲。

螺栓螺纹在连接件光孔内部分不少于两个螺距。

(二)轴承

轴承润滑良好,不漏油,转动灵活,无异响。

油温不超过65℃。

(三)减速箱

箱体无裂纹和变形,结合面不漏油、不甩油。

运转平稳,无异响,润滑油适量。

(四)滚筒

滚筒表面无裂缝、破损和变形。

固定螺栓和油塞不得高于滚筒表面。

(五)钢丝绳

1、钢丝绳的直径应与绞车名牌规格相符。

2、钢丝绳排列紧密整齐,无爬绳、咬绳现象,钢丝绳运行部分无扭曲、盘圈现象。

3、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牢靠,压绳卡不得少于两付。

不得减少压绳卡处的钢丝绳股数,绳头余量不大于200mm。

4、使用中的绞车滚筒上的母绳不得少于三圈,但最多不得超过两层绳(绞车提升距离不定者除外)。

5、使用中的钢丝绳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6、调度绞车或慢速绞车要采用钢丝绳加油装置。

(六)闸与闸轮

1、闸把及杠杆系统动作灵活可靠,使闸后闸把位置不得超过水平位置。

2、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伤变形,拉杆螺栓应有背帽紧固。

3、闸把自锁装置灵活可靠。

4、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4mm,铆固可靠不松动。

5、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

6、闸带发生歪斜变形的,应在拉杆螺栓上安装定位丝杠,纠正闸带歪斜现象。

(七)安装

1、底座无裂纹,基础螺栓紧固,护绳板完整不变形。

2、安装平稳牢固,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

3、信号装置应声光兼备,清晰可靠。

4、设备标志牌填写认真,准确。

附表:

1、绞车参数一览表

 

附表1

绞车参数一览表

名称

功率(KW)

容绳量(米)

绳经

(mm)

牵引力(KN)

平均绳速(m/s)

滚筒尺寸mm

质量kg

直径

宽度

回柱绞车

7.5

80

16

49

0.17

276

272

633

7.5

80

15.5

78.4

0.102

280

230

672

11

120

22

140

0.121

380

300

17

150

23

140

0.137

400

302

2471.5

18.5

150

22

137.2

0.137

400

300

2477

22

170

24.5

140~200

0.124

2560×968×797

2500

45

160-310

21.5-30

280

0.167

400

302

4018

调度绞车

3

100

7.7

5

31

11.4

400

12.5

9.8

0.73

224

304

542

25

400

15

17.64

1.339~0.773

310

400

1470

40

650

20

25

1.63-1.115

620

580

2700

40

400

18.5

29.4

1.31

620

580

2240

55

760

21.5

39.2

1.22

600

680

5674

 

附件3

上社公司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安装技术规范

一、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连续牵引车主要由无极绳绞车、张紧装置、梭车、尾轮、压绳轮和托绳轮等组成,通过钢丝绳组合成一套完整的运输系统。

(一)连续牵引车必须设计定位在顶板支护可靠的地点,底板无淤泥积水。

安装地点应预留安装超吊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