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466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docx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必然性

1.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发展着的时代,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育改革方面就提出了高要求。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所以转变教学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此时,将快速发展着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不仅能够支持新教学方法和新教学模式,还能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

2.学生学习的需要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很多内容是学生已经无法通过单纯的书本学习能理解领会的。

要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充分加强对学生的直观立体教学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综合讲解。

而诸如音乐、动画、图片等信息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化学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原高危化学实验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为社会培养出高智商人才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手段,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技术性。

1.创设问题情境,增进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声像、视频、图片、音乐等能够极大程度地为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提供情景化再现。

例如,在讲到金属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课程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张金属在氧化前与氧化后的对比图片,以及一段对于金属氧化的加速视频,再配上一段轻音乐。

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就会十分好奇金属为什么在空气中由崭新变成布满锈斑的。

在学生好奇心高涨的时候,教师向他们讲解氧化反应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而在空气中金属会发生缓慢氧化反应。

信息技术能够形象生动地辅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吸收新鲜知识。

长此以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巩固。

2.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抽象的,一些分子之间的微观运动是无法直接展示给学生看的,这就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理解消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变微观为直观。

通过计算机模拟,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微观运动的运动方式。

如,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以在讲台前做完实验后,播放一段氢分子夺取氧原子的微观过程运动图。

让学生不仅知道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直观过程,也可以了解原子分子之间的微观运动,在微观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还原反应的理解。

形象地展现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直接突破了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3.将不可见转化为可见

化学教学内容基本以实验为主,虽然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现学习内容,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弊端。

一些高危实验和实验错误操作是无法向学生直接展示的,给学生的理解吸收造成了困难。

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如,在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有水珠会造成试管炸裂。

利用动画向学生展示这一错误操作,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提高了警惕性,阻止实验受伤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4.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在课堂、书本和实验室里,而信息技术可以将学习延伸到各个角落,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如,利用网络,教师可把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资源发到公共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学习。

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家里用电脑进行预习和复习,知识面得到拓展。

如果学生有网络环境,也可以与教师联网,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将作业发送到教师的邮箱。

简化了教学结构,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

总之,信息技术有其特有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它内容丰富,展示效果多样,画面生动。

在与化学课堂整合时,能够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热情高涨的学习态度能够提高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探索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整合,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第二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设疑激趣,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课程,有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有的教师则会让学生听得昏昏睡,原因不在于课本的内容,而在于教学的方式,这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形式,不能拘泥于“一言堂”,一定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一种是设疑,一种是激趣。

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时”,笔者提问学生:

“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五次信息技术,你们知道是哪五次吗?

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谁最先找出答案,可以举手回答”,通过这种设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此外在教学中,笔者还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经常在学生之间进行分组比赛,针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提问,得分高的小组会得到奖励,得分低的小组则要接受惩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比拼意识。

此外,我还经常采取游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行为,必须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学校教育的差异,其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而有的学生则完全一窍不通。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前,首先要在班级内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情。

笔者就是这样做的,在每个学期开始前,都会针对本学期要学的知识点,制作问卷,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

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三、温故知新,巩固知识要点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其实,知识就像刻在木头上的痕迹,刻的次数越多,刻得就越深。

因此,学习必须举一反三,才能温故知新。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追求教学的速度,但是有速度并不等于有效率。

教学必须注重效果,而确保效果的关键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就非常注重对已学知识的温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每堂课开始时,会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

二是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会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如在学习对音频、视频信息进行加工时,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图片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比较不同软件的区别,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重点。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理论只有真正的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其价值。

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应该注重学以致用,作为教师不能单纯的、一味的宣传理论,应该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任务教学法。

所谓任务教学法,就是通过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从而促使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图像信息处理时,我经常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瑕疵的电子照片,让学生运用photoshop等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逐渐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也看到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的必考课程,然而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篇:

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整合

一、音乐或时政热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否新颖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

例如,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导入新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全心投入到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乐学、易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而把时政热点带入课堂,将时政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融入到教学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漫画、视频等创设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现漫画、图表等,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情景,辅助教学的开展,既拓展了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讲《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时,播放视频《扁鹊见蔡桓公》,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这一知识点。

讲理财投资方式时,可将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等列表比较记忆,做到理性理财。

也可以图画形式将各种投资方式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呈现出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让学生注意到收益和风险同在,不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分散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习题反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题,习题要由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当堂完成,让学生知道自己本节课学得怎么样。

这与以往的方式比较起来,既省时省力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课堂知识。

另外,这个环节中还鼓励学生把自己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典型习题,以题目的形式直接提交给老师,主动请求老师的帮助,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完成,以提高课堂质量,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可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自主就业”,强化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中趋利避害,才能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整合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最大程度地服务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

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

1.1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开展[1]。

经常运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操作和练习、演示教学等。

操作和练习课件主要是运用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课上,学生在运用操作和练习的课件时可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演示型的课件可以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如在演示电磁振荡这一物理的现象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演示的课件更加理解电磁振荡的周期和规律,和在黑板上老师画的图相比更加的动态,教学的成效也更好;它还可以将微观的现象放大,让学生能够在课件上看到自己无法看到的现象;也可以将完成过程很快的实验进行放慢,让学生进行仔细的察看。

还有游戏型的课件可以增加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2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习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教师教授的,也可以是通过他人的帮助,还可以是自己阅读学习的资源。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可以更大的发挥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发展探索性的思维,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为内容,再次发现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它的主体是学习者。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方法

2.1注重物理学科特点的整合分析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程的学科特征,在物理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物理的实验性很强,所以,在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进行整合时,要注重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的察看,将数据整理和使用的方法理解透彻,再依据计算机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发现物理实验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过程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

在整合过程的设计中国,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去搜集、分析及处理和物理课程内容有关的信息,以达到研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3综合学习的方法

综合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己主动研究和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可以依据综合学习的学习过程来进行。

学生在物理问题的环境中,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和整理。

2.4重视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处于问题的环境中,学生和问题进行相互的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可以为体验学习构建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体验学习的设计过程的依据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可以依据综合学习的学习过程。

2.5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时,要注重设计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设计的依据是课程的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设计学生获取、分析及处理等信息的方法。

2.6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的基础是利用各种的通信系统,它可以表现出新兴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运用网络与全球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整合

3.1整合时要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3.1.1不能有效进行的实验在实验室中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有些实验在实验室中是无法开展的,不是使用常规的方法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在实验时还受很大的因素影响,如实验室设备、学校条件等,在这是引入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补充传统的实验,增加实验的方法[2]。

3.1.2抽象的物理过程

物理的很多实验都是抽象的,不能直接的观察到,学生只有通过想象去理解,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来演示实验的动态过程,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并找出规律。

所以,整合教学是具有选择性的。

3.2信息技术与其他方式都要兼顾

信息技术不是全能的,很多的传统实验和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优点的,所以我们要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的整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物理知识更加的容易理解和直观。

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的整合特别注重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性,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无法观察的细微地方。

信息技术与物理电子学科教学的整合增加了物理学科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五篇: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结合

一、当前音乐课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活动通过课程科目的设立,教师通过对于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目的的把握设计,通过良好教学方式的实现,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学习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让其主动寻求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教学筹备,另外要熟悉和掌握教学知识,并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课程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面对面”的方式传授,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教学大纲的内容,而且能让其将精力集中到教学课堂之中,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率。

对于教学活动,教师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也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对课堂内容有所把握。

课程结束后,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必须结合音乐科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需要传授的音乐知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这是音乐课教学活动中需要掌握的重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于教学要求也逐渐实现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综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对于教学科目,不会出现重视程度上的偏差;对于音乐课教学,也要逐渐提升重视程度,改变以往观念,要清楚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对其自身潜在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音乐课教学活动不仅够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而且能培养其音乐的节奏、乐感以及演唱能力,激发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而这些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提高对于美的认识与追求,并能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的态度。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视,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出现了较多的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活动。

这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同时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起到了辅助作用。

通过教学中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与多样化,使得音乐教学中知识形象表现的方式更多了。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音乐课教学形式的变化,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形象的信息技术展示音乐知识,只能依靠学生发挥想象,不仅与实际教学活动有所偏离,而且容易减弱其音乐学习的兴趣。

而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图像以及视频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音乐知识即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实现教学活动中的良好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而对于教学媒体而言,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知识与教学趣味相互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

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方式转换。

三、寻找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活动结合点

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堂教学目的,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依据音乐内容的特点,实现教学环节的设计。

如可以将歌词用投影方式呈现出来等,这样不仅能方便教学活动,而且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

对于舞蹈姿势的传授过程,可以通过视频展现使学生掌握舞蹈知识的具体情况,通过快慢反复放映,将音乐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现,而教师也能以更多的精力把握教学活动内容,实现课堂内容控制,以及对于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能够依照视频对学生进行辅导。

音乐教学中,要想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进行传授,必然要依靠信息技术中的教学媒体,以及音乐视频资料,这样能够实现知识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转化。

通过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展现,依照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方式,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点进行转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精力更加集中。

让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必然推动音乐课教学活动高速发展,实现良好的素质教育形式。

而对于信息技术而言,也只有逐渐发展,适应音乐课教学活动,才能够在音乐课教学活动中更广泛的应用。

四、结语

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正在逐步进行,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正在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而对于音乐课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结合点,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

国家对于教育方式逐渐重视起来,在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如何能够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音乐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是当前音乐课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找到促进教学目的实现的信息技术,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这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六篇: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不拘一格地想出新形式的解决方案的态度。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教学知识的层面,那么能是我们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有创新意识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氛围、机会,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要适当地抛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工具箱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几个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慢慢引导学生一起探索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速度非常快。

当学生对所有工具都有所掌握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小任务:

用画图软件制作一个节日贺卡。

学生一听说可以自己动手随意设计兴趣都很高,他们都能够积极地开展制作。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做得非常模糊,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都看不清画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分别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他们介绍他们不太会使用的工具,完善他们的制作。

通过这样有趣的小活动,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非常漂亮的贺卡,有的还掌握了文字工作的使用方法。

这个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正确掌握了画图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还有效地锻炼了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

由于发展的不均衡,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

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应考虑到这种差异,让教学设计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不用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针对学生的知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新生刚入学的时期,就针对是否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学过哪些软件、接触过哪些软件、家里是否有计算机、能否上网等问题在学生中做了详细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能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设置幻灯片背景时,我给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要“熟练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会根据幻灯片主题的需要自行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过渡和纹理等特殊填充效果”;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

又如,在学习“在幻灯片中进行文字编辑与排版”时,讲解完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重点指导中、低层次的学生如何在幻灯片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并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而对高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发挥创造潜能,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贴近生活的教学,也更容易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研究。

例如,在课后我经常与学生讨论一些新的信息技术资讯;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脑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经常向我提问,如病毒问题、电脑卡顿问题、电脑设置问题、如何查询资料等等。

在发现学生有问题时,我先简单给学生做回答,然后针对这样的问题做全面的了解,在上课时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看学生能够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

在课堂上,学生针对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能想出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这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

因此,我们每一名计算机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研究、探索。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