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75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育课题申报书农村学校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文明礼仪教育

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谐成长。

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006年10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等。

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修养的提高,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

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时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及中等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和富裕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青少年学生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取向多元化,追逐名利等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国家甚至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各国及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和道德问题的防治,只靠学校是不够的,在增强“智力投入”的同时,要增加“德育投入”。

要“立法”,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中小学学生的道德教育切实得到加强。

①世界各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趋向于一致的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对)、的发展的要求,从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转为注重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思想品德素质;

②道德教育内容结构日趋复杂化。

主要有:

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忘我献身与合作精神。

生活指导、品德与能力培养。

进入90年代。

许多国家又增设了和平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性教育、反毒品教育,以及人日教育等;

③各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领域更为广阔;

内容更为充实和丰富。

月。

具有综合的性质;

途径和方法上。

注重讲求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和多样性;

④各国政府都注意进一步或重新明确了自己国家在教育目标及方针中的道德教育部分的具体目标及要求。

把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纳入了各种教改方案。

为保证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使学校道德教育的地位得到了保证与提高。

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农村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

但由于农村学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等问题,长久以来形成的老传统德育做法,已经于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必须进行德育方法创新。

一.从目前学生品德现状及成因分析来看,德育方法要创新。

从学生的自身来看,农村学校有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失监管,存在着许多品德问题,如崇高理想和健全人格缺失,劳动观念和法律观念淡薄,自私狭隘,沉溺于玩乐。

有的喜欢吸烟酗酒,有的好打架斗殴,不爱学习,厌学、上网,甚至辍学严重,不能自立等诸多不良行为表现。

分析成因具体表现为几种类型:

一是学生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强烈,难以抵御不良诱惑;

二是意志力不强,控制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

三是自我中心突出,平时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不听劝阻;

四分辨是非能力不强,法律意识较差,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容易上当受骗。

分析目前导致学生自身品德现状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大方面来看,存在着许多影响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不良丑恶现象,对学生有极大的腐蚀性;

影视作品和网络报刊中的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不少学生因此走上歧途;

从家庭来看,对孩子品德影响也很大:

一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是部分家长身体力行做的不够,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

三是家长受“大学毕业,面临失业”的农村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严重影响,不关心孩子的学业及身心健康;

四是家长失业、离婚,使子女成为留守儿童或孤儿,子女缺少养育和管教,导致性格叛逆,心灵扭曲,在家在外放荡不羁,甚至无法无天;

五是家长过分宠爱子女,忽视品德教育,农村中家庭条件好的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宠爱子女,视为掌上明珠一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不注重品德修养教育。

农村学生的德育问题日益突出,思想道德水平日渐滑坡的不良现状,令广大农村家长和教师担忧,甚至痛心疾首,可见,德育方法创新迫在眉睫。

二.从德育实施实效性困境分析来看,德育方法要求创新。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创新德育方式是农村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现今的农村教学中,受教师的观念、教育方式、师资设施等诸多方面因素落后的影响,德育的进一步创新实施受到极大限制,部分教师受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比较严重,往往固守传统授课的老方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欠缺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这就造成农村诸多教师没有进行德育方式的创新。

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学校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学校德育大多在进行单向灌输式。

灌输最大的特点是强制性和单向性,其结果会使学生主体性逐渐失落,从而导致学生失去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丧失德行。

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封闭的、孤立的,社会与学校脱节;

课堂里教师捧着教科书讲高尚的道德,而在社会上学生面对的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感染与熏陶,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没有让学生付诸实践,这样的道德教育收效甚微,脱离实践,学生的道德需要就会枯竭,由于德育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困境。

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更迫使德育方法要求创新。

课题理论依据:

1、教育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凯洛夫《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孔子的积极道德主体思想、素质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以及以近代陶行知先生为代表的教育家一系列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紧密联系当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问题和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参考和借鉴古今中外未成年人教育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具有共同性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的方法论依据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既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亦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站在系统的整体高度,协调好各要素的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德育的整体功能。

研究目标:

1.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优化与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法、构建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德育新模式。

2.按照科学发展观对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社会教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转变德育观念,提高德育效率,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千百万计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研究内容:

1.信息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问、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研究,一边普及信息技术,一边教育中小学生文明上网,学会用信息化的方式与家长、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将网络教育与班队主题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并开展一些网络学习活动,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弄清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和影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各种社会不良因素。

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联络小组、关心下一代协会和教师家访制度。

指导中小学生家长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子女教育方法,探索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与途径,构建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网络。

3.文明礼仪教育对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了解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行为现状,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示范教育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研究假设:

1.可以为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提供工作方法。

2.探索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对学生系统的进行礼仪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提供学生道德修养。

创新之处:

  

(1)通过研究,形成教育案例,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通过实践,形成教育模式,使之具有实效性。

研究思路:

1.结合教育信息化,开展德育创新研究。

2.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召开学生会、教师会、家长会等沟通教育方法,实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

3.结合农村中小学生的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方法:

1.实验法

课题组确定几所试点学校,设计若干子课题,形成研究案例。

2.实践法

以各种德育基地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了解学生行为表象和心理状态,开展德育教育。

3.评价法

设计评价体系,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让学校德育工具有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素质。

技术路线:

1.请省内外德育专家作具体指导。

2.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工作服务平台,及时传达研究信息和收集研究资料。

实施步骤:

1.筹备阶段:

2015年7月——2015年10月,学习有关理论资料,调查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初步形成分析报告,选定课题,争取立项。

2.开题阶段: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成立课题组,请专家指导,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布置研究任务。

3.实施阶段:

2016年1月——2017年1月,展开课题研究,探索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新模式,总结研究成果,召开成果交流会。

4.结题阶段:

2017年2月——2017年6月,整理各实验单位的研究资料和成果,汇编成册,出版《农村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

938

一般课题

农村德育创新

研究报告

德育的创新是指改革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探索与时俱进、适合学校本地实际情况的德育活动内容、结构、途径、实施策略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及其德育能力,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及未来社会的发展。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向来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成为教育教学科研的重点课题之一。

大量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从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尤其是在德育研究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研究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的原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德育创新的理念、提倡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德育评价机制,寻求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策略。

放眼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长期致力于未成年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尤其是在西方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研究者采取开放型的未成年期生理及心理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间,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意识到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

自20世纪初以来,学校德育创新的理论研究备受关注。

当前国内大部分学校也把德育模式创新教育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如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构建,全程式分层德育工作模式的行动研究等。

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该领域的研究都存在着盲点和误区。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德育内容狭窄单一,德育模式多“说教”,少实践等。

很多教师在讲授各种价值观、道德观时只停留在理论高度,不注意结合当地德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只用一些枯燥而又空泛的道理教育学生,使学生感觉到事不关己,甚至厌烦不已。

针对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试图将德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探索加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方式与方法,对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998

《农村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论证·

问题的提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共性弊病,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德育往往沉迷于搞搞清洁卫生,完成几项任务,举办几次活动,组织学生参赛,循环往复,缺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连接,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

另外,在农村,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德育呈现出“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各种情况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

如今,学校德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德育工作第一是德育地位不高。

这首先表现为德育工作在学校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

有些思想品德课老师总结得更为形象,现今德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这实际情况就表现为德育工作随时都可以为其他工作让路,这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第二是德育手段单一。

班会、队会、专题教育、升旗仪式等德育阵地充斥的是教师讲堂;

第三是德育效果不佳。

德育评价仅限于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对学生的习惯、价值观成长、实践能力提高没有科学的评价,德育活动往往是特长学生的舞台,成绩好的同学的天地,因此德育活动就没有吸引力;

第四是目标不明。

上级主管部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往往是看卫生,查资料,问学生,对学校德育序列化的工作缺乏科学的考评,指挥棒让学校德育目标不明朗,搞好搞坏没标准,学校德育工作者失去工作主动性;

第五是针对性不强。

学校学生的实际就是学校德育实际。

学校德育走形式,固步自封,未能针对学生实际开展。

学校德育任务的艰巨与学校德育虚空的现状,让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担忧。

传统学校德育工作方式很难达到德育的目的,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

·

课题界定1.关于创新和实践的含义。

创新是指:

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德育创新和实践就是在现有的环境下,对传统德育思想进行改革,并组织实施,达到德育目标的活动。

2.关于“德育创新和实践”的含义。

德育创新是指改革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探索与时俱进、适合学校本地实际情况的德育活动内容、结构、途径、实施策略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及其德育能力,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及未来社会的发展。

3.这里研究的是以留守学生为主体的农村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他区别于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德育工作。

本课题《农村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德育大纲》等作为理论指导,以仙桃市沔州小学师生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通过创设各种具体情境,让学生主体参与、亲身体验,并使之内化为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对人生和生活的道德信仰,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关于德育创新和实践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

国内德育序列化的要求各级学校早就是耳熟能详,许多地方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连云港市《山区小学德育模式创新研究》、广东省《德育创新项目研究》等对德育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对本课题的研究有许多借鉴价值。

农村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对于农村小学学生的成长,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有和重要的价值,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为同类学校德育研究可以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课题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

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

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开发地方德育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改革德育内容和方式,丰富学校的德育内涵,创新以文化育人,以活动育人,以优良传统育人的学校德育模式。

(2)通过创新实践研究,探索德育序列化活动,形成科学的德育教材。

(3)通过对留守学生的关注研究,指导打工父母家庭教育,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新形式。

本课题所述德育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观念更新。

教师师首先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必须更加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学生的思想行为融为一体。

我们要在充分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感情的交流,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从而让他们树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提高思想教育的水平和德育工作的效益。

内容更新。

德育工作的内容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本课题重点关注留守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首先,以科学知识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协作品质,提高学生的意志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其次,要把德育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结合起来。

我们的德育内容必须适度拓宽外延,把学生的心理品质培育纳入到自己的学科范畴,培养品德高尚、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学生。

方式更新。

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要融入现代化,留守学生家庭的特点要求我们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方式变革,学校德育方式遵从学生家庭特点。

德育工作者一是必须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在方法上坚持多样化和多渠道。

二是要以活动为载体,置教育于活动之中。

因为能够成为学生德育载体的活动,必须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社会实践以及专题讲座等。

这些活动的优点就在于形式活泼,贴近生活并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就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感染力,从而能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态度、情感、习惯、兴趣等起到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这就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第三,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打造特色德育,编写校本德育课程,总结经验,提高德育效率。

注重实践。

教育的本质就是实践,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德育能力要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检验,才能成为学生的经验,才能指导学生的成长。

设计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理解父母的处境,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效果的有效标准。

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明白的道理,可以对学生产生终身的有益影响。

主要观点:

1.留守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

关注留守学生问题,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和行为症结,引导留守学生体谅父母长辈,养成孝雅习惯,努力发展学习能力,将为孩子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平台,丰富德育活动是提高德育效率的有效途径。

1.文化育人,德育与校园文化融合,让书香沔小的“书香艺趣雅韵童年”文化对学生引导、约束、激励学生发展。

2.有效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使学校德育活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3.特色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校德育课程化、活动化。

4.探索可听、可视、可行的德育创新模式,寓教于乐,使德育不再是空泛的口头说教,富有特色的学校德育模式对同类学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基本思路

1.课题组成员进行开题讨论研究,达成对农村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迫切性的共识。

2.聘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使课题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水平。

3.全面宣传本课题在我校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吸引广大家长参与进来,形成多角度、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实践。

4.制定各阶段实现目标,逐步深入,共同探讨分析和完善,形成阶段性实验报告。

5.依托学校“书香艺趣雅韵童年”文化,加强德育实践,让德育新方法、新途径融入校园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6.总结各阶段实验报告并逐步推行,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结题。

  

(二)研究过程本课题从2015年9月开始探索,到2017年9月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性研究阶段(2015.9--2015.12)

(1)提出“农村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结合学校留守学生实际,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及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组织研究小组对学校现有德育模式进行整理,论证模式的优缺点,初步拟定学校德育两年规划。

2.实施性研究阶段(2016.1--2017.1)

(1)沔州小学地处仙桃老城区,范围内小学生不足600人,近2000名留守学生是我校学生的主体。

了解学校留守学生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并建立详实的档案资料,是研究的第一步。

(2)聘请专家进行团队辅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团队会活动解决留守学生情绪困扰,激发学习动力,自发成长。

(3)新形势下德育资源的拓展创新研究。

以当地德育资源为载体,利用黑板报、摄影、录音、广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